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免疫调节ppt课件.ppt
《必修3免疫调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免疫调节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那么身体靠什么来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第4节 免 疫 调 节,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
2、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不分化,有丝分裂,分化,白细胞,血小板,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在胸腺中发育,抗原刺激,转移,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Thymus,Bone-marrow,1、概念: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 “异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2、功能: 防卫功能 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的概念和功能,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2)原
3、理:第一道防线:_。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_。,皮肤、黏膜,吞噬细胞,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包括病菌)的作用,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如:泪腺乳酸;皮脂腺脂肪酸;胃腺胃酸等。,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
4、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体液免疫:,吞噬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补充图中空缺的内容。浆细胞来源:_。写出图中的免疫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_;T细胞分泌_。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_与抗原结合,形成_,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细胞或记忆B细胞,抗体,淋巴因子,抗体,沉淀或细胞集团,(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中,进攻靶细胞的是_。效应T细胞_(填“能”或“不能”)杀死抗原。效应T细胞来源:_。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_,最终被吞噬、消灭。,效应T细胞,不
5、能,T细胞或记忆T细胞,宿主细胞,病原体,1、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作用?,屏障作用,吞噬作用,正常体细胞的抗菌作用。,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别:,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三、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1.免疫系统的功能将有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2.免疫学的应用(1)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_,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_在机体中的位置。(3)免疫抑制剂提高了_的成活率。,抗体和记忆细胞,抗原,器官移植,抗原,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分析】免疫细胞
6、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大多数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分析】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3.(2012海南T16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分析】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4.(2010江苏T5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分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无胸腺裸鼠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可在其体内增殖。5.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7、。( )【分析】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没有识别功能。,6.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7.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能力过强,治疗时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考点 一 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高考警示】免疫细胞的特殊性(1)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或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2)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8、,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 唯一没有抗原识别能力的是浆细胞; 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吞噬细胞。,【典例1】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解析】选A。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T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二者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错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9、,C错误。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则是在胸腺内成熟,D错误。,【变式训练】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集中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通过突变形成效应T细胞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D.用类固醇使病人T细胞的增殖受阻,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会明显提高,【解析】选D。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A项错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B项错误;大多数T细胞是在抗原的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C项错误;类固醇能使病人T细胞的增殖受阻,降低细胞免疫功能,所以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会明显提高,D项正
10、确。,2、性质:,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由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1、概念:,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3、举例: 病原体、蛋白质毒素、异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等。,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1.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 2.这些免疫细胞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给T细胞,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呈递抗原给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
11、细胞,分泌抗体,记忆并识别抗原,当抗原再次入侵时快速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抗体、B细胞、记忆细胞,5.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 6.这些免疫细胞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处理、呈递抗原给T细胞,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识别抗原,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T 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并识别抗原,当抗原再次入侵时快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8.在细胞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7.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与那种细胞器有关?,溶酶体,吞噬细
12、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9.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2.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是抗原刺激B细胞(或T细胞)时由少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来的。(2)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曾经入侵的抗原,且对此种抗原十分敏感。(3)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即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强,因此成年人患传染病的几率比幼儿少。(4)二次免疫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5)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思维拓展】常见特异性免疫类型(1)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
13、、麻风杆菌等)侵入人体引发细胞免疫。(2)自身肿瘤可引发细胞免疫。(3)器官移植引发的是细胞免疫。(4)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5)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引发细胞免疫,以彻底消灭病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
14、彻底消灭。,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4.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考查角度1 以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特异性免疫【典例2】(2013马鞍山模拟)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在和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解析】选A。细胞是B细胞,细胞是记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A项正确。阶段无吞噬细胞参与,结束后可能有参与,B项错误。比要慢,因为为二次应
15、答,又快又强,C项错误。图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D项错误。,【互动探究】(1)图中T细胞与细胞起源相同吗?为什么?提示:相同,因为均源自造血干细胞。(2)细胞的形成途径具体有哪几条?提示:共有三条: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少数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变式训练】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解析】选C。是淋巴因子,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
16、疫活性物质;图示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除B细胞外,还有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若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细胞,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病。,考查角度2 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特异性免疫【典例3】(2012四川高考)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解析】选D。根据上述
17、表中的实验处理,肺癌细胞作为抗原,处理M细胞,可以将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T细胞),由此判断A正确;胸腺淋巴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释放出淋巴因子,由此判断B、C正确;该实验涉及效应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而不是抗原与抗体结合,由此判断D错误。,【变式训练】(2012北京高考)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利用被LCM病毒感染小鼠后获得的淋巴细胞,能将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裂解,因此,可确定此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说明了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
18、用。,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强烈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 体,抗 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物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预防措施:,1)找出过敏原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过敏反应,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特点:,自身免疫病,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图片: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免疫调节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