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ppt课件.ppt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控制基础》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机械控制工程基础,黄文怡 主讲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系,2,机械设计制造(教材),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第三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四章 系统的瞬态响应与误差分析第五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第六章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七章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3,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四节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4,第一节 概述,一、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控制理论的发展三、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四、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5,一、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工程主要研究有关自动控制和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它是一门新兴
2、技术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控制理论。具体的讲研究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解决电气、机械、测控、化工等一切工程系统中的控制技术问题。(图1-1),6,离心调速器原理示意图(图1-1),稳定、准确、快速,7,工程控制理论的实质,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具体地说,它研究的是工程技术中的广义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即输入或激励,包括外加控制与外加干扰)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的初始状态出发,所经历的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即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的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研究这一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输入,输出,8,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要解决的两个
3、问题,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分析某个给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稳定性和过渡过程品质;二是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用机、电、液、光等设备来实现这一系统。 前者主要是分析系统,后者是综合与设计,无论解决哪类问题,都必须具有丰富的控制理论知识。,9,二、控制理论的发展,1、控制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朔到1788年瓦特(J.Watt)为控制蒸汽机速度而发明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2、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J.C.Maxwell)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论调速器”的文章,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3、1884年和1895年,劳斯(E.J.Ro
4、uth)和霍尔维茨(A.Hurwitz)把马克斯威尔的理论扩展到用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为复杂的系统,并分别提出了两种著名的代数稳定性判据。1932年奈奎斯特(H.Nyquist)研制出电子管振荡器,同时提出了著名的Nyquist稳定性判据。,10,二、控制理论的发展,4、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出版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他揭示了无论机器系统、生命系统甚至社会和经济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共同本质的特点,它们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处理与反馈这三个要素来进行控制,这就是控制论的中心思想。1950年伊万斯(W.R.Evans)提出的根轨迹法提供了寻找特征方
5、程根的比较简易的图解方法,至此,形成了完整的经典控制理论。,11,二、控制理论的发展,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控制论这一总题目中,把已被当时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所证明的部分分离出来,创立了“工程控制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这一名著,这对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2,二、控制理论的发展,6、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火箭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变量、非线性和时变参数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半导体和电子技术、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控制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而产生了
6、现代控制理论。 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控制论无论是在三要素的内涵上,还是在其深度与广度上都在发展变化着,对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13,二、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为经典控制论发展时期。经典控制论的内容是以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对线性定常系统,这种方法是成熟而有效的。,14,二、控制理论的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为现代控制论发展时期,这期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把经典控制论中的高阶常微分方程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
7、方法,即所谓状态空间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对非线性、时变系统也有效。该方法是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最优控制、最优滤波(卡尔曼滤波)的基础。,15,二、控制理论的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控制论向着“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论”发展。“大系统理论”是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大系统的结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析方法和协调问题。“智能控制论”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活动的机理。 现代科学揭示,人体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能力的生命有机体,是具有非线性、时变和随机性、模糊性的特大系统。研究具有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和信息处理问题,以使具有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系统达到
8、人们对控制系统越来越高的要求。,16,三、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1、军事2、数控机床、加工中心3、机器人4、机电一体化系统5、动态测试6、机械动力系统性能分析7、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8、生产过程控制,17,四、控制理论特点及学习方法,本课程特点:(1)比较抽象(2)起点高(3)系统性强学习本门课程应以新的视角分析和考虑问题。学习本门课程要能以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意结合实际,为解决工程中的控制问题打下基础。,18,五、本课程参考书,杨叔子主编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华中理工大学出 版社朱骥北主编 机械控制
9、工程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董景新编著 控制工程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积伟编著 控制工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一、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二、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0,一、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进行自动控制的一整套设备或装置。通常由控制器(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 被控对象是指系统中需要加以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控制器是指能够对被控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设备的总体。控制系统的任务就是使被控制对象的物理量按照预
10、先给定的控制规律变化。,21,一、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自动控制的优点:1、提高生产率、降低能源消耗。2、减轻体力和脑力劳动。3、生产安全、废品少、产品质量高。,22,温度,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图1-2),23,自动控制的恒温箱(图1-3),24,实现控制的三个基本步骤,不论采用人工控制还是自动控制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点:一是要检测被控制量的实际值;二是被控制量的实际值要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 偏差值;三是要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再去消除偏差。 总结:检测偏差,消除偏差,25,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是指对系统的被控制量进行测量,并加以处理(取其一部分或全部、或其函数等)后,再返回输入端与系统的给定
11、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如果反馈量对给定量起增强作用,则称为正反馈;反之,如果反馈量对给定量起减弱作用,则称为负反馈。通常,控制系统采用负反馈。基于负反馈基础上的“检测偏差并用以消除偏差”的控制原理,称为反馈控制原理。利用反馈控制原理组成的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26,固有反馈(或内在反馈),固有反馈是指没有外加的检测装置,但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相互制约,构成了闭合的因果关系。 例如机械传动系统、机械加工系统、直流电机系统等。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它们都是一个反馈控制过程,因而都可以用控制理论加以解决。,27,职能方框图,把表示系统的组成、各元件作用关系及信号传递(或流通)关系的图形称为职能方框图。,28
12、,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概念和术语的含义说明,输出量(或称输出信号、被控制量):是指控制系统中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系统的输出量常用符号xo(t)表示。 输入量(或称输入信号、给定值、给定量):是指输入给控制系统用以控制输出量变化规律的物理量它作用于系统输入端,直接地或间接地表示系统输出量的期望值(给定值)。系统的输入量常用符号xi(t)表示. 扰动量(或称扰动信号):指那些能使输出量偏离预定要求(期望值)的意外干扰因素。 反馈量(或称反馈信号):是指把输出量取出并直接或经转换以后送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的物理量。,29,二、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按其有无反馈作用和反馈作用的方式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机械工程 控制 基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