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营运评定.docx
《企业绩效营运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绩效营运评定.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绩效营运评定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动机比率分析自从十九世纪末提出以来,一直为企管实务中判断公司营运绩效良窳的重要工具之一。适当的选择财务报表中任两个会计科目的比值,并藉由观察这些指标值的大小以及彼此间的变化关系,即可了解公司的营运状况。不过,在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的范畴中,多半以运输投入与运输产出间的资源运用效率与产出利用率做为衡量的基础,显少有财务比率的出现。盖财务报表系表现公司当期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若缺乏对财务比率的探讨,很可能有部分的营运绩效因而被忽略,使得评估结果的完整性较为不足。因此,如何将财务比率纳入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的研究中,实为一重要的课题,为本研究的动机之一。此外
2、,利用财务比率与传统上以运输投入与产出构成的运输指标进行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时,不同的指标类型系各自代表部分绩效层面的表现,抑或两者所衡量的营运绩效具有高度替代性,亦为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此乃因若财务比率与运输指标间的替代性较低,系各自衡量运输产业整体营运绩效的一部分,则过去偏重以运输指标衡量营运绩效的方式即较难一窥其全貌。因此,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间是否存有替代性,其替代程度如何,系本研究的动机之二。最后,财务比率的种类不下数百种,过去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撷取方法,大多以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群落分析等方法为主,这些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期间的数据以确保样本数够大与数据符合常态分配的
3、假设前提。然而,在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的研究中,取得非上市、上柜公司的财务资料甚为困难,故过去多仅以运输指标衡量公司之营运绩效,所用的资料期间亦仅为一年。因此,如何在数据期间较短,而不会受到样本数大小与数据分配型态的限制下,在这两类指标中撷取出代表性指标以进行营运绩效评估,为本研究的动机之三。1.2 研究目的鉴于运输产业整体营运绩效之评估应更具完整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等性质,如何建立完整的评估步骤以协助管理者发现经营上的问题症结,实为绩效评估的重要工作。本研究进行财务比率纳入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时,主要的目的可归纳如下:一、 提出一个涵盖财务绩效的绩效评估概念模式,期能使运输产业营运绩效之评估
4、工作更完整。二、 提出营运绩效的分解方式,并探讨财务比率与运输指标两者间在营运绩效评估中各自代表的绩效层面,以及不同指针类型间的关系(替代或独立),期能使评估结果对管理者在绩效提升上更具实用性。三、 针对小样本数与数据期间较短的特性,应用适当的方法,俾便从众多评估指标中撷取具代表性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工作。四、 提出运输产业营运绩效的评估步骤,期能使评估工作在实务上更具可操作性。1.3 研究内容本文进行财务比率纳入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之研究时,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文献回顾、绩效评估概念架构的形成、绩效评估步骤的建立、实例应用与不同指针类型间关系的探讨等五个部分。兹扼要说明如下:一、 相关文献回顾。
5、本文系探讨财务比率纳入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之相关课题。因此,过去对于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的相关文献,包括:绩效评估的概念、评估指标产生的准则、绩效评估的方法(多变量分析、层级分析法、资料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分析法),均尽量予以充分搜集;至于财务比率与营运绩效评估的相关文献回顾,包括:财务比率的意义与分类、比率分析在企管实务与运输产业绩效评估上的应用例等,亦加以扼要回顾。二、 绩效评估概念架构的形成。运输产业营运绩效的良窳与其营运活动中各环节表现之优劣密切相关。本文将运输产业营运活动之过程依其功能分解成要素投入、服务产出与服务消费等三个部分,各部分除了考虑运输层面的相关因素外,亦加
