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 (硕士)同济大学二0一一年五月目 录零 总体思路1一 培养目标3二 培养标准51 知识体系标准5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51.2 自然科学知识51.3 工具性知识51.4 专业知识5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62 能力体系标准62.1 获取知识能力62.2 应用知识能力62.3 工程实践能力62.4 开拓创新能力6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72.6 组织协调能力72.7 国际视野73 人格体系标准73.1 人文素质73.2 科学素质73.3 工程素质7三 标准实现91 知识体系重构92 专业实践体系113 学位论文113.1 选题要求113.
2、2 形式要求113.3 内容要求113.4 质量要求124 标准实现方式125 标准实现矩阵14四 基本教学条件161 师资队伍161.1 任课教师161.2 指导教师162 教材163 图书资料164 实验室175 专业实践基地176 学校政策支持177 学校经费支持17五 培养方案191 “4+2”/“4+2.5”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191.1 学制与学位191.2 选拔机制191.3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191.4 专业实践201.5 中期考核201.6 学位论文201.7 其他202 “4+1+2”计划(中法双学位、中西双学位)202.1 学制与学位212.2 选拔机制212.3 双导
3、师制212.4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212.5 中期考核212.6 论文要求222.7 其他22六 企业培养方案231 企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232 企业培养(专业实践)方式与内容232.1 专业实践方式232.2 专业实践内容233 专业实践时间244 专业实践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244.1 准备阶段244.2 专业实践阶段244.3 考核阶段255 企业条件256 师资队伍256.1 校内导师266.2 校外导师266.2.1 资格要求266.2.2 权利和义务267 考核内容和方式268 纪律、考勤与安全26七 质量保证体系28附录1-A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阶段(4+2: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
4、置31附录1-B CURRICULUM PROVIDED BY ECOLE DES PONTS FOR TONGJI STUDENTS DURING THEIR SECOND AND THIRD MASTER YEAR STUDY AT ECOLE DES PONTS43附录2-A各类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及评审要求45附录3-A部分校企联合培养单位及培养内容47附录3-B-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书49附录3-B-2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流程图51附录3-B-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企业项目征询表52附录3-B-4全日
5、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申报表53附录3-B-5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54附录3-B-6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协议书55附录3-B-7同济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59附录3-B-8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保险计划的实施细则6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零 总体思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1914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层面,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三十年来
6、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在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工程教育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尽管已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未来土木工程业的发展给土木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而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目前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研究生的知识学习与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强;在工程决策、设计和建设阶段,土木工程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土木工程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参与决策;由于经
7、济利益的驱动,土木工程师大都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研究生毕业就业企业成长的过程长,彼此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相对应的,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相互利用与发挥;与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土木工程师的国际化程度不够。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领导才能、活动能力、创新潜质等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针对于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总体办学思想与理念是: 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专
8、业基础教学与行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相互促进。 采用思维方式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训练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 土木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展开,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不仅注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验平台与创新实践基地、成长环境等人才培养架构中各组成要素自身的优化建设,而且注重彼此间的优化组合,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注重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据这一办学思想与理念
9、,以及目前本科通识教育为主、研究生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特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用“以人为本”的“4+M”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0: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4+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4+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学硕士学位;4+2+3: 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以及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博士(4+2+3)培养计划。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仅涉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培养标准、标准实现、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考虑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引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
10、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无论对学术型工学硕士还是对专业型工程硕士,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要求应是同一层次的,仅在培养的具体方面有所侧重,二者有共通性;但计及学术型工学硕士已有多年培养经验,这里仅着重阐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 培养目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11、;能胜任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教育,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的卓越人才。基本思路: 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论文撰写的单线条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4+M”本-硕-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课堂教学链,以校企联盟、实践基地、创新研发基地为创新实践链,以“双学位”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交流合作链的全方位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硕士研究生: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课堂教学链(“4+
12、M”本-硕-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英语课程、学术研讨会)创新实践链(校企联盟实践基地科研实习基地创新研发基地)交流合作链(中外双学位项目暑期班学生交流国际会议)教师: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国际化教学团队图1 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层次)卓越人才的培养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培养模式,以四年制本科为基础,以工程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将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综合考虑,相关课程贯通,减少本科毕业考硕士的环节,减少课程重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形成“4+M”人才培养模式。在“4+M”培养模式中,4代表本科4年,M代表多样化的硕士培养模式,M=13,
13、分别说明如下: 4+2:同济大学本-硕一体培养的专业型工程硕士,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4+2.5:其他高校本科生进入同济大学“卓越计划”的专业型工程硕士,由于未施行本-硕一体知识体系学习,学制延长0.5年;其余(含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学位论文等)均不变,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培养计划。二 培养标准未来的优秀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本科毕业生的基
14、础上,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更高的要求。1 知识体系标准经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知识,尤其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1) 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2) 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3) 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1.2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1) 掌握高等工程数学;2) 了解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3) 了解其他当代科
15、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1.3 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包括:1) 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2) 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3)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1.4 专业知识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的知识。包括:1) 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2) 掌握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3) 掌握现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4)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
16、术现状和发展趋势;5) 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6) 掌握土木工程(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7) 掌握现代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8) 掌握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9) 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0) 掌握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1) 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包含风、地震、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1)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
17、的职业和行业的建设、设计、施工、研究与开发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2) 熟悉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2 能力体系标准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体表现在:2.1 获取知识能力1) 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 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3) 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2.2 应用知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会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全面了解问题
18、;2) 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3) 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4)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2.3 工程实践能力 1)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2) 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2.4 开拓创新能力1)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2) 具有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设计、创新性试验以及创新性开发等活动的能力,从而开发土木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1)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善于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2) 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多学科领域
19、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能力;3) 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2.6 组织协调能力1) 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系统性思维能力;2) 具有组织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的能力;3) 具有较强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2.7 国际视野1) 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2)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3 人格体系标准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综合素质,表现在:3.1 人文素质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2) 具有全
20、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3)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5) 具有传统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能承担优秀工程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6) 坚定地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3.2 科学素质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 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3) 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4) 具有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5)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3 工程素质1) 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2) 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
21、;3) 具有在前瞻未来、承担责任、规划前景、和团队合作时,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4) 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5)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三 标准实现1 知识体系重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等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为此,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归纳为如下5个知识领域,见表1,其中第5为专业知识,包括专业
22、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特色(核心)知识。表1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序号知识体系知识领域1工具性知识外国语、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经济学、自然辩证法、知识产权等3自然科学知识高等工程数学(应用数学、矩阵论、概率论、数值分析、应用统计、随机过程、应用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的新发展,其他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4法律法规与经济管理知识土木工程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经济5专业知识力学原理和方法、土木工程新进展、现代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高等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专业 硕士 卓越 工程师 培养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