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培训课件.ppt
《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培训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一、概况,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一、概况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存在误区,许多人认为抗生素是退烧药,随意使用 越是新的、贵的抗生素疗效越好 不少人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不分析病菌,随意使用抗生素,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存在误区儿科抗菌
2、素使用规范3,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增加耐药菌:如果用药不能足量、足疗程,起不到完全杀灭细菌的作用,就会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2.造成菌群失调,破坏人体固有的微生态平衡,导致真菌等难治菌的感染。3.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大部分抗生素是经过肝肾代谢,有些药物长期使用会给儿童的肝肾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造成损害。,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4,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4,二、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5,二、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5,抗菌药物分类,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类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甙类,喹诺酮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
3、环内酯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6,抗菌药物分类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类儿科,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青霉素类 氨苄青霉素 邻氯青霉素,RNA 合成抑制,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3、核酸合成抑制,4、胞质膜抑制,多粘菌素 B,DNA 合成抑制,磷霉素,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素,大环内酯类麦迪霉素红霉素,氯霉素,2、蛋白质合成抑制,1、细胞壁合成抑制,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7,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青霉素类RNA 合成抑制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核酸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儿科抗菌
4、素使用规范,8,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核酸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三、抗菌素耐药机理及状况,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9,三、抗菌素耐药机理及状况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9,细菌耐药:全球性困惑,耐药是永恒的,不耐药是暂时的使用不当是造成耐药的最重要因素使用抗菌药物时务必要考虑耐药后果追求抗菌疗效与延缓耐药产生同等重要,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0,细菌耐药:全球性困惑耐药是永恒的,不耐药是暂时的儿科抗菌素使,产生耐药原因,大量不合理使用广谱抗菌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选择出产ESBL、AmpC酶的耐药菌,导致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菌株大量出现。,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1,产生耐药原因
5、大量不合理使用广谱抗菌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选择,细菌耐药现状,耐青霉素肺链,耐大环内酯肺链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产ESBL酶,产AMPc酶的肠杆菌全耐药的铜绿假单胞全(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2,细菌耐药现状耐青霉素肺链,耐大环内酯肺链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耐药问题,1、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啶等)和单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的一类酶。2、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 能水解头孢菌素 ,并对克拉维酸不敏感。AmpC耐药性几乎累及所有的-内酰胺类抗生素 ,例如青霉
6、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酰胺类、内酰胺与酶抑制剂的复合物 。只有碳青霉类例外。3、碳青霉烯酶(金属酶) 对碳青霉烯也产生耐药。,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3,耐药问题1、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儿科抗菌素使用规,金葡菌耐药的变迁,金葡菌,青霉素,1940s,青霉素耐药金葡菌1950s,甲氧西林,1959,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1960s,1970s,万古霉素,2006,2002,1990s,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1997,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VRSA),斯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量 (MBC/MIC),万古霉素中耐金葡菌(VISA),2000,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
7、14,金葡菌耐药的变迁金葡菌青霉素1940s青霉素耐药甲氧西林,耐药机制(绿脓),产 ESBL:3 代无效, 酶抑制剂有效,产Amp C,低产:3代有效高产:3代及酶抑制剂无效,膜孔蛋白结构改变,膜通透性低 :碳青霉烯耐药,生物被膜形成:细菌难于清除,红霉素有效,主动外排系统:碳青霉烯类无效且多重耐药,产-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多重耐药,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5,耐药机制产 ESBL:3 代无效, 酶抑制剂有效产Amp,什么是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多重耐药菌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原敏感的三类(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泛耐药
8、定义为对原敏感的五类以上的抗菌素耐药。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 内酰胺类、碳青酶系 、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6,什么是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多重耐药菌定义为,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2009年),参加单位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浙医一附院上海儿科医院湖北同济医院,广州医学院一附院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大一附院甘肃省人民医院新疆医大一附院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昆明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7,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2009年)参加单位,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的
