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S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操作使用手册.docx
《SVS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操作使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VS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操作使用手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VS(迅控) 触摸屏可编程控制系统说明书SVS(迅控)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安装使用手册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安装使用手册2003 09第一章 、注意事项:4第二章 、产品简介4概述4第三章 、设备包装说明5第四章 、中控前面板图6第五章 、系统主机、电脑的连接6第六章 、应用设备连接示意图7第七章 、红外发射棒的连接8第八章 、投影机控制线连接:8第九章 、触摸屏、接收器使用说明81.1 外观81)显示区域82)电源接口83)串行接口94)红外发送接收接口95)复位键96)升级键97)电池充电孔91.2 面板尺寸91.3 技术参数10第十章 、 可编程软件的使用
2、说明102.1 功能简述102.2 界面设计的基本元素112.3 操作画面122.4 属性说明122.5 菜单说明152.6 创建一个工程的步骤162.7 下载工程到控制器的步骤162.8 使用技巧17第十一章 、编程举例173.1 新建工程页面的示例173.2 新建工程图标的示例193.3 新建工程按键的示例193.4 新建工程时钟的示例21第十二章 、RFGW无线收发器及编程软件231、接收器安装231)接收器外观232)电源接口233)通讯口234)复位按键245)下载按键246)信号灯247)电源灯248)天线241.2接收器面板尺寸241.3接收器技术参数242、接收器可编程软件的使
3、用说明252.1功能简述252.2界面设计的基本元素252.3操作画面262.4工程按键262.5代码表区域272.6宏定义区域292.7菜单说明29第十三章 、主控机系统各项参数291.注意事项30第十四章 、本手册说明30概 述感谢您购买和使用本公司的产品,在使用本机前请细阅这本用户手册以便能正确使用并且请妥善保存这本手册万一有不了解或故障时这本手册会带给您很大的帮助 。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是最新开发的智能化产品,是通过无线触摸屏控制及计算机软件控制的会议室产品。该系统的所具有的特点:SV-PRO系列控制主机是会议室产品的经典之作,稳定的控制结构、全双向控制方式、美观的触摸
4、屏造型,同时支持有线无线屏控制,触摸屏界面一目了然。它集成了6路串行通讯口、6路红外发射接口,8路I/O触发控制接口,可连接安防及门禁系统,可以集中远程遥控控制及网络远程管理、可配置多路VGA切换器进行VGA(电脑)信号切换、多路AV切换器进行音视频信号切换、音量控制模块进行全数码声音控制、电源控制器进行强电灯光,设备电源,窗帘,屏幕等的集中控制。其强大的红外学习功能对所有红外码都能有效学习,遥控灵敏;其灵活的开关机编程功能使得使用非常灵活方便。 它有极强的接入兼容性,可通过面板,软件,触摸屏等多方位进行控制,还可以连接AMX、快思聪等设备。第一章 、注意事项:为确保设备可靠使用及人员的安全,
5、请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时,请遵守以下事项:1、 为确保操作安全,应确保电源线接地良好,务必将随机提供的三相插头插入地线有效的标准三脚电源插座,确保设备的输入电源为220V50HZ的交流电;2、 为防止火灾或漏电,不要将系统设备置于过冷或过热的地方,请勿将本机受雨或受潮,阴雨潮湿天气或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关闭设备电源总闸;3、 控制系统设备的电源在工作时会发热,因此要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以免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4、 非专业人士未经许可,请不要试图拆开设备机箱,不要私自维修,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或加重设备的损坏程度;5、 控制大功率的设备请选配用强电控制器,以免中控超载运行;6、 安装和接线之前应关闭
