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 (硕士)同济大学二0一一年五月目 录零 总体思路1一 培养目标3二 培养标准51 知识体系标准5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51.2 自然科学知识51.3 工具性知识51.4 专业知识5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62 能力体系标准62.1 获取知识能力62.2 应用知识能力62.3 工程实践能力62.4 开拓创新能力6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72.6 组织协调能力72.7 国际视野73 人格体系标准73.1 人文素质73.2 科学素质73.3 工程素质7三 标准实现91 知识体系重构92 专业实践体系113 学位论文113.1 选题要求113.
2、2 形式要求113.3 内容要求113.4 质量要求124 标准实现方式125 标准实现矩阵14四 基本教学条件161 师资队伍161.1 任课教师161.2 指导教师162 教材163 图书资料164 实验室175 专业实践基地176 学校政策支持177 学校经费支持17五 培养方案191 “4+2”/“4+2.5”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191.1 学制与学位191.2 选拔机制191.3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191.4 专业实践201.5 中期考核201.6 学位论文201.7 其他202 “4+1+2”计划(中法双学位、中西双学位)202.1 学制与学位212.2 选拔机制212.3 双导
3、师制212.4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212.5 中期考核212.6 论文要求222.7 其他22六 企业培养方案231 企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232 企业培养(专业实践)方式与内容232.1 专业实践方式232.2 专业实践内容233 专业实践时间244 专业实践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244.1 准备阶段244.2 专业实践阶段244.3 考核阶段255 企业条件256 师资队伍256.1 校内导师266.2 校外导师266.2.1 资格要求266.2.2 权利和义务267 考核内容和方式268 纪律、考勤与安全26七 质量保证体系28附录1-A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阶段(4+2: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
4、置31附录1-B CURRICULUM PROVIDED BY ECOLE DES PONTS FOR TONGJI STUDENTS DURING THEIR SECOND AND THIRD MASTER YEAR STUDY AT ECOLE DES PONTS43附录2-A各类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及评审要求45附录3-A部分校企联合培养单位及培养内容47附录3-B-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书49附录3-B-2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流程图51附录3-B-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企业项目征询表52附录3-B-4全日
5、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申报表53附录3-B-5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54附录3-B-6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协议书55附录3-B-7同济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59附录3-B-8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保险计划的实施细则6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零 总体思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1914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层面,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三十年来
6、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在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工程教育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尽管已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未来土木工程业的发展给土木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而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目前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研究生的知识学习与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强;在工程决策、设计和建设阶段,土木工程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土木工程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参与决策;由于经
7、济利益的驱动,土木工程师大都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研究生毕业就业企业成长的过程长,彼此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相对应的,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相互利用与发挥;与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土木工程师的国际化程度不够。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领导才能、活动能力、创新潜质等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针对于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总体办学思想与理念是: 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专
8、业基础教学与行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相互促进。 采用思维方式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训练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 土木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展开,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不仅注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验平台与创新实践基地、成长环境等人才培养架构中各组成要素自身的优化建设,而且注重彼此间的优化组合,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注重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据这一办学思想与理念
9、,以及目前本科通识教育为主、研究生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特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用“以人为本”的“4+M”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0: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4+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4+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学硕士学位;4+2+3: 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以及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博士(4+2+3)培养计划。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仅涉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培养标准、标准实现、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考虑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引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
10、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无论对学术型工学硕士还是对专业型工程硕士,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要求应是同一层次的,仅在培养的具体方面有所侧重,二者有共通性;但计及学术型工学硕士已有多年培养经验,这里仅着重阐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 培养目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11、;能胜任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教育,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的卓越人才。基本思路: 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论文撰写的单线条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4+M”本-硕-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课堂教学链,以校企联盟、实践基地、创新研发基地为创新实践链,以“双学位”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交流合作链的全方位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硕士研究生: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课堂教学链(“4+
12、M”本-硕-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英语课程、学术研讨会)创新实践链(校企联盟实践基地科研实习基地创新研发基地)交流合作链(中外双学位项目暑期班学生交流国际会议)教师: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国际化教学团队图1 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层次)卓越人才的培养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培养模式,以四年制本科为基础,以工程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将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综合考虑,相关课程贯通,减少本科毕业考硕士的环节,减少课程重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形成“4+M”人才培养模式。在“4+M”培养模式中,4代表本科4年,M代表多样化的硕士培养模式,M=13,