9、菌株数,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8,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的菌株数医院革兰阴性菌革兰,2009年CHINET监测网临床分离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呼吸道标本(49.7),尿液标本(19.9),血液标本(10.8),伤口脓液(5.3),无菌体液(4.8),生殖道分泌物(1.7),粪便标本(0.6),其他(7.2),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19,2009年CHINET监测网临床分离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CHINET耐药监测革兰阴性菌菌种分布,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0,CHINET耐药监测革兰阴性菌菌种分布 细菌株数 细菌,CHINET耐药监测革兰阳性菌菌种分布,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1,CHI
10、NET耐药监测革兰阳性菌菌种分布 细菌株数 金葡,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2,浙医儿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细菌分布,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金葡菌MR菌株检出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3,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金葡菌MR菌株检出率医院金,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凝固酶(-)葡萄球菌MR菌株检出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4,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凝固酶(-)葡萄球菌MR菌,MSSA(1755株)与MRSA(2167株)的耐药率(%),MRSA的耐药率MSSA81%、73%的菌株对TMP/SMZ、磷霉素敏感MSSA对内酰胺酶、 TMP/SMZ、磷霉素、利福平和左
11、氧氟沙星的耐药率10%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5,MSSA(1755株)与MRSA(2167株)的耐药率(%),MSCNS(730株)和MRCNS(1967株)的耐药率(%),MRCNS的耐药率MSCNSMRCNS的耐药率 MRSA,但对TMP/SMZ相反(61%/18.4%), 有90%、70%菌株对利福平、磷霉素敏感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6,MSCNS(730株)和MRCNS(1967株)的耐药率(%,2009年14家医院粪肠球菌(1764株)和屎肠球菌(1605株)的耐药率(%),屎肠球菌耐药率粪肠球菌,但对氯霉素
12、反之。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耐药率低少数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7,2009年14家医院粪肠球菌(1764株)和屎肠球菌(160,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产ESBL菌株检出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8,2009年CHINET监测网各医院产ESBL菌株检出率医院大,09年省儿院检测结果G-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386株(ESBLs 240株占65.22)肺炎克雷伯菌371株(ESBLs 192株占53.92)鲍曼不动杆菌217株(91.5MDR)铜绿假单胞菌141株( 21.3MDR),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29,09年省儿院检测结
13、果G-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386株(ES,2009年14家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产ESBL株对内酰胺类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株对FQ、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极高(60%)对碳青霉烯类、两种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低,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0,2009年14家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抗菌药物耐药率抗,2009年14家医院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产ESBL株对内酰胺类、FQ、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株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2008年高,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1,2009年14家医院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抗菌药物耐药率抗,2009年14家医院4912株铜绿假
14、单胞菌耐药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2,2009年14家医院4912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儿科抗,2009年14家医院4796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86.8%)细菌的耐药率(%),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略上升(14.6% vs 24%),对其他药物耐药率高(50%)两种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50%或以上,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3,2009年14家医院4796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86.8%,2009年14家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的耐药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4,2009年14家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的耐药率,2009年14家医院126株卡他莫拉菌的
15、耐药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5,2009年14家医院126株卡他莫拉菌的耐药率(%)抗菌药物,2009年14家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6,2009年14家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抗菌药物总体(,成人和儿童医院中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7,成人和儿童医院中肺炎链球菌的分布菌株儿童分离株成人分离株20,2009年成人患者120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8,2009年成人患者120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抗菌药物P,四、儿科细菌感染特点,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9,四、儿科细菌感染特点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39,儿科细菌
16、感染特点,儿科感染发热的鉴别诊断的范围较成人小,但从各阳性结果作出诊断的难度较大。规范收集临床标本,明确感染病源的难度大。国内缺少小儿致病菌耐药监测的资料,难以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某些抗菌药在儿童中应用的资料不全,常不能明确可否使用或具体用药方案,发现不良反应较难。患儿家属对规范用药不能完全接受,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压力,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40,儿科细菌感染特点儿科感染发热的鉴别诊断的范围较成人小,但从各,小儿常见G-菌及其药敏,革兰阴性菌的比例约60肠杆菌科细菌超过2/3(G-)大肠杆菌2/3对氨苄呈耐药;对一、二代和某些三代头孢(噻肟)耐药率已超过40%;产ESBLs酶率达60以上。对酶抑制剂
17、复合剂、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非常敏感,对环丙敏感,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41,小儿常见G-菌及其药敏革兰阴性菌的比例约60儿科抗菌素使用,小儿常见G-菌及其药敏,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等对抗菌药的敏感率逐年下降,产ESBLs酶菌株增多,产酶率可达50以上大便培养以志贺菌属最多见,志贺菌属对氨苄、一代头孢、庆大、磺胺等耐药明显,对部分三代头孢、氨曲南等的耐药率也见增长(12.550%),对头孢他定、阿米卡星、碳青酶类等仍很敏感,儿科抗菌素使用规范,42,小儿常见G-菌及其药敏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小儿常见G-菌及其药敏,流感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菌仅占G-菌的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抗菌素 使用 规范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8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