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前期准备情况介绍课件.ppt
《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前期准备情况介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前期准备情况介绍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水利部水文局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章树安 处长/教高2011年5月,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水利部水文局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目 录,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三、水资源监测主要技术方法,目 录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1.1水资源监测定义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1.1.1 定义水资源监测(water resource monitoring )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进行定时、定位分析与观测的活动。水资源监测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过程中水文
2、要素进行监测。自然水循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地下水;社会水循环主要包括对供、取、耗、排用水过程进行监测。,1.1水资源监测定义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1.1.1 定义,1.1.2 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1、站网布设。传统水文监测主要以河流水系为基础进行水文站网布设,体现在一条线上;而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除水文监测外,还涉及取用水,土壤与地下水等,由线到面,由陆面(平面)到立体。2、主要监测方法与手段。水文监测以驻站测验为主,巡测和自动监测为辅,流量测验不要求在线监测;水资源监测以巡测和自动监测为主,驻测为辅,结合调查统计,流量监测一般要求实现在线监测。,1.1.2 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3、,1.2 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1.2.1 中央1号文件要求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3)建立水资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1.2 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1.2.1 中央1号文件要求,3、对水文工作的要求 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
4、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3、对水文工作的要求,1.2.2 是实施大水文发展的需要,1、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文事业已快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覆盖主要江河湖库、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水文站网体系。全国水文系统现有各类水文测站39799处,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3183处、水位站1407处、雨量站15750处、水质站6097处、地下水站12522处;主要江河干流水文自动测报能力得到较明显提高,水文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水文服务能力与水平
5、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建设、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科学管理、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等提供了大量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水资源条件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水文的基础地位更加重要,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1.2.2 是实施大水文发展的需要 1、概况,2、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水文站网总体密度较低,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为中小河流治理、防治山洪灾害、抗旱、行政区界水资源管理服务的站网非常稀少。 二是自动监测与应急机动监测能力较低,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整体覆盖率不高,特
6、别是地下水、土壤墒情、水质等要素的监测,大部分还是人工监测;应急机动监测能力整体不强,没有形成应急机动监测体系。 三是水文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数信息服务还处在基本信息提供方面,深入分析的成果与产品较少;在山洪、城市洪涝预警预测、旱情定量综合分析评价、水资源配置与水生态修复分析评价等还相当薄弱。 四是服务领域还比较狭窄,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城乡发展以及农村水利、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还不够深入。 五是水文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还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2、问题,3、措施一是要加快水文站网建设,夯实水利发展基础。二是加强水文监测,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三
7、是加强水文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切实加强对水文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3、措施,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A,C,E,D,B,取用水户,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科研及规划设计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1、系统总体设计,服务对象,1.2.3 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ACEDB取用水户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公,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的目标,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水资源管理的职责,落实“三条红线”管理,形成支撑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业务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以水资源管理业务为重点,覆盖中央、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水资源管理机构,
8、以水源、输水、供水、用水、排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环节以及大江大河行政边界控制断面、水功能区监测为基础,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为依托,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以水资源业务应用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总体建设目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的目标 使各级水行政主,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前期准备情况介绍课件,2.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控制目标,1.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2008年水资源公报统计的全国用水量5910亿立方米为基础,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200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全国年用
