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docx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作为一种特殊的经营实体,商业银行的行为和业务涉众性强、外溢效应大,相应地,其声誉风险的影响面更广、危害性更大。出色的声誉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公司价值以及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形势下,应提高对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避免发生特大、重大声誉危机,通过事前防范、引入科技手段提高事中监控效率、做好事后问责与声誉恢复,以提高声誉风险防控水平。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是指由银行行为、从业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银行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品牌价值,不利于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声誉风险可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的任何环节
2、,通常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相伴而生,相互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经营实体,商业银行的行为和业务涉众性强、外溢效应大,相应地,其声誉风险的影响面更广、危害性更大。声誉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比如,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频发、高层因违法违纪被调查等,将对商业银行的声誉、品牌、股价、业务等产生负面冲击,严重的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其所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监管制度沿革早在1997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便将声誉风险作为市场约束的组成部分。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巴塞尔委员会在1
3、998年颁布的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中,将声誉风险列为电子货币业务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步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明确将声誉风险管理列入第二支柱,并且在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中,对声誉风险提出了资本计提的要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紧跟市场发展动态与国际监管趋势,逐步将声誉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2009年8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2016
4、年9月,银监会又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其中列举的各类风险中就包括了声誉风险。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舆论传播方式纵横交织,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新形势,其声誉风险管理也迎来新挑战。鉴此,银保监会于2021年2月18日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同时,2009年发布的指引被废止。对比指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声誉风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完善了声誉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主要变化有:一是将适用对象扩大至银行保险机构,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而且还增
5、加了信托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以及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二是明确将“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三是明确规定“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并对机构各层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也进行了明确,力图解决声誉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四是将从业人员纳入声誉风险的引发方,将社会公众、媒体等列为商业银行声誉的评价方。办法将声誉风险管理提到了更高的位置:站位更高、管理更细、要求更严,力图对银行保险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起到指导、优化和有效防范声誉危机的目的。监管新规发布后,商业银行取得较大进展办法发布一年多来,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按
6、照办法的监管要求,在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治理结构、加强风险排查、强化风险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商业银行积极落实办法的相关要求,优化声誉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修订本行声誉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专门的声誉风险管理团队,在管理框架上,明确各部门的声誉风险工作职责。就42家A股上市银行而言,在2021年度报告中,除北京银行、瑞丰银行和张家港银行之外,有39家银行披露了本行2021年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其中有36家均提到在2021年完善和优化了本行声誉风险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以工商银行为例,2021年该行修订并印发了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7、(2021年版),进一步完善了全集团、全流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了董事会和高管层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由董事会议定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监控声誉风险管理效果和承担声誉风险管理最终责任,由高级管理层负责领导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审定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声誉风险应对预案和处置方案。加强声誉风险前置管理,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办法明确提出,声誉风险管理要遵循“前瞻性原则”,即要树立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源头防控、关口前移、定期审视,以提升声誉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办法发布后,商业银行在前置管理方面有所加强,强调从源头防范声誉风险隐患,积极
8、开展风险排查,开展舆情风险信息提示。在39家披露2021年声誉风险管理情况的上市银行中,有35家均提出要加强声誉风险前置管理,深入开展声誉风险排查、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以便更加有效应对、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例如,邮储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推动事前评估机制嵌入各类决策事项的审批流程,通过健全完善舆情数据库,为深度分析舆情影响和做好舆情管理提供丰富、精准的数据支持。平安银行则全面升级舆情监测机制,除了升级可视化大数据监测系统外,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种类多样的专项舆情监测。扩大声誉风险管理覆盖范围,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应遵循“全覆盖原则”,明确提出机构各层级、各条线都应重
9、视声誉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架构体系。办法发布后,多家商业银行强调,要实现对各业务条线、各分支机构和各子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全覆盖,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和各产品以及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环节全覆盖。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声誉风险应急演练、管理培训和风险隐患排查等常态化管理工作,加强专业培训交流,强化全员声誉风险防控意识,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在39家披露2021年声誉风险管理情况的上市银行中,有29家均提出要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覆盖面,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光大银行遵循“早预警、深研判、妥处置”的管理策略,定期开展声誉风险应急演练、管理培训和风险隐患排查等常态化管理
10、工作,以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南京银行则推动总行制度在分行及并表管理机构的落地与执行,构建全覆盖的声誉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并专门开发了声誉风险管理系列课程,面向公司各层级开展声誉风险培训,进一步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仍面临挑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复杂多变、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声誉风险发生概率提高,防控难度增大;从行业层面来看,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使得负面舆情的传播速度加快、广度扩大;从银行自身来看,广大基层员工对声誉风险认识不够深刻,风险防控意识仍显不足。叠加声誉风险自身具有的不可预测性和外部性,总体来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声誉 风险 管理 挑战 应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9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