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课件.ppt
《儒家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 儒家“义利观” 及其现实意义,“义利观”是关于伦理道德(义)与物质利益(利)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这二者的观点。 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倾向是重义轻利,尚义贬利。,一、何谓“义利观”?,二、儒家 “义利观”的发展(一)先秦时期:“义利观”的早期记载:,“利者,义之和也”周易译文:一定的道德行为必然获得一定的功利, “义”与“利”是统一的。 “民之有君,以治义也,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废义则利不立” 国语晋语,总结: 在先秦时期, 关于义利二者的关系已有较明确的观点,即义利统一,义是利的根本。,义与利的含义:,春秋时期:孔子的“义利观” 1、整体感知孔子“义利观”,
2、孔子所言之“利 ”与今天所说的“利益 ”范畴相近,它是指主体对一定对象如物质财富、权力等的主观追求。 “义者宜也”,所谓义即合宜于道德伦理要求。,孔子的“义利之辨 ”中的利是指个人私利,在公利层面上,孔子无义利之辨。(例文如下)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 : 其行己也恭 , 其事上也敬 , 其养民也惠 , 其使民也义。” 论语 公冶长篇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论语 尧曰 ,2、“义利之辨”,总结: 所谓“民之利”即公利也,孔子一贯主张“利之 ”。故在公立层面上,无义利之辨,总结: 在私利方面,义和利也是可以相通的。但在考虑获得个人的物质利益时 , 必须考虑其是否符合“义”
3、,在义与利产生矛盾时, 孔子强调“以义为上” , 鄙视不义之财 。,对于私利,孔子不完全否认,他毫不讳言自己有求利之心。(例文如下)“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总结: 孔子把能否惠民、义民作为君子的重要道德标准和为政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主张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3、孔子认为义是道德学说中最重要的 内容 (例文如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 阳货篇 ,发展: “义”的人性基础“性善说”,战国时期:孟子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
4、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材料二 “ 君仁 , 莫不仁; 君义 , 莫不义 ; 君正 , 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 “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 孟子离娄章句上,发展:强调统治者应仁义 , 在义利问题上起表率作用 。当君王变成失去民众的一夫时, 甚至可以诛杀。,发展:提出“ 舍生取义 ”的观点。,发展:强调民本思想 , 主张制民之产 , 在解决民众温饱的基础上治礼义。,(二)南宋时期: 以“理欲观”为基础的“义利观”新释义,材料三 “仁、义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家 义利 及其 现实意义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8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