9、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2.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控制目标1. 用水总量控制指,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现状下降3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监督考核指标,2015年,农田实际亩均灌溉用水量降到400立方米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率提高到90%,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监测评价指标,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2015年,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
10、不低于60%,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注: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2.2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规划的思路与目标,1、基本思路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红线控制目标要求,明确行政区界(省界、地市界)、地下水、取用水监测站网布设的原则,提出具体的行政区界监测断面名录、地下水控制代表井名录、取用
11、水监测目标;优先对流域和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地区进行部署(25条河流、52条河流);对用水效率指标已分解到地区、行业和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的,开展用水效率监测与复核;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满足对相应流域和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监测评估和监督考核的要求。,2.2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规划的思路与目标1、基本思路,2、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一是要结合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建设规划等成果进行规划;二是要充分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河湖普查相关成果;三是地下水监测站选择应充分考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和机井普查成果;四是要重点规划好拟开展水量分配方案的52条河流; 五是要与已开展或规划的水质监测断面相结合,水
12、量水质监测断面难以统一在同一位置的,可以省界水质断面等代表的省界缓冲区的水质与水量监测站相匹配。,2、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 一是要结合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建,地表水监测目标,3、水资源监测目标,地表水监测目标2015年对确定水量分配的主要河流省界断面监测,取水计量监测目标,取水计量监测目标2015年大中型灌区取水口取水计量和资料复核,行业用水监测目标2015年前,对确定的国家重点用水监控单位,重点监控万元GDP用水量、农田实际亩均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等指标,行业用水监测目标通过典型监测与抽样调查,基本满足用水效率控制,地下水监测目标重点对地下水超采区、保护区和水
13、源地等进行地下水水位监测。2015年,对超采区进行监测与调查;抓紧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加快国家地下水监测网络系统建设,基本满足对各水资源一级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全面监控,地下水监测基本满足地下水禁采、限采等要求。,地下水监测目标,2.3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布设原则,1、地表水省界断面监测省界断面定义:本规划中的省界断面是指上下游分别穿越不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的主要河流(湖泊)的水量监测断面。凡省界附近一定范围内设有水文站(水文控制断面),区间无支流分散,水量连续的,或通过上下游断面量测的水量数据内插计算能满足精度要求的,可作为省界监测断面。,2.3 水资源水量监测站网布设原则
14、1、地表水,省界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大江大河干流的省界必须设置监测断面(涉及到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在省际河段内加密布设监测断面);流域内一级支流或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的河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重要调水(供水)沿线跨省界、跨流域的应设置监测断面;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水事敏感区域或水质污染严重的河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开展监测。-结合参考: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报告 水资源水量监浊技术导则,省界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监测,设区市界控制断面定义:由各省(区、市)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水量控制需求来确定。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的选取原则:省界断面中可以兼
15、做区市界断面的应作为区市界控制断面(涉及到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在市际河段内加密布设监测断面);大江大河的二级支流或河流集水面积500 km2的区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重要的跨区市界、跨流域(水系)调水(供水)线路上应布设控制断面。水系集水面积500Km2水事敏感区域河流的设区市界应设置控制断面、开展监测。,设区市界控制断面监测设区市界控制断面定义:由各省(区、市,2、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的监测依托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并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各省已建和规划建设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站网,满足分层位对地下水位、开采量考核指标的监控要求。,2、地下水监测,监测站点选取原则以水文地质单元和地市
16、或县级行政区相结合为原则。浅层开采模数大于1万方/km2的每县不少于5眼,其余1-3眼;深层应在主要开发利用的含水层中布设控制代表井,开采模数大于0.3万方/km2每县不少于3眼,其余不少于1眼;若主采层包含多个含水层,则应分别布设。特殊类型区可适当加密。其中地下水大型严重超采区不少于20眼,中小型严重超采区不少于10眼,大型一般超采区不少于10眼,中小型一般超采区不少于5眼。水源地要求开展水位、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宜采用自动监测,大型水源地不少于10眼,中小型水源地不小于5眼。,监测站点选取原则,3、取用水量监测,基本原则以能够满足取用水计量监测目标为原则,采用水文部门有选择监测和对其他部门
17、的监测资料汇交、复核方法实现监测目标。水文部门可选择重要或大型取水口门或用水户进行典型监测,对其他监测数据进行抽样复核和资料汇交、整编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3、取用水量监测基本原则,农业取用水的监测。主要对大型灌区取水口进行监测与水量复核,对重要的中型灌区进行抽样监测与统计复核,开展分析评价。 工业取用水的监测。对工业取水用户进行抽样监测与统计复核。对确定的国家用水监控单位主要产品用水定额进行监测评价,开展水平衡测试分析。居民用水的监测。重点针对居民用水习惯、用水器皿以及节水意识等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核查用水量(水表),进行统计分析。,农业取用水的监测。主要对大型灌区取水口进行监测与水量复核,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省界 断面 水资源 监测 规划 前期 准备 情况 介绍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