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扩展资料汇编.docx
《国际贸易扩展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扩展资料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国际自由港1.1国际自由港定义1.1.1定义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自由港(又称自由贸易区、自由口岸)是一种以经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区,可自由进行货物起卸、搬运、转口和加工、长期储存的港口区域。自由港内的国外货物,可免征关税和不需经海关人员检查。自由港主要从事转口贸易,但一些还会进行加工、旅游和服务等业务。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个人觉得这个地方可以强调或者扩展一下。(1) 所经过的商品是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2) 划在一国的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的港口这个我不知道怎么解释。;(3) 所进行的贸易和经过商品遵守所在国的有关政策和法令。1.1.2分类1. 其限制程度,分为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
2、。完全自由港是指那些不属于任何国家海关管辖的港口及海港地区,一切外国商品可免税进出,在自由港内储存、拣选、改装、加工、制造或其它作业,不受海关监督。但当外国商品从自由港进入所在国海关管制区时,则需缴纳关税。这种完全自由港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盛行过,但在目前作用较大的自由港之中,几乎没有一个属于完全自由港。 有限自由港指少数指定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或实施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其它产品则享受免税待遇的港口及港口地区。香港、新加坡、吉布提、马瑙斯均属有限自由港。如香港对进出口的一般商品不征关税,只对酒、烟、甲醇、碳氢油、不含酒精饮料和化妆品等商品,征收较低的进口税或消费税。2. 按其范围大小分为自由
3、港市和自由港区。前者包括港口及所在城市全部地区,将其划为非关税地区,外商可自由居留及从事有关业务,所有居民和旅客均享受关税优惠,如新加坡和香港。后者仅包括港口或其所在城市的一部分,不允许外商自由居留,如汉堡、哥本哈根等。1.1.3分布现在比较著名的自由港有地中海沿岸的贝鲁特(黎巴嫩)、丹吉尔(摩洛哥)、休达(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西班牙),红海口外的亚丁(南也门)、吉布提(吉布提),亚洲的马六甲(马来西亚)、新加坡(新加坡)、果阿(印度)、香港、澳门,北海的赫耳果兰岛(联邦德国),北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英国),加勒比海的乔治敦(开曼群岛),巴拿马运河出入口两端的巴拿马城、科隆市,西非的蒙罗维亚
4、(利比里亚),还有世界水量最大的尼亚加拉瀑布西岸的尼亚加拉瀑布城(美国)和东岸的圣凯瑟琳斯市(加拿大)等等。 课件只展示了亚洲马六甲和新加坡以及巴拿马的出入口两端1.2国际自由港发展历程不同文献的划分阶段是不同的,这个选取的是所查资料当中最为明确的历程阶段划分。世界自由港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历史产物。根据日本学者的考察,认为自由港是自由贸易区的前身,自由贸易区是在自由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世界最早的自由港,则是产生于一五47年,地点是在意大利西北部托斯卡纳(Tuscany)地区的小城市里窝那(Lirono),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史可查的自由港。中国学者在考察自由港区的发
5、展史时还进一步认定,这个历史上被正式命名的第一个自由港称为雷格亨自由港(Leghoyh)。可见,中外学者对于世界最早的自由港产生于十六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西北部地区,是有共识的。迄今已有464年的历史。这个世界最早自由港的产生,是有它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最主要的是它地处热那亚湾,当时这一带是联结远东、近东和欧洲地区之间贸易交往的枢纽,有着许多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经济最为发达,既是地中海沿岸的经济繁荣区,也是封建统治较为薄弱的地方。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冲破当时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势力的阻挠,于是里窝那城新兴的资产者和商人,便首先从封建主手中取得了该城的自治权,并随即在该城的港口实行一种在
6、于打破封建的束缚以促进商品流通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开放政策.这种开放政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为各地船只的往来提供方便和安全的同时,免征其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这种政策的实施,使一种以发展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自由港形式应运而生。随后,意大利的一些著名商业城市如那不勒斯和威尼斯也先后开辟为自由港,进而欧洲其他一些重要城市也相继效法,或是开设自由港,或是在港口区划出专门地带作为自由贸易区,以疏通贸易渠道,发展转口贸易。这样,开辟自由港之风就从意大利刮向整个欧洲,并迅速地在欧洲许多港口城市风行起来。1.21第一阶段从一五47年到二次大战前这个阶段的自由港或经营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港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和
7、港口条件,从事转口贸易,是属于最低级的单一功能的贸易型自由港是当时用以打破封建封锁、促进本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因而它的产生既是当时客观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它又在形成的过程中为当时经济的发展发挥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这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这个阶段世界上大约设立了50个自由港,其中大部分是在一八至19世纪设立的。这个阶段自由港的创设和扩展,基本上是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欧洲国家为了发展转口贸易,扩大和活跃对外贸易而主动把一些沿海港口辟为自由港。另一条主线是欧洲列强为了加强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
8、力资源,把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重要港口辟为自由港。比如,位于地中海沿岸的直布罗陀,是在1704年被英国占领后开辟为自由港的。继后,在非洲、远东和加勒比海一带也有一批港口在被西方列强征服后辟为自由港,如丹吉尔、休达、贝鲁特、亚丁等自由港。而在亚洲,新加坡在一八19年被英国占领后也被辟为自由港,其后,槟榔屿、马六甲、香港、澳门先后亦被殖民政府辟为自由港。1.2.2 这个阶段自由港的数量扩展缓慢。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只设立了十个左右的自由港。这个阶段自由港的发展主要侧重于扩大自由港的功能,即由二战前单纯从事转口贸易业务转向直接经营贸易和出口加工业,甚至发展为包括了转口、工业、金融、建筑、旅游、贸易等
9、领域的立体经营的综合型自由港。这个阶段的自由港数量增长缓慢而功能趋向综合,主要是受到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出口加工区形式的经济特区出现影响的结果。二次大战后,一些脱离了宗主国的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自身的经济发展,寻求经济上、政治上的独立,但受到了资金不足和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因而产生了利用外资和国外市场,建立“面向出口型工业”或“出口导向型工业”的想法。另一方面,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想利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物质资源,同时,将国内一些比较陈旧的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不发达的地区。于是,出口加工区便应运而生了。继1966年台湾正式采用“出口加工区”这个名称兴建了高雄出
