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冗长症手术疗效评价ppt课件.ppt
《乙状结肠冗长症手术疗效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状结肠冗长症手术疗效评价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乙状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附13例报告),乙状结肠冗长症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却较少。总结我院近20年中13例具有较严重临床症状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1 年龄与性别 :13 例中男9例,年龄24岁74岁,平均46岁;女4例,年龄32岁58岁,平均42岁。,1.2 症状; 本组病例均有排便前腹胀、腹痛、排便困难及便秘等症状。排便间隔时间3天12天,平均5.6天。多数患者有服用硫酸镁、果导片、番泻叶等泻剂病史,而且疗效逐渐变差。 发病症状:慢性腹胀、便前腹痛及排便困难等。其症状随发病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有4例患者在术前检查为左下
2、腹活动性肿块,5例伴有急性不全性结肠扭转,保守治疗后缓解。,1.3 诊断及类型: 本组患者均在术前经钡灌肠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冗长症,并在术中确诊为乙状结肠冗长,其中2例同时合并横结肠冗长。13例中单纯乙状结肠冗长11例,合并有横结肠冗长者2例。,1.4 检查方法: 术前根据钡剂灌肠X片测量自左髂嵴至第三骶椎处乙状结肠的长度。术中测量髂脊平面至第三骶椎上缘中点乙状结肠纵轴的长度;同时测量乙状结肠游离处系膜缘至第三骶椎前面附着点的系膜长度及两端附着点的宽度。(参考),1.5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 13例中行全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部分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病理结果: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伴肠壁肌层肥厚9
3、例;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伴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部分退变3例;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合并结肠息肉1例。,1.6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6天。均未出现手术合并症。有5例术后3个月内复查表现有便频,每日排便24次不等,此症状随时间延续逐渐恢复正常。其余8例术后短期预后良好。13例中连续随访1.52年者11例。随访病例均在术后停用泻剂和所有助便药。腹胀、腹痛、排便困难及便秘等症状消失。,2 讨论2.1 乙状结肠的解剖(1): 乙状结肠位于降结肠和直肠之间,其上端多在左髂嵴水平面上下0.5范围内。下端位置最高在骶岬平面,最低在第三骶椎上缘,最多在1、2骶椎之间范围内。,乙状结肠的解剖(2): 乙状
4、结肠长度平均为38厘米,最短1013厘米,最长可达60厘米以上。肠腔为4.2厘米,是结肠中最窄的一段。其形状不定,多为乙状形。在第3骶椎高度延续为直肠。,乙状结肠的解剖(3): 乙状结肠全部包有腹膜,并形成系膜。系膜平均长度为89厘米,呈“人”字形。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和直肠相连处固定而不能移动,中部活动较大。在小儿乙状结肠系膜较长,易发肠扭转。过长的乙状结肠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乙状结肠的解剖(4): 结肠过长临床较多见,Drysnt通过242例尸检统计,有14%患本症。又据X线检查1614例,约占16%有结肠过长。过长的结肠多为左侧结肠,其次为横结肠。生理过长可无症状。,2.2 乙状结肠冗长
5、症 发病机理探讨(1): 结肠冗长的病因是结肠在发育过程中因基因再复制而生长过长所致。 乙状结肠冗长症可与其它结肠冗长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临床上以乙状结肠冗长最为常见。,发病机理探讨(2):#本病症状的发生与乙状结肠系膜过长和其附着点的宽度变窄有关。因为乙状结肠段肠管过长,两端附着点的宽度相对变窄,使乙状结肠系膜变长,致使该段肠管容易扭曲折叠。,发病机理探讨(3): 另外从解剖上看,该段结肠依靠Lane结肠膜(Lane“始和末纽结”)把乙状结肠的髂部和盆部交界处缚于盆缘,据Lane认为乙状结肠部分的梗阻症状常常是由此引起的。也就是说,在此部两端附着点固定的越牢固引起临床症状的机会就越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状结肠 冗长 手术 疗效 评价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