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护理学,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儿科护理学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一、解剖特点,(一)肾脏 年龄越小,肾脏相对愈重。新生儿肾为体重的1/1001/130,婴儿期肾位置较低,下极可低至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岁后才达髂嵴以上。由于小于2岁婴儿肾脏相对较大,位置又低,故在腹部常可扪及。新生儿肾脏表面分叶,至24岁时消失,若此后继续存在,才可视为分叶畸形。 (二)输尿管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弹力纤维和肌肉发育不良,容易受压扭曲而导致梗阻和尿滞留,易继发感染。,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一)肾脏 年龄越小,肾脏相对愈重。新生
2、儿肾为,(三)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相对较高,尿液充盈后其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以上,易在腹腔触及;随年龄增长逐渐降入盆腔内。膀胱容量(ml)约为年龄(岁)+2 30 (四)尿道 女型尿道较短,新生儿仅1cm(性成熟期35cm ),会阴亦短,外口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沾染。男婴尿道虽较长,因常有包皮过长或包茎易生垢积而致上行性细菌感染。,(三)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相对较高,尿液充盈后其顶部常在耻,二、生理特点,小儿肾脏虽具备大部分成人的功能,但由于发育尚未成熟,整个机体和肾脏的调节能力较弱,肾功能仅能满足健康状况下的需要而缺乏贮备。一般至1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一)胎儿肾功能 胚胎12周时已有尿液生成
3、;但肾脏与肺、肠同属“休眠”器官肾功能由胎盘替代。胎儿尿液为羊水的主要来源。胎儿无肾、肾发育不全或泌尿道梗阻者,羊水量即显著减少。,二、生理特点小儿肾脏虽具备大部分成人的功能,但由于发育尚未成,(二)肾小球滤过率(GFR) 新生儿出生时GFR平均为20ml/(min1.73m2),早产儿更低;出生1周时为成人的1/4;36个月为成人的1/2;612个月为成人3/4。低GFR使小儿不能排出过多的液体和溶质。 GFR低下的原因有:皮质表层小球发育不成熟,肾滤过功能仅由近髓小球承担;入球与出球小动脉阻力高,毛细血管内压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低,滤过面积较成人小;心搏出量低,肾血流量少。,(二)肾小
4、球滤过率(GFR),(三)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 新生儿葡萄糖的肾阈值较低,静脉输入或口服量大时易出现糖尿;同样氨基酸和磷的肾阈也较成人低。新生儿远端肾小管吸收钠强于近端小管且血醛固酮水平较高,故钠吸收主要在远端小管;生后数周近端小管功能逐渐成熟,钠吸收与成人相似。新生儿钠排出能力较差,输入钠过多时可发生潴留,使细胞外液容量扩张,出现水肿。未成熟儿肾保留钠能力差,易致低钠血症。生后初10天的新生儿排钾能力较差,血钾偏高。,(三)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四)浓缩和稀释功能 新生儿与幼婴浓缩尿液功能不足,尿渗压不超过700mmol/L(成人可达l 400mmol/L);排出溶质所需的液量相对较多;为
5、排泄1mmol/L溶质至少需水1.4ml,而成人仅需0.7ml.脱水时易致氮混留。浓缩功能差与下列因素有关:GFR 低;肾小管细胞末成熟;髓拌短;尿素生成少和髓质血流率高,间质难以建立浓度梯度;肾小管对血管加压素反应差。新生儿与幼婴儿稀释尿的能力接近成人,尿可稀释至40mmol/L,但因GFR低,入液量过多时易出现水肿。,(四)浓缩和稀释功能,(五)酸碱平衡 新生儿和婴幼儿因碳酸氢钠肾阈低(10-21mmol/L)、泌氢和生成铵能力差,放血浆碳酸氢钠水平低,缓冲酸能力有限,易致酸中毒。(六)肾脏内分泌功能 新生儿肾脏合成肾素和前列腺素E2较多。肾素分泌多,使血浆血管紧素和醛固酮也高于成人。宫内
6、低氧环境使胎肾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较多,出生后随血氧分压增高而减少。婴儿血清1,25(OH)2D3水平高于儿童期。,(五)酸碱平衡 新生儿和婴幼儿因碳酸氢钠肾阈低(10-21,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一)尿量和排尿次数 93新生儿在生后24h内开始排尿,99在48小时内排尿;正常尿量为每小时13ML/kg:每小时1.0ml/kg为少尿,0.5ml/kg为无尿。出生后最初几天每日排尿45次;1周后增至2025次;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3岁后减至每日67次。婴儿每日尿量为400500m1;幼儿500600ml;学龄前期600800m1;学龄期8001400ml。正常每日尿量(ml)约为(年龄1
7、)*100+400。,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一)尿量和排尿次数,(二)排尿控制 正常排尿机制在婴儿期由脊髓反射完成,以后建立脑干大脑皮层控制,至3岁已能控制排尿。在1.5岁 3岁间,小儿主要通过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会阴肌而非逼尿肌来控制排尿;若3岁后仍保留这种排尿机制,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则常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偶然尿失禁和夜间遗尿,被称为不稳定膀胱。,(二)排尿控制,(三)尿的性质1尿色 正常小儿尿色淡黄。生后初几天含尿酸盐较多放置后有褐色沉淀。寒冷季节尿排出后变为白色混浊,是为盐类结晶。2酸碱度 生后初几天因尿内含尿酸盐多而呈强酸性,以后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 在5-7范围。,(三)尿
