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年上半年教师业务管理知识学习材料.docx
《某某年上半年教师业务管理知识学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年上半年教师业务管理知识学习材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上半年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二) - 发表日期:2011年3月22日 【编辑录入:wdl-jdc】 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3月31日和4月7日)王敏勤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许多青年教师上完了课往往心中无数,总是等专家和领导评价后才知道是否高效。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如何。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目标问题)这是一个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开始就要考虑并告诉学生的问题,也就是明确目标的问题。现在提倡一标多本,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 教师依
2、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机械照搬,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因为课程标准比较原则,不可能具体到每课时做什么,所以需要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另外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基本的门槛,全国各地同年级的学生都应该达到,但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高于这一标准。如上海格致中学提出的“国家课标校本化”,就是要求老师根据学校的情况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变成本班的标准、变成老师个人的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国家课程标准 学校课程标准 本班课程标准 具体落实措施 备注 老师上课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
3、和可检测性。 如学习英语单词,不能笼统的说要学会本课的10个英语单词,什么叫“学会”?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单词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单词要“三会”(听说读),老师必须明确的提出要求,这10个新词中哪几个要达到“四会”要求,哪几个要达到“三会”要求,在下课前要根据这个目标来检测学生。再比如语文课文,有的要求熟读,有的要求背诵,到底本节课是让学生熟读还是背诵?如果是背诵在下课前就必须背过,这才是把课程标准落到了实处。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要求。通过老师的教学目标,就能看出这节课的容量和效率。就如同挑担子一样,同样的情况,别人的担子是100斤,而你的担子是50斤,无
4、论如何教这节课的效率也不会高,因为重量不够、难度不够、容量不够。所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听一节初中数学课时说:“我觉得40分钟的课包容的量还可以大一点,就是说,一堂课只教会学生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内容。”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我们说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向45分钟或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目前
5、有如下几种教学方式: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这是水平最高、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如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教数学担任班主任,从初一教到高三,连续六年的大循环,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百分之百的考入大学,55%的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为奇特的是在六年的数学教学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武汉外国语学校的物理特级教师何文浩,教高中物理当班主任,从来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所有的作业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全部考入大学。这才是高效率的课。如果说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水平太高,普通教师难以做到。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部分农村初中也提出了“课后零作业”的要求:“课前没有预习任务
6、,课后没有书面作业,没有传统的作业本”,做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有的学校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如果学生不会的老师点拨。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的作业变成了预习作业。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作业,不能算负担,其实只要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而与课本知识直接相关的作业都是负担。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的课前预习作业,学生的负担就会加重。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学生自由
7、看书,没有书面的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老师打印了学案练习题并且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我们称之为预习作业。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的时刻,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甚至有的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24小时学生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可以看作是预习、作业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学生的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有些老师的课堂很热闹,但学生的负担很重,其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效率太低。我们曾搞过几个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同样上一节课,有的老师先一天让
8、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课文,老师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的人都为之惊叹,但不知学生在课前用了多少时间。而有的老师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结果有的提前跑到了六十米处,这样的比赛就没有可比性了。所以我建议今后的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一律不准老师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的高低。我们的老师一上课就要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当堂完成,而不是再加上课后两个自习或两个小时的家庭作业。 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目前的教学
9、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先学后教”是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就说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老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从理论上讲,这一个问题全班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老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先教后练”是一开始老师就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了让学生练习巩固。这种教学方式老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老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老
10、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我听有的老师讲数学例题,整堂课都不让学生看书,老师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个题让学生练习,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老师说书上的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的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深入不下去。我说“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才是会,能够给别人讲明白了才是会。老师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老师限定时间,学生看完了合上书,把例题的每一步都写出来,并且要讲给同桌听,要说明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能够给别人讲明白了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
11、学生浮躁不认真,要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我们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还是通过他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每个学生都达到了目标?(达标问题)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要当堂达标并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是好课,对于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达标,所谓“堂堂清、人人清、步步清”。有好多老师都有“达标测试”这一环节,但往往流于形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方法:1、只检查好学生如读书、如