13、分别说明如下: 4+2:同济大学本-硕一体培养的专业型工程硕士,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4+2.5:其他高校本科生进入同济大学“卓越计划”的专业型工程硕士,由于未施行本-硕一体知识体系学习,学制延长0.5年;其余(含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学位论文等)均不变,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培养计划。二 培养标准未来的优秀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本科毕业生的基
14、础上,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更高的要求。1 知识体系标准经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知识,尤其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1) 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2) 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3) 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1.2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1) 掌握高等工程数学;2) 了解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3) 了解其他当代科
15、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1.3 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包括:1) 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2) 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3)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1.4 专业知识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的知识。包括:1) 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2) 掌握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3) 掌握现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4)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
16、术现状和发展趋势;5) 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6) 掌握土木工程(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7) 掌握现代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8) 掌握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9) 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0) 掌握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1) 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包含风、地震、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1)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
17、的职业和行业的建设、设计、施工、研究与开发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2) 熟悉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2 能力体系标准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体表现在:2.1 获取知识能力1) 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 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3) 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2.2 应用知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会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全面了解问题
18、;2) 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3) 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4)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2.3 工程实践能力 1)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2) 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2.4 开拓创新能力1)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2) 具有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设计、创新性试验以及创新性开发等活动的能力,从而开发土木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1)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善于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2) 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多学科领域
19、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能力;3) 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2.6 组织协调能力1) 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系统性思维能力;2) 具有组织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的能力;3) 具有较强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2.7 国际视野1) 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2)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3 人格体系标准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综合素质,表现在:3.1 人文素质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2) 具有全
20、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3)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5) 具有传统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能承担优秀工程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6) 坚定地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3.2 科学素质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 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3) 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4) 具有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5)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3 工程素质1) 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2) 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
21、;3) 具有在前瞻未来、承担责任、规划前景、和团队合作时,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4) 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5)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三 标准实现1 知识体系重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等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为此,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归纳为如下5个知识领域,见表1,其中第5为专业知识,包括专业
22、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特色(核心)知识。表1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序号知识体系知识领域1工具性知识外国语、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经济学、自然辩证法、知识产权等3自然科学知识高等工程数学(应用数学、矩阵论、概率论、数值分析、应用统计、随机过程、应用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的新发展,其他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4法律法规与经济管理知识土木工程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经济5专业知识力学原理和方法、土木工程新进展、现代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高等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和
23、项目管理、全寿命维护技术、土木工程试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由以下4个知识领域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材料科学基础;3)土木工程理论及其应用;4)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技术。每个领域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详见表2。表2 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专业基础知识领域1力学原理和方法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波动理论、板壳力学、损伤力学、环境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施工力学、固体力学中的变分原理、随机振动、土动力学、非饱和土力学、车辆动力学等2材料科学基础现代土木工程材料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34土木工程理论及应用混凝土结构理论及
24、应用、钢结构理论及应用、基础工程、结构的全寿命维护理论及应用随机结构分析、结构优化、组合结构理论及应用、土木工程的概率分析、结构抗震与抗风、工程结构可靠性、结构检测监测与养护、结构振动控制与检测续表2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专业基础知识领域4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应用软件、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及应用、面向对象结构分析程序设计、三维实体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概论专业核心知识主要针对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施工、计算机仿真、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风工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8个二级学科,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专业知识,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
