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论证.docx
《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论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论证.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虎林排水系统新建工程项目 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2016年04月虎林排水系统新建工程项目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1 -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2 (Group) Co.,Ltd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 4 -1 工程概述- 4 -1.1 工程概况- 4 -1.2 基坑工程概况- 4 -1.3 围护设计概况- 5 -1.4 参建单位- 6 -2 环境地质概况- 6 -2.1 环境概况- 6 -2.2 地形地貌- 10 -2.3 工程地质情况- 10 -2.4 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 11 -3 水文地质概况- 11 -3.1 区域水文地质条
2、件- 11 -3.2地表水- 12 -3.3地下水- 12 -4围护设计方案- 13 -5基坑降水设计- 16 -5.1相关资料- 16 -5.2使用规范- 16 -5.3基坑降水设计参数- 17 -5.4基坑稳定性分析- 17 -5.5工程地下水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19 -5.6降水方案选型- 19 -第二章 基坑降水施工组织- 23 -1 深井降水施工部署- 23 -1.1 成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3 -1.2施工设备及材料计划- 25 -2.3施工进度计划- 26 -2 深井降水运行管理- 27 -2.1降水试运行- 27 -2.2疏干深井运行- 27 -2.3减压深井运行- 27
3、 -2.4降水运行管理措施- 27 -3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28 -第三章 施工管理及保证措施- 29 -1 降水施工管理与组织- 29 -1.1项目组织管理- 29 -1.2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30 -1.3对分包的管理措施- 32 -1.4工期保证措施- 32 -1.5施工季节性保障措施- 32 -1.6安全保证措施- 33 -1.7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4 -1.8绿色施工- 34 -2 降水运行保障措施- 35 -2.1连续供电- 35 -2.2水位监控- 35 -2.3井管保护- 35 -2.4降水井应急预案- 36 -2.5应急抢险、救急措施- 36 -第四章 附图- 39
4、-附图01雨水泵站基坑降水平面图- 39 -附图02 雨水泵站基坑降水剖面图- 39 -附图03进水闸门井及进水箱涵基坑降水平面图- 39 -附图04进水闸门井及进水箱涵基坑降水剖面图- 39 -附图05共富雨1#顶管工作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06共富雨3#顶管接收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07共富雨5#顶管工作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08共富雨5d#顶管接收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09共富雨12#顶管工作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10共富雨14#顶管工作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11共富雨15#顶管接收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 12江杨北路雨1#顶管接收
