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补救中情绪对补救后顾客满意和行为的影响.docx
《服务补救中情绪对补救后顾客满意和行为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补救中情绪对补救后顾客满意和行为的影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补救中情绪对补救后顾客满意和行为的影响 基于情绪感染视角的研究杜建刚 范秀成摘要:本文在充分回顾服务补救文献的基础上,以情绪感染为理论依据,详细探讨了顾客在服务补救中的情绪反应机制,并提出了情绪对满意和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作者采用真实情景录像模拟法,通过对学生样本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情绪感染在服务补救情景中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论证了情绪对顾客满意和行为的直接作用。文中的最后为服务企业制定正确的服务补救战略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服务补救情绪感染补救后满意行为倾向一、研究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迅猛。到“十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40%,呈现出与工业并驾齐驱的态
2、势。据国家发改委展的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还要逐渐加大,并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模式。以京、津、沪、渝等4大直辖市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比重将超过55%。由此可见,“服务经济”确实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从消费者协会和3.15投诉网站的数据显示出,服务业的抱怨和投诉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服务业的投诉事件已近3万件,在2006年中国消协公布的十大投诉热点中,服务业竟然占了8个。这不禁使我们对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引起关注。由于服务系统的高度交互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的固有特点,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疏漏难以完全避免(Gronroos,1984;Lovelock,198
3、3;Zeithaml et al.,1981)。服务企业在尽量避免失败的同时,更应考虑在出现服务失败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加以补救和解决,这是服务企业改善顾客满意状况和重新赢得顾客信任的有效途径。早有学者指出,服务补救应被企业看为维持客户关系的“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甚至一些学者指出,遭遇服务失败的顾客如被成功补救,将会比从未遭遇过失败的消费者更加满意,更倾向于保持忠诚,更愿意宣传正向口碑,学者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服务补救悖论(Hart,Heskett and Sasser,1990;McCollough andBharadwaj,1992)。我国也早就有“不打不成交”的说
4、法,似乎在争端之后建立起来的满意更持久。由此看来服务企业发生了服务失败后还远未到失去顾客的程度,企业完全有机会通过合理正确的补救措施重新赢回顾客。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新顾客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服务补救对于建立长期顾客关系的作用日益凸显。伴随着关系营销范式的兴起,作为服务质量研究的继续和深化,针对服务补救的研究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学者就开始了服务补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补救的概念和内涵(Bell and Zemke,1987;Oliver and Swan,1989;Andreasen,2000)、服务补救的维度(Bell and Zemke,1987;B
5、itner et al,1990;Boshoff,2000)、补救效果及补救后行为(Smith,Bolton and Wagner,1999;Jong and Ruyter,2004;Wirtz and Mattila,2004)等内容,近年的研究转向顾客对服务补助的评价以及服务补救长期效果,并且归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成为研究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关服务营销领域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这些文章涉及顾客关系与服务失败(范秀成,2002;范秀成、刘建华,2004;彭军峰、汪涛,2007)、服务抱怨行为(申跃、赵平,2005)、服务质量与服务补救的关系(薄湘平、张慧,2005
