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学呼吸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脏学呼吸系统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呼吸系统,第一节 鼻第二节 喉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第四节 肺 第五节 胸 膜第六节 纵 隔,内脏学,1,t课件.,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鼻内脏学1ppt课件.,一、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系统是由肺外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等器官。1肺主要包括主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肺泡两部分。2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呼吸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3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二、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另外,鼻还有嗅觉功能;喉兼有发音功能。,呼 吸 系 统,2,
2、t课件.,一、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 吸 系 统 2ppt,上呼吸道: 鼻 咽 喉 下呼吸道: 气管 各级支气管,组成:呼吸道、肺,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鼻腔,口腔,喉,咽,气管,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上叶(左肺),膈,下叶(左肺),3,t课件.,上呼吸道:组成:呼吸道、肺 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包括外鼻(一般了解)、鼻腔(一般了解)和鼻旁窦(掌握)三部分。,第一节 鼻,4,t课件.,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包括外鼻(一般了解)、鼻腔(一般了,鼻根 鼻背鼻尖鼻翼 鼻唇沟,外鼻 (一般了解),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唇沟,5,t课件.,鼻根 外鼻 (一般了解
3、) 鼻根 鼻背 鼻尖 鼻翼 鼻,鼻腔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个鼻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均分为前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1. 鼻前庭 内面衬以皮肤,并生有粗硬的鼻毛,可滤过空气中的灰尘。由于该处缺乏皮下组织,故发生疖肿时,疼痛较为剧烈。2.固有鼻腔 是鼻腔的主要部分,简称鼻腔,内覆以粘膜。鼻腔的外侧壁可见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以及各鼻甲下方的相应的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它的内侧壁为鼻中隔。,二、鼻 腔 (一般了解),6,t课件.,鼻腔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个鼻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鼻孔 鼻后孔 鼻前庭 固有鼻腔 鼻中隔,鼻甲 上,中,下鼻甲 鼻道 上,中,下
4、鼻道,额窦,下鼻甲,鼻前庭,下鼻道,最上鼻甲,蝶筛隐窝,蝶窦口,上鼻甲,中鼻甲,中鼻道,上鼻道,7,t课件.,鼻孔 鼻甲 额窦下鼻甲鼻前庭下鼻道最上鼻甲蝶筛隐窝蝶窦口上鼻,鼻旁窦(副鼻窦)共四对,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筛窦又分前、中、后小房三群。分别位于其同名骨内。鼻旁窦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由于鼻旁窦的粘膜与鼻腔的粘膜相延续,故鼻腔的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由于上颌窦的窦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症化脓时,常引流不畅致窦内积脓。,三、鼻旁窦 (掌握),8,t课件.,鼻旁窦(副鼻窦)共四对,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筛窦又,鼻旁窦 (掌握),(一)额窦(二)筛
5、窦 前筛窦 中筛窦 后筛窦(三)蝶窦 (四)上颌窦,探针通蝶窦口,探针通筛窦后群,蝶窦,探针通额窦,探针通上颌窦,额窦,9,t课件.,鼻旁窦 (掌握) (一)额窦探针通蝶窦口探针通筛窦后,咽(见消化系统)咽是消化管,是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因此,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10,t课件.,咽(见消化系统)10ppt课件.,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由于喉与舌骨和咽紧密连结,故当吞咽时,喉可上、下移动。1. 喉的位置:较表浅,颈前部正中的皮下,可触及。2. 喉的结构:较复杂,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接,内衬粘膜组成。喉肌为骨骼肌。,第二节 喉 (掌握
6、),11,t课件.,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第二节 喉 (掌握)11pp,喉的软骨 (掌握) 甲状软骨(1块) 是最大的喉软骨。由左右两块方形软骨板构成,两板在前方愈合形成前角,前角的上端为喉结,成年男子明显。 环状软骨 (1块)是喉和气管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前部低窄称为环状软骨弓,后部较高称为环状软骨板。 杓状软骨 (1对)位于环状软骨板的上方。呈三棱锥形。 会厌软骨 (1块)是喉的活瓣,与开放或关闭喉口有关。形似树叶。,12,t课件.,喉的软骨 (掌握)12ppt课件.,喉的软骨 (掌握),(一)甲状软骨 前角 喉结,(二)环状软骨 环状软骨弓 环状软骨板,(三)会厌软骨,(四)杓状软骨
