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之三伏贴课件.ppt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之三伏贴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三伏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三伏贴,冬病夏治之三伏贴-课件,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冬病夏治之三伏贴-课件,冬病夏治之三伏贴-课件,白芥子,味辛,性温。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白芥子有刺激作用,黑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
2、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白芥子有祛痰作用。,白芥子味辛,性温。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细辛,味辛,性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抗炎,可抑制炎性反应过程的渗出、白细胞游走及肉芽组织增生;抗变态反应,可使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释放减少40%以上;细辛挥发油、细辛醚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产生平喘作用,细辛挥发油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细辛醚有一定祛痰作用。,细辛味辛,性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延胡索,辛,苦,温。活血,利气,止痛。 主要成份是生物碱,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延胡索辛,苦,温。活血,利气,止痛。,甘遂,苦,
3、寒,有毒。泻水逐饮,驱顽痰。,甘遂苦,寒,有毒。泻水逐饮,驱顽痰。,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产生抗炎作用。,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洋金花,味辛,性温;有毒。平喘止咳,镇痛,解痉。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含量较高,莨菪碱少量。可用于紧急治疗哮喘持续期。,洋金花味辛,性温;有毒。平喘止咳,镇痛,解痉。,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镇咳作用,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药物制备,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
4、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药物制备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
5、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2016年三伏天时间2016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2016初伏:2016年7月18日2016中伏:2016年7月28日2016末伏:2016年8月17日,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冬病夏治 伏贴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