8、的性质,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 新生儿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比重为1.0061.008;婴儿尿渗透压为50600mmol/L,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儿童通常为500800mmol/L(501400mmol/L),尿比重范围通常为1.0111.025(1.0031.030)。 4尿蛋白 正常小儿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不超过每天100mg/M2:,一次尿蛋白(mg/dl)/肌酐(mg/dl)小于等于0.2。 5尿细胞和管型 正常小儿尿液中可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透明管型;12小时Addis计数红细胞50万,白细胞100万,管型5000个。,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 新生儿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
9、ol/,次数 4-5次/日 20-25次/日 6-7次/日 自主控制 1岁半后 尿量 1-3ml/kg/h 尿色 尿酸盐 - 红 磷酸盐 - 白,次数 4-5次/日 20-25次/日 6-7,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本病多见于感染之后,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被称为急性链球茵感染后肾炎APSGN。,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病因】,(一)细菌 最常见的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其细胞壁所带抗原蛋
10、白属M型。凝固酶阳性或阴性的葡萄球茵、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其他细菌也可致病。(二)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4和埃柯病毒9等感染也可并发急性肾炎。(三)其他 真菌、钩端蛹旋体、立克次体积疟原虫等也可并发急性肾炎。,【病因】(一)细菌 最常见的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临床表现】,每年秋、冬是APSGN的发病高峰期,可呈局部流行。发病年龄以510岁为多见,2岁者少见。男女性别比为2:1。(一)前驱感染 在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是APSGN主要的前驱病,尤以咽扁桃体炎常见;夏秋季则为皮肤感染,偶见猩红热。呼吸道感染至肾炎发病约12周,而皮肤感染则稍长,约23周。,【临床
11、表现】每年秋、冬是APSGN的发病高峰期,可呈局部流行,(二)典型表现 起病时可有低热、疲倦、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症状。部分患者尚可见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病灶。肾炎症状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和高血压。1水肿 病初表现为晨起时双睑水肿,以后发展至下肢或遍及全身。水肿多数为非凹陷性。程度与饮水量有关,水、钠摄入过多者水肿严重,甚至可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腹水。在水肿同时尿量明显减少。2血尿 约3050患儿有肉眼血尿,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酸性尿),也可呈洗肉水样(中性或弱碱性尿);其余表现为镜下血尿。3高血压 3070可有高血压,但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者并不多见。一般在12周内随尿量增多而恢复正常。,(二)
12、典型表现 起病时可有低热、疲倦、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三)严重表现 有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发生于起病12周内。1循环充血 急性肾炎患儿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多而出现循环充血。心脏出现代偿性搏出量增加,心脏扩大,心率增快,甚或出现奔马律。肺血容量增多,患儿呼吸增快、咳嗽、端坐呼吸、肺底可闻细小湿啰音、严重者口吐粉红色泡沫痰。肝充血、肿大,可引起肝区疼痛,肝颈征阳性。,(三)严重表现 有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多,2高血压脑病 血压骤升,超过脑血管代偿性收缩机制,使脑组织血液灌注急剧增多而致脑水肿。临床上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惊厥和昏迷等症
13、状。3急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炎患儿在尿量减少同时可出现短暂氮质血症。在严重病例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尿量减少(24h尿量250ml/m2,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尿毒症症状,2高血压脑病 血压骤升,超过脑血管代偿性收缩机制,使脑组,【实验室检查】,(一)尿液检查 尿蛋白十十十十十;尿沉渣红细胞十十十十十,白细胞十十十;可有透明、颗粒和细胞管型,约2/3病例有红细胞管型。(二)血常规检查 常有轻、中度贫血,贫血程度与细胞外液容量增多平行;白细胞可增高或正常;血沉增快。(三)肾功能检查 血尿素氮和肌酐可增高,肌酐清除率降低,随利尿消肿多数迅速恢复正常。少数病例肾功能损害严重
