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培训课件.ppt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培训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的问题,抗菌药物种类较多,抗菌谱不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特性不同药物通过对细菌作用发挥疗效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类型多,程度不同,2,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的问题抗菌药物种类较多,抗菌谱不同2抗,抗菌药物设计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耐药性,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PAE抗菌时效,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3,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设计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
2、果微生,抗菌药物合理给药方案目标,细菌的清除和症状的痊愈减少耐药菌的出现减少、减轻不良反应,4,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合理给药方案目标4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设计的一般原则,5,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设计的一般原则5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化、盲法,对照 开放平行 交叉双盲 单盲随机化单中心 多中心,6,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化、盲法6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对照药的选择,阳性对照药 选择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选同一家族中公认较好的品种选择特定的适应证和对这种适应证公认有效的药物,7,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对照药的选择阳性对照药7抗菌药
3、物临床试验设计,盲法试验(Blind Trial Technique),单盲法试验 Single Blind Trial Technique双盲法试验 Double Blind Trial Technique双盲、双模拟法试验 Double-blind,Double-dummy Trial Technique,8,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盲法试验(Blind Trial Technique)单盲法,双盲法和双盲双模拟法示意图,双盲法,双盲双模拟法,A药,B药,A药试验药 1,B药对照药 2,A药安慰剂3,B药安慰剂4,服A药组:,(A试验药,B安慰剂 14),服B药组:,(B试验药,A安慰剂 2
4、3),9,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双盲法和双盲双模拟法示意图双盲法双盲双模拟法A药B药A药试验,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诊断符合感染定义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感染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异常确认有急性感染的患者于试验前48小时内未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者需细菌学诊断证实,细菌阳性率达80%,10,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病例入选标准临床诊断符合感染定义的患者10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病例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同类药物过敏者;青霉素皮试阴性致病菌对试验药及对照药耐药其他:如喹诺酮类,11,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病例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同类药物过敏者;青霉素皮试阴性11抗,病种及菌种,病种 呼吸道、泌尿道 、皮肤软组织、腹
5、腔感染等菌种:对试验药、对照药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12,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病种及菌种病种12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临床研究病例数,2002年12月SFDA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药物临床研究的受试例数应当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符合相关统计学的要求和本办法所规定的最低临床研究病例数要求。最小病例数要求: I期临床试验:20至30例。 II期临床试验: 100例。需进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100对(即试验药与对照药各100例)。 III期临床试验:300例。可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100对),另200例试验药进行开放试验。 IV期临床试验: 2000例,开放试验。,13,抗菌药物临床
6、试验设计,临床研究病例数 2002年12月SFDA发布的,观察指标,常规检查其他检查细菌学检查:临床分离致病菌药敏试验。全部菌株需保留至试验结束进行复核鉴定,并做MIC 测定。,14,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观察指标常规检查14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评价指标,临床疗效治愈率有效率细菌学疗效各种致病菌感染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15,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评价指标临床疗效15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细菌学疗效,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消除、替换和再感染五级评定。细菌学疗效分析应包括各种致病菌感染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纸片敏感试验结果MIC测定,16,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细菌学疗效按病原菌清除、部
7、分清除、未消除、替换和再感染五级评,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1),目的不明确入选标准设置不当或不全病例排除或剔除标准不全诊断标准无依据试验设计无统计人员参加各中心病例分配不均匀未考虑盲法,17,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1)目的不明确17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2),对照药选择不当非随机给药剂量与推荐剂量不符疗效判断标准无依据缺乏客观疗效观察指标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不全研究流程不合理CRF设计不合理,18,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2)对照药选择不当18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抗生素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毒理学细菌 抗菌活性 耐药机制感染(人体),抗
8、菌药物设计基础理论,19,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生素抗菌药物设计基础理论19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药效学,1.细菌敏感性(MIC/MBC)2.抗菌谱(抗菌机制)3.抗菌特征(杀菌/抑菌)4.抗生素后效应(PAE),20,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药效学1.细菌敏感性(MIC/MBC)20抗菌药物临,MIC/MBC,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MB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杀灭99.9%细菌的最低抗生素浓度。静态反映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某一点的体外敏感性,不能反映体内动态变化。,21,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MIC/MBCMI
9、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抑,MIC/MBC : 缺点,体外实验影响因素多 培养基种类 pH 接种菌量 菌种,# MIC 不能代表抗生素在感染部位实际能发挥作用的情况.,22,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MIC/MBC : 缺点体外实验# MIC 不能代表抗生素在,杀菌曲线,Time (h),Optical density,antibiotic,杀菌剂与抑菌剂,23,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杀菌曲线Time (h)Optical density an,PAE(post antibiotic effect)抗生素后效应,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去除抗生素细菌仍然受抑制的现象,24,抗菌药物临
10、床试验设计,PAE(post antibiotic effect)抗生,PAE 现象,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5,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PAE 现象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5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PAE 现象决定于:,细菌种类 抗生素种类 药物浓度 细菌暴露时间,26,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PAE 现象决定于: 细菌种类26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PAE,革兰阳性菌 大部分抗生素均有1-2小时革兰阴性菌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常有 2小时,27,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PAE革兰阳性菌27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药代动力学,血峰浓度 Cmax (mg/L)达峰时间 Tpeak (h)药时曲线下
11、面积 AUC清除率CL (ml/min)肾清除率 CLr (ml/min)消除半衰期 T1/2(h)表观分布容积 Vd (L)反映了药物体内过程的量-时关系 制定、调整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8,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药代动力学血峰浓度 Cmax (mg/L)28抗菌药物临床试,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的确定,应根据体外抗菌活性(MIC)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耐受性试验结果,29,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的确定应根据29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耐受性试验,单剂量耐受性试验从初始最小剂量到最大剂量之间分成若干组(初试剂量采用改良的Blackwell方法计算),每组6-8人,从
12、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递增以观察健康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耐受剂量。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及药代动力学试验受试者8-12人,服用单一剂量(单次药代的中剂量,推荐临床剂量),7-10天,观察耐受程度、体内过程、多次给药的稳态浓度、有无蓄积。,30,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耐受性试验单剂量耐受性试验30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给药间隔确定,应根据:药物半衰期药物浓度超过MIC或MBC的时间加上PAE的持续时间耐受性试验目的:延长给药间隔、减少药物剂量 既不影响疗效,降低不良反应,31,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抗菌药物给药间隔确定应根据:31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药代动力学 vs 药效学,抗菌药物的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临床试验 设计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