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重点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方案)(DOC70页).docx
《深圳市重点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方案)(DOC7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重点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方案)(DOC70页).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深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4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4(一)编制依据4(二)编制原则5(三)编制范围6二、工程概况8(一)工程简介8(二)井室结构设计标准8(三)管道支护形式设计要求9(四)主要工程数量11(五)地质情况1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32、地水文地质条件143、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44、结论与建议15(六)重大危险源分析171、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18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20一、施工平面示意图21二、人员组织机构框图23三、机械、材料、劳动力计划情况24第三章 土方开挖与支护方案25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26二、沟槽支
2、护方案281、放坡开挖302、槽钢支护313、钢板桩施工工艺技术304、板式支撑38三、开挖施工注意事项40第四章 基坑开挖施工监控41一、基坑施工监控量测概述41二、量测断面布置42三、量测频率和方法42四、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42五、监测报警界限46六、监测资料整理46七、基坑工程监测警戒值46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47一、生产安全管理措施47二、文明、环保措施51(一)文明施工措施53(二)环境保护措施47(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50(2)制度的保证52(3)环境保护措施54(4)防粉尘措施57(5)噪声控制措施59第六章 施工安全应急预案60(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60(2)应急
3、预案工作流程图及应急救援路线图61(3)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61(4)应急救援人员组织及职责65(5)事故报告65(6)应急结束65(7)后期处置66(8)宣传教育66(9)演练68(10)总结69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由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设计的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施工图;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6、给水排水
4、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7、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合同;8、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招投标文件;9、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0、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地形图测绘及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报告;11、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4、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15、建筑基坑工程
5、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17、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 国务院令279号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1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DL/T 5169-2013(二)编制原则1)施工总体布置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减少干扰和避免环境污染的原则;2)本着确保合格工程的原则;3)遵循施工设计图纸的原则;4)遵循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原则;5)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6)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三)编制范围本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范围: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
6、市政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箱涵、雨污水管道及井室,含基坑降排水、基坑开挖、支护与基坑围护结构及井室结构等工作内容。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龙岗中心城大运新城中部,位于龙翔大道西侧(原自行车赛场路)、国际大学园范围内,线路大致呈东西走向,西起于科研共享中心,东至龙翔大道,道路全长约1.103km,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红线宽30m,设计车速40km/h。为衔接龙口水库排洪渠,道路下方需新增5.5*2.5米雨水箱涵852米(含渐变衔接结构20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燃气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绿化苗木迁移、现状道路拆除及建(构)筑物拆除
7、等。本工程由管径为DN300DN1200的雨(污)水管、雨(污)水检查井、涵顶井和跌水井等组成。本工程箱涵埋设深度为1.07.8米,采用支护开挖及放坡开挖两种方式施工。(二)井室结构设计标准1 、本工程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系数为1.0;雨水、污水构筑物采用国标06MS201-3;结构设计环境类别:类环境。2、设计图中坐标为深圳独立坐标系;标高采用56黄海高程系,以米为单位;未有说明的标注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所有尺寸及标高均为结构尺寸。3、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及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对建筑抗震为一般地段。建设场地地
8、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设计荷载为城-B级。(三)管道支护形式设计要求本工程雨水管道深度3.354.57m。施工时沟槽采用临时支护,开挖施工支护形式有拉森钢板桩支护、32a工字钢、25a工字钢开挖放坡三种。详见下表:管道支护形式一览表序号工程范围支护形式开挖深度备注1K0+899 K0+939拉森钢板桩支护3.354.57m雨水管道2K0+049 K0+804开挖放坡3.356.56m箱涵(四)主要工程数量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拉森钢板桩支护B型 t149管道支护长度(五)地下管线情况1、设计给水: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
9、300给水管道。根据物探资料,设计起点相交道路有现状DN200给水管道,设计起点至设计桩号K0+405路段,无给水管道;设计桩号K0+405至设计终点路段现状有DN300给水管道,现状给水管道覆土0.61.14米,其中设计桩号K0+405至K0+760路段给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设计桩号K0+780至K0+840路段给水管道位于道路红线外侧以北,道路红线外侧以北为规划预留有轨电车线位,设计桩号K0+890至K0+910路段给水管道位于支路车道下且设计桩号K0+840至K0+940路段现状给水管道管位与设计通信管道管位冲突,设计桩号K0+940至设计终点,给水管道管位与设计的其他市政管线管位不冲
10、突且位于设计自行车道下满足最小覆土要求,为充分利用现状给水管道,本次设计按规划新建DN300给水管道,设计起点与现状DN200给水管道碰接,给水管道设计终点于设计桩号K0+940处与现状DN300给水管道碰接。2、设计再生水: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400再生水管道。根据物探资料,设计桩号K0+770至设计终点路段现状有DN400再生水管道,其余路段无再生水管道,现状再生水管道覆土1.11.22米,其中设计桩号K0+770至K0+990路段现状再生水管道位于道路红线外侧以北,道路红线外侧以北为规划预留有轨电车线位,设计桩号K0+990至设计终点,再生水管道管位与
11、设计的其他市政管线管位不冲突且位于人行道道下满足最小覆土要求,为充分利用现状再生水管道,本次设计按规划新建DN400再生水管道,近期封堵,再生水管道设计终点于设计桩号K0+990处与现状DN400再生水管道碰接。3、设计雨水:规划一路雨水管渠的主要汇水区域为国际大学城片区,根据相关规划,该片区雨水排放系统应按照非中心城区设计,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取5年;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制定雨水入渗、滞缓等工程措施,本工程道路综合径流系数为0.59,满足道路综合径流系数应0.6的要求。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600DN1500雨水管道,现状道路北侧2000x18
12、00箱涵位于昆士兰大学地块内,规划不保留该箱涵。根据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范围内排洪渠迁改工程和现场探勘,设计起点有改迁工程已建成的4000x2500雨水箱涵(设计坡度为0.5%),设计桩号K0+760处有改迁工程已建成的4500x3000雨水箱涵,上下游雨水箱涵通过道路新建DN1000管道及北侧现状原有的2000x16002500x2500雨水暗涵衔接。因新建管道及现状雨水箱涵断面偏小,无法满足上游的排水需求。本次设计根据规划和现状排洪渠的排水需求,设计起点至设计桩号K0+770路段,新建雨水箱涵,因现在雨水箱涵的上下游高程的限制,本次设计新建5500x2500雨水箱涵(设计坡度为0.20.3%