10、口加工区之后,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效法,到1980年底,全世界约有4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设立了80多个出口加工区。由于出口加工区在选址、提供优惠政策以及功能方面基本上类似于自由港,因此,如果自由港继续单打一地搞转口贸易,将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及竞争的需要。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这个阶段世界自由港就逐步由传统的转口贸易单一功能向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多功能以至综合功能方向发展。而这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兴办出口加工区热潮,也影响到自由港数量的扩增。1.2.3第三阶段从80年代至今。自80年代以来,世界自由港进入了个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在经历了60至70年代出口加工区的黄金时代之
11、后,对兴办自由港的兴趣又有所回潮,这在亚太地区更显突出,比如仅在菲律宾已建立和拟议建设的自由港就有苏比克、三宝颜和福加岛等。80年代世界对兴办自由港式的自由区的兴趣又有所回潮,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经济、贸易原因。其一是为了迎接世界产业结构的再次调整和又一次海外投资浪潮的需要。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刺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企业进一步追求生产全球化,从而牵引着又一次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海外投资热潮。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以资本输出者的身份加入海外投资的行列。显然,在这种背景下设立自由港将有利于设港国或地区引进外国资金
12、、技术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其二是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以后,80年代势头不减,并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另一方面,80年代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进一步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恶化了国际主义氛围中寻求国家经济和贸易发展机会的明智选择。其三是顺应全球性开放政策浪潮。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掀起开放改革的浪潮,相互依赖是世界经济关系的新特点。任何国家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经济体系,都不可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自由港作为一种自由度最大、容纳层次最高的特殊的经济区域,无疑为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条件。1.3自由港特点1.3.1功能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发
13、展从自由港发展的历史来看,它的功能是逐渐增多的。早期的自由港,所发挥的功能只局限于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的政策也只是围绕着为过往船只的货物进出口提供豁免征收关税的优待。以后,随着进出口货物的增加和商业活动的扩大,才逐步增添了诸如储存、分级、改装、商展和简单加工等内容,但也都是限制在为转口服务的范围内。这种只单纯发挥转口贸易功能的自由港,直至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始终没有改变。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垄断时期时,帝国主义为了利用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廉价劳动力,才通过资本输出,在当地开设工厂,与此同时,也就在开辟为自由港的殖民地发展加工装配工业,自由港的政策也在这时增加了允许在
14、港区内从事一些加工装配业务活动。但是由于它还未成为新的独立产业,因此新的功能只能说还处在孕育中。自由港的功能从转口贸易发展到促进工业生产,是迟至战后五十年代才出现的。最为典型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它们都是在遇到转口贸易严重衰退后才分别于五十代中期和末期提出转向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工业的。后来,甚至连坚持保持在传统上只经营转口贸易的汉堡自由港,也允许在港区内发展加工工业,反映了自由港功能已普遍地从单一转口贸易向着工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再往后,一些营运较为成功的自由港,还进一步通过运用自由港政策,以发展金融、旅游、运输通讯等,使之成为地区性或国际性的中心,因而自由港的功能也就更加多样化。此外,新加坡自由港
15、还通过提供特别优惠的政策和科研环境,创办科学技术园区,以吸引外国公司在园区内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这就更促进了自由港的功能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朝着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显然,自由港功能的这种发展,绝不是一种偶然出现的现象,而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程度急剧提高,范围迅猛扩大,这就使国际经济联系从以往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而在国际流通领域里进行,发展到通过大规模的跨国投资设厂而深入到更为重要的国际生产领域。这就必然要求自由港适应这种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把在国际流通领域发挥的功能,扩大到国际生产领域,并进而向国际金融领域和其它有
16、关方面发展,尽量地使其功能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由港的长期活力。世界上一些自由港的兴衰史,都从正反两面证明了这一点。可见,自由港功能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是一种符合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客观必然发展趋势的。1.3.2功能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自由港的形态,是由自由港的功能决定的。在自由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它的功能是沿着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它的形态也必然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当自由港的功能局限于发挥促进转口贸易的作用时,它的形态就是属于贸易型的自由港.而当它的功能扩大到既促进贸易又促进工业的发展时,它的形态也就转变为工贸结合型的自由港。随后,自由港的功能又进而扩展到对包
17、括金融、旅游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时,它的形态又跟着转换为综合型的自由港。因此,如同自由港的功能变化一样,自由港的形态,也是顺序地沿着从低级形态逐步向高级形态的方向发展的。自由港自身形态的这种演变,同样也是符合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发展需要。这是世界自由港至今仍然还保持活力的原因所在。当然,在考察自由港自身形态的变化时,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在运用自由港的政策时都有各自的一套做法,以适应不同时期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出现了在自由港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类型,而且所使用的名称和包含的内容也很不一致。据估计,目前有各种名称四十余种,只好统称为自由港区或自由区,并把它们大致分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
