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ITIL规范建置服务管理系统策略之模糊多评准决策.docx
《企业以ITIL规范建置服务管理系统策略之模糊多评准决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以ITIL规范建置服务管理系统策略之模糊多评准决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業以ITIL規範建置服務管理系統策略之模糊多評準決策陳俊德 張文賓 楊仕全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ctchencc.hfu.edu.tw ben6011 vado_yanggme-e摘要有效的利用新時代的資訊技術,妥善規劃和配置現有的資源,並強化對IT部門的管理,已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管理上的重點。企業內的IT 服務由單純的軟硬體維護漸漸轉變為全方位服務,以配合業務的運作並符合營運策略。IT基礎架構庫(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體系的出現,被稱為是IT部門的ERP,讓IT服務人員,不論企業內或是IT 服務廠商,有了全新
2、的依循標準。當企業欲引進ITIL規範建置相關服務管理系統時,會針對公司營運策略、組織、財務、使用者接受度等各種因素做全盤性之考量,以求在有限資源、最低風險及最少成本的情形下獲得最好的結果。為求決策過程的客觀性與全面性考量因素,本研究將透過定性方式的整合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理論、定量方式的層級程序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模糊理論(Fuzzy Theory)、方案評選排序之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並結合
3、整合決策群體評選(Group decision making),架構一套企業以ITIL為規範建置服務管理系統策略評選模型,並利用本模型決策出適合該企業之建置策略。本研究中所架構出之模型可供企業內IT部門或是IT 服務廠商使用,也可因企業需求對評選模式的架構予以調整或擴充,讓欲以ITIL為規範建置服務管理系統之企業能有完整的評估依據,並減低系統實施後失敗的風險。關鍵字:ITIL、層級程序分析法、模糊理論、TOPSIS、整合決策群體評選壹、緒論資訊時代的來臨,帶領著資訊科技不斷的創新、發展,也使得整體產業的發展環境詭譎多變,帶給了中小企業許多營運上的衝擊與挑戰,也讓各行各業對IT部門的依賴都逐步加
4、重,IT的基礎設施也成了各公司營運的基本平臺。對中小企業而言,有效的利用新時代的資訊技術,妥善規劃和配置現有的資源,並強化對IT部門的管理,已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管理上的重點。但台灣的中小企業普遍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資源的缺乏,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確保企業內IT基礎設施能穩定且有效率的運作,關係到企業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也影響到企業本身競爭上的優勢,也是本研究所要關注的議題。本章旨在說明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在資訊科技的採用下,延伸出本研究之目的,以期達成提昇企業之競爭力。接下來進一步的說明如何進行理論與實務的整合研究,探討相關性的議題,從而發展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一、研究背景與動機近年來,顧客意識逐
5、漸抬頭,IT服務開始由技術導向漸漸轉變為服務導向;技術專家型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轉而進入注重用戶服務的效率和符合企業的營運策略的階段。IT服務將轉為更加專業化和流程化,減少IT服務對支援團隊中特定技術專家的依賴,及需要對IT服務的結果做出明確、合理的評測標準。這個階段受重視的焦點已由各項IT基礎設施的先進和穩定,逐漸轉移到IT 服務有價的新觀念。在這種背景之下,ITIL體系應運而生。但仔細查閱了ITIL的規範,發現它所呈現的內含是一些指導性的標準,而並非所謂具體法定的流程,面對ITIL企業所要做的是依據ITIL所列出的標準,經過審核評估與企業內的策略方針配合,設計出一套專為企業量身
6、訂做的ITIL規畫,並調整企業內的流程或組織以達成公司所設定的策略目標。這也意味著,面對ITIL這套最佳實踐的規範,企業很難僅僅透過過ITIL所提供的文件直接部署和實施符合ITIL規範的IT服務管理。二、研究目的針對ITIL的理論和企業的具體實踐中存在著差距的情形,我們除了企業組織及相關流程的改善之外,還需要一套能夠協助企業進行管理的ITSM系統。因此本研究目的,將以ITIL為基礎所提出的ITSM標準,去探討以ITIL規範建置企業ITSM系統之策略評估。以期可讓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順利評估並架構出一套可符合公司策略需求、有效地管理IT組織、提昇IT服務品質,把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管理的ITS
