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疗市场结构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
《台湾医疗市场结构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医疗市场结构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臺灣醫院產業的市場結構與發展趨勢分析盧瑞芬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與謝啟瑞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2002年12月2日JEL分類代號:I11, L11致謝: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作者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NSC89-2415-H-182-001-JB)的經費補助。作者對長庚醫管所碩士在職專班同學及莊逸洲副教授,對本文初稿提出的諸多寶貴意見,及多位醫院專業經理人提供的寶貴資訊,特此謹申謝忱。同時更要感謝台大經濟論文叢刊執行編輯劉錦添教授、台北大學徐美教授及兩位匿名審委的指正與寶貴意見,使得本研究論文的內容更為嚴謹。論文寫作過程感謝張敏麗、何子豪、林佩頻、牛慕慈、王怡方及顏佑銘,在資料搜尋
2、及文稿修訂的盡心協助。此外,作者亦由衷感謝中央健保局數據中心徐熙台及洪于淇小姐提供寶貴資訊。本文內容如有任何疏漏謬誤,乃屬作者之責。進一步通訊,請洽通訊作者盧瑞芬博士,長庚大學醫管所所長,桃園縣龜山鄉文化一路259號。本論文已被經濟論文叢刊接受,第三十一輯,第一期,107-153即將出版。中文摘要醫院產業的產值在1998年約為2,804億元,佔國內生產毛額的3.14%。同時,全民健保每年近3,000億的醫療支出中,醫院部門即超過三分之二,由此可知醫院產業在醫療服務市場之重要性。本文的主要目的,即是應用產業組織領域的分析架構,從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表現三個面向,探討臺灣醫院產業的發展趨勢。總
3、結本文的分析顯示,支付制度對醫院市場的競爭本質,有密切的影響。而目前醫院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最大的差異是醫院之間的競爭型態,主要以非價格為基礎。而未來研究醫院市場的重點,將以評估各項支付制度變革對醫院產業之影響為主。關鍵字:醫院產業,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表現,市場競爭JEL分類代號:I11, L11An Analysis on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Hospital Industry Jui-Fen Rachel LuGraduate Institute of Health Care Management,Chang
4、 Gung UniversityandChee-Ruey HsiehInstitute of Economics, Academia SinicaAbstractThe output value for the hospital industry in 1998 is about 280.4 billion, 3.14% of GDP and two-thirds of total medical expenditures paid out by NHI, which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spital industry in the health
5、care marke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hospital industry, adopting the approaches from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alytical framework -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 and market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payment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nat
6、ure of competition existing in the hospital market place. Compared to other industry, the most distinct feature in the current hospital industry is that competition among hospitals mainly takes place on a nonprice basis. As a result, assessing the impact resulted from various payment reforms will le