6、中控电源。第二章 、产品简介概述SV-PRO系列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充分为用户着想,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会聚了市面上中控的优点,并且解决了国内中控系统兼容性差而无法控制某些品牌设备的难题。外加产品外形美观大方,接线施工便利,科学的优化操作界面,实现便利的投影机、电动幕、DVD、录像机、卡座、实物投影、有线电视、计算机全面控制,大大提高操作人员的控制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电教室、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场合。SV-PRO中央控制器和ST-6000/8000/9000配套使用它可自动控制投影仪电视机VCD/DVD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脑、音响、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设备使室内的多种电
7、器实现智能一体化控制可广泛应用于会议厅演示厅电教室家居自动化控制及其他控制。注意:在使用本系统的时候,严禁在开机时对各个部件进行插拔(特别是通讯口)功能特点: 采用最新摩托罗拉32位内嵌式处理器,处理速度可达275MHZ; 强大的网络功能,完善的周边设备,稳定可靠的机器性能; 采用可编程逻辑阵列电路,运行速度更快,系统更稳定; 主机内置16MB内存及8MB的大容量FLASH存储器; 8路独立可编程红外发射接口; 6路独立可编程RS-232/422/485控制接口; 8路数字I/0输入输出控制口,带保护电路; 8路弱电继电器控制接口; 支持2路RS-485控制总线,可任意扩展控制模块,如多台调光
8、器、多台射频无线接收器、多台电源控制器等,最大可支持256个网络设备; 提供2条可扩展多功能插槽,可选配其他多功能控制卡; 全面支持第三方设备及控制协议,客户可自行设置多种控制协议和代码; 后面板具有系统软件传输接口 支持多代码的控制,即一键发多种代码(IR红外、RS-485代码、RS-232代码) 采用国际流行全贴片式(SMT)生产工艺; 国际通用电源(110V-240V),适合任何地区; 高品质、大批量生产,有较高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有较高的性价比;配置选择: SV-PRO可编程控制主机 ST-6000/8000/9000无线、有线彩色触摸屏,用户自定义图形界面 RFGW无线接收器 外接多台
9、SV-P8电源控制器 外接多台SV-220-4A调光器 任意外接各类矩阵设备 外接音量控制盒SV-VOL 外接电脑控制软件 可以扩充各种多功能卡 第三章 、设备包装说明本系统标准包装清单如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主控机台1SV-PRO系统控制主机控制设备个1ST-9000触摸屏无线接收器个1RFGW(与ST-9000配套使用)电源线条1主控机电源线9 芯控制连接线条1连接主控机与电脑 下载程序红外线发射棒条6连接主控机与受控设备多媒体控制软件光盘套1配套电脑控制软件设备用户手册本1SV-PRO可编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安装使用手册设备保修卡及合格证份1第四章 、中控前面板图第五章 、系统主机、电
10、脑的连接将主控机的“电脑串口”接口与电脑串行口连接(配有原装连接线)。第六章 、应用设备连接示意图第七章 、红外发射棒的连接将红外线发射棒的插头(双声到3.5音频头)插进主控机的“红外发射接口”插座,将发射头贴在红外设备的红外接收口处,用胶带粘牢固,并使其方向正确。(注:红外线发射棒有正负之分(黑白线为正、黑线为负), 第八章 、投影机控制线连接:SV-PRO系列主机投影机控制端口方式:1、 标准的9针RS232接口!“第三脚”是发射,对应接投影机的接收脚“RXD”; “第五脚”接地,对应接投影机的“GND”接地。控制代码若没有,请向供货商联系索取;(详见后面软件使用说明) 第九章 、触摸屏、
11、接收器使用说明1.1 外观 1) 显示区域 此区域内是LCD/触摸屏模块所有显示和点触的操作都在这个区域中执行 在控制器自动关闭后只须轻触此显示区域即可开机2) 电源接口 电源接口如图所示 输入极性里正外负 输入电压12V 输入电流1.0A 3) 串行接口 为方便扩展ST-6000/8000/9000控制器采用RJ45 接头插座可用于RS-232 RS-485 及电源接口 其中各个引脚的定义如下 :引脚名称说明备注1TXDRS-232 TXD*靠近电源接口的是第1 号引脚2GND地3RXDRS-232 RXD4Vcc电源 +5V5485ARS485A6Vcc电源 +5V7485BRS485B8
12、GND地靠近调节旋钮的是第8 号引脚本触摸屏系统随机配置一条与电脑主机联接的串行电缆一端为9 芯串行端联接 电脑主机一端为RJ45 端联接触摸屏端一旦此电缆丢失请按下列方式接线 9 芯串行端RJ45端2133524) 红外发送接收接口 发射红外线信号以达到遥控器的目的红外学习时用来接受红外线信号红外载波频率范围20KHz 50KHz 5) 复位键 按一下可以复位ST-6000/8000/9000/B、ST-37A/B 控制器 6) 升级键 按住这个按键不放再按一下复位按键然后松开此键即可进入升级状态 7) 电池充电孔 与外接充电附件相联接可对ST-6000/8000/9000/B、ST-37A