7、M系統,並順利解決IT部門所遭遇的窘境。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式進行,該個案公司,為一跨兩岸運作之科技公司,IT 人員於一年之內數度更換,IT部門陷入極大的危機。本研究之個案公司,急需一套標準化的IT服務管理系統,以解決IT主管所面臨的難題,而ITIL的核心模組ITSM就是一種可用來協調IT服務部門內部運作、協助IT人員提升IT服務品質、降低IT服務成本、改善IT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及幫助企業對IT基礎設施的規劃、建置和運營進行有效管理的規範。三、研究流程本研究主要先確認研究的主題, 從而發展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其次進行相關文獻的探討與資料收集,並討論文獻提出的模型與假設,藉由文獻的探討和回顧,發展
8、出本研究的架構與假設,而後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經由整合與分析所得的資料加以分析,最後獲得結論及提出建議。四、研究範圍與限制l 本研究是以企業內的資料技術( IT )部門為研究範圍,軟體服務供應商不在本研究範圍。l 本研究僅係對個案公司所獲得之結果,並不具有外部效度。 貳. 文獻探討一、 ITIL源由發展及簡介在80年代中期,當時的政府電腦和電信局(CCTA)(後來併入英國政府商務部(OGC),開發出一套有效的可針對IT資源進行財務評量的方法以供本國的政府部門和私有部門使用。在1989年,發佈了一套10卷本的IT服務管理指南,即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
9、tructure Library),這10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根據Best Practice歸納和總結的10大IT服務管理核心流程,這就是ITIL1.0版本。由於OGC頒佈了ITIL的第一個版本,所以一直擁有ITIL的商標,而後又在2001年,OGC對ITIL1.0進行了修訂和擴充,發佈了ITIL2.0版本。英國標準協會(BSI)以ITIL為基礎開發了BS 15000服務管理標準,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針對IT服務管理的國家標準。它提出了一系列相對獨立又彼此相互關聯的服務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流程。2005年5月17日,國際標準組織(ISO)已正式接受BS15000成為一個新的國際標準,即ISO20000
10、。圖一 ITIL Framework資料來源:OGCITIL的整體架構如圖1,共有六大模組,服務管理實施規劃(Planning to Implement Service Management)、ICT基礎架構管理(IC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應用管理(Application Management)、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商業遠景(Business Perspective)、服務管理(Service Management)。二、ITSM的定義及系統架構基於不同的出發點和側重點,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有關IT服務管理的定義。國際IT領域
11、的權威研究機構加特納(Gartner)認為,ITSM是一套通過服務級別協定(SLA)來保證IT服務品質的協同流程,它融合了系統管理、網路管理、系統開發管理等管理活動和變更管理、資產管理、問題管理等許多流程的理論和實踐。 而ITSM領域的國際權威組織itSMF(國際IT服務管理論壇)則認為ITSM是一種以流程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方法,它通過整合IT服務與組織業務,提高組織IT服務提供和服務支援的能力及其水準,圖二為ITSM基本原理示意圖。圖二 ITSM基本原理示意圖ITSM共提出了11項管理流程:服務台(Service Desk)、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問題管理(
12、Problem Management)、變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發佈管理(Release Management)、IT服務連續性管理(IT Service Continuity Management)、服務級別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能力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IT服務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for IT Services)。三、能力成熟度模型IT Service
13、 CMM產生於兩個得到荷蘭經濟部的支援多方合作研究專案,這些專案得到荷蘭經濟部的支持。”Concrete Kit”項目和”Kwintes”項目合作者包括Cap Gemini,Twijnstra Gudde,荷蘭稅收和關稅局電腦和軟體中心,Delft和Eindhoven技術大學,和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這些專案旨在發展一種規範和控制IT服務的方法,於1999年提出。 後來OGC修正了該模型,增加層次把它擴展成成熟度遞增的九層模型,範圍涉及從底層的前提條件到頂層的客戶介面,如圖三。圖三 IT Service CMM四、層級分析法(AHP)AHP由Thomas L. Saaty於1977年(Sa