14、而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四)病灶细菌培养 若尚存有感染灶,可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实验室检查】(一)尿液检查 尿蛋白十十十十十;尿沉渣红,(五)抗链球菌的抗体检查 (六)血清补体 在起病2周内,8092患者血清补体C3降低,以后逐渐回复,4周后大多数恢复正常,8周内均已恢复。部分病例c4也有降低。,(五)抗链球菌的抗体检查,病程经过: 症状/体征 恢复正常时间 水肿、少尿 1-2W 肉眼血尿 1-2W 3周 高血压 1-2W 低补体血症 6-8W 血沉 2-3月 抗O 3-6月 镜下血尿 微量蛋白尿 3-6月 1年,病程经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凡急性起病,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和管型,有
15、或无高血压均可诊断为急性肾炎。(一)其他原发性肾炎 如1gA肾病首次发作、膜增生性肾炎等,起病症状可类似急性肾炎,须予鉴别。儿童1gA肾病多数无水肿、高血压,而血尿较重,随访中常有复发可与急性肾炎鉴别,但为明确诊断必须肾活检证实。如急性肾炎无链球菌感染证据而血清C3降低超过8周,或随访中反复降低,应考虑膜增生性肾炎可能,确诊也须凭肾活检结果。,【诊断和鉴别诊断】凡急性起病,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和管型,有,(二)继发性肾炎 因过敏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等一些继发性肾炎也可以急性起病,故应注意排除。 (三)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儿童慢性肾炎较成人少见。患儿多数有营养不良、贫血、生
16、长发育滞后,皮肤粗糙并有色素沉着等体征。前驱感染期甚短仅12天,肾功能持续不正常,尿比重低且固定可与急性肾炎相鉴别。 (四)特发性肾病综合征 一般急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鉴别并不困难,仅有25急性肾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须予鉴别。若患儿急性起病,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证据,血清C3降低后可恢复正常,均有助于急性肾炎的诊断。,(二)继发性肾炎 因过敏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护理。对重症息儿应加强观察和及时处理。(一)一般处理 症状重者应卧床休息12周,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正常即可下床活动;一般病例毋须严格卧床。 尿常
17、规(-),仅能检出少量蛋白和红细胞时可以复学,若复学后血尿加重则还须休学; 尿常规正常3个月后可恢复体力活动。 尿少、水肿期应限制钠盐摄人,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120mg/kg。,【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护,(二)抗生素 使用对溶血性链球茵敏感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注,Bid,连用710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 (三)对症治疗 1水肿 本病多数于起病l2周内自发利尿消肿,一般水肿不必使用利尿剂。尿少、水肿显著者可予以呋塞米,每次12mg/kg,po; 尿量显著减少伴氮质血症时可给予肌注或静脉注射,q6h或q8h。 2高血压 降压药
18、首选硝苯地平,每次0.20.3mg/kg,舌下含服,肼苯哒嗪,每日12mg/kg, 严重高血压患儿可以肌注利血平,每次0.07mg/kg(最大量不超过1.5mg/次),以后按每日0.02mg/kg计。,(二)抗生素 使用对溶血性链球茵敏感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G每,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具有四大特点 大量蛋白尿 低白蛋白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不同程度水肿,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按病因 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 按临床 单纯性、肾病性 按疗效 激素敏感型、激素部分敏
19、感型、激素 耐药型 按病理 微小病变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 生性肾炎,按病因 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 按临床 单纯性、肾病性,病因,先天性肾病与遗传有关肾炎性肾病可能与体液免疫的介导有关单纯性肾病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病理生理 肾小球损伤 通透性 肝脏合成高胆固醇血症 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血容量下降ADH、醛固酮水肿,病因先天性肾病与遗传有关肾炎性肾病可能与体液免疫的介,临床表现,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4:1) 1.单纯性肾病 27岁起病,起病缓慢,表现为可凹陷性水 肿,病初患儿一般情况尚好,继之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糜、食
20、欲减退,常有胃肠道症状,水肿重者可出现少尿 2. 肾炎性肾病 7岁以上起病,水肿不明显,除具备肾病4大特征外血尿、高血压多见,血清补体下降,有氮质血症,病程多反复,临床表现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并发症,1.感染 2.电解质紊乱 3.低血容量性休克 4.血栓形成 5.急性肾功能衰竭 6.生长延迟,并发症,实验室检查,2.肾炎性肾病 尿中可见红细胞及红细胞管型,尿蛋白+,血沉轻度增快,血清补体C3下降,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不同程度氮质血症1.单纯性肾病 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50.1g/Kg,偶有少量血细胞,血浆白蛋白低至1020g/L,胆固醇明显增高,
