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36张)课件.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36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36张)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名称: 伟大的历史转折,高一年级: 必修二 人教2003课标版,前改革开放后,一个人,一个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zxxkw,学 科网,这是1983年9月26日时代封面,标题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平反冤假错案,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两个凡是,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历史意义,伟大转折开辟新道路进入新时期,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 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想一想:,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2、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含义:,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那么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想一想:,材料一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邓小平文
3、选第三卷)材料二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材料三农村实行以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体制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缺乏内在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根据材料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基本国情: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现状: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弊端:人民公社体制,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弊端?,缺少自主权积极性不高,集中劳动,吃大锅饭,(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存在问题:,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想一想 :1: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4、的那些省份?那些地区?2:简述改革的过程及特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3、意义:,尝试: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 四川一些地方积极推广中央支持: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 全面推广:1983年,2、过程:,自发到政府试点到推广,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30年前,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
5、岁。”,人民公社,3、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理体制,分配体制,所有制,高度集中 统一管理,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公有制,公有制,所有权不变;使用权、收益权变了,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意义:,在195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历史 必修 专题 第二 伟大 历史性 转折 36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