12、做题,只点名几个好学生回答,好多公开课是这样做的。老师即使课前不了解班内哪些是好学生也有办法:“班内哪个同学读课文读得好,大家推荐一下”,同学一推荐好学生就登场了,这是典型的表演课,连老师自己都知道大部分学生没有达标,是掩耳盗铃。2、抽样检查老师随便提问几个学生,如果这几个学生会了老师就以为全班学生都会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不能保证全班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都能掌握了。在一节课上,老师要尽量检查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果单靠老师的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的做法来实现。3、全部检查,但对差生没有措施有些老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每个题对答案,做对的举手。但
13、对没有举手的同学老师没有问错在什么地方,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逐步变成了差生。对于需要拓展和拔高的问题,对于能力的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首先,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只有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才算是完成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才算是培养了合格的学生。其次,这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有教无类”,只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入学条件,学校都要接受学生入学,不管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
14、学习成绩如何。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学校不能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一个班的学生也要公平对待,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对于一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这就是体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就说明老师没有关注到这个学生,没有帮助这个学生。教育过程的公平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公平,每个学生将来的发展前途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高度来看待。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也就说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不然仅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已经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
15、学生的课后负担。所谓“步步清”如讲语文中的古文,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才是真会了。“步步清”看起来耽误时间,其实每一步都夯实了就节省了重复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老师逐一批改。这样老师比较累,也不一定能全部看完。再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六人一大组,首先小组二人相
16、互检查,大组长复查,老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二人小组不能解决的六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老师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老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老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如果老师在下课前能自豪的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如果一个老师在下课后能够对以上这四个问题作出明确答复,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促进课堂有效互动(4月14日)第三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
17、2008年12月10日11日,在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承办,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行政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共400多人参加了大会。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课堂有效互动”,与会者通过课堂观摩、专家点评、学术报告、校长论坛、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当前课堂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交流了近年来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新经验、新成果,探求促进课堂有效互动的新路径。现将研讨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思考对于课堂有效互动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从不同的视角阐发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18、特别是结合近年来的教改实践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改革研究的思路和策略。1课堂互动的内涵与意义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提出,什么是“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说,课堂的班级编制本来就是为了有效教学而组织的。“课堂”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学生学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交往的场所和社会化的重要天地。学生通过认识他人得以学习,同时通过反思自己得以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学力的成长。理想的“课堂”原本应是互动的、知性灵动的天地。什么是“互动”?“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互动作用。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的时空
19、背景下,借助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积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学习集体”,并在“学习集体”的人际关系之中产生的认知活动的竞技状态,这就是“互动”。“课堂互动”的研究是对传统的灌输主义中心的挑战。它隐含了一个新的教学观,即“儿童本位”。唯有当儿童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展开思考和活动的时候,才谈得上建构知识。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程度。“尊重儿童,尊重差异”,这是“课堂互动”研究的思想基础。“课堂互动”研究的价值就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变“虚假”互动和一言堂的状态,改变长久以来死气沉沉的僵化的课堂,打造崭新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其文化特色的课堂。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认为
20、,“互动”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时空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负载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关注课堂有效互动的教育价值,明确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能让我们在实践中,站在新的高度,更好地促进学习方式改变,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2课堂互动研究的宏观视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在考虑教学有效性时有不同的视角,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考虑教育教学系统的有效运作
21、,考虑有效教学在整个系统中的着眼点。课堂互动处于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是整个系统的终端。整个系统的运作,要靠市教委、靠教研室、靠区县教育局,大家都要有所作为;但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点和入手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关注点首先要落到孩子们身上,眼光要向下。离开了学生,离开了教学过程,课堂怎么互动?教学怎么有效?我们今天教改的着手点和最终的归归宿点,就是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性特征是不一样的、有差别的;因此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关注人的差异性。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有效,大体需要
22、做四方面的思考和工作。第一,把理念转变成行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获得真不在此列有效的东西,需要大家一起来观摩、研究、探讨和实践。真正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实施有效教学的行为,取得有效教学的成果。第二,激活教学主体。也许在有效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行政部门可以有所作为,我们的教研室可以有所作为,但真正的主体是教师和成长。第三,创造精细化管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多样性、多主体性,一方面需要通过管理为其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又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通过对宏观世界的准确把握和对微观世界的深入了解,做到精确、精致和精深化管理。第四,下移决策重心。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谁来解决?一定得由最接近实践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上半年 教师 业务 管理知识 学习 材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8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