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4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49张).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我国历史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最亲民的一位皇帝,他,是个皇子龙孙,家道中落,寒微无名,他,九岁父母俱亡,成了孤儿,然而,他雄心壮志,有胆有识,开创基业,永彪青史,白鹤归楼澧畔千年银杏,彩云深处神州第一庙观,汉光武帝陵,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人坟,皆云汉世主。,刘 秀,何许人也?,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程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
2、道光武中兴;了解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原因影响。,学习目标,1、研读史料,通过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会总结出东汉 兴亡的历史史实;,2、学会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光 武帝的统治措施等问题,得出规律性的结论。,3、通过学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内容,以 史为鉴,得出本节课的历史启示。,学习内容1,学习内容2,学习内容3,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1、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建立; 2、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及其危害,1、黄巾起义的原因、组织、经过、特点和影响,学习内容,请仔细判读课本P59这两幅
3、图片,结合课文标题说说其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哪一方面?,陶院落(模型),历史信息?,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和地方风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佣,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历史信息?,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边有角楼,住宅和防御
4、设施紧密结合,陶院落(模型),陶院落(模型),这是模拟豪强地主的坞堡而制作的明器,为东汉豪强大族躲避战乱、御敌自救的产物,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极度混乱,也是当时私家武装日益膨胀的见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兴,光武中兴,背景,措施,影响,公元前202年,西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元成哀平帝帝帝帝,思考:材料反映出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 活状况怎样?,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的统治已是穷途末路!,西汉王朝,王莽篡汉,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土地兼并问题愈加严重,社会动荡不安。,1、光武中兴的历
5、史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亲戚。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称帝后,实行了一系列“改制”,但因其改制措施不切实际,结果改制彻底失败。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王莽改制,材料一: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为“私属”,皆不得买卖改革币制 汉书王莽传,材料三: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食货志下,材料四: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后汉书光武帝纪,材料二:政令日变、
6、官名月易、货币岁改,西汉王朝,王莽篡汉,1、光武中兴的历史背景:,刘秀建东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土地兼并问题愈加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刘秀(公元2557在位):字文叔,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因遵行“推恩令”,到他父亲这一辈,已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父亲去世后,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王莽建立新朝后,刘秀成为了一名庄稼汉 新朝末年,刘秀加入绿林义军,在昆阳一战中一举歼灭王莽政权的主力。公元25年,在河北登基称帝,沿用“汉”的国号,不久定都洛阳,因为洛阳在西汉都城长
7、安的东面,故史称东汉。东汉建立后,又陆续平灭了诸多地方割据政权,使得新朝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再次归于统一。,刘秀 建 东汉,东汉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2、光武帝刘秀的统治措施:,光武帝亲自参加过推翻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亲身体验到了农民力量的巨大。他会如何来采取措施治理国家呢?,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
8、。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柔术治天下,(刘秀的伯母、姑母、婶娘们赞扬刘秀年少时只是谨慎守信,人与人交往并不殷勤应酬,只知道柔和,现在与少年时代对比有了很大变化。刘秀听说后大笑着说:“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 ),相关史事,光武帝刘秀“柔术治天下“,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经过整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
9、匪懈,百姓宽息”之誉。,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13 东汉 兴衰 课件 49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