21、血沉明显增快,血清补体、肾功能一般正常,少尿时可有轻度氮质血症,实验室检查2.肾炎性肾病 尿中可见红细胞及红细胞,治疗要点,(一)一般治疗 休息、限制盐的摄入、防治感染、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二)利尿 水肿严重时给予利尿剂 (三)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治疗肾病首选药物 (四)免疫抑制剂治疗 适用于激素部分敏感、耐药、依赖及复发的病例 (五)其他 抗凝治疗、中药治疗,治疗要点(一)一般治疗 休息、限制盐的摄入、防治感染、, 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1. 体液过多 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由尿中丢失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高度水肿有
22、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5.潜在并发症 药物的副作用 6.焦虑 与病情反复及病程长有关, 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1. 体液过多 与低蛋白血症,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卧床休息 无需严格限制活动 记出入量 每天测体重、腹围、血压,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卧床休息 无需严,2.调整饮食、减轻水肿予足量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少量脂肪、易消化饮食 蛋白摄入量每日2g/Kg左右 严重水肿时适当控制钠、水摄入量有高血压和水肿时予无盐或低盐饮食 大剂量激素应用期间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适当控制热量,防止过度肥胖 向患儿及家长讲明饮食护理的重
23、要性,自带食品需经检查后方可食用,2.调整饮食、减轻水肿,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床铺整洁,被褥松软,经常翻身 水肿严重时,臀部和四肢受压部位衬棉圈,或用气垫床,水肿的阴囊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 皮肤破损涂碘伏预防感染,并盖上消毒敷料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水肿严重者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必须肌肉注射时要严格消毒,拨针后按压时间要长,以防药液外渗,3.皮肤护理,4.预防感染 实施保护性隔离 5.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强的松按时按量发药,看其服下,注意激素副作用库欣综合症、高血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每晨测血压一次 应用利尿剂期间要观察尿量与电解质情况 使用免疫抑制剂时,注意血
24、象的下降、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在使用肝素的过程中注意检测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4.预防感染 实施保护性隔离,6.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 有计划安排作息时间,病情缓解安排一定的学习 注意安全,防止跌伤、骨折 使患儿及家长知道预防感染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加以避免 教会家长或较大儿童学会简易检测尿蛋白的方法,6.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造血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一)胚胎期造血 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最后在骨髓。因而形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 在胚
25、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之后在中胚叶组织中出现广泛的原始造血成分、其中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在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2、肝造血期 在胚胎2个月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肝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至胎儿期6个月后肝造血逐渐减退。,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3、脾造血期 脾脏发生于人胚第10周,在人类、大约在第12周胚胎就可以检测出脾造血。脾脏造血亦是以红系占优势,稍后,粒系造血显得相当活跃,第12周时、还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至出生时成为终生造血淋巴器官。,3、脾造血期,4、骨髓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教案 第十 泌尿系统 疾病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00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