5、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13江杨北路雨2#顶管工作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14江杨北路雨3#顶管接收井 基坑降水图- 39 -附图15出水闸门井及出水箱涵 降水平面图- 39 -附图16出水闸门井及出水箱涵 降水剖面图- 39 -附图17排水管道基坑 降水剖面图- 39 -第一章 综合说明1 工程概述虎林排水系统规划范围东至沈师浜、南至蕰藻浜、西至杨盛河、北至泰和路,规划面积1.74km2。工程由泵站工程、管道工程、堤岸工程3部分组成。其中新建虎林雨水泵站位于共富路南侧、杨盛河东岸,泵站占地面积3300m2。泵站由进水闸门井、进水箱涵、雨水泵房、出水箱涵(含排放口)、变配电所等构建
6、筑物组成。杨盛河沈师浜蕰藻浜排放口雨水泵站江杨北路铁城路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1.1 工程概况本工程由泵站工程、管道工程、堤岸工程3部分组成。(1)泵站工程:拟建虎林雨水泵站工程,位于场地最西侧,杨盛河东侧,设计地面标高为4.8m,雨水泵房平面尺寸24.5m30.6m,底板标高约-8.15m,埋置深度约12.95m,进水闸门井平面尺寸14.0m10.4m,底板标高约-4.7m,埋置深度约9.5m,均采用沉井法施工。进水管及雨水进水箱涵,基础埋深约9.5m,出水箱涵,基础埋深约4.6m,均采用天然地基,排水口采用采用围堰施工。变配电所等附属建筑,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1.5m。(2)管道工程:虎林
7、排水系统规划范围东至沈师浜、南至藻浜、西至杨盛河、北至泰和路,规划面积1.74km2,采用雨、污分流排水制。雨水排水采用强排模式。排水管道主要工程内容:新建DN1200DN3500雨水总管约1795m,新建DN1000DN1650雨水支管约1589m,新建DN150污水截流管约500m,新建DN400污水管约43m。管道工程包括开槽埋管段、顶管段。开槽埋管段:雨水管道,管径为DN1000DN1650,管材类型为F型钢筋混凝土,埋深约2.0m4.0m,采用开槽埋管施工,过河段管道,采用围堰法施工,埋深约5.0m;污水管道,沿共富路敷设一根DN150污水管道,管道埋深2.0m,总长约0.5km,采
8、用开槽埋管施工。顶管段:本工程设置10个顶管井及23个骑马井。顶管管道管径DN1500DN3500,管材类型为F型钢筋混凝土,埋深约5.39m11.06m。(3)堤岸工程:出水箱涵排放口两侧各30m同步实施堤岸工程,拟采用预制桩基+板桩,桩长718m。1.2 基坑工程概况根据本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及平面图,拟建泵站、管道及堤岸的性质如下:拟建雨水泵站工程,位于场地最西侧,杨盛河东侧,设计地面标高为4.8m,雨水泵房平面尺寸24.5m30.6m,底板标高约-8.15m,埋置深度约12.95m,进水闸门井平面尺寸14.0m10.4m,底板标高约-4.7m,埋置深度约9.5m,均采用沉井法施工。进水管及
9、雨水进水箱涵,基础埋深约9.5m,出水箱涵,基础埋深约4.6m,均采用天然地基,排水口采用采用围堰施工。表1管道信息表序号管径埋深施工方法1DN1503m开槽埋管2DN3003m开槽埋管3DN800DN12005m开槽埋管4DN1350DN02005m开槽埋管5DN1500DN35009.5m顶管表2 顶管工作井表序号名称形状规格(m)埋深(m)1共富雨1#工作井圆形10.8 10.752共富雨3#接收井圆形8.810.733共富雨5#工作井圆形10.812.64共富雨5d#接收井矩形5.8*6.212.345共富雨12#工作井圆形9.87.816共富雨14#工作井矩形5.8*5.07.057
10、共富雨15#工作井矩形9.8*5.07.068江扬北路1#接收井矩形5.8*5.09.439江扬北路2#工作井矩形8.8*5.09.9110江扬北路3#接收井矩形5.8*5.07.22表3 骑马井表序号名称形状规格(m)埋深(m)1共富雨1a#圆形2.029.52共富雨1b#圆形2.029.413共富雨2#圆形2.029.334共富雨2c#圆形2.029.245共富雨2d#圆形2.029.216共富雨2e#圆形2.029.037共富雨3c#圆形2.028.368共富雨3d#圆形2.028.259共富雨4#圆形2.028.1210共富雨4c#圆形2.028.1411共富雨5c#圆形2.0210.