6、;李欣、于勃,2004)、公平性与服务补救(陈春梅、左任淑、祝燕萍,2004;张金成、何会文,2003;温碧艳、韩小芸、伍小奕、汪纯孝,2003)、文化与服务补救的关系(Hui,2006)等。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大多为认知范式,但在高交互和高冲突的服务补救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伴随着愤怒、失望、烦躁、愉快等情绪,而这种情绪反应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有些情况下,情绪因素对人的影响甚至超过认知并起到主导作用(Bagozzi,Gopinath and Nyer,1999),但从现有的研究中还未看到足够多的成果,情绪对人们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立足于情绪感染(emotional co
7、ntagion)理论,认为在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互动中,服务人员情绪会“流向”顾客,并对顾客情绪产生感染作用,即在服务交互情境中,情绪感染创造了一个从员工到顾客的情绪涟漪效用(Pugh,2001;Tsai and Huang,2002)。本研究着手解决以下问题:(1)消费者在服务补救过程中的情绪反应机制如何,情绪感染理论在服务补救中是否发生作用;(2)开发适合于服务补救情境的情绪量表;(3)不同补救情境中消费者认知和情绪感知的差异性如何;(4)消费者补救后情绪与补救后满意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如何等。二、文献回顾及理论假设(一)服务补救中的交换关系消费者在服务失败后经受了损失,必然期望在服务补救中得到相
8、应的补偿,我们把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过程。在服务补救的研究成果中,多数学者均采用公平理论来阐释这种关系,并进而把公平性分为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和交互公平(Tax,Brown and Chandrashekaran,1998;Smith,Bolton andWagner,1999;Ruyter and Wetzels,2000)。结果公平涉及顾客对消费所得的判断;程序公平涉及服务商提交服务的过程和流程;交互公平为服务人员与顾客交互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并且众多学者也证实了补救中的公平性与补救满意和忠诚行为也确实存在正向关系(Smith,Bolton and Wagner,1999;Ruyter
9、 and Wetzels,2000)。研究个体的交换过程,我们还要借用社会交换理论来深入理解交换给个体带来的反应。社会交换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追求能够满足个人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Foa和Foa(1976)把社会资源分为六大类,即爱、地位、信息、金钱、货物、服务等。社会资源是指任何可以由一人传递给另一人的事物,它并不一定是看得见的物品,其他像尊敬、爱、地位、信息、服务等较抽象的事物都是社会资源。据此,在服务补救情境中,可把资源的补偿分为功利性(Utilitarian)维度和象征性(Symbolic)维度。功利性维度包括经济资源,如金钱、商品、时间等,而象征性维度包括心理和社会资源,如
10、地位、尊敬、同情等。而正是由于这些资源维度的重新获得才导致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我们的这种分类突出了公平性研究体系中的结果公平和交互公平,同时对过程公平进行了归并。这不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清晰简捷,而且更加强化了影响消费者的主要维度,也更加便于比较和归纳。(二)补救后满意机制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学者们对补救后满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来解释满意度的形成过程及相关因素。从我们搜索到的37篇相关文献来看,研究主要来自于三大范式,即认知不一致范式、公平范式和归因范式。其中认知不一致范式19篇,公平范式22篇,归因范式8篇(有些文章为多范式研究)。从总体看,公平性成为解释补救后满意度的主流范式(Smit
11、h,Bolton and Wagner,1999;Maxham and Nete-meyer,2002)。公平性是顾客在心理上进行比较的一种主观判断(Oliver,1993)。顾客在补救后希望得到公平的感受,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视并被礼貌对待。如果顾客认为投入和产出合理,就会重新得到满意。我们在前文中已经用功利资源补偿和象征资源补偿诠释了消费者补救中公平性,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使用服务补救的功利维度和象征维度也可以较好地解释补救后满意度。Westbrook(1987)较早提出了影响满意度的情感因素,他认为情绪应同认知一同来解释满意度,并认为消费者的正面情绪将对满意度起到正向作用,而负面情绪对满