6、入财务层面相关因素的考虑。而整体营运绩效依此营运活动过程与组织中各部门的职掌,分解成生产效率、营销效率与执行效率三类。三、 绩效评估步骤的建立。本文针对小样本数与数据期间较短的性质,提出包含6个步骤的营运绩效评估程序。包括:形成概念架构、列出评估项目、产生评估指针集合、分群与撷取代表性评估指标、计算与排序绩效分数,以及应用评估结果等。四、 实例应用。本文分别以公路客运业与国内线航空运输业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绩效评估步骤,衡量国内4家公路客运业者与5家航空公司彼此间的相对绩效,说明该评估程序的进行方式与实用性。五、 不同指标类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将评估指标依其组成内容区分为财务比率、运输指标与混
7、合指标三类。经由实例应用结果的观察,探讨各类型指标间的替代关系。除分析各类型指标在整体营运绩效评估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可说明加入财务比率后所衡量的营运绩效是否较为完整。1.4 研究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纳入财务比率于运输产业营运绩效的评估中,如何将财务比率与传统上所使用的运输指标予以整合,实为本研究所发展或所应用之方法的必要所需。包括:财务比率的分类方式、众多评估指标如何分群并从中撷取代表性指标,以及各运输业者绩效分数的计算与排序等。一、 财务比率的分类方法。过去财务比率的分类方式因分析者本身的使用目的以及获取经营指标的难易度而有所不同,最常用的为五力分析,包括:收益力、活动力、生产力、成长力及安定力
8、等(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民79;王淑芬,民84)。不过,此种分类法并不适用于运输指标的分类。为整合财务比率与运输指标,本文以投入产出消费的营运活动过程,将五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费用)依其定义分别归类于要素投入、服务产出与服务消费中,再依运输产业的财务特性产生初选的财务比率分类。二、 评估指标的分群方法。过多的评估指标不仅在操作上较为繁复,亦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去指标的分群多以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群落分析等方法为主,但在样本数不多与数据分配型态未知时,此类方法即有所限制。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依指标间灰色关联系数的大小,将具有高关联度者划为同型群指标,
9、使群内指标的相关性高,而群间的相关性低。三、 代表性指标的撷取方法。本文提出同型群中各指标的相对总得点计算方法撷取代表性指标。该法系依各指标的灰色关联排序结果,按排序的先后给予得点分数,灰关联排序愈前面,则得点愈高。选择总得点最高的评估指标,亦即距理想解(灰关联排序皆为第一)最接近者为该群代表性指标。四、 绩效分数的计算方法。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基本上为一多评准决策问题(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本文应用MCDM中之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
10、olution)法进行最后绩效分数的计算。除了该法简单易懂,符合操作的便利性外,主要系基于评估指标值单调递增或递减的性质亦符合本法的基本要件。第二章 文献回顾有关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的相关文献非常丰富,各研究间的差异主要系因评估指针的选取方式,以及采用的绩效评估方法不同而产生。在评估指针的选取上,依评估指针层级的构建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立场与投入产出消费二种概念形成初选指针集合。在绩效评估方法的使用上,可区分为多变量分析、层级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资料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模糊综合评判(Fuz
11、zy Synthetic Decision, FSD)与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 GRA)五类。本章第一节回顾形成初选评估指针集合的绩效评估概念与指针集合的组成内容;第二节则针对各绩效评估方法的特性与使用上的限制进行探究;此外,本文旨在探讨财务比率纳入运输产业营运绩效评估之研究,鉴此,比率分析法(ratio analysis)的特性与其在绩效评估上的应用将于第三节中探讨。2.1 绩效评估之研究概念与评估指针集合过去文献关于运输产业营运绩效的评估指针,不论在产生方式上,或是在评估指针集合的内容上,皆不尽相同。不过,许多学者先后提出初选指针选取原则以做为指针筛
