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猇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宜昌市猇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猇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总则1其次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掌握2第三章土地采用规划3第四章建设开发掌握6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7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及空间景观系统规划10第七章环境爱护规划10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0第九章防灾减灾工程规划13第十章“四线”爱护规划1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规划管理规定15第十二章附则15附录一名词解释16附录二主要相关附表16以长江蓝线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21.75公顷。第六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为:1、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建设部2006.4.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2年)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5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6、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6)7、本区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法律规范和法规第七条规划原则1、承上启下原则仔细贯彻和落实总体规划的各项进展要求,指导下一层次的修建性具体规划的编制。2、可操作性原则依据宜昌市城市建设的实际状况,立足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现实要求,在敬重总体规划的原则基础上,科学进展,合理规划。3、可持续性进展的原则规划应强调掌握与引导相结合,保留适当的敏捷性。规划成果体现土地有偿使用和管理运作要求,达到系统、法律规范、简明的目的,增加可持续进展性。4、生态优先、文化优先的原则宜昌市虢亭中心区掌握性具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
3、条为了引导宜昌市狭亭中心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完善路网骨架,落实各项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的有序拓展,特编制宜昌市玳亭中心区掌握性具体规划(下称本规划)。其次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设和规划管理等工作,并为下层次的修建性具体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等供应依据。第三条本规划由规划文件(文本和说明书)、规划图纸(分图则和图纸)两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分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行分割。第四条本规划是宜昌市虢亭中心区各项建设活动和规划管理的法规性文件,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必需遵守本规划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均无权随便更改。如需调整,应严格依
4、据城乡规划法的相关法定程序进行。第五条本次规划区范围为:东南面以正大路一桐岭路一迎宾大道为界,东面以虢亭大道(原318国道)为界,北面以先锋路为界,西面服务区;呈现犹亭区经济腾飞、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的西大门。第十一条规划规模1、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为421.75公顷。2、人口规模:规划虢亭中心区居住人口为5.2万人,人均居住用地为26.10f人。第十二条本规划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解释。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时,须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其次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掌握第十三条本规划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纳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I37-90)规定的城市用地分类代码,主要划分至中类或小类。第十
5、四条确定规划区的主要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共九大类用地。各地块土地采用性质详见“土地采用规划图”。第十五条规划所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是对将来土地使用的掌握与引导,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规模必需符合文本和图则的规定。充分发挥地区文化特色,采用丰富的山水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具有文化底蕴、山水景观特色的生态街区。第八条规划目标1、完善城市结构、协调整体进展、明确片区性质,合理进行片区用地布局。2、强化片区的交通功能,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建立便利、快捷、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6、3、营造片区特色,加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提升城市景观建设品位,制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意可持续进展的要求。4、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强化基础设施的配套,以满意促进片区两翼工业区进展的要求。5、突诞生态环境优先的要求,乐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以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带等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体系。第九条功能定位规划该片区的主要功能为:居住功能、新型都市工业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第十章规划性质规划该片区的性质为:生态环境良好、建筑景观美丽的紫亭中心区;辐射周边、为两翼工业区供应配套设施服务的综合居住配套第三章土地采用规划其次十条规划原则依据宜昌市虢亭中心区的现状用地状况,结
7、合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2年)、近期建设规划和宜昌市城市进展要求,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为原则,充分考虑各种用地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置片区内的土地采用。其次十一条规划结构本规划的规划结构为“一轴、两带、四区”,具体为: “一轴”:指贯穿整个规划区的绿化视觉景观及公共设施轴线,联系长江与山体,营造中心区中心开敞空间通廊。 “两带”:指沿金狭路的商业服务带和沿正大路的行政办公带。 “四区”:指在“一轴两带”两翼规划的两片居住小区、沿马家溪形成的防护绿地和沿江形成的公共绿地区、片区北部的仓储物流区。其次十二条居住用地规划1、用地布局依据居住用地规模可划分为两个居住片区,分别位于金