12、意度起到反向作用。Oliver(1993)也认为,认知和情绪均独自地影响满意度,同时情绪还作为中介变量,属性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情绪对满意度产生影响。随后的一些学者也进一步证实了情绪对满意的影响。(Dolen,2001;Liljan-der and Strandvik,1997)。由此可知,在服务补救情境下,情绪对消费者补救后满意度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也立足于此,深入研究消费者在服务补救中的情绪反应机制。(三)服务补救满意机制中的情绪研究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已经注意到顾客情绪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但与大量以认知为基础的研究相比,关注顾客者情绪的研究并不多,而在服务补救情景中研究消费者情绪的文
13、章更是寥寥无几,我们从现有文献中只找到5篇。Andereassen(2000)通过对201个抱怨顾客的调研,以期望不一致理论、公平理论和情感平衡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包含情感的补救模型,然而模型验证的结果却没有证实初始消极情感对补救后满意的影响。Kennedy和Sparks(2003)提出了一个以公平理论的概念为框架的服务补救中的消费者情感反应模型,通过5个焦点访谈支持了这一概念框架。本质上,本篇文章探讨了服务失败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反应,并据此消费者产生了对情景的估计,当产生反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和分配责任(accountability)的反应时会影响对过程公平、交
14、互公平和结果公平的感知。Chebat和Slusarczyk(2003)通过对186家银行顾客的电话采访,基于情感控制理论(ACT),研究了三类公平对顾客保留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情感变量对模型的调节作用。最终指出顾客不会计算公平,而是经历了一个与公平相关的情感反应过程。Schoefer和Ennew(2005)依据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 of emotion),认为情绪来自于公平范式的认知评价,作者证实了感知公平能够作为情绪的认知评价维度来解释服务部补救中产生的正(负)面情绪。顾客感受到较低的公平就会激起诸如愤怒的负面情绪,相反,高水平的公平感知会带
15、来顾客的快乐和愉悦。Smith和Bolton(2002)审视了顾客情感在服务失败和补救情景中的作用,研究了失败后解决了满意中的认知变量后情感如何影响满意判断。同时也考虑了顾客的情感反应影响他们对组织补救努力的估价。从以上涉及情绪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总结如下:(1)在服务补救中,不仅消费者的认知会影响其补救满意和行为,消费者的情绪反应也将对其满意和行为起到重要影响(Schoefer and Ennew,2005;Smith and Bolton,2002),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服务失败和补救中的情绪研究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Bagozzi,Gopinath and Nyer,1999;Ereve
16、lles,1998)。(2)情绪通常来自于对事物认知的结果,如失败中的负面事件往往会激发愤怒和失望,良好的经济补救能带来高兴和快乐等(Smith and Bolton,2002)。但我们认为消费者的情绪还能直接来自于他人的行为和情绪,从现有的文献中,我们还未找到类的成果。(3)服务失败和补救中的情绪机制比较复杂,学者们采用了认知评价理论(Schoeferand Ennew,2005)、情感控制理论(Chebat andSlusarczyk,2003)、情感平衡理论(Andereassen,2000)和反思维理论(Kennedy and Sparks,2003)等来解释消费者的情感机制,但以上均
17、为认知情绪理论,缺乏情绪情绪的相关理论成果。(四)服务补救中的“情绪感染”情绪感染理论最早由Hatfield,Cacioppo和Rapson(1993)提出,他们认为个体在交互过程中,会自动和持续地模仿和同步于他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声音、姿势、动作和行为等,并倾向于时刻捕捉他人的情感。他们把这一过程定义为情绪感染。他们证实,个体在交互过程中均具有情绪感染的特征,这一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但更多是无意识的机械反应,情绪感染最终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随后的两位营销学者先后把情绪感染理论应用到服务营销中,Pugh(2001)最先把情绪感染的概念引入到服务接触中,他从Hochschild(1983)的“情
