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课件.ppt
《城市规划原理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8.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8.1.1.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我国城市扩展的三个阶段,1. 60s70s 城市相对稳定阶段,城市交通问题恶化,2. 80s90s 城市扩展时代,3. 21世纪 城市群、城市带时代,总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平均出行距离:3公里,60s- 70s,8.1.1.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960s- 1970s交通特征 单位分房,平均出行距离短交通方式以非机动方式为主道路交通乱,公交挤,超常拥挤的交通工具:8-9人/每平方米,1980s- 1990s,市场经济开始土地功能置换 总面积:80-90平方公里 人口:80-90
2、万 居住区外迁 平均出行距离:6-7公里,平均出行距离6-7公里 非机动方式向机动方式转移 交通拥堵初现端倪,1980s- 1990s交通特征,21世纪,城镇体系规划 总面积:400-1000平方公里 人口:100万, 300-700万 平均出行距离:10-20公里,21世纪交通问题及对策,21世纪交通问题及对策,距离分布,经济发展与交通结构的关系,21世纪交通问题及对策,平均出行距离10-20公里 机动方式迅速发展 轨道交通迅速发展 市区交通拥堵加剧,出租车、小汽车广泛使用,8.1.2.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交通构成,1. 从空间分布来说,分为过境交通和市内交通,2. 从运输方式上说
3、,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交通与电梯传送带3. 从运行组织来说,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4. 从输送对象来说,有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现代交通特征,1.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 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路权专有,城市干道系统,5.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立体化停车,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新规划虹桥机场交通枢纽,日本名古屋交通枢纽,8.1.3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 交通是城市的四
4、大功能之一。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必备条件。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1992年我国517个城市具备交通运输方式统计,8.1.3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2. 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对工业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城市功能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交通枢纽直接影响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3.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它组成部分。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对外交通用地的布置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城市面貌的反映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局。,8.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 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运输对象人就分为客流、货流,
5、且各有特点。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变化,具一定规律性。由交通方式不同,城市道路交通对道路系统要求不同。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静态交通(公交停靠站,停车场等)必须统一考虑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内。,8.2.1 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8.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8.2.1 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系统的结构应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分布配合,以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为基础,按便捷、分散、均匀组织交通的要求,形成分区与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1. 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各个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互相协调、有机联
6、系的整体。尽量做到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避免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使交通复杂化和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8.2.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工业过于集中城市的一隅,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2.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按三级划分,规划指标如下: 主干道(城市性干道):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主要货运路线,红线宽度为30-45m。 次干道 (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7、。 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为12-15m。,8.2.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3.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 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 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8.2.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 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形式分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 形式要适应城市交通以及其他要求而逐步形成。,8.2.3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1. 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城市道路系统分为:主要道路:城市干道和交通性的道路组成。 功能: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8、。辅助道路:城市生活性道路系统。 功能:解决城市中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8.2.3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桂林道路系统规划示意图,2. 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具体措施有:原有道路分工,重新分配人流车流组织单向行车建立环形干道,开绕行干道封闭次要交叉口 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就成道路系统,具体措施如下: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形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上海西藏中路与南京路交叉口交通组织示意图,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
9、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机动车道的宽度=所需要的车道数*一条车道所需要的宽度。,城市道路网中平均一条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2) 道路密度比例道路网密度=道路长度城市道路总面积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 : 2 : 3 : 6 理顺道路功能通,达城市道路的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要重视支路的建设。城市干道网布局结构防止产生交通蜂腰,要重视地形地物的阻碍。,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 适用于:道路红线较窄(一般在40m以下)、非机动车不多、设四条车道已能满足交通量需要的情况下。二块板: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
