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淋巴瘤培训课件.ppt
《内科学淋巴瘤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淋巴瘤培训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学淋巴瘤,内科学淋巴瘤,流行病学,总发病率男性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万各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多见HD仅占8-11我国淋巴瘤死亡率为1.510万,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接近2万人。在男性10大好发肿瘤中占第9位,在女性中位列第10位,2,内科学淋巴瘤,流行病学总发病率男性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肿瘤发生率,3,内科学淋巴瘤,肿瘤发生率3内科学淋巴瘤,病因与发病机制,EB病毒与HL、儿童Burkitt淋巴瘤发病相关逆转录病毒HTLV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幽门螺杆菌与B细胞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相关免疫缺陷,如AIDS
2、、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干燥综合征等患者淋巴瘤发病率增高,4,内科学淋巴瘤,病因与发病机制EB病毒与HL、儿童Burkitt淋巴瘤发病相,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内科学淋巴瘤,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HL)5内科学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6,内科学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6内科学淋巴瘤,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
3、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R-S细胞 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7,内科学淋巴瘤,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或更大的双,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发现R-S细胞为特征四种病理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预后与分型密切相关,依次变差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多见,8,内科学淋巴瘤,病理分型/霍奇
4、金淋巴瘤组织学发现R-S细胞为特征8内科学淋巴,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1965 RYE),1淋巴细胞为主型(LP):以中、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有时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典型R-S细胞不易找到。2结节硬化型(NS):以双折光宽胶原纤维束,将存在腔隙型R-S细胞的淋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结节为特征,典型R-S细胞罕见。 3混合细胞型(MC):典型R-S细胞和H细胞多,炎性细胞明显多形性,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除存在典型R-S细胞外,还可出现许多多形性R-S细胞(网状细胞型)或弥漫性非双折光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性炎性细胞显著减少。,9,内科学淋巴瘤,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19
5、65 RYE)1淋巴细胞为主型,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2001 WHO),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无经典RS典型HL 1富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型(LRCHL)经典RS 2结节硬化型(NSHL) 3混合细胞型(MCHL)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HL),10,内科学淋巴瘤,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2001 WHO)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11,内科学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11内科学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IWF1982,低度:小淋巴细胞、滤泡性小裂、滤泡性大小混合中度:滤泡性大裂、弥漫性小裂、弥漫大细胞、弥漫性大小混合高度:免疫母细胞、淋巴母细胞、小无裂,12,内科学淋巴瘤,非霍
6、奇金淋巴瘤IWF1982低度:小淋巴细胞、滤泡性小裂、滤,病理分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型系统复杂。WHO(2001)中常见亚型如下:边缘区淋巴瘤MZL,BCL-2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CD5+)MCL,BCL-2弥漫大B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MYC:t(8;14)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0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PTCL,HTLV-1赛塞里综合征,13,内科学淋巴瘤,病理分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型系统复杂。WHO(2001)中常,WHO(2001)与前不同,范围更广:慢淋、毛白、骨髓瘤均被列入划分更细:免疫类型如间变性大细胞对预后判断更有利:不仅限于形态学,14,
7、内科学淋巴瘤,WHO(2001)与前不同范围更广:慢淋、毛白、骨髓瘤均被列,淋巴瘤病理诊断进展,新诊断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免疫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临床淋巴肿瘤治疗方案的改进,使淋巴组织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临床医师对病理诊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良恶性的明确鉴别及恶性肿瘤的确切亚型分类); 淋巴瘤新的分类方案的不断出现(1995年REAL分类,2001年的WHO分类); 新的淋巴瘤类型的进一步确立(约10种新类型);,15,内科学淋巴瘤,淋巴瘤病理诊断进展新诊断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免疫病理学、细胞,淋巴瘤分型,淋巴瘤根据淋巴细胞本身T、B、NK等不同的类型;由于目前认为淋巴瘤是由于不
8、同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受阻所致,成为淋巴瘤分型的理论依据,即前身阶段、中间阶段、终末阶段的淋巴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各不相同,与之相对应的淋巴瘤也就各不相同,于是也就出现了各自对应的众多的不同类型。由于T、B、NK等淋巴细胞在正常淋巴组织中有特有的定位,如B细胞可定位于生发中心内、外套层、边缘带,而且不同位置中的B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各不相同,因此,相对应的淋巴瘤也有不同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增加了淋巴瘤分型的复杂性。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淋巴瘤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共存(组合性淋巴瘤)而且可以互相转化。这样分型的难度也就增加了。由于淋巴组织具有循环系统的特点,不仅可以有淋巴细胞,也可以
9、有其他造血细胞出现(粒细胞、组织细胞等)以及其他肿瘤细胞转移到淋巴组织中,也就造成淋巴瘤分型复杂的原因之一。,16,内科学淋巴瘤,淋巴瘤分型淋巴瘤根据淋巴细胞本身T、B、NK等不同的类型;,临床表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累及颈部、腋窝、纵隔、腹膜后等可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腹膜后淋巴结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等侵犯器官:肺浸润、胸水、骨质破坏、肝脾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B组症状,17,内科学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17内科学淋巴瘤,分期,I期 病变仅限于2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 E).期
10、 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1个以上淋巴结区(E)。期 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可伴脾累及( 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SE)。IV期 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只要受到累及均属期。 各期按全身症状分A、B两组。无症状者为A,有症状者为B。全身症状:1.发热38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2. 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3.盗汗。,18,内科学淋巴瘤,分期I期 病变仅限于2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HL与NHL的比较,19,内科学淋巴瘤,HL与NH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学 淋巴瘤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9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