18、区、科学技术园区和其它自由区等五大类。从历史上看,各类自由区也同样是按照一定的发展程序先后出现的。自由港是各类自由区的先躯,是最早的自由区形式。随后,在自由港的基础上才出现了自由贸易区,它的设区模式基本上仿照自由港,但一般都严格规定不允许在区内自由居住和从事货物的销售和消费,以此与通常所称的自由港相区别。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区内增加了允许从事加工制造业务,因而有的国家和地区就沿用自由贸易区形式,再加上设置工业区的一般因素,从而又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产生了出口加工区形式。世界上最早的出口加工区是1959年在爱尔兰设立的“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而正式命名为出口加工区则是1965年在台湾省开
19、设的“高雄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也是以仿效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所实行的特殊关税政策,而专门为吸引外资投资于出口工业提供各种优惠和完整的工业基础设施,并以此与其它自由区相区别。由于出口加工区最适宜于吸收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这种形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曾被广泛采用。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工业技术水平,促进原有的工业更新换代,又在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特别优惠的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工业,这样,就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创办出了一种崭新的自由区形式科学工业园区,它是所有自由区中技术结构层次最高的形式,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
20、区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自由区,如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区等,均是运用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一些政策和措施而在特定地区设立的。总之,各类自由区的发展,也同样是按照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演变的,其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沿着从一般自由区逐步转向专门化、高科技化自由区这种带有规律性的方向发展。1.3.3运动趋向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经济落后地区扩展。早期的自由港,最先发端于当时处于世界经济最繁荣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经济的繁荣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开辟自由港之风也跟着转向欧洲。到了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时,垄断资本加紧向外扩张,把一些处于国际重要航道和可发
21、展为贸易集散中心的殖民地港口开辟为自由港,从而使自由港的运动趋向开始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经济发达地区向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一带等经济落后地区扩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反映了那时的自由港,已明显地呈现出从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向经济落后地区延伸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自由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里,原有的自由港,有的关闭,有的衰落,有的更改名称,而有的却走向繁荣。但是,从整体来看,经过了一番反复和调整后,其总的趋势还是在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增辟了一些新的自由港,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巴西的玛瑙斯、委内瑞拉的马加里塔、哥伦比亚的圣安德列斯岛和普罗维登
22、西亚岛、墨西哥的瓦哈卡、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和巴哈马自由港、百慕大自由港,以及印尼的巴坦岛自由港和罗马尼亚的苏利纳自由港。此外,尚在拟议开辟的自由港还有南朝鲜的济州岛和台湾省的彰化(或花莲)及菲律宾的苏比克湾等。这些都反映了虽然从自由区类型的总体分布情况看,发达国家是以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占多数,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以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边境区、过境区等居多,但是战后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开辟的自由港还是在增加,表明了战后世界自由港还在继续呈现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的趋势。1.3.4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或高级化发展对前面三条的概括和总结。从世界整体来看,包括了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在内的自由
23、区或经济特区,都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早的经济特区主要是服务于转口贸易,后来又直接创办贸易公司,扩大出口,再往后由于科技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调整和工业转移,加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决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关税待遇,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等等,推动了世界经济特区向新的更高的形态发展:不仅发展贸易,而且发展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其它事业,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经济特区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又向新的更高级的阶段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设置了科学技术特区,发展尖端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自由港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自由港通过特别优惠的政策和科研环境
24、,创办了科学技术园区(如肯特岗新科学工业园区),吸引外国公司在园内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便加速资讯科技发展,促进工业发展和技术更新,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智慧岛”。可见,自由港已出现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的倾向,自由港的经济技术结构在往高级化和高科技化发展。1.4启示建立自由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涉及的因素极为复杂。同时设置自由港需要投人巨额资金,如若不能成功,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影响未采经济发展。因此,各国对建立自由港无不谨慎从事。从各国的做法和经验看,以下主点值得重视:首先,在建港之前,必须客观而深人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关于建港的可行性研究,通常包括港址的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扩展 资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