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账务处理(下).docx
《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账务处理(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账务处理(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账务处理(下)会计实操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按理说,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也是像提取盈余公积那样,属于公司内部所有者权益重分类,冲掉就完事儿了。但是,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1号冒出了个新玩意儿,我们看原文:1-4子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母公司的会计处理在不存在等值的现金选择权的情况下,子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实质一致,仅为子公司自身权益结构的重分类,母公司不应在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相关的投资收益。监管实践发现,部分公司对于子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且提供现金选择权情况下,母公司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分歧。现就该事项的意见如下:若子公司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2、时,向包括母公司在内的所有股东提供了等值的现金选择权,该交易实质上相当于子公司已经向投资方宣告分配了现金股利。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调整其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若母公司并未行使现金选择权,则可以将该交易理解为,子公司先向母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然后母公司立刻将收取的现金股利对子公司进行增资。它的意思是,在转增资本时,同时提供现金选择权的,也即是你想要钱就给你钱,如果不要钱,就给你增加股份。这种情况,要视同子公司先给钱母公司(即分红),母公司再把钱投进去。如果没有现金选择权,就参照提取盈余公积的处理方法。假设子公司10万未分配利润转做资本情况1,无现金选
3、择权的处理没有现金选择权,母公司单体报表不做会计处理,子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借: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10万贷:实收资本(或股本)10万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这个科目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一样,都是未分配利润下的二级科目)。既然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重分类,在合并层面直接冲掉就是了,也就是做相反分录:借:实收资本(或股本)10万贷: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10万情况2,有现金选择权的处理有现金选择权,视同先分配股利,再投资,那么,母公司账上的分录是:分红时,借:银行存款10万贷:投资收益10万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10万贷:银行存款10万两笔分录合起来:借:长期股权投资10万贷:投资收益10万子公司账上的分录
4、是:借: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10万贷:实收资本(或股本)10万那么,合并报表层面的抵消分录是:借:投资收益10万贷: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10万借:实收资本(或股本)1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10万也就相当于把母子公司的分录全部冲掉。总结一下,合并报表的步骤:第一步,把上期的分录抄一遍,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全部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第二步,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科目,本期与上期有变动的,谁变动了就处理谁。对于本期变动的科目,要么切,要么冲。比如,净利润、其他资本公积的变动、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库存股变动、专项储备变动,这些都是要切掉的,也就是切一部分给少数股东。如果是100%持股,就不用切了,所以说,100
5、%持股的子公司的合并抵消分录特别好做。比如提取盈余公积、提取一般风险准备、分配股利,这些就是要冲掉。冲掉的时候,要区分跟谁冲。比如提取盈余公积、提取一般风险准备,这两个是子公司内部所有者权益的重分类,就是跟自己冲,提取的时候分录是什么,合并层面就做它的相反分录就行。比如分配股利,就是跟别人冲,这个别人,指的是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母公司账上确认了投资收益,所以要跟投资收益冲掉,分给少数股东的部分,就冲少数股东权益。只要记住6个字就行:要么切,要么冲。实务中,只有3种情况是常见的,一是实现净利润,二是提取盈余公积,三是分配股利。讲到这里,咱们的累计调整法就讲完了,接下来咱们对比一下累计调整法跟教科书
6、上的权益法,看看哪种方法更合理。(三)”累计调整法和“权益法”的比较教科书上的做法是,先由成本法转换成权益法,再抵消。还是按上面的例子,母公司投资100万成立子公司,子公司第一年实现10万净利润。提取1万盈余公积,分配5万股利。成本法转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10万贷:投资收益10万借:投资收益5万贷:长期股权投资5万权益抵消借:实收资本IOO万盈余公积1万未分配利润4万贷:长期股权投资105万子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二10万净利润-1万提取盈余公积-5万股利=4万。长期股权投资=IOO万成本+第步借方10万-第步贷方5万=105万。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的抵消借:投资收益10万贷:提取盈余公积1万应付
7、普通股股利5万未分配利润4万我们可以看到,第步和第步的长投,借方跟贷方的抵消掉之后,就还剩贷方100万长投。第步的贷方投资收益10万,和第步借方的投资收益10万抵消掉,还剩分配股利的借方5万。第步借方的未分配利润4万,和第步的未分配利润能完全抵消。把这些都抵消之后,分录就变成了:借:实收资本10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100万借:盈余公积1万贷: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万借:投资收益5万贷:应付普通股股利5万跟我们前面的分录一模一样!然后接着第二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20万,提取2万盈余公积,分配10万股利。教科书的做法:成本法转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25万贷:年初未分配利润5万投资收益20万借:投资收益
8、1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10万权益抵消借:实收资本100万盈余公积3万未分配利润12万(4+20-2-10)贷:长期股权投资115万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的抵消借:投资收益20万年初未分配利润4万贷:提取盈余公积2万应付普通股股利10万未分配利润12万同样的,我们把重复的分录去掉之后,得:借:实收资本10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100万借:盈余公积3万贷:年初未分配利润2万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万借:投资收益10万贷:应付普通股股利10万跟累计调整法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暂且把教科书的方法称为权益法。既然累计调整法跟权益法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对的,用哪种方法好呢?累计调整法的优点:1、逻辑清晰,容易掌握,
9、零基础也能学会。累计调整法的逻辑来源于报表层面没有过账,需要把期初分录手动结转到本期,然后再做本期变动的处理,容易理解。2、即使前任会计师的调整分录千奇百怪,我们也能写出本期正确的分录。我们讲到,在做合并报表的时候,为了和期初数衔接,我们必须要拿到期初的抵消分录。如果前任会计师的抵消分录千奇百怪,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不用管它前期的分录怎么样,无论它是用累计调整法、权益法,还是其他千奇百怪的方法,都无所谓,我们只要把它抄过来,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全部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然后再做本期变动就行。所以说,累计调整法在报表的衔接方面,肯定是万能的。如果我们觉得上期的抵消分录有问题,我们是
10、可以通过累计调整法的思想去验证它的。方法是,我们追溯这家公司是怎么取得的,是设立的,还是买来的,然后再根据当时的股权协议,推导出取得日的分录,然后根据取得日的分录与本期期末数据的差异,推导出上期的正确分录,然后跟前任会计师的分录比较,就能验证前任会计师的分录是否正确。所以,累计调整法不但能无缝衔接前期的分录,还能检验前期调整分录是否准确。实务中,我见过很多千奇百怪的抵消分录。比如,有人把权益法的第步和第步合并起来,第步不变。其实它的结果是对的,只是变了个形,如果只学过权益法,就会觉得它很奇怪,也不懂怎么变回来,就束手无策了。如果我们学过累计调整法,就能从容应对,就好比猴子的火眼金睛,无论它变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并 报表 抵消 分录 账务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9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