7、ad the future research on hospital market.Keyword: hospital industry,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 market performance, market competitionJEL classification: I11, L111. 前言醫療服務市場與一般貨品市場的差異性,過去不論在文獻或是政策辯論,都是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議題。學者指出,醫療服務市場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擁有市場的諸多特性(Phelps, 1997; Folland et al., 1997)。所謂市場特性則涵蓋:(1
8、)不確定性;(2)健康保險的介入;(3)資訊不對稱;(4)外部性;(5)政府干預;(6)非營利性廠商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服務市場涵蓋的領域亦日漸擴大,廣泛的醫療服務市場往往涵蓋各種醫療相關產業,包括傳統的醫院產業、製藥產業及新興的生技產業等。根據研究指出,我國1998年醫療保健總費用(可視為醫療服務產業總產值)為5,267億元,佔GDP 的6.02%,而其中最大的服務單位即為醫院,2,804億元,佔醫療保健總費用的53.23%(盧瑞芬與蕭慶倫, 2001)。由此可知,醫院產業在醫療服務市場之重要性。我國雖有歷史悠久的傳統中醫療法,但西方醫學自19世紀末期引入我國後,經日治時代日
9、本政府的強力推廣下,逐漸成為醫療服務的主流(江東亮, 1999; 李騰嶽等, 1972; 謝振榮, 1989)。而日治時代奠立的基礎,導致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發展與日本極為相似,而不同於歐美其他國家。歸納我國醫院服務體系的特色,可發現以下四點:(1)臺灣的醫院服務體系為封閉式(closed system)。在醫院服務的醫師與醫院存有約雇關係,一般而言,在醫院服務的醫師不得在外兼業,即不容許雙重執業(dual practice)的情形;另一方面,自行開業的診所醫師亦無在醫院的住院特許權(admitting privilege),無法使用醫院的設備來治療病患;(2)民眾就醫自由選擇權(freedom
10、 of choice)。臺灣的消費者可自由選擇醫療提供者,即病患可自由選擇診所或醫院就醫,不受任何限制。此一特性加上前述的封閉式醫院體系,使臺灣缺乏完善的轉診制度,病患並無誘因透過診所醫師轉診到醫院就醫,病患通常選擇自我轉診,直接到大醫院就醫;(3)臺灣的醫院為多重產品的廠商(multi-product firm)。服務內容涵蓋門診、住院、急診及各項檢驗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在封閉式醫院體系下,臺灣醫院除提供住院服務以外,亦同時經營大型門診部門,以作為收治住院病人的管道,因而與地方診所形成水平競爭(horizontal competition)。1998年資料顯示,醫院提供約27%的全國門診人次
11、,但高佔全國門診費用的48%(盧瑞芬與蕭慶倫, 2001)。而全民健保的支出中,門住診費用的比例約為68:32(中央健康保險局, 2001);(4)臺灣於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並採取單一支付制度(single payer system)。由於採行單一支付制度,全民健保的執行機關中央健保局,在醫院服務市場成為獨買者(monopsony)的角色,具有相當大的市場力量(market power);另一方面,在強制性的單一社會保險制度下,中央健保局亦為健康保險市場的獨賣者(monopoly)。儘管臺灣的醫院產業有許多異於歐美國家的特殊之處,且醫院產業在整體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重,但國內經濟學界有關醫院
12、產業的研究則相較稀少。本文的主要目的,即是應用產業組織領域所發展的結構(structure)行為(conduct)表現(performance)的分析模式(以下簡稱SCP),深入探討臺灣醫院產業的發展趨勢,並指出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SCP方法在許多產業的分析已被廣泛應用,但將其直接應用到醫院產業上,可能面臨兩個限制(Santerre and Neun, 1996)。首先,傳統的個體經濟理論是立基於追求最大利潤的假設,但在醫院市場上,非營利醫院佔有重要的比重,其經營目標並非僅是追求最大利潤。其次,醫院產業所提供的各項門住診服務,對消費者而言,品質的考慮可能勝過價格。考慮這兩項限制之後,顯然會降低
