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培训课件.ppt
《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培训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一、概述,血管受损时,血液自血管流出或渗出。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使出血停止,即为止血。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即为出血性疾病。发生机制包括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凝血功能障碍。,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一、概述血管受损时,血液自血管流出或渗出。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一)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溶机制,1、止血机制:正常人小血管受损后引起出血,几分钟内可自然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其过程可分为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及血栓形成血液凝固三个环节。血小板作用最为重要。当血小板的质与量发生异常
2、时,可导致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3,(一)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溶机制1、止血机制:正常人小血,(1)血管因素:最早的生理反应是,局部血管收缩管腔狭窄伤口缩小或闭合。是通过神经反射及多种介质调控完成。(2)血小板因素: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通过粘附、聚集及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3)凝血因素:血管内皮受损,启动外源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在PF3的参与下经过酶解反应形成纤维蛋白血栓。血栓堵塞于血管损伤部位,使出血得以停止。,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4,(1)血管因素:最早的生理反应是,局部血管收缩管腔狭窄伤,血管受损,血管收缩,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系统
3、激活,限制血流,血小板聚集成栓(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加固止血),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5,血管受损血管收缩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纤维蛋白形成凝,2、凝血机制: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的系列性酶的反应过程。凝血的最终产物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6,2、凝血机制: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1)凝血活酶(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2)凝血酶生成(凝血酶原的激活);(3)纤维蛋白生成。,内科护理学出
4、血性疾病,7,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7,血液凝固过程,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8,血液凝固过程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8,3、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除凝血系统外,人体还存在完善的抗凝及纤溶系统: 凝血抗凝;纤维蛋白形成纤溶;维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流通畅。(1)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抗凝血酶(AT)是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其作用是使凝血酶和其它活化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肝素。,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9,3、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9,(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形成及激活: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被纤溶酶作用后的降解物,称为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0,(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形成及激活: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0,(二)出血性疾病分类,1、血管壁异常(1)先天性或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型等;(2)获得性:感染、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等。,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1,(二)出血性疾病分类1、血管壁异常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1,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异常,数量异常,血小板减少:再障、白血病,质量异常,血小板增多:脾切除术后,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获得性:药物、感染,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2,2、血小板异常:血数血小板减少:再障、白血病质血小板增多:脾,3、凝血异常
6、: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1)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友病等。(2)获得性: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主要为获得性疾病。抗凝药物过量(肝素),溶栓药物过量中毒(蛇咬伤)凝血因子抗体的形成,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3,3、凝血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4,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4,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疾病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亦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
7、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为特征。,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疾病概述】内科护理学出血性,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为l:4。,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6,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6,什么是紫癜?,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7,什么是紫癜?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7,(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急约80%的急性ITP病人,在发
8、病前的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病人,常因感染使病情加重。,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8,(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内科护理学,2、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依据是:将ITP病人血浆输给健康者可造成后者一过性血小板减少。50-70病人血浆和血小板表面有抗血小板抗体。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球血浆置换疗效确切。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19,2、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依据,3、肝、脾与骨髓因素:体外培养证实脾是ITP病人产生PAIg
9、主要部位,病人做脾脏切除后,多数血小板计数上升,血小板抗体有所下降;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的可能性。4、其他因素:女性:青春期后与绝经期前易于发病,可能是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有关;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可加重本病出血症状。,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0,3、肝、脾与骨髓因素:体外培养证实脾是ITP病人产生PAIg,(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1)起病方式: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1,(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10、。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2)出血:皮肤:主要表现四肢、鼻腔 口腔、牙龈出血,也可出现广泛的皮肤,可有紫癜、瘀斑,甚至形成血疱、血肿。内脏出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出血广泛或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2,(2)出血: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2,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3,内科护理学出血性疾病23,2、慢性型:以40岁以下青年女性多见。(1)起病方式:起病隐匿,检查时偶尔发现。(2)出血倾向:多数轻而局限,常反复发作。皮肤及粘膜瘀点、瘀斑及外伤后出血不止,鼻出血、牙龈出血很常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护理 出血 性疾病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