10、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大(一般在40m以上)、机动车辆多(需要4条机动车道)、行车速度快以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2. 横断面 一块板: 适应“钟摆式”交通 二块板 双向流量均匀 ,时速50公里,必需设分隔带 三块板 机、非分隔,时速=40公里,生活性干道 四块板 慎重采用,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停车场: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分类:1.配建停车场:是为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用车停放所配建的2.城市公共停车场:在道路外独立地段为社
11、会上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出行活动时作短时间停泊的露天公共停车场和室内公共停车库,8.2.4 停车场布置,停车场规模考虑因素:城市规模、中心商业区吸引力的强弱、城市的土地利用、汽车保有情况等等。 F=A*n*aF全市停车场所需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a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指标: 小汽车为3050m2 ,大型车辆70100m2,自行车1.51.8m2。 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进行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分布:根据不同类型车辆的要求分别考虑。 城市外类激动
12、车公共停车场:对象为过境和到城市来的货运机动车。设置车功能是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附近,车位数约占城市全部停车为的5%-10%。 市内机动车功公停车场:对象为本市和外来客运车辆。设置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车位约占城市全部停车为的50%-70%。 市内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对象主要为本市自行车,可分散到各种公共设施,绿地、对外交通站场、公共交通附近,规模视建筑的性质而定。,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2.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不能太大。用户至公共停车场可达性好,吸引来此停放的车辆就多。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 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
13、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lOOm,并不得大于200m。3.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1)对外交通设施附近:广场式停车场 (2)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路外综合性公共停车场或者大型文化生活设施前布置停车场(3)一般中小型停车场的位置:在其服务的地区内选择(4)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公共建筑前面设停车场,(3)停车场的布置 分布 分类考虑。 服务半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在市中心地区不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停车场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停车场的位置选择,支路口停车,陡坡上停车,富士山专用停车场,天津太沽路停车楼,美国五角大楼停车场,旧金山机场
14、停车场,8.3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条件与,综合利用共同发展 (2)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城市经济技术要求。 (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 (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使城市与各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铁路站场的位置选择 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位置与数量和城市的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的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有关。 1.中建站的选择中间站:它是一种客货合
15、一的车站,多采用横列式布置,一般都设在小城镇。,8.3.1 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a,b,a 客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b 货站在对策客站在同侧,铁路站场的位置选择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a.客运站的位置: 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b.客运站的数量: 一般城市设一个客运站。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分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客运站。,客运站在城市中的位置,铁路站场的位置选择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c.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客运站与城市主要干道连接,直接通达称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同时避免交通性干道与车站站前广场的互相干扰。,8.3.1 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a.以低下
16、铁道连接引入市中心b.铁路直接伸入城市中心地下设客运站,铁路站场的位置选择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d.提高铁路运输效能: 考虑主要铁路干线的旅客列车便捷到达,避免迂回,以适应旅客量增长的需求。 一般采用重点客运站采用通过式的布置图形。 大城市采用跨越式客站布置,考虑双向出入。 e.反映城市大门的面貌:与广场周围的城市公共建筑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建筑群体。,8.3.1 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通过式客运站布置在市区边缘跨线式客运站布置示意图,3. 货运站的位置选择(1)货运站应分别设于服务区内。(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 (3)货运站应与市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a.引
17、入线平行城市干道,b.引入线与城市干道交叉,货站在城市的位置,3.货运站的位置选择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货运站的位置选择4. 编组站的位置选择(1)妥善处理与城市的关系,避免与城市相互干扰。(2)编组站位置应便利集纳车辆。(3)密切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节省土方工程量。,编组站位置,铁路枢纽与城市关系铁路枢纽: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由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是随着铁路网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一站枢纽(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与
18、城市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可能 (3)顺列式枢纽: (4)枢纽的环线布置作用:提高枢纽的通过能力,增加运营的灵活性,便于更好地为城市客、货运服务。(5)跨越江河城市的铁路枢纽布局既要配合河流的自然条件,又要照顾到城市规划(如工业区分布)及枢纽布局的合理性。 (6)尽端式枢纽布局一般是位于路网的终端,布局必须首先服务于港湾、矿区的布置。,一站枢纽,顺列式枢纽,城市在第一象限,城市跨两个象限,城市跨三个以上象限,a.环线在市区有干扰,b.环线离市区太远,不便利用,1-编组站;2-辅助编组站;3-客运站,跨江大城市枢纽布置,尽端式枢纽,枢纽的环线布置,枢纽桥位选择,铁路枢纽与城市关系2.铁路枢纽的发展与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原理 第八 城市交通 道路 系统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