18、绪劳动(emotional labor)”观点出发,提出在服务接触中,员工的情绪展示(Display of Emotion)会影响顾客,而这种情绪展示并不是员工表达的情感,而是员工内心的情感。员工在展示外部情感的同时会不自觉地通过表情和声音泄露出其自身的真实情绪。并且员工的情绪展示会导致顾客的模仿,并最终导致顾客情绪体验的变化。但顾客情绪不能直接影响员工情绪展示或员工内部情绪。随后,Henning-Thurau,Groth,Paul和Gremler(2006)采用租借录像带的真实场景试验,证实了情绪感染在服务接触中是真实存在的。作者认为在员工与顾客的交互中,有两个关键变量影响情感传递过程,即员
19、工微笑程度和情绪劳动展示的真实性。员工的微笑程度越高,越真实,就越能给顾客带来正面情感,并最终影响顾客的满意和顾客与员工的友善关系。在服务补救情境中,员工与顾客的交易多数在近距离高交互的环境中进行,员工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比较容易被顾客接收,从而形成情绪感染。同时,顾客本身在服务失败中受到损失,并预期在服务补救中获得补偿,这种情况下顾客对员工的表情和言行更加关注和敏感,从而加重了情绪感染的敏感度。由此,作者认为服务补救中情绪感染对消费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三、变量之间的关系与模型构建如前文所述,我们把服务补救分为功利补救和象征补救两个维度,如果各自划分为补救高低两个强度,则具体的补
20、救情景可以划分为低功利低象征(双低情境)、低功利高象征(低高情景)、高功利低象征(高低情景)和高功利高象征(双高情景)四种补救策略。Boshoff(1997)曾证实,顾客在道歉、道歉加赔偿以及道歉赔偿并加赠机票等几种补救策略下,其补救后满意和行为倾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后者策略下的满意和行为倾向明显高于前者。Levesque和McDougall(2000)也证实,在同样严重程度的失败下,服务补救策略不同(道歉、补偿、援助、援助并补偿),其补救后满意和口碑等也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在援助与补偿同时提供给消费者时,其补救后满意和口碑最高。以上学者提出的补救策略与本研究提出的补救策略是十分相近的。关于
21、补救策略和情绪的关系,从服务补救相关文献中并无类似成果,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社会资源的获得能够使个体获得骄傲、兴奋、得意等心理酬赏,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资源的缺失就会使个体产生失落、愤怒或气恼等负面情绪(Foaand Foa,1976)。由此,在4种不同的补救情景下,消费者情绪感知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形成以下假设。假设1a:消费者正面情绪在双高情景下最高,在双低情境下最低,而在另外两种情境下取值位于其中,但低高情境下其正面情绪应高于高低情景。假设1b:消费者负面情绪在双高情景下最低,在双低情境下最高,而在另外两种情境下取值位于其中,但低高情境下其负面情绪应低于高低情景。假
22、设1c:消费者补救后满意度在双高情景下最高,在双低情境下最低,而在另外两种情境下取值位于其中,但低高情境下其补救后满意应高于高低情景。假设1d:消费者行为倾向在双高情景下最高,在双低情境下最低,而在另外两种情境下取值位于其中,但低高情境下其行为倾向应高于高低情景。Severt(2002)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指出,在服务补救中,顾客的公平感知会形成顾客满意,并最终形成顾客的高兴和失望两种极端的情绪,并最终影响忠诚和背离。Chebat和Slusarczyk(2003)也证实了公平性对情绪的影响,并指出公平通过情绪影响忠诚。Schoefer和Ennew(2005)也认为情绪来自于公平范式的认知评价。由此
23、,以公平性机制为基础的功利补偿和象征补偿同样对满意、行为和情绪产生影响。由此得到以下假设。假设2a:功利补偿同补救后正面情绪正相关。假设2b:象征补偿同补救后正面情绪正相关。假设2c:功利补偿同补救后负面情绪负相关。假设2d:象征补偿同补救后负面情绪负相关。假设2e:功利补偿同补救后满意正相关。假设2f:象征补偿同补救后满意正相关。Henning-Thurau,Groth,Paul和Gremler(2006)曾提出员工的微笑程度以及员工情绪劳动展示的真实性与消费者正面情绪呈现正相关,并直接影响顾客员工的亲善关系和顾客的交易满意度,间接影响顾客的行为倾向。McHugo,Lanzetta,Sull
24、ivan,Master和Englis(1985)发现,暴露在微笑或皱眉的个体形象前,会对主体自身的面部表情和心理以及情感感知造成相应的影响。Pugh(2001)也提出员工的情绪展示正向影响顾客的正面情绪,并最终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a:服务人员情绪展示正向影响顾客的正面情绪。假设3b:服务人员情绪展示负向影响顾客的负面情绪。假设3c:服务人员情绪展示正向影响顾客补救后满意。最后,我们看补救后情绪和顾客满意与行为的关系,Westbrook(1987),Oliver(1993)等学者均证实了情绪对满意度的解释关系,Price,Arnould和Tierney(19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务 补救 情绪 顾客 满意 行为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8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