国际贸易的基本政策.docx
《国际贸易的基本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政策.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贸易各方会根据其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影响商品进出口的规模、构成和方向,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内涵、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各国为实现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而采取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措施以及鼓励出口和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演变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构成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的而对进出口贸易所制定和实行的政策。它是一国总的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规定了该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政策服务的。一般来说
2、,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对外贸易总政策,即一国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及发展战略并根据其在世界经济总体格局中所处地位而制定的政策,通常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加以贯彻执行。比方说一国某一时期实行的是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或倾向于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它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整个对外贸易活动的立足点;进出口商品政策,以对外贸易总政策为基础根据本国的经济结构和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制定的政策,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的进出口商品给予不同的待遇。如使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来限制某些商品进口,有意识地扶植某些出口部门以扩大本国此种商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即区别对待政策,指一国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
3、,结合国际经济格局及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定的不同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国别政策离不开对外贸易总政策的指导,而对外贸易总政策也只有通过具体的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国别政策才能体现出来。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因各国经济体制、发展水平、产品竞争力等不同而各有所不同,并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目的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有: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及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从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来看,国际贸易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
4、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进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和障碍及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因而自由贸易政策也被称为“不干预”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为保护本国商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维护本国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即使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也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西方发达国家在标榜自由贸易的时候,总是或明或暗地对某些工业进行保护,自由贸易口号往往成为一种进攻的武器,即要求别国能够实行自由贸易。问题的实质在于只有贸易双方都
5、同意开放市场,自由贸易政策才能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不与别国开展贸易,而是对某些商品的保护程度高些,对某些商品的保护程度低一些,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维持与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经济实力的强弱一般来说,经济比较发达、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倾向于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自由竞争与合作,反之则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当然,一国国际竞争力相对地位的变化,也会影响其贸易政策的选择。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如果一国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就会制定比较开放和自
6、由的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就越会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贸易的自由。3、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同的贸易政策对不同的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影响。实施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进出口商和消费者,但会给进口竞争集团带来竞争的压力和利益的损失。而利益集团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影响很大,往往是某一利益集团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占上风时,制定外贸政策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考虑该集团的需要,以促进或阻碍某些特定商品的进出口来谋求该集团的最大利益。4、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政策外贸政策和外交政策有着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某些场合,对外贸易要服从外交的需要,而在更多的场合,外交是为外贸打通道路,提供保护的。总之,一国选择什
7、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本国的具体情况和国际环境,但各国都把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又要把获取贸易分工利益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作为制定外贸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执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而立法机构在制定和修改有关外贸的法令之前,一般都要广泛地征求各经济集团的意见。最高立法机关所颁布的对外贸易各项政策,既包括一国较长时期内对外贸易政策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也包括规定某些重要措施及给予行政机构的特定权限。外贸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则由行政机构负责,政府部门根据有关的法令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监督管理。海关是
8、国家行政机关,是设置在对外开放口岸的进出口监督管理机关,负责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和物品、运输工具进行监督管理,稽征关税和代征其他税费,查禁走私等。2、国家广泛设立各种行政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3、以政府名义参与各种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机构和组织,促进国际贸易、关税等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四、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一国的国际贸易政策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变化、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一个国家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也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16-18世纪是
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为了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欧各国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实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金属)的输出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来积累财富。(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完全相同,但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基调。英国在产业革命后,工业迅速发展,“世界工厂”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巩固,其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英国需要以工业制成品换取原材料。所以,英国当时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与此同时,一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则推行保护贸易政
10、策。因为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因而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三)二战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各国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尤其1930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1、它不是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而是保护已高度发展或
11、正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2、不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进攻。4、保护措施不只限于关税和贸易条约,还广泛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入的措施。总之,在这一时期,保护贸易政策成为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成为攻击而不是防卫的武器,从而导致保护贸易盛行,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世界贸易规模不断缩小。(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二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既有需要又有能力冲破当时发达国家的高关税政策。同时,日本和西欧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愿意彼
12、此放松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此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推动了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兴起,也迫切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环境。于是,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倾向。这一时期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其中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平均最惠国税率下降至5左右;欧共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减让关税,使关税大幅度下降;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优惠制待遇,还不同程度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然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主要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它在一定