8、虢路以北及片区南侧。各居住片区以小区级绿地、文体休闲和商业设施为第十六条现有土地的使用性质若与本规划的规定不符,应依据规划进行掌握和引导,逐步加以改造,使该用地新的土地使用性质与本规划的规定相符。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规划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可连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需与规划规定的用途相符。第十七条因片区进展需要,规划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使用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需经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宜在同类别范围内调整;变更应同时符合用地与建筑性质兼容性的规定;变更应有利于环境改善和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并不得影响周边地块土地和建筑的正常使用
9、。第十八条规划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肯定代表的确的用地红线范围,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依据实际状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但其用地使用规模必需符合图则中提出的总体掌握指标要求。第十九条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宜以道路划分的邻居为基本规模成片进行。成片进行的开发建设应编制修建性具体规划或总平面设计,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与场地环境设计。(3)商业服务设施参考宜昌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062022年)并结合规划区用地状况,规划保留双桥菜市场和中心市场,新增1处桐岭农贸市场。(4)金融邮电设施保留金虢路上一处邮政所。(5)市政公用设施新建两处垃圾转
10、运站。(6)行政管理及其他设施规划设置居委会7处,其中5处为现状保留,2处为新建:保留现状的古老背派出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规模及数量详见附表二。其次十三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的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消遣、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的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于正大路沿线分布,结合部分医疗卫生用地和公共绿地突出其“社会化办公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16.79公顷,占总用地的3.98%o2、商业金融用地核心,形成相对独立的居住单元,采用防护绿化带和现状水域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规划虢亭中心区内的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居
11、住用地面积为149.70公顷,占总用地的35.49%。其中学校、幼儿园等用地面积为18.27公顷,占总用地的4.33%。2、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1)教育设施规划在片区内共设置2所中学、3所学校、4所幼儿园,具体为:中学:保留并扩建虢亭中学,规划用地面积为4.63公顷,办学规模36班,同学1800人:新建1所民办中学,规划用地面积为2.62公顷,办学规模24班,同学1200人。学校:保留并扩建就亭区试验学校,规划用地面积2.77公顷,办学规模24班,同学1080人;保留虢亭一小,规划用地面积为3.32公顷,办学规模24班,同学1080人;新建虢亭二小,规划用地面积为2.02公顷,办学规模
12、24班,同学1080人。幼儿园:保留虢亭区教育幼儿园及桐岭村安置小区内幼儿园,另结合居住区新建2处幼儿园。(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7处,其中3处为现状保留,新增的4处支配在居住区中结合其他社区设施集中配建。首末站1处。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14.53公顷,占总用地的3.45%o7、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保留宜昌市基督教赞亭堂、保留并扩建长途汽车站、新建1处福利院。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54.63公顷,占总用地的12.95%。公共设施规划具体规模及数量详见附表二。其次十四条仓储用地规划的仓储用地分布于马家溪以北,通过马家溪及两侧绿地形成防护隔离带。仓储用地面
13、积为52.12公顷,占总用地的12.36%o其次十五条对外交通用地规划的对外交通用地为保留的长途客运站,规划扩大其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06公顷,占总用地的0.49%。其次十六条道路广场用地规划中的道路广场用地主要为广场用地、道路用地和社会停车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82.93公顷,占总用地的19.66%。(具体详见“道路交通规划”)其次十七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保留的古老背IIoKV变电站、虢亭电信局、虢亭区消防大队、加油站1处、供水用地1处:规划新规划的商业金融用地主要沿金狭路、金岭路分布,综合性商贸区位于金虢路南侧,结合部分文体消遣设施和绿化广场用地布置,
14、体现中心区特色。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19.04公顷,占总用地的4.51%。3、文化消遣设施区级文体消遣设施布置在中心轴线沿江一侧,主要有:保留并扩建狭亭区电影院,新建一处体育场馆,新建一处图书馆,新增2处游乐用地,保留1处、新增2处游憩集会广场。文化消遣设施用地面积为9.84公顷,占总用地的2.33%。4、医疗卫生用地充分结合现状医疗卫生用地,整合扩大其用地,适当结合公共绿地,成为城市现代街景的构成。医疗卫生用地主要为保留并扩建五医院及古老背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3.14公顷,占总用地的0.74%。5.教育科研用地片区内的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主要为保留并扩建的虢亭区党校。规划的教育科研设
15、计用地面积3.5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85%0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保留的古老背IlOKV变电站、邮电用地2处、加油站1处、供水用地1处、消防用地1处,新建公交建筑掌握高度 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交通出入口方位 停车泊位及其它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2、指导性指标包括: 人口容量(人/公顷) 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建筑颜色要求 其它环境要求第三十一条兼容性掌握为适应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考虑土地使用的不确定性,给规划管理供应肯定程度的敏捷性和弹性,规划中对部分地块设置了兼容性掌握要求,开发建设中可以依据兼容性对土地性质进行调整,但须保