13、價格與利潤在醫療資源配置所扮演的角色。儘管有這些限制,相關文獻仍認為SCP方法是分析醫療市場的一個有力工具(Santerre and Neun, 1996),因為在非營利機構普遍存在的市場中,廠商的行為仍有很大程度會受到市場結構的影響。在此一考量下,本文將謹慎應用SCP的分析架構,並納入醫院服務市場的特性,從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表現三個角度,分析臺灣醫院產業的變遷趨勢。在下一節的分析中,我們將藉著文獻回顧的方式,說明醫院產業的主要特性,以及醫院產業領域的重要實證發現。第三節至第五節的內容,則是依序探討臺灣醫院產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表現。在最後一節的分析中,除彙總本文的研究發現之外,
14、亦將提出未來繼續探討臺灣醫院產業的重要研究課題。2. 文獻回顧2.1 產業特性的理論分析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所公佈的行業標準分類系統,醫院產業的行業分類編號是8231,屬於中分類產業社會服務業之下的一個細分類產業(主計處,1992)。儘管醫院產業在行業分類上僅是598個細分類產業之一,但由於醫院產業具有許多異於其他產業的特性,使得其成為產業研究中廣為探討的熱門產業之一。綜合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文獻顯示,研究醫院產業最常強調的醫院產業特性有四項:(1)醫院服務產品的特性;(2)醫院服務市場的不完全資訊;(3)政府對醫院產業的管制措施;(4)醫院產業的非營利性廠商及公立醫院(Gaynor and Vog
15、t, 2000)。2.1.1醫院服務產品的特性 首先,分析醫院產業所提供的產品性質發現,不同醫院所提供的服務,對消費者而言皆是有差異的。此種產品的異質性所涵蓋的層面相當廣,包括醫院所有權(公立或私立)、地理位置、提供之科別服務與技術水準、病房品質及醫護人員的配置比率等。此外,醫院服務亦具有產品不能轉售(nonretradable)的特性。這是因為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皆必須有病患直接參與,且服務的內容(診斷或治療)皆是針對每一特定病患的需要,無法轉售給他人。同時病患的偏好亦具有異質性,亦即不同的消費者對不同的醫院服務屬性會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以病患的觀點而言,不同的醫院之間並不能完全替代,因為消費
16、者就醫時會選擇能使其獲得最大效用的醫院,若消費者轉移到其他醫院就醫則其效用會降低。綜合醫院服務的異質性、不可轉售特性與消費者偏好異質性等三項特性所呈現出的影響,即是讓醫院能擁有市場力量,而在此一特性之下,一般經濟學文獻皆以異質的寡占市場來分析醫院的行為(McGuire, 2000; Gaynor and Vogt, 2000)。,醫院產業的特性與其他生產異質性產品的產業相比並無不同。但醫院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處,在於健康保險制度的介入,使醫院產業展現市場力量的方式,與其他產業有相當的差異。在一般異質的寡占市場中,廠商所展現的市場力量主要是以價格的決定為主。但在醫院產業,健康保險所造成的第三方付費
17、方式,使價格的主控權轉移到政府或保險廠商手中,個別的醫院通常不具價格的主導能力。因此,醫院產業展現市場力量的方式,即取決於保險人所設定的支付制度方式。在傳統以成本為基礎(cost-based)的論量計酬制度之下,醫院之間的競爭主要是以非價格的型態為主。近年有些國家的保險人嘗試開始以價格作為選擇特約醫院的基礎,則促使醫院之間的競爭行為朝向價格競爭發展(Dranove et al., 1993)。2.1.2醫院服務市場的不完全資訊文獻上所強調的第二項醫院產業的特性,則集中在資訊不完全所衍生的問題。Gaynor and Vogt (2000)的分析指出,有二種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會對醫院服務市場產生深遠
18、的影響。第一種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是存在保險人與消費者之間。在健康保險市場,因為保險人缺乏足夠的資訊驗證消費者所罹患疾病的性質與適當的治療方式,因而形成消費者的道德危害(moral hazard)。除過度使用醫療服務之外,道德危害在醫院市場所展現的另一種方式,即是消費者缺乏搜尋市場上最低服務價格的經濟誘因。由於健康保險制度的設計,消費者僅須負擔醫院服務貨幣價格的一小部分(通常低於10%),導致消費者搜尋最低價格所能獲得的報酬可能小於搜尋的成本,而缺乏搜尋最低價格的誘因,因此醫院之間的競爭則傾向以非價格的形式展現。為解決上述道德危害的問題,美國許多新興的管理式健康保險組織,即是藉由組織的力量幫助病