13、),衔接上、下游改迁工程已建成的雨水箱涵。4、设计污水:根据龙岗区大运新城市政配套设施详细规划,规划一路规划DN400DN600污水管道。根据物探资料,道路两侧现状污水,通过道路红线外侧南侧现状污水管道DN400污水管道排至设计终点龙翔大道现状DN400污水管道。本次设计根据规划沿线新建DN400DN600污水管道,沿路接驳道路两侧的地块污水。(六)地质情况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坡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砂岩、石炭系灰岩。按照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人工填土: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80
14、6.70m,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约含20%30%混凝土块、碎石、砂砾等,顶部多为混凝土路面,稍湿,呈松散稍密状态,堆填年限一般大于5年。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具有较低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差,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黏土1: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404.1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 含有机质粉质黏土2: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
15、匀,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不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粉质黏土3: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中等,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 粗砂4: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800.80,呈松散状态,具有强透水性,在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粗砂4不具备液化条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4)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 粉质黏土1、粉质黏土2: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厚度变化大,分布较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压缩性,属不
16、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粉质黏土3: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106.80,呈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不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5)石炭系砂岩(C):本次勘察揭露其强风化、中风化两带。强风化砂岩1空间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均匀,属稳定性较好的地基;中风化砂岩2空间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均匀,属稳定性较好的地基。此两层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均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6)石炭系灰岩(C):本次勘察揭露微风化带。微风化灰岩3空间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均匀,为场地内稳定的岩石地基。
17、该层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1.4 场地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土1.4.1 地场稳定性根据勘察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在钻探点位及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带通过,综合分析场地稳定性较好,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1.4.2 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土(1)工程沿线场地内未见有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2)工程沿线场地普遍分布场地内除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第四系冲洪积粗砂4、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各地层均属弱透水性地层。2、地水文地质条件2.1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存在于除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第四系冲洪积粗砂4、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场地其它
18、地层均为各地层均属弱透水性地层。2.2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场地地下水水位随降水及季节而变化,年变化幅度约24米。3、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场地内分布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2)第四系冲洪积粗砂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1.404.1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3)含有机质粉质黏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属不均匀、稳定性差的地基土。 4)粉质黏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
19、0.5011.90,呈可塑状态,空间分布不均匀,土质较均匀,具有中等强度和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中等,属不均匀、稳定性一般的地基土,可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 4、结论与建议4.1场地内地层复杂程度一般,普遍存在人工填土层,属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内没有活动断裂从场地内通过,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4.2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内除人工填土属中等透水性地层,第四系冲洪积粗砂4、层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各地层均属弱透水性地层,依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关于水质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环境类型属类,场地地下水水质在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渗透性
20、考虑,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C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中,C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该地表水水质按环境类型类考虑,在类环境类型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考虑,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六)重大危险源分析危 险 源 分 析基坑开挖危险源分析危 险 源危险源类型判别依据I-V是否可控控制措施开挖深度超过2米的沟槽,未按标准设围拦防护和密目安全网封挡防护缺陷V是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投入在沟、坑、槽1米内堆土,堆料、停置机具违章作业
21、V是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不符合规定,又无措施违章作业V是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配合机挖清槽时进入铲斗作业回转半径违章作业V是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管理缺陷V是制定有效的降排水方案并落实向基坑内抛扔物料违章作业V是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情况巡查1、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1.1.1危险因素 1)基坑外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雨水倒灌; (2)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3)支护桩侧向位移; (4)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 (5)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 (6)高空坠物。 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重点工程 基坑 开挖 施工 方案 专家论证 DOC7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9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