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2018版第三章ppt课件.ppt
《《概论》2018版第三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2018版第三章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及这次全会的决议里,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科学分析了建国初期的中国国情。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
2、主义社会的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如何理解这种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处于主导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因素: 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
3、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文化领域: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新民主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经济领域: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领域: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1、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2、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可以被引导到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发展上,本身不代表独立的发展方向。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
4、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态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PS:何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一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今天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里所说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
5、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存在,因此是一种对工人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利的新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七届二中全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2)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工、农、小资、民资)(3)文化:马列主义为指导新民主主义文化,
6、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基本特征: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具有过渡性,属于社会主义范畴,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阶级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道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个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既具有对抗性的一面,又具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主要矛盾,资本主义道路,新
7、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必然性,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 从历史上看,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国究竟走哪一条路呢? 选择的标准只能是:哪一条道路能够更有效地推动生产力发展,尽快让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好处。,提出过渡时间总路线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
8、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凸显、朝鲜战争停战等),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两个转变”,“先建设,后改造”,“改建并举”,1953年底,正式、完整表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49年至1952年,党领
9、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思考:为什么当时会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有限,无法适应工业
10、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要,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资本比重小,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其力量无法有力推动工业化发展。,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解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问题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四)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认为: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
11、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毛泽东指出:我国由新民民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第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第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
12、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目标: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道路:互助合作道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革命成功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像,PS:,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
13、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量和工业原料的需要,(4)协作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3)防止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方针和步骤方针:积极引导、
14、稳步前进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1949年10月1952年冬)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1月1955年上)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1955年夏1956年底),过渡形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生产资料,经营,劳动,分配,性质,私有,对某些牲畜、农具共同使用,有少量公共财产,土地、牲畜、大农具私有,有较多公共财产,土地及其它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个体经营,集体劳动,经营所得,社会主义萌芽,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结合,集体劳动,半社会主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按劳分配,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概论 2018 第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