19、患搜尋市場上的最低價格,同時限制病患自由就醫的權利。因此,在醫院服務市場,病患是否具有自由就醫的權利,亦會影響到醫院產業的競爭型態。另一種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則是存在病患與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一般而言,病患對各種治療方式的潛在效益與風險,所掌握的資訊通常比醫療服務提供者少。由於醫療服務供給者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是病患的代理人,提供各項診斷的資訊與治療的建議給病患;另一方面又是實際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在醫療服務提供者與病患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下,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雙重角色使其易面臨病患利益與自身利益衝突的情況,即醫療服務提供者有可能運用其所享有的資訊優勢誘發病患需求,以滿足自身的利益。此一現象在文
20、獻上被稱為供給者誘發需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而其所產生的最直接影響即是醫療支出的增加。為解決誘發需求現象所帶來的醫療支出上漲壓力,各國常見的因應對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支付制度的改革著手,藉著改變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財務誘因,減緩誘發需求的問題;另一種方式則是以管制的方式,直接限制各項醫療服務資源的供給量(例如限制醫院的興建或醫療儀器的購置),根本消除誘發需求的潛在來源。因此資訊不對稱現象所導致的誘發需求問題,對各國醫院產業的可能影響程度,需視各國採取的因應對策而定。2.1.3政府對醫院產業的管制措施第三項醫院產業的特性,即是醫院市場存在許多管制的措施。具體的管制
21、內容包括價格管制與資本支出管制,而後者的涵蓋項目則包含新醫院加入與舊醫院擴建的管制,以及新增醫療儀器設備的管制。政府對醫院產業採行直接管制的理由,除了前文已提到的控制醫療支出成長外,文獻上強調的另一個因素,即是以管制達到課稅或消費者交互補貼的目的(Salkever, 2000)。例如,政府在核准新醫院的興建或舊醫院擴建時,可能會透過正式的附加條件或非正式的協商,要求醫院同時提供具公益性質的其他服務,例如開辦偏遠地區門診服務或派遣醫師至偏遠山區與離島地區支援等。政府對新醫院加入與舊醫院投資採行管制的直接影響,即是形成醫院市場的加入障礙,進而強化市場上既有廠商的壟斷力量。而政府對醫院產業的價格管制
22、措施,則會影響到醫院市場的競爭型態,使醫院之間的競爭更朝向非價格的方向發展。2.1.4醫院產業的非營利性廠商及公立醫院最後一項醫院產業的特性,即是醫院市場上有許多非營利性的廠商與政府直接經營的公立醫院,使得醫院產業的廠商所有權結構與其他產業大不相同。例如:在加拿大,98%的醫院皆是公立醫院,私立的醫院只僅2%;至於美國,28%的醫院為公營,非營利醫院佔60%,營利的醫院只佔12%;在德國,上述三種所有權型態的醫院則約各佔三分之一(Sloan, 2000)。 儘管各國的醫院所有權結構都以非營利醫院或公立醫院為主,但文獻上對於此種現象之解釋並沒有一致的看法。首先,針對非營利醫院普遍存在的理由,多數
23、文獻皆認為在資訊不對稱與第三方付費的特性下,營利性的組織形式無法使醫院產業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極小化(Sloan, 2000)。例如Arrow(1963)的分析指出,醫療市場存在有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而且此種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治療風險並沒有對應的保險市場存在,讓消費者可以藉著購買保險來消除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保證治癒)。而非營利醫院並非純粹的利潤追求者,不會充分運用其所享有的市場力量,剝削正遭受健康衝擊的病患,因此較符合病患的需求,故非營利醫院普遍存在於醫院產業的現象,即可視為對風險市場不完全的一種制度反應。從Arrow早期的論述可知,非營利醫院普遍存在的理由,是因為此
24、種所有權型態的契約成本較低。但是另一種對立的觀點,則是從利益團體的理論出發,認為非營利醫院普遍存在的理由,不是為使醫院的所有權成本達到最低,而是為了使醫師的集體財務利益達到最大(Bays, 1983)。Bays認為非營利性的組織形式可以讓醫師對醫院發揮較大的影響力,而藉著對醫院各項決策的掌控,醫師可以藉此增加自己的所得。 至於解釋許多國家普遍有大量公立醫院存在的理由,在文獻上也是呈現多樣的觀點。Hart et al.(1997)認為在評估某項特定服務究竟應由政府直接提供或外包(contract out)給民營廠商時,可由比較不同經營方式對成本與品質的影響著手。一般而言,民營企業比政府有更強的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湾 医疗 市场 结构 发展趋势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