13、程度上和保护贸易政策相结合,是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农产品;机器设备等资本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工业消费品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对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因此,这种贸易自由化倾向的发展并不平衡,甚至是不稳定的。当本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时,保护贸易倾向必然重新抬头。(五)20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赶超美国,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进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加大,国内贸易保护的呼声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兴起。
14、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征: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对象由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劳务部门及知识产权等。工业品方面,从纺织品、鞋、陶瓷、胶合板等“敏感商品”到钢铁、彩电、汽车、计算机、数控机床、半导体等皆被列入保护范围。服务贸易方面,很多发达国家在签证申请、投资条件、收入汇回等方面做出保护性限制,以培育和确保自己的优势。2、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1)按照有效保护设置逐步升级的关税,即对制成品半制成品的进口税税率高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以增强保护效果。(2)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加,非关税措施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800多种增加到80年代末的2500多种,并且各国纷
15、纷给非关税壁垒施以法律地位,如反倾销、反补贴立法等。3、贸易政策措施向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贸易保护制度越来越转向管理贸易制度,不少发达国家越来越把贸易领域的问题与其他经济领域的问题甚至包括非经济领域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推动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明显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所谓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的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磋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是一种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4、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新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
16、活动在政府的干预下,借助立法、磋商、双边和多边协调等手段,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矛盾,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和保护新兴产业,但它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如削弱多边贸易体系,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带有一定的歧视性、排他性和不平等性,不利于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加剧了贸易上的歧视性待遇等等。(六)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其贸易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1、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在美国的示范和推动下,管理贸易已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的对外贸易制度,各国政府更加强调政府积极介入外贸的作用。
17、由于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管理贸易所包括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的商品不仅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而且还包括劳务产品、高科技产品和知识产品等。2、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的趋势在加强,各国把对外贸易看成是处理国家关系越来越重要的手段,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美国利用人权、民主、军事控制等问题干扰贸易的举措时有发生。西方国家未来的贸易政策势必与其他经济政策和非经济领域的政策更大程度地融合,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3、“公平贸易”、“互惠主义”将代替发达国家一贯标榜的“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又强调贸易的公平性。这种公平贸易与高
18、筑壁垒抑制外国竞争的保护主义或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政策都有所不同,它是指在支持开放性的同时,以寻求公平的贸易机会为主旨,主张贸易互惠的“对等”与“公平”原则。具体表现为:进入市场机会均等,判定的标准为双边贸易平衡,不仅仅以是否满足双方进入要求为标准;贸易限制对等,即以优惠对优惠,以限制对限制;竞争规则公平。4、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由于发达国家的关税在总体水平上降至较低的水平,正常关税已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中,单纯的关税措施以及直接的非关税措施都会相应减少,但各种新型的更灵活、更隐蔽的非关税壁垒会不断出现,成为贸易政策的主体。5、建立经济一体化,实行共同的对外
19、贸易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各种一体化形式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并以联合的经济实力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来对付外界的贸易攻势。总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不可能背离贸易自由化这股世界潮流,甚至还会成为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力量。但基于各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追求自身利益的方式和策略的变化,他们又会进一步采取更为隐蔽和巧妙的手段,出台些保护色彩较浓的贸易措施。而且极可能推行的是一种有管理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其中,在政策协调的基础上实施某些保护措施,会成为其外贸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不断装饰的保护贸易政策将长期并存,不仅在
20、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且有时交汇融合,共同支配或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人们生活贫困。战后他们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并开始致力于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成为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共同的发展道路,但对外贸易采取何种战略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因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战
21、略模式。(一)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以换取外汇进口制成品,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提出该战略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制成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农矿产品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出口,使国民收入、国民投资、国民消费及政府税收都随之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初期,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采取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是比较现实的,而且历史上确有成功的先例。如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格局,英国自然资源贫乏,为了发展工业,大量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国进口粮食、原材料等
22、初级产品,殖民地国出口的增长通过乘数作用带动其他经济部门成长,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贸易战略。但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只能作为外向型经济的起步而在短期内采用。由于初级产品需求弹性较小,且合成替代品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也使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大减少,因而初级产品的出口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境况。片面依赖初级产品出口不但经济增长潜力有限,而且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难以享受工业化所带来的动态利益。因此,到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很多发展中国家已开始改变这种战略。发展中国家要彻底摆脱贫穷和落后,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就必须实现工业
23、化和现代化,其围绕工业化所采取的贸易战略可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二)进口替代战略所谓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在保护本国工业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必要的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建立生产能力,发展本国的工业制成品以替代同类商品进口,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带动经济增长,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可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有利于扶植、培育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由于进口替代战略采用贸易保护政策,为本国幼稚产业提供了一个有保护的、有利可图的市场,使其工业得以迅速成长,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工业化所
24、带来的动态利益。一国经济的工业化可以促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养,发明、创新的增加,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等等,因而可以不断地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动态发展的利益。3、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进口替代战略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是限制工业制成品进口,因而会促使发达国家为了绕过贸易壁垒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外资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发展中国家相继采用了进口替代战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进口替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认识到出口工业制成品的重要性,开始转向了出口替代战略。(三)出口替代战略所谓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基本 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