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合作与海关国际法概述.docx
《国际贸易合作与海关国际法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合作与海关国际法概述.doc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海关国际法与国际合作【一】海关国际法和海关国际法学国际海关法学是以国际海关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学科。国际海关法(international customs law)是调整海关国际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国际海关法学与国际海关法之间的关系和其他民法或刑法与民法学或刑法学等一样,是部门法学与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国际海关法学是海关学与国际法学的交叉学科,目前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因此,国际海关法作为其研究对象,其形成、调整对象、主体、基本原则以及国际海关法的性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基本上是空白,与我国海关法律实践严重脱节。一、作为部门法的国际海关法的产生部门法就是某一类法律规范的集合。
2、它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有着自己的位置。部门法中有上位部门法和下位部门法。它们共同构成以宪法为顶点的法律体系。此外,还有着一个并存于这个国内法体系的国际法体系。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整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那么,海关国际法是什么部门法?它在这个法律体系乃至国际法中有着什么样的位置呢?目前在我国,涉及海关的法律分属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法律部门,即国内海关法和国际海关法。国内海关法就是规定海关的组织和行为,以调整海关与进出关境活动的当事人、有关的国家机关以及海关机构之间在进出关境监督管理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参见邵铁民:海关法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第一三页。我国海关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为核心,包括相关的海关法律和海关行政法规及其相关制度,属于国内法中行政法的一分支。而国际海关法是调整国际海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法律规范以海关国际条约为主,也包括海关国际惯例。至于它到底属于国际公法还是国际经济法的一分支,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海关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政府对国际贸易实行监督管理并获取财政收入而形成的一种行政制度,具有一定的实用功利性和合理技术性,成为人类制度文明的一部分。海关制度文明在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都包含着法律制度,都采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海关涉及的各种关系。特别是近代西方法制建立起来后,海关制度也逐渐法制
4、化,采用法制手段来调整海关相关法律关系。很多国家相继颁布海关法,规范海关机关职能和为海关执法提供法律依据。这就是海关法律制度的国内法阶段。海关法成为行政法体系中的一部门法,各国在建设和实施海关法制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国为本位,很少顾及与他国之间的关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新的国际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多边国际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海关法律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国际海关法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在GATT/WTO以及CCC/WCO体制下 CCC即成立于1953年的海关合作理事会,1994年CCC决定其工作名称为世界海关组织,即WCO。GATT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起初是一个国际条约,但是在后
5、来47年的历史中实际上起着多边贸易组织的作用,1995年为世界贸易组织(即WTO)所取代。所涉及之处如果与WCO以及WTO的前身有关,就用GATT/WTO以及CCC/WCO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海关法律制度无论是技术性规范还是关税实体规范都受到该国参加的与海关有关的国际条约以及国际组织的制约。GATT/WTO以及CCC/WCO体制把以前各自分散的各国海关法律制度结合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有机整体,使之与全球性法律体制相互联动。通过GATT/WTO以及CCC/WCO体制的实践,调整海关国际关系的若干法律原则、规则、制度和规范就逐渐出现,并在实践运作中不断完善、成型,构成了海关法律制度的另外一个领域国际海
6、关法。它是国际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与以国内行政法体系中的国内海关法相对而存在,分别成为海关法律制度体系中的国际法部分和国内法部分,使海关法律制度体系得以完善。大体上,国际海关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初步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海关合作理事会成立之时,它实际上是战后国际法领域不断扩大,其部门法不断分化过程的产物。 杨泽伟:宏观国际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93页。二、关于国际海关法的调整对象国际海关法之所以成为独立的部门法除了历史发展原因外,还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即海关国际关系。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 张光杰主编:法理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4页。具
7、体说,海关国际关系主要是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此外还有与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相关的其它关系。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是指各国就海关事务进行国际合作与协调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由于海关协调关系协调的是海关事务,而海关事务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性事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涉外性的特点,在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有必要进行国际性协调。从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的参与者角度上看,它包括政府间海关事务协调关系和海关国际组织与政府间的海关事务协调关系。政府间海关事务协调关系也有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海关事务协调关系,主权国家与单独关税区政府之间以及单独关税区之间的海关事务协调关系。而海关国际组织参与的海关事务协调关系包括CCC/WCO
