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ppt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ppt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导入新课,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作者介绍,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精神”以“求是”为主导,追求真理,忠于真理。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
2、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科学精神与思想,主 要 贡 献,竺可桢,作者简介,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创建历史气候学 与宛敏渭合撰物候学,奠基现代气象科学 出版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历史地震学上的巨大贡献 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组织编制中国地震资料年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贡献 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可持续发展”思想先行者。,文体介绍,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初读课文,筛选信息,2.本文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物候”和“物候学”。,初读课文,筛选信息,1.本文的说
3、明对象,开篇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初读课文,筛选信息,2.本文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引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初读课文,筛选信息,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
4、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小组讨论,再读课文,梳理
5、结构,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2.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又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小组讨论,再读课文,梳理结构,不能。“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大自然 语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