11、9112共富雨6#圆形2.026.7813共富雨6c#圆形2.026.614共富雨6d#圆形2.026.6415共富雨7#圆形2.026.7816共富雨7c#圆形2.026.6917共富雨8#圆形2.026.5818共富雨9#圆形2.026.4519共富雨10#圆形2.026.3520共富雨11#圆形2.026.2421江杨北路雨2g#圆形2.025.8522江杨北路雨3e#圆形2.025.6723江杨北路雨3h#圆形2.025.76表4 泵站信息表序号名称形状规格(m)埋深(m)1雨水泵房矩形30.80*24.70m14.82进水闸门井及进水箱涵异性约22.2*1610.673出水箱涵及排放
12、口异性2孔3.0*3.0m4孔4.3*3.5m5.751.3 围护设计概况1、管道沟槽围护情况如下:序号深度围护桩支撑坑底13m放坡或40c槽钢放坡或双拼36c槽钢支撑400023mH4m40c槽钢一道双拼36c槽钢支撑4000压密注浆34mH5m40c槽钢两道双拼36c槽钢支撑4000压密注浆45mH6.5mU400170小齿口拉森钢板桩两道双拼36c槽钢支撑4000压密注浆2、井及泵房等围护形式如下:序号名称规格(m)埋深(m)围护桩止水水平支撑坑底1共富雨1#工作井10.810.758001000钻孔灌注桩800500高压旋喷桩三道砼支撑压密注浆2共富雨3#接收井8.810.733共富雨
13、5#工作井10.812.6800900钻孔灌注桩4共富雨5d#接收井5.8*6.212.348001000钻孔灌注桩四道支撑,首道砼支撑,以下钢支撑5共富雨12#工作井9.87.81两道砼支撑6共富雨14#工作井5.8*5.07.05两道支撑,首道砼支撑,下道钢支撑7共富雨15#工作井9.8*5.07.068江扬北路1#接收井5.8*5.09.43三道支撑,首道砼支撑,以下钢支撑9江扬北路2#工作井8.8*5.09.9110江扬北路3#接收井5.8*5.07.22两道支撑,首道砼支撑,下道钢支撑11骑马井2.023.755.52800500高压旋喷桩无12进水阀门井约22.2*1610.678
14、001000钻孔灌注桩800500高压旋喷桩三道支撑,首道砼支撑,以下钢支撑13排放口及护坡6.25一道砼围檩+钢支撑14雨水泵房沉井24.7*30.814.6800550高压旋喷桩无压密注浆15顶管加固压密注浆16临时围堰小齿口拉森桩PU253、不良地质处理方法 采取换填措施,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5。4、基坑降水 深坑采用真空管井、浅坑及沟槽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结合明排水的方式。5、设计等级 最高安全等级为二级、最高环境保护等级为二级。1.4 参建单位项目名称:虎林排水系统新建工程项目工程地点: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西南部建设单位:上海市宝山区水务局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
15、公司勘察单位: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2 环境地质概况2.1 环境概况本工程虎林排水系统新建工程主要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西南部,东至沈师浜、南至蕰藻浜、西至杨盛河、北至泰和路,周边环境详细情况如下:1、泵站工程及堤岸工程本工程拟建雨水泵站西侧距杨盛河约65m,北和东侧紧邻树林,且本工程部分用地位于树林内,东南侧紧邻江阳水产批发市场。场地原为12层混凝土结构,现已拆除,周边已修建围墙,场地已平整并开始施工准备。出水箱涵位于雨水泵站西侧,长度约为75m,直接通至杨盛河,该出水箱涵基坑施工难度较大,其南侧为现有徐家宅桥,基坑与桥的距离仅为6m,桥的基础形
16、式尚需进一步摸查清楚;北侧为1层老宅,施工前需拆除;且施工穿过5米宽小路,施工阶段将封路,小路通向上海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6号门。出水箱涵当前位置为河沟,后期围护施工需要在河道围堰完成后,对河道清淤回填后方可施工。图2 雨水泵站及排放口总图雨水管雨水泵站排放口图3 雨水泵站及排放口卫星图 图4 雨水泵站内部场地 图5 雨水泵站南侧水产市场 图6 泵站西南侧水产市场6号门 图7 雨水泵站东、北侧树林 图8 泵站西侧小道 图9 徐家宅桥 图10 出水箱涵施工位置 图11 徐家桥 图12 杨盛河(桥以北) 图13 杨盛河(桥以南)2、管线工程雨污水管道沿线为林地、民房、河浜、厂房、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堆