14、aty, 1977,1980)所提出,這個方法系將複雜的決策問題由較高層級的項目予以分解成數個細項的層級,第一層為標的(Goal),可以看成為評選的最終目標,第二層為層面或目標(Aspects/Objectives),為根據標的所想達成之目標,第三層為子準則(Criteria)。AHP作業之程序有四:(1)建立層級關係(2)建立各層級之成對比較矩陣(3)求解各層級的權重並檢定一致性(4)求解各方案之優勢比重值,以便排列方案之優先順序。(曾國雄、鄧振源,1989) 五、模糊理論自從Zadeh提出模糊理論(Zadeh,1965)以及Bellman and Zadeh(1970)探討模糊環境下的決策
15、方法,使模糊理論在研究具不確定性或主觀認識性的問題上,有相當的理論基礎。因此,本研究的理論架構將應用模糊理論來協助求取各評估準則之指標的績效值。六、TOPSISTOPSIS是由Huang and Yoon (1981) 所提出,其主要之概念便是利用妥協解(compromise solution)之概念,所發展出的方法。其方案之選擇以距離理想解最接近,距負離理想解最遠之方案為最佳方案。負理想解係指各方案中利益面準則值最小者、成本面準則值最大者參. 研究方法一、 研究架構本個案研究分析架構經由文獻探討與本研究整理後得到如圖四之架構,從企業的策略與願景規劃,到衡量企業的IT服務能力成熟度,然後找出建
16、議企業進行的ITSM管理流程,流程中則參考了由OGC所訂立的IT Service CMM及利用層級分析法(AHP)進行研究分析,每施行一段時間後可重複本架構之步驟,並開始下一階段的策略評選與成熟度評估,可達績效評估與持續改善之效。圖四 研究分析架構與流程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本研究係在探討建置企業ITSM系統策略評選,因其涉及之評估層面包括要素、準則、方案等既多且雜,故採用適合多目標多準則評估之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簡稱AHP)作為研究方法。首先藉由群體腦力激盪法,建立規劃ITSM系統評估目標階層體系後,設計成對比較問卷,並針對公司各階層人員、財務人
17、員及IT人員等各個群體進行調查,其中有目前實際操作電腦之基層人員,因該群人員為公司最基層之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之操作性、穩定性與功能性最能瞭解與客觀。而公司之中、高階主管,大多以管理者的角度評估,考量業務面的需求,並兼顧公司整體利益之考量。財務人員則是以財務的觀點來看IT服務。IT人員是實際在維護資訊系統之工程人員,評量IT基礎設施維護容易性、維護成本、系統穩定度、設施品質等事項,以達IT基礎設施能發揮其最大效能,本研究之層級架構如圖五。圖五 本研究層級架構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二、 研究變數本研究藉由群體腦力激盪法,將評估ITSM系統策略所應考量之標的、層面、各項準則與選擇方案建立階層關係,
18、在評估ITSM系統策略標的下,有四個層面為本研究所考量,分別為使用者面、管理面、財務面及資訊維護面之四個層面,每個層面下分別有八至十一項的評估準則,共有三十五個評估準則。而選擇方案中共兩個系統架構,有IT Service Support及IT Service Delivery,每一主系統下又有各五個子流程如圖五。其中內容主要根據相關文獻、訪談專家學者、公司主管與使用者等所彙整而成之架構圖,以達整體性、完整性之考量。IT服務能力成熟度自我評估是由OGC依IT Service CMM之九層級模型所制定的一套評估方法,內容為OGC與專家學者對ITSM所訂定的評估準則,評估方式針對ITSM當中的十一個
19、管理流程進行個別評估,最後會得到每個管理流程對應每一成熟度層級的分數。三、研究分析方法(一)、AHP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為1971年Thomas L. Saaty(匹茲堡大學教授)所發展出來;其利用組織的架構,同時建立具有相互影響關係的階層結構,可在複雜的問題中、風險不確定的情況下、或分歧的判斷中尋求一致性,作出有效的決策。一個系統可以被分解成許多種類或成分,並形成像網路般的層級架構,在層級架構中, 每一層級的要素設為獨立性,每一層級內的要素,可用上一層內某些或所有要素作為評估準則,進行比較評估,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例尺度(Rat
20、io Scale),進行成對比較後,可使用正倒值矩陣處理,偏好關係滿足遞移性.不僅優劣關係滿足遞移性,同時強度關係也滿足遞移性;由於完全具遞移性不容易,因此容許不具遞移性的存在,但需測試期一致性;要素優勢程度,經由加權法則求得,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層級結構中,不論其優勢是如何小,均被視為與整個評估層級結構有關,而非檢核階層結構的獨立性。曾國雄與鄧振源指出AHP處理過程如下:問題界定、層級構建、問卷設計與調查、層級一致性檢定、替代方案的選擇等五個步驟4, 6, 7。(二)、模糊評估績效值之求取與模糊綜合評判透過專家對各種解決方案在各評比項目以差、非常差、非常好、好、中等之五等級主觀語意判斷的表示方
21、式,來顯示各評估準則的績效值。而每一個語意變數可以用0-10分範圍的三角模糊數來定義評等。設Eijk表示第k個專家對方案i在評估準則j的模糊績效值,所有的評比項目定義為S集合:因為每個專家的學經歷各不相同,而且其對語意變數的認定上也有差異,本研究以平均值的觀點來整合m個評審委員所給予的模糊判斷值,其計算方式如公式(8)所示:符號係定義中的模糊加法Eij為決策者判斷平均模糊數,而其可用三角模糊數表示法如下:解決方案的評選之權重與其模糊績效值必須透過模糊數的運算來加以整合,以計算出整體評估的模糊績效的落點。根據AHP所推導出的權重wj的權重向量而每個方案的模糊績效矩陣E也是由n項評估準則下的每個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ITIL 规范 建置 服务 管理 系统 策略 模糊 多评准 决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