16、持总用地的相对平衡。具体详见附表七。第三十二条建筑容量掌握规划对各片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掌握,开发强度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居住人口容量等。1、开发强度掌握增垃圾转运站2处、公交首末站1处。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14.53公顷,占总用地的3.45%。其次十八条绿地规划以各居住区公园为点,沿长江、沿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以及马家溪沿线防护绿地为线,沿江绿化公园、中心公园为面,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的绿化带系统。规划绿地面积64.23公顷,占总用地的15.23%。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27.89公顷,占总用地的6.61机第四章建设开发掌握其次十九条建设开发掌握应充分考
17、虑土地采用的综合采用效益,同时也留意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既可以满意实际操作要求,又可满意掌握的科学性、敏捷性要求,适应现代城市开发、管理要求。第三十条掌握指标类型掌握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规定性指标必需遵照执行,指导性指标是参照执行的。1、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1、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少于1.O平方米,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小于400m1,且至少有1/3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2、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住宅用地中按组团级以上进行设置,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得小于400
18、平方米,用地宽度不应小于8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日照间距范围之外,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3、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集散广场的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4、沿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尊。第三十七条依据虢亭中心区干道网骨架和用地功能结构,规划将本片区划分为五个区块。每个区块依据城市干道、土地使用性质和各类规划掌握界线划分为162个地块。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十八条宜昌市藻亭中心区道路交通规划依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2年)、宜昌市交通综合
19、规划(2005-2022年)和规划对各片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掌握,开发强度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居住人口容量等。具体参照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规定执行。2、容积率嘉奖相关容积率嘉奖政策遵照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建筑间距掌握任何建筑的间距必需符合我国有关日照、消防、卫生、环境爱护、防灾、通风、工程管线埋设和建筑爱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和城市设计的要求,并参照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建筑物退让掌握建筑退让是为了保障城市综合利益,应严格依据本规划及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第三十五条建筑物高度掌握沿城市道路一般建筑的
20、掌握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L5倍,即:HWL5(W+S)本规划区域内任何建筑的高度必需符合我国和宜昌市相关法律规范及技术规定的要求。第三十六条绿化标准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邻居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道路竖向掌握中,规划城市道路机动车车行道纵坡为O.l%-4%,居住区内部道路机动车车行道纵坡不大于4%,全部道路横坡为l%-2%第四十一条静态交通规划规划设置社会机动车停车场3处,用地面积为1.60公顷,估计可供应机动车停车位530个左右。社会停车场具体规模详见附表五。第四十二条各建筑配建停车位应
21、符合规划中的要求,具体执行标准见附表三。第四十三条机动车出入口应结合地块规划进行设置,并应遵行以下原则:1、距道路交叉口距离,干道上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米;2、距非道路交叉口过街人行道边缘应不小于10米;3、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第四十四条在进行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留意无障碍设计,其设计原则及技术规定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法律规范(JGJ50-2001)的规定。相关法律规范,在保证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道路进展设想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虢亭中心区交通进展要求和对外联系状况,以交通便捷、平安牢靠、满意使用为基
22、本原则进行。第三十九条路网结构片区内规划的主次干道布局基本形成“六横、五纵”的路网格局:六横:先锋路、民主路、金虢路、正大路、亚元路、迎宾大道五纵:狭亭大道、银岭路、金岭路、桐岭路、临江大道主要规划道路具体详见附表四。第四十条道路系统规划本片区内规划道路基本为宜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干道网。中心区范围内城市道路层级主要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不含道路两侧绿化带)分别按35-50米、25-30米、7-15米掌握。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内支路网适当加密,保证每个地块至少有一个出入口与主、次干路相通。规划主干路与主干路两两相交,其转弯半径采纳3540m:次干路与主干路及次
23、干路相交,转弯半径为3035m:支路与以上级别的道路相交时,转弯半径为815m;支路与支路相交,最小转弯半径为6m。110KV变电站防护带:以变电站地块界线为准,设置15米宽防护绿带。防护绿地总用地面积为36.34公顷,占总用地的8.62%o第四十九条空间景观系统规划本次规划的景观体系主要采用城市中心公园、马家溪绿化带、沿江绿化带、城市道路绿化来进行组织,景观标志和节点的布局与开敞空间相呼应,使城市景观与自然地貌交相辉映,制造舒相宜人的城市景观。第五十条空间景观结构本规划中的空间景观体系结构为“一轴、一带、两片、多点”。“一轴”:是指城市中心绿化景观轴:“一带”:是指沿规划区南侧沿南部工业园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昌市 中心区 控制性 详细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9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