17、、现状道路及桥梁等,雨水泵站至顶管井1#区域管道,主要位于树林内,然后沿拟建共富路向东布置,主要先穿越江阳水产施工工地,沿共富路穿越江杨北路、现状铁路至沈师浜,两侧主要为房屋、厂房、明浜;江杨北路段管道范围为泰和路至蕰藻浜,江杨北路沿线两侧主要为绿化、明浜,且地下管线众多,江杨北路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存在可能给顶管线路、顶管井及泵站位置选择、施工带来困难,故施工前应进行物探工作。共富路江杨北路埋管顶管图14 管线工程卫星图(1)顶管工程顶管工程包括10个工作井(接收井),其中共富路上有7个,将杨南路上有3个。共富雨1#工作井位于树林中;共富路3#接收井、共富雨5#工作井、共富雨
18、5d#接收井、共富雨12#工作井,这4口井位于当前铁城路路中间;共富雨14#工作井、共富雨15#工作井,这两口井位于铁路两侧;江扬北路1#接收井、江扬北路2#工作井、江扬北路3#接收井位于江扬北路道路西侧绿化带上。 图15 共富雨1#工作井位置 图16 共富路3#接收井 图17共富雨5#工作井、5d#接收井位置 图18共富雨12#工作井位置 图19共富雨14#工作井位置 图20 共富雨15#工作井位置 图21 铁路 图22 江扬北路1#接收井位置图23江扬北路3#接收井位置(2)埋管工程雨水管埋管范围主要位于江扬北路东西两侧的绿化带或非机动车道位置,且有4根管道将东西两侧主管道联通;同时铁路以
19、东规划共富路下至沈师浜段,该段有一部分位于厂区内;另外有若干连接管道在道路上需要施工。 图24江扬北路以东 图25 江杨北路以西 图26 铁路以东待建共富路 图27 共富路东段现有厂房2.2 地形地貌本工程拟建雨水泵站位于杨盛河东侧,北两侧为树林,东南侧为江阳水产批发市场,雨水泵站场地内北部为树林,中部有一条宽约9m明浜穿越,南部区域现为联嘉舞台灯光厂(勘察阶段仍在生产运营中,现已拆除);雨污水管道主要位于林地、民房、河浜、厂房、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堆、而稳定,年沉降速率平均为0.060.15mm。上海地区及其周围主要断裂构造为:松江-嘉兴断裂(基底断裂)、南汇-奉贤断裂(基底断裂)、江山-绍兴
20、断裂(地壳断裂)、昆山-嘉定断裂(基底断裂)、无锡-崇明断裂(地壳断裂)、上海-嘉定断裂。这些区域性断裂,大多深切地壳、生成年代较早,但均不属于第四纪活动断裂和现代中、强震断裂。综上所述,拟建工程所在的上海地块自新生代以来开始缓慢下沉,整个地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3 工程地质情况经勘察查明,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最深45.00m)内的地基土为第四纪全新世Q34上更新世Q23的沉积层,主要由填土、粉性土、淤泥质土及粘性土组成。根据地基土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将场地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土层划分为8个主要层次,其中、层分别根据各自的土层特性分为若干亚层及次亚层。各土层性质及分布情况见后
21、附表4.1-1地层特性表所示。在场地内G5、Z7孔东侧、HJ16孔西侧有古河道分布,受古河道切割作用,第层、层土变薄或缺失。各地基土分布规律详见“地层描述”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1-1层杂填土,场地内局部分布,以粘性土为主,夹较多的砖块和碎石子等,局部表层为水泥地坪,土质不均,结构松散。第1-2层素填土:局部缺失,以粘性土为主,含粉性土,植物根茎,贝壳碎屑,偶见碎石,砖块等杂物,土质松散不均,呈欠固结状态。第2层淤泥:主要分布于明暗浜底部,含有机质较多、夹腐植物,土质较差,为本工程不良地基土。 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广,局部填土较厚处缺失,呈可塑软塑状;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降水 专项 施工 方案 论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