8、与成员方政府之间的海关事务协调关系,还有CCC/WCO与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海关事务协调关系。与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相关的其它关系主要是指GATT/WTO所涉及和参与的海关国际关系。GATT/WTO是一个旨在维系一个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其中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实行关税减让和海关措施自由化。从其自由贸易宗旨来看,GATT/WTO通过关税减让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减少了关税壁垒对贸易的阻碍作用,这是从实体上对各成员方海关税则的直接调整。GATT/WTO实行的消除非关税壁垒措施有很多都是涉及到各成员海关通关程序和实务。各成员方的海关则是实施GATT/WTO规则的主要职能机构之一。所以GATT
9、/WTO涉及到海关事务的权限及其权限的行使同样也成为国际海关法的调整对象。但是这不是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本身,而是与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相关的其它关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GATT/WTO参与的海关国际关系作为国际海关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关系本身。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国家均为WTO的成员。而WTO规则中有很多都对成员方的海关法律制度进行着各种规制。三、国际海关法的主体海关国际关系为国际海关法所调整就成为一种法律关系,即国际海关法律关系。和一般的国际法律关系一样,国际海关法律关系也有着自己的主体。所谓国际海关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国际海关法律关系参与者,并在国际海关法律行为中
10、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和行使职权的实体。虽然目前国际海关法的法律规范是海关国际条约以及海关国际惯例等国际法规范,但是国际海关法的主体和国际公法的主体并不是完全一致。国际海关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国家、全球性国际组织、包括关税同盟在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单独关税区。在我国部门法分类体系中,国际法有泛指和专指。泛指的国际法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其法律规范也不限于与国内法相对存在的国际法规范,还包括不属于国际法规范的冲突法规范以及国内法规范等。专指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其法律规范全部限于国际法规范。 何力编著:国际贸易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第5-7页。在国际公法的法律关系中,国家是最基
11、本的主体。所谓国际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 邵沙平、余敏友主编: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页。这是由于国际公法是以国家主权为基础,而国家则是国际法上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者。在海关国际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完整的主权体可以行使与海关事务有关的全部权限,并且还是构成与海关有关的国际组织的基本要素。即使是单独关税区,行使与海关事务有关权限的时候也要不同程度受到国家的制约。所以,国家是国际海关法律关系中最基本的主体。国家作为国际海关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广泛的权限。国家不仅可以自己有权执行海关行政,制定海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可以在国际海关法律关系中对外代表国家,与其它国家签订海关条约或协
12、定,与其它国家一起成立与海关有关的国际组织,从事海关事务国际协调和合作。在海关国际法律关系中国家的主体地位是完全的。虽然国家在实际履行海关国际法律职权的时候都是通过具体的政府,但是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无论是海关机构还是进出口通关窗口,都是以国家的名义,并且为国家来履行这些国际海关法律职权的。目前,在国际海关法领域里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主要是WCO和WTO。它们都是政府间组织,因此国家主权是它们的基本要素。主权国家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决定它们的一切大政方针,国际海关法律规范也是由它们制定的。而这样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本身则并没有制定或创设国际海关法律规范的立法机能。要
13、制定或创设国际海关法律规范,必须要有全体或部分成员国进行谈判,以缔结新的多边海关条约的方式来完成。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基本成员是国家。但是不排除若干单独关税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其成员。但是这样的单独关税区作为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员是有条件的,其权限要受到其所属主权国家的一定限制。此外,还有若干国际组织也与海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与某些国际海关法律关系,比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它们不是直接涉及海关事务,只是在海关统计等事务方面和CCC/WCO相关。与海关有关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有着各种形式。这是因为区域性国际组织中有很多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则是根据一
14、体化程度不同而各不相同。所有经济一体化都伴随着海关制度的相应调整,形成某种区域性的海关法律制度。一体化程度最初级阶段就是自由贸易区,典型的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其中自由贸易区的各个成员方都有自己的海关,它们之间的相互进出口贸易也必须要通过这些成员方的域内海关通关程序,区域性海关法律制度约束力也最为宽松,并且没有改变成员方关境的现状。关税同盟则进了一步,一般要求建立和实施统一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和海关法规与政策,并且撤销内部成员方相互之间在海关环节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员方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可以免除关税同盟内部关税,甚至不必办理通关手续。每一成员方的海关都可以作
15、为关税同盟的对外海关。关税同盟已经改变了成员方之间关境的现状,并对外构成关税同盟统一的关境。共同市场则更进一步,在海关制度上实现了贸易的自由通关,保留了海关的缉私、统计、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就是经济联盟。典型的是欧洲联盟(其经济实体就是欧洲经济共同体)、西非共同体等。它不仅实现了经济的一体化(当然包括海关制度),还实现了其他领域,比如政治、军事、社会政策等的不同程度一体化。由于在这里的经济一体化伴随着政治体制的介入,所以在海关法律和制度上出现了超国家性,即成员方的海关权限,特别是在对外贸易监管方面归属于共同体机构,由共同体机构替代成员方制定关税规则,参加关税谈判,缔结海关和关税