12、选的第一道关卡。兹整理 (王传芳、王国材,民78;张有恒等,民80;邓振源,民79;蔡钦同,民81;胡宜珍,民83;Fielding et al.,1985; Keeny,1982; Talley and Becker,1982; Tanaboriboon et al.,1993) 如下。一、具完备性(Completeness)。准则须能涵盖决策问题的所有重要特性。二、具可操作性(Operational)。准则于决策者而言必有意义,且可公开研究。三、具可分解性(Decomposable)。可自高阶层分解至低阶层,使评估过程得以简化。四、具衡量容易性(Ease of Measuring)。期所选
13、取之指针能便于衡量。五、具客观性(Objectives)。期所选取之指针系能以量化方式来衡量绩效,尽量排除主观判断之情况。上述五项原则仅能做为初选评估指针的初步判断依据,至于评估指针的产生方式,本文将之区分为二类。第一类系以不同的立场(营运者、消费者、政府单位、专家学者)做为初选评估指针的产生方式。蓝武王(民72)以消费者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分为路线因子(单位就业人口享有之路线数、单位公车旅次享有之路线数)、站牌因子(单位就业人口享有之站牌数、单位公车旅次享有之站牌数)与班次因子(单位就业人口享有之班次数、单位公车旅次享有之班次数)三大类共6个指针,用以评定市区公车分区服务水准。韩复华等(民75
14、)同时考虑营运者与消费者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成本收益性指针(单位行驶里程之营运成本、单位行驶时间之营运成本、单位行驶班次之营运成本、单位载客人数之营运成本、单位延人公里之营运成本、单位行驶班次之营运收入、收益成本比)、服务性指针(沿线平均拥挤度、沿线加权拥挤度、沿线最高拥挤度、平均等车时间、单位行驶公里所需时间、平均旅次之旅行时间、平均旅次长度与路线长度比)与效率性指针(平均产出营运时间、平均产出营运里程、平均产出旅次数、平均产出旅次长度、单位车辆行驶旅次数、单位车辆载客旅次数、单位班次载客旅次数、出车率)三大类共23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公车系统各路线、各站、或各部门之营运与服务绩效。王传
15、芳、王国材(民78)同时考虑营运者与消费者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车辆状况指针(新车比例、保养状况、车容清洁、乘坐舒适性)、营运操作指针(候车班距、违规肇事率、载客服务)、路线结构指针(站距合适性、路线弯绕性)与乘客服务指针(过站不停现象、停站妥善性、司机品质、乘客服务设备)四大类共13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公车营运绩效。张有恒等(民79)同时考虑营运者与消费者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安全指针(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紧急逃生设备、肇事与违规纪录、车辆平均车龄)、舒适指针(车内环境、驾驶员服务态度、车内拥挤情形、行车平稳性、车内设备、冷气车比例)、经济指针(票价结构、劳工生产力、获益率、每车公里
16、成本)、便利指针(上下车方便程度、搭车方便性、旅客搭车信息提供情形、过站不停情形、购票或付费之方便性、营运服务时间、出车率、误点情形)、迅速指针(步行到站时间、等车时间、车内行驶时间、营运方式之改变、路线弯绕程度、马力加权之新车比例)与社会责任指针(博爱座之设置与管理、旅客对公车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之整体评价、残障公车、造成环境污染情形、服务路线)六大类共33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市区汽车客运业之营运服务绩效。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民82)同时考虑营运者、消费者与政府单位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车辆及场站绩效指针(马力加权之新车比率、冷气车比率、场站空间)、量化之乘客服务水准指针(发车准点性、过站不停比
17、率、车内信息服务设施、行车肇事率指针、环保品质指针)、质化之乘客服务水准指针(车容整洁、驾驶平稳性、舒适与噪音、驾驶员服装仪容与态度、驾驶员遵循路线)与配合交通局重要设施指针(行车安全与管理、执行乘车排队运动、车厢外广告检查;过站不停与服务态度)四大类共 17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台北市联营公车营运服务绩效。张有恒、蔡钦同(民82)以消费者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安全(肇事率、车辆平均车龄)、舒适(车内拥挤情形、冷气车比例)、经济(成本效率性、成本效果性、服务效果性)、便利迅速(转车方便性、班次可靠性)与社会责任(造成环境污染情形)五大目标共10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公车系统营运服务绩效。曾国雄、王