25、知识单元。见表3。表3 不同专业方向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1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新进展、高等结构试验结构风工程学、地震工程学、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建筑结构选型、幕墙结构、索与膜结构、现代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网架与网壳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耸结构、轻型钢结构、钢管结构2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新进展、高等桥梁结构试验高等桥梁结构理论、桥梁概念设计、桥梁计算方法与应用、高等结构动力学、桥梁抗震设计、桥梁抗风设计、混凝土桥梁设计、钢桥设计、组合结构桥梁设计、桥梁检测与养护、桥梁振动控制与监测3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新
26、进展、地下结构试验与测试技术、地下结构计算理论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人工地层冻结法理论与实践、深基坑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IT技术与应用、地下空间利用导论4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新进展、岩土工程现场测试与施工技术土工试验与原理、高层建筑基础、桩基工程、地基加固技术、挡土结构与基坑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工程离心机模型试验5风工程风工程新进展,钝体空气动力学,结构抗风理论实验及应用高耸结构、索与膜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结构工程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6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新进展、高等施工技术、土木工程现代化管理工程造价学、环境土力学、特殊施工技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新型混凝土及施工工艺(可选
27、修结构工程方向的选修课)7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新进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几何造型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工程数据库、三维实体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符号计算与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微分几何、C/C+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离散数学(可选修结构工程方向的选修课)8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结构动力学,随机振动理论,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土动力学,波动理论,爆炸动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钢结构理论及应用、结构风工程学、地震工程学、2 专业实践体系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学位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全日制工
28、程硕士的专业实践教学至少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实践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应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子项目的全过程,具体的实践内容可为设计、施工组织计划及实施、产品开发等,实践结束后递交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含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及收获等内容。专业实践体系对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学生的要求及其过程实现详见“六、企业培养方案”部分。3 学位论文与传统的学术型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在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内容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并要求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经教学改革与研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满足
29、以下要求。3.1 选题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的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2)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3)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4) 应用基础性研究;5) 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 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7) 技术标准制定。3.2 形式要求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规划、工程管理等。3.3 内容要求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30、1) 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2) 中英文的摘要与关键词;3)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4)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5)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6) 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分析计算、研究成果等;7) 结论与展望;8) 参考文献;9) 英文缩略语表;10) 必要的附录(包括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11) 致谢。3.4 质量要求学位论文应满足以下的质量要求:1)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表达准确。2) 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3)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
31、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4)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研究、预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5)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6) 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7) 工程
32、规划类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确,具有前瞻性,体现科学发展思想。4 标准实现方式 表4列出了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表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内容实现方式知识1人文科学知识政治和法律类人文知识,以课堂教授、阅读、小组讨论、写读书报告为主要教与学方式;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自身修养。2自然科学知识高等工程数学等课程学习;听讲座、讨论、写读书报告方式;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自身修养。3工具性知识英语教学:已满足一定要求的学生可免修外国语;其余学生的英语学习学分为3学分;
33、以英语课堂教学、双语课程、大量阅读、写作训练、小组讨论多种手段,训练提高英语水平;信息科学基础知识:课堂教授与上机训练同时并进,通过循序渐进的独立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中英文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中文、英文应用文、科研论文教育,发表会议、期刊论文、循序渐进的实际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4.专业知识通过各学科的新进展课程学习、国内外专家的讲座、文献阅读等了解本学科的研究进展。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训练、小组讨论、习题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教与学,具体内容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专业课程要求确定。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通过参加聆听科技讲座和人文讲座,提高学生对社会对周边生活的关注,
34、对相关领域的关注;通过布置论文课题,敦促和指导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查找和了解;通过工程实践,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能力1. 获取知识能力通过大量阅读、提出观点、小组讨论、辩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参与科研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项目,学习团队建设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讨论、答辩已提高运行效率。2.应用知识能力通过完成作业、习题、写读书报告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工程实践、科研课题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工程实践能力至少半年的专业实践,参与工程设计、或工程施工、或工程管理、或工程咨询等实践工作,或参与科研课
35、题工作。4.开拓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在工程实践与科研课题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全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5.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通过工程实践与科研小组活动,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力和在集体中的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通过选修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参加暑期班、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或竞赛类活动,树立信心,扩大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并在科研课题项目申请、执行和答辩等过程中提高竞争能力、口头汇报能力。续表4内容实现方式能力6. 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程实践、科研课题活动、志愿者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社会实习