16、有关的国际谈判。当然这种替代并非海关及其法律制度的全部,但是随着一体化程度的深化,其替代性也不断提高。 邵景春:欧洲联盟的法律与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第37-40页。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性职能国际组织也与国际海关法律关系有关,从而也可以作为国际海关法律关系的主体。比如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欧共体统计局等等。单独关税区(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就是政治上没有国家主权,但是在经济及其有关经济体制上自成体系的经济体领域。单独关税区不是一般国际公法的主体,但是可以成为国际海关法的主体。它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国际海关法律
17、关系中,单独关税区作为主体则是一个事实,比如可以作为CCC/WCO和GATT/WTO的成员,只不过其成员资格还要受到所属的国家主权实体的一定限制。中国目前有三个单独关税区,即香港单独关税区、澳门单独关税区和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单独关税区能够作为国际海关法的主体是国际海关法区别于一般国际公法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说明了国际海关法虽然其法律渊源与国际公法相似,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但是单独关税区主体决定了国际海关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更为密切。四、 国际海关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海关法作为一独立的法律部门,有着自己的基本原则。国际海关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国际海关法中的指导性原理。它体现了国际海关法的
18、主要理念,是国际海关法各种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基础和出发点。国际海关法基本原则存在于国际海关法之中。国际海关法的所有法律现象,法律规则,法律制度都可以从基本原则中得到解释。具体说,国际海关法的基本原则有海关主权原则、通关便利化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以及多层次国际合作原则。海关主权原则是国际海关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在国际海关法领域,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否定海关主权的阶段。海关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国家在海关事务方面所行使的排他性最高权力。海关是国家监督进出关境的人、财物的行政机关,关境一般在国境线上,少数情况下是非国境线上的边境上(在单独关税区的场合)。这就决定了海关主权具有若干性质。海关主权与
19、一般体现统治权的国家权能不同的是其涉外性。行使海关主权的主体是海关,和国家的外交机构类似,属于国家的涉外机构。海关主权的客体具有涉外性,是一种对外权,是针对涉外的人、物或行为的权能。海关主权也是一种属地权,本质上是领土主权的一种体现。海关主权的属地性就意味着国家设立海关只能在自己的领土上。国家的海关当局也只能在自己享有主权的领土上进行海关执法。海关主权也是一种经济权。国家主权从其内容来看有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等。海关以实行海关管理、征收关税为其基本职能,其对象是出入海关的人、财物以及交通工具等,因此,海关主权具有鲜明的经济性特征。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海关主权的政治性。海关主权也是一种绝对
20、权。一个国家的海关主权作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必须是独立的,排他的,不受他国干涉的。海关主权的独立是说一个国家有权行使关税自主权,即有关海关一切事务由国家自行决定,排除其他国家对国家的关税自主权的干涉。但是海关主权也同时是一种相对权。这是由于国家可以对海关主权行使处分权,使得海关主权在一定条件下被暂时分割、让渡等。比如国家签署某些关税协定,加入某些自由贸易国际组织等的时候,必须要在海关通关、关税税率等做出相应安排。其结果就是限制了自己国家在关税方面的权限。总之,在国际海关法中始终贯穿着海关主权原则。在海关国际条约法中,海关主权原则就意味着制定、批准和加入这些条约是由主权国家独立作出决定,排除来
21、自他国的干涉。在海关国际组织法中,海关主权原则就意味着海关国际组织的成立、运行和规则的制定均由主权国家决定。海关国际组织也只是政府间国际组织,排除超国家组织的存在。通关便利化原则是说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便利通关,消除海关通关中的非关税壁垒。如果各国一味只是强调海关主权,那就没有必要进行海关事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但是其后果已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明了,那就是国际贸易萎缩,对本国经济和本国根本利益带来重大损害。因此经过这次大战的洗礼和教训后,各国政府终于开始理性行动,以追求真正的互惠互利,这就出现了海关合作理事会和一系列海关协调制度的建立,进而发展到WCO这样一个相对于很多其
22、他国际经济领域更为发达先进的国际组织的活动。各国在建立海关国际组织和缔结海关国际条约的努力都是为了扫除通关的障碍,实现通关便利化。通关便利化原则是公平和效率的高度协调的结果。比如,通过CCC/WCO让各国实行同样的海关分类目录,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以往海关通关中最困难的通关商品分类和报关的分歧。纵观国际海关法中的各种海关国际条约和海关国际组织,无不都是以通关便利化作为其建立宗旨的。平等互利原则是说在国际海关法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相互都能从国际海关法律规则中获得利益。海关主权原则决定了拥有主权的各国在国际海关法中地位完全平等。但是促使大家走到一起,进行海关国际条约的制定,海关国际组织的创
23、建,构筑一种国际性的海关协调机制的,还是在平等基础上实现互利的动机和愿望。各国的各种国内海关措施固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往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很难完全信赖他国,于是在海关措施的设置上就不得不实行很多过剩保护措施,大大提高了安全阀值。战后首先是在市场经济圈内各国间通过GATT 体制的建立,互信互利机制发挥作用。其次通过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等的活动,经济上的无国界化不断加深。海关合作理事会的成立是国际海关法领域实现平等互利原则的第一步。而WCO及其活动则使得这个原则贯彻到了国际海关法的每一个部分。所以在当今国际海关法中,国与国之间撤销或降低海关措施保
24、护程度实际上并不会危害国家的安全,相反从这种撤销或降低海关措施中通关效率可以得到提高,通关程序也更加便利化,使得相关国家和当事人获得实际利益。国际海关法的平等互利还意味着在CCC/WCO和GATT/WTO体制中不承认像联合国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以及世界银行那样的特权国家的加权表决制度。国际海关法所涉及的事项都是实行一国一票原则。 多层次国际合作原则是说在国际海关法中在坚持海关主权的前提下,灵活开展多层次国际合作,以求各国以及各单独关税区当局和当事人都能得到利益。海关主权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国家主权。海关主权的行使也不一定绝对是由国家来进行。本着战后兴起的国际合作的精神,国家间国际合作固然是国际海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合作 海关 国际法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