7、,甲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板,气管软骨,舌骨,环状软骨弓,会厌软骨,前角,13,t课件.,喉的软骨 (掌握)(一)甲状软骨 (二)环状软骨,一、气管(一般了解)1形态:为圆筒形管道,成人长约1113cm。2位置:上端与环状软骨相连,向下至第四、五胸椎体交界处(相当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3构造:主要由1416个气管软骨组成,气管软骨呈“C”形,缺口对向后方,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封闭。,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膜壁,气管软骨,14,t课件.,一、气管(一般了解)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膜壁气管软骨,支气管 (掌握),为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
8、角大,斜行,通常有78 个软骨环;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相对较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嵴下角,15,t课件.,支气管 (掌握)为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管道,左、右各一。甲状,为呼吸的重要器官,呈海绵状,由肺内的各级支气管、肺泡、血管及淋巴管等组成。一、肺的位置 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膈的上方,肺尖高出胸廓上口。二、肺的形态左右肺外形的不同:左肺因心脏偏左,较右肺窄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短。每个肺的表面覆以胸膜,故平滑、湿润、有光泽。,第四节 肺 (掌握位置、形态和分叶),1
9、6,t课件.,为呼吸的重要器官,呈海绵状,由肺内的各级支气管、肺泡、血管,2左右肺的形态都呈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一尖:为肺尖,钝圆,肺尖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所以在锁骨上方进针时, 要避免损伤肺尖造成气胸。 一底:为肺底,略向上凹,贴膈。 两面:为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较隆凸,与胸廓前、后、外侧壁的肋和肋间肌接触。内侧面对向纵隔,此面中央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称为肺根。 三缘:为前缘、后缘和下缘。,17,t课件.,2左右肺的形态都呈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17,3左右肺的分叶:左肺有一条斜裂(叶间裂)
10、,由后上斜向前下方走行,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两叶。右肺除斜裂外,尚有一水平裂,它起自斜裂,水平向前。两裂将右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三叶。,18,t课件.,3左右肺的分叶:左肺有一条斜裂(叶间裂),由后上斜向,圆锥形 一尖 一底 三面 三缘,肺的形态,肺尖 肺底 肋面 纵隔面膈面前缘后缘下缘,斜裂 水平裂 肺叶 左2 右3,甲状软骨,气管,右主支气管,右肺水平裂,斜裂,肺尖,上叶,斜裂,下叶,19,t课件.,圆锥形 肺的形态肺尖 斜裂 甲状软骨气管右主支气管右肺水平,(一) 胸膜的配布 胸膜为被覆于胸廓内面及肺表面的浆膜,分为脏、壁两层。 脏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于肺紧密结合,并伸入肺裂内;壁胸膜
11、覆于胸廓的内面。脏、壁两层胸膜围成完全封闭的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正常的胸膜腔为负压,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的摩擦。,第五节 胸膜,20,t课件.,(一) 胸膜的配布 第五节 胸膜 20ppt课件.,(二) 壁胸膜的分部(掌握) 按其所覆盖的部位分为四部分:胸膜顶、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1. 胸膜顶 突出于胸廓上口,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包被在肺尖的上方。2. 肋胸膜 覆于胸廓的内面,贴肋和肋间肌。3. 膈胸膜 覆盖于膈上面,与膈肌紧密相贴。4. 纵隔胸膜 被覆于纵隔的两侧。,21,t课件.,(二) 壁胸膜的分部(掌握) 21ppt课件.,一、壁胸膜 肋胸膜
12、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二、脏胸膜 (肺胸膜) 被覆于肺的表面,三、胸膜腔,胸膜顶,壁胸膜,胸膜腔,脏胸膜,肋胸膜,肋膈隐窝,膈胸膜,膈肌,纵隔胸膜,22,t课件.,一、壁胸膜 二、脏胸膜 三、胸膜腔 胸膜顶壁胸膜胸膜腔脏胸,胸膜顶,壁胸膜,上叶,下叶,胸膜腔,脏胸膜,肋胸膜,肋膈隐窝,膈胸膜,膈肌,纵隔胸膜,(三) 胸膜腔的最低点(掌握)胸膜腔的最低部位是肋膈隐窝(肋膈窦)。肋膈隐窝(肋膈窦)是在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较大间隙,左右各一,胸膜炎症的渗出液常积聚于此,所以该处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23,t课件.,胸膜顶壁胸膜上叶下叶 胸膜腔脏胸膜肋胸膜肋膈隐窝膈胸膜膈肌纵,五
13、、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锁中线,肩胛线,24,t课件.,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锁中线 8肋,1. 纵隔的概念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隔,呈矢状位,上窄下宽,由于心脏偏左而显著偏左。2. 纵隔的界限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 下界为膈。当胸部器管病变时,可以引起纵隔移位成变形。,第六节 纵隔 (一般了解),25,t课件.,1. 纵隔的概念第六节 纵隔 (一般了解)25p,3. 纵隔的分部和内容以通过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平面将其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再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即胸骨与心包前面之间为前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胸段之间为后纵隔,前、后纵隔之间即相当于心包的位置为中纵隔。,26,t课件.,3. 纵隔的分部和内容以通过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平面将其分,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