36、,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和进取精神。7. 国际视野参加国外专家讲座、参加国际会议、参加学校等组织的各类研究生国际交流活动、联合培养、双学位、短期访学人格1. 人文素质2. 工程素质3. 科学素质4. 民族精神以教师的知识、行为,以校园的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学生。通过聆听大师或专家的讲座,学习和感受大师的科学态度、工作精神。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抽象问题。以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的结合构建专业知识的构架,以递进式的实习、实验、设计、科研课题组成实践训练体系,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训练建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工程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教学短片、事件分析、人物
37、介绍等宣传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5 标准实现矩阵表5列出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阶段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人格要求的实现矩阵,以I(介绍)、T(讲授)、U(应用)方式表达。(仍有待于结合教学大纲编制不断调整)。表5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全日制工程硕士阶段)四 基本教学条件1 师资队伍1.1 任课教师硕士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应由学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师资担任。同时,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以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师资补充。
38、1.2 指导教师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来自学校,学校导师应由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或工程经验的硕士生指导老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同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结合学校工科教师评聘和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向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并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或轮训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制度,以使学院教师不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2 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尽量采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推荐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
39、双语课程具有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讲义和电子书籍或资料。3 图书资料图书资料应满足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的必要条件,具应满足:1) 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图书应达到2万册以上;2) 本专业的中文期刊应达到50种以上,外文期刊达到30种以上;3) 有齐全的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4) 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文献及有保留价值的图纸、资料和文件;5) 具有本专业电子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4 实验室具备大吨位的液压加载系统、电液伺服支座加载系统、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大型风洞、离心机、岩体物理模型试验系统、软土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复杂岩土力学测试系统等大型试验设备以及并行
40、计算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能满足研究生进行工程研究的需求。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具备计算机设施能满足计算机语言、结构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等教学要求,生均计算机不少于1台。5 专业实践基地有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基地应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符合研究生实践要求的实习内容,制定校企培养方案,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实习基地,不断扩大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水平。重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对论文选题有严格明确的生产实际或工程背景的要求;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确保实习质量。详见“六、企业培养方案”部分。6 学校政策支持1)调整
41、学校的人才政策、人事政策、科研政策和成果转化政策,使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开展。2)修订同济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条件。除已设置教学型教授外,将新设置“工程型”教授系列,以解决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可能遇到与师资队伍相关的问题。对参加“工程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考核将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逐步转向同时重视教师的工程经历、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和工程研发等方面。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将作为“工程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考核的重要内容。3)在教学岗位设置、工作量计算、教学津贴等方面作出调整,大幅度增加课时津贴,激励任课教师全面提
42、高课程教学质量,真正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落实到第一课堂。4)加大奖教金支持力度,并按需求设置若干专项奖励金,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奖励。5)修订同济大学教务委员会章程,保证本项目相关工作得到具体落实。6)对于推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推动小班授课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工作量实行鼓励政策。7)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及时给予协调和帮助。7 学校经费支持1)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的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开展。2)设立学生出国留学专项基金:学校将在985项目和211项目中设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建立由学校、学院、国外对方学校、本人
43、共同承担出国交流费用机制,保证每年600名左右学生获中外双学位。3)设立聘请企业和国外教师专项基金:人事口设专项基金,用于从企业或国外聘请教师或导师,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聘请需求。4)设立专业培训基金,选派教师赴企业、国外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和学习进修。质量工程、工程教育改革、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经费可支持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出国进修。5)加大实习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学生实习或企业挂岗实践需要。6)充分发挥同济大学校董会和校友会的作用,加大筹资力度,争取得到更多的企业支持。7)提供工程教育改革项目研究经费的支持,为课题组成员开展国内外调研提供经费等支持。五 培养
44、方案本方案主要适用于“4+M”培养模式中“4+2”计划、“4+2.5”计划以及“4+1+2”计划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1 “4+2”/“4+2.5”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1.1 学制与学位“4+2”计划的总学制为6年,其中第14年为本科学习阶段、以及部分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第56年为硕士学习阶段,其中课程学习及专业实践1学年,学位论文工作1年以上(含1年),完成硕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可授予工程硕士学位。“4+2.5”计划的总学制为6.5年,其中第14年为非同济大学的本科学习阶段(为尽早与硕士阶段相衔接,在第4年初/中的推免/统考
45、结束后,即通过课程档案完善本科阶段知识点),第56.5年为硕士学习阶段,其中课程学习及专业实践1学年,学位论文工作1年以上(含1年),完成硕士学位的培养计划,可授予工程硕士学位。1.2 选拔机制“4+2”计划学生在本科第三学年结束后,满足以下条件即可通过自愿申请和复试考核的方式选拔,合格后加入“4+2”培养计划,并选报导师。(1)平均绩点达到3.5以上(含3.5);(2)其其英语成绩应满足以下要求:CET-6成绩总分不低于497分(听力部分不低于149分、阅读部分不低于174分、综合部分不低于50分、作文部分不低于85分)或托福成绩总分不低于84分(听说读写各单项不低于18分)或雅思成绩总分不低于6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各单项不低于5分)。“4+2.5”计划学生可通过本科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或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方式选拔,合格后加入“4+2.5”培养计划,并选报导师。1.3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参加“4+2/2.5”计划的学生的选课应依据其所在专业的相应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参加“4+2/2.5”计划的学生,可申请免修硕士学位阶段的“第一外国语”和“专业外语”课程。参加“4+2”计划的学生,如选读专业学位且本科阶段完成相应专业实习学分,则专业实践的时间可申请适当减少。参加“4+2”计划的学生,可在第四学年选修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