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重提地下管廊能否成为基建投资新引擎.docx
《国常会重提地下管廊能否成为基建投资新引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常会重提地下管廊能否成为基建投资新引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常会重提地下管廊,能否成为基建投资新引擎6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尽管国家此前也多次提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发展,但“里子工程”以及“一举多得的项目”的定位此前尚未提及。本次国常会单独将地下综合管廊作上述定位,结合各省市出台的稳经济政策均重点提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我们认为地下综合管廊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有政策支持的基建投资领域。地下管廊为什么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
2、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与传统的直埋管道相比,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能有效地整合和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降低分次开挖的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也会减少到最低程度。此外,地下综合管廊节省了管材更新的费用,减少了因配套管线损坏而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地下综合管廊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其有效避免了频繁挖掘道路,不会重复地对交通和居民出行构成影响和干扰。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
3、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共同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道路下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多种专业管线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可提高管理的效率。共同沟还可有效地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地下综合管廊从爆发到冷淡再到重提的过程从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数量的变化趋势(见图1)及全国地下管廊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见图2)可以看出,2016年-2018年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一个爆发期;2019年至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数量呈现递减趋势。示意图2016-2022财政部PPP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数量图1:2016-2022财政部PPP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数量单位图2:2
4、016-2020全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示意图(一)2015-2018,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快速发展阶段1、国家层面政策端发力2015年前后,国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国家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政策是连续的,而且已经把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提升到较高的
5、层级。2015年8月10日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该政策还要求:(1)鼓励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要求地下管廊区域的新管线必须入廊,既有管线逐步迁移入廊;(3)实行有偿使用,管线单位应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并确立了征收原则。2、国家确定2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2015-2016年,国家分两批确定了总计2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除此以外,一些有需求的大城市开始自行建设,而一些没有建设综合管廊的
6、迫切需求的中小城市也上马管廊项目。3、轨道交通、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附带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5-2018年是轨道建设高峰期,这一时期全国已有38个城市批准进行轨道建设规划。城市综合管廊结合地铁建设、新城区开发、道路拓宽等工程时成本最低,因此很多轨道交通项目也包含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内容。此外,这一时期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也为城市综合管廊带来发展机遇,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结合以上工程同步进行。这一时期我国建设的城市综合管廊大部分是在新区建设的,这与新区道路更利于管廊施工有关。在上述背景下,2016-2018年地下管廊项目呈现爆发态势。(二)2019-2021,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逐渐遇冷1
7、、PPP及金融监管政策趋严从2017年开始,国家针对PPP模式颁布众多政策,监管趋严。如财政部50号文、87号文对融资平台违规举债、政府购买服务进行规范。92号文要求规范项目库管理,组织开展已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强调运营绩效考核等。2018年财政部23号文,对金融企业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行规范,规范对象从之前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大到金融企业,对参与地方投融资建设的各方行为都进行了一轮规范。同年4月公布资管新规,对银行非标业务、产业基金管理等进行了规范。2017-2018年出台的PPP及金融监管政策加强了对PPP模式的监管,很多准备实施的PPP项目也因为合规性问题或者融资难而暂时搁
8、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大多依赖PPP模式实施,PPP模式的发展瓶颈导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受阻。2、项目收益率低且不稳定由于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收入来源其中之一便是入廊管线单位支付的入廊费及运维费,如果无法保障现有规划内的管线入廊、缴费,在不考虑政府兜底支付的情况下就无法满足项目合理收益的投资目的。实践操作中,现有管线单位出于资金、管理、产权意识等因素考虑,缺乏入廊的积极性,甚至一些管线单位宁可绕着走,也不愿把管线纳入管廊里,由此出现了管线入廊不可控的风险。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原则上确定了协商、政府
9、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三种途径。但当时各地方政府尚未出台具备可操作性的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制度实施细则,对入廊费和运维费还未出台相应的政府定价及指导价,导致项目公司向入廊管线单位收费时无据可依,无论是采用“直埋成本法”还是“空间比例法”均不能公平地解决该问题。因此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难以在地方政府及入廊管线单位之间进行合理分摊,从而导致项目收益的不稳定性,同时造成了地方政府需承担的财政补贴数额也存在不确定性。3、各方利益协调难度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利益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政府部门是主要发起人,对综合管廊项目起主导作用,注重社会效益,但针对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审批、监管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第
10、三方投资者作为出资人希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带来收益回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公众是主要受益者,但也不排除建设过程中因开挖路面而使沿线居民生产生活严重受阻;各管线单位是使用者,若入廊费用和日常维护管理费收取过高,都会对管线单位入廊的意愿产生影响,特别是碰到垄断行业,地方话语权较弱。上述因素结合导致综合管廊在2019年以后出现项目减少、投资额下降趋势。(S)2021-2022,重新提出重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央颁布的稳经济政策及615国常会均重点提及大力发展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可见在国家层面依然高度认可地下综合管廊的价值。支持政策能否转化为落地项目取决于上述导致地下管廊遇冷的各类因素是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会 重提 地下 能否 成为 基建 投资 引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9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