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docx
《关于我县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我县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县委政研室 唐世方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既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2007年5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郴州召开的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上指出:加快湘南大开发,关键要在对接粤港澳上下功夫。今年8月14日,张春贤书记在郴州考察时又指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要把郴州作为第一个试点,先行先试。临武作为郴州北承南接战略实施的重要经济板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借势加快发展”,已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乃至今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近期,笔者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调查,认为临
2、武要在先行先试中率先作为,必须找准对接的突破口,着力在承接粤港澳等区域产业的梯度转移上下功夫。一、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克服交通网络欠发达、电力资源紧缺等困难,紧紧抓住国内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珠三角区域产业内移的大好机遇,牢固树立“县外即外”的大开放观,坚持外资、内资一并吸收,资金、技术、人才一并引进,先后成功引进、兴办了有君婚纱厂、新盛兴针织厂、湘桂冶炼厂、阳光商业广场、湘南建材大市场、汇丰购物中心、舜风出租车公司等一批企业,开放型经济成效明显,2007年全县完成新批外资项目66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331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3、;新签合同外资39838万美元,增长28.5%。今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全力优化投资环境,以最好的资源、项目、地段和最有开发潜力、最有吸引力的产业,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成功引进各类项目10个,总投资达一五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的锡精深加工项目湘香锡业公司现已破土动工;加拿大ONA公司投资煤矸石火电厂项目、华睿集团投资林油电一体化项目等12个在谈项目有望在年底前入驻动工。纵观近几年来的情况,我县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站在临武看临武,主要存在六大不利因素。一是观念不新。开放意识较
4、淡,“官本位”、“事本位”、“人本位”观念普遍存在,制约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抢抓机遇方面,缺乏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能力。二是环境不优。从发展的软环境来看,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仍不相适应,仍然存在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尤其是有的单位以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为重,处处设卡,层层设防,事事出难题,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三是基础不牢。交通方面,对外通道不畅,物流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转移的通畅进行。电力方面,仍有大部分生产生活用电需从外地购入,导致电价偏高,高耗能产业难以承受。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工业底子较差,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四是机制不活。缺乏对接粤港澳的总体规划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5、性意见,缺乏灵活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招商引资的路子不宽,方法不多,存在领导和职能部门热、企业和相关部门及乡镇冷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五是承接载体功能不强。我县的工业园虽已纳入省级工业园,但由于起步不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吸引人的场地和厂房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储备不多,客户资源不足。六是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大多数劳动力缺乏系统的培训,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熟练的技术工少,导致一些引资项目在临武招不到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二)跳出临武看临武,主要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周边地区竞争激烈构成的压力。目前,珠三角周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已形成
6、了一种赶超和挤压的态势。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产业规模和层次上,更表现在体制机制和创新能力上。赣州市近几年按照“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思路,致力于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金融服务、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物流服务、贸易服务、口岸服务、产权交易、技术标准、社会保障十大体系,下属各县(市、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来势逼人。如该市的章贡区早在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就达5020万美元,是我县的4