13、/B 进行充电 1.2 面板尺寸1.3 技术参数 项目内容型号ST-6000/8000/9000屏幕支持的屏幕尺寸5.7 英寸支持的屏幕色阶彩色256色 /单色解析度320 XRGBX240 背光高亮度CCFL 背光 32 级数控RS232 接口有串行接口RS485 接口有电压伏特12V 工作电流mA1A 待机电流uA200uA 充电电池标准可使用8 小时以上内置充电模块标准红外学习发射模块标准RF 无线发射标准可达80 米第十章 、 可编程软件的使用说明 2.1 功能简述 FormBuilder(简称FB),是一个界面设计工具专用于触摸屏控制系统的界面设计通过FB 用户可以方便地创建一个界面
14、工程并可以把它保存在电脑上通过FB 的下载功能用户可以即时地把设计好的工程下载到触摸屏控制器上 FB 使用的文件类型 1 工程文件 *.MFP 用户可以使用FB 打开编辑保存工程文件 2 下载文件 *.XJP 此文件由工程文件生成用于下载到触摸屏控制器 3 工程页面文件 *.XPG 此文件由工程文件的某个生成可以在其它工程中打开 2.2 界面设计的基本元素 FB 把一个界面工程按层次分列如下 其中各个术语的意思分别是 1.工程所有界面的集合还包括了设置信息和快捷按键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工程文件对工程操作 2 设置页面主要进行串口设置和8 个快捷按键的功能设置 3 页面一个页面对应的是控制器的显示
15、页它包括按钮和标签 4 按键显示在页面上响应用户的点击动作并发出用户预先设计好的控制代码和执行页面切换的动作 5 标签显示图片线条及文字信息 6 时钟显示系统当前的时间 6 快捷按键位于面板下方的8 个按键 2.3 操作画面 操作画面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标题栏此应用程序的标题 2 菜单栏所有可用的功能选项 3 工具栏和快捷键快捷功能键 4 编辑区域这里可以看到界面中所有的元素,并可以通过拖动操作调整大小和形状 5 工程树以树形结构列出工程的所有组成部分 6 属性编辑区在这里编辑工程页面按钮和标签的各个属性 7 效果预览区域预览页面下载到控制器上的页面 2.4 属性说明 1. 工程的属性 1 开
16、机页 设定控制器上电复位后显示的第一个页面 2 工程文件名显示工程文件的名字 3 用户版本号用户定义的版本 4 名称 工程名称 5 标题内容 工程的标题 6 屏幕宽度 屏幕的宽度以像素计 7 屏幕高度 屏幕的高度以像素计 8 彩色数目 同一个画面中可以同时使用的颜色数 9 配色表 配色表可以显示的颜色数目 10 子对象数量工程中有多少个页面包括设置页面 11 锁定属性 预留 2. 设置页面属性 1 名称 用户定义的设置页面的名称 2 标题内容 标题的名称 3 设备地址 此设备的地址号 4 校验模式 用于设置串口校验的格式 5 停止位长度 设置串口停止位长度 6 数据位长度 设置串口数据位长度
17、7 波特率 设置串口波特率 8 子对象数量 按键总数 9 锁定属性 当此项设定为是用户不能修改设置页面属性 3. 快捷按键属性 1 名称 按键名称 2 页切换 当按钮按下后切换到哪个页面 3 标题内容 预留 4 弹起代码 即按下的按键被放开时要发送的代码 5 按下代码 按下按键时发送的代码 6 重复代码 当按键处于按下状态超过设定的时间时所要发送的代码 7 延迟代码 当按键释放后经过设定的时间后所发送的代码 8 重复频率 用来设定重发代码的频率 9 延迟时间 定义发送延时代码的时间 10 锁定属性 当此项设定为是用户不能修改按键属性 4. 页面属性 1 名称 页面的名称 2 标题内容 标题的名
18、称 3 网格横向间隔 定义横向拖动按钮或标签的步长有效值为132 4 网格纵向间隔 定义纵向拖动按钮或标签的步长有效值为132 5 背景颜色 当前页面的背景的颜色 6 宽度 页面的宽度 7 高度 页面的高度 8 子对象数量 页面内按钮和标签的总数 9 锁定属性 当此项设定为是用户不能修改页面属性 5. 标签属性 1 名称 标签的名称 2 标题内容 标签上显示的内容 3 标题对齐方式 确定标题在标签上显示的位置 4 标题字体 标题显示的字体 5 标题字体颜色 标题显示的颜色 6 图标 标签上显示的图标 7 图标对齐方式 图标显示的位置 8 过滤图标底色 是否保留图标底色 9 顶坐标 标签左上角的
19、Y 轴坐标 10 左坐标 标签左上角的X 轴坐标 11 高度 标签的高度 12 宽度 标签的宽度 13 边框外型 选择边框外型 14 背景颜色 标签背景的颜色 15 锁定属性 预留 6. 按钮属性 1 按下状态 切换编辑的状态是按下状态的按钮还是弹起状态的按钮 2 名称 按钮的名称 3 页切换 当按钮被按下后切换到哪个页面 4 标题内容 按钮上显示的内容 5 标题对齐方式 确定标题在按键上显示的位置 6 标题字体 标题显示的字体 7 标题字体颜色 标题显示的颜色 8 图标 按钮上显示的图标 9 图标对齐方式 图标显示的位置 10 过滤图标底色 是否保留图标底色 11 顶坐标 按钮左上角的Y 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VSSV PRO 可编程 多媒体 中央 控制系统 操作 使用手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1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