18、荣祖(民83)同时考虑营运者、消费者与政府单位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供给面指针(员工绩效、车辆绩效、维修绩效、益本比)、需求面指针(肇事率、平均车龄、车内拥挤度、冷气车比例、驾驶平稳性、班次可靠性、转车方便性、服务态度)与监督面指针(环境污染、行车安全管理、站牌与场站管理、车厢外广告)三大类共16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公车系统整体营运绩效。游明敏、张学孔(民88)以消费者的立场,选择飞航安全、班机准点、班机时刻安排便利选择、订位、购票简便、售票、售票员服务态度、空服员服务态度、机位舒适、机舱内之布置及清洁、空中餐饮服务、行李托运、机型大小与票价12个指针,用以评估国内民航客运业之服务水准。周文
19、生、曾群明(民89)同时考虑营运者、消费者、政府单位与专家学者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可靠(有无照表收费、仪表是否完整、有否黏贴申诉电话)、舒适(车辆整洁、服务态度、司机服装仪容、乘坐之宁适性)、安全(贴不透明反光纸、车门能否自由打开、车号标示清晰、品牌标志设置齐全)与便利(准点性、是否拒载短程)四大类共13项指针,用以评估品牌出租车之服务品质。Allen and Dicease(1976)同时考虑营运者与消费者的立场,将评估指针区分为服务量指针(路线密度、路线分布、涵盖路线每平方公里、涵盖路线每人、车辆利用程度、班距、服务人口与车座位容量比、路线尖峰乘客人数、路线拥挤度)、服务品质指针(车速
20、、班次可靠性、乘坐舒适性、搭乘方便性、安全性、服务之改善革新、运输效率、环境污染、生产力、工作旅次对总旅次之比、服务利用率、乘客密度、路线利用密度、车内拥挤情形、座位使用情形、实际路线与期望路线符合程度)与益本比指针(基本费率、费率合理性、收费方式、营运成本与营业收入之比率、路线成本经济性、路线收入经济性、相对每乘客之营收、相对每乘客之营运成本、维修成本在营运成本中所占比例)三大类共34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运输系统营运与服务绩效。Alter(1976)仅考虑消费者立场,选择可及性、旅行时间、可靠性、服务直接性、服务班次与旅客密度共6个指针,用以评估大众运输系统服务水准。Becker et al
21、.(1981)亦仅考虑消费者立场,选择车内旅行时间、可及性、班次数、服务直接性、可靠性、车内环境、驾驶员服务态度、车内拥挤情形、安全性、旅客搭车信息提供情形、上车方便性与相对每乘客之营运赤字共12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公车系统服务水准。Fielding et al.(1985)考虑营运者的立场,选择单位成本之产出、服务利用率、相对于支出之收入成长率、员工效率、车辆效率、维修效率与安全性共7个评估指针,用以评估公车系统营运与服务绩效。第二类则以Fielding et al.,(1978), Fielding and Anderson(1984)提出的运输绩效概念架构做为评估指针初选的基础。该架构将
22、运输业的营运活动分解成服务投入(service inputs)、服务产出(service outputs)与服务消费(service consumption)三个过程,任意两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构成三种衡量运输产业营运绩效的指针类型:1.服务投入与服务产出间的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成本效率系衡量产生运输服务的资源利用程度;2.服务产出与服务消费间的服务效果(service effectiveness),服务效果系衡量消费者对运输服务的使用程度;3.服务消费与服务投入间的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成本效果系衡量运输服务消费量与资源投入量之间的关系。由上述
23、知,此类研究方式对于评估指针的选取,系建立在运输投入与产出间资源运用效率与产出利用率的架构下,可同时检视产生运输服务所需的成本以及运输服务的利用程度。基本上该架构似乎较偏重营运者的观点,不过,由于纳入服务消费的观念,使得消费者对于运输服务的满意程度可藉由服务效果的相关指针显示出来,而政府单位对于运输业的表现亦可由成本效果的相关指针予以衡量。因此,将运输业的营运绩效分为效率与效果的看法亦为一般学者所接受(Dajani and Gilbert,1978;Zerrllo et al.,1981)并用以选取绩效评估指针。张国平(民76)以从业员工数、耗用油料数、材料费用、资本费用做为资源投入的要素,以
24、一般车车公里与高级车车公里做为服务产出的要素,再利用DEA的方法进行运输部门生产力之评估。胡宜珍(民83)将初选评估指针按营运者立场区分为成本效率性、成本效果性、服务效果性三大类共22个指针,以及按消费者立场区分为量化指针与质化指针二大类共19个指针,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撷取出7个营运绩效代表性指针(路线成本经济性、维修成本效率、路线收入经济性、生产力指针、平均每车之营运收入、平均每班次承载之乘客人数、单位车公里之肇事次数)与8个服务绩效代表性指针(可及性、发车准点性、冷气车比率、交通违规率、环保品质指针、车容整洁度、转车方便性、行车平稳性),共同用以评估公车营运与服务绩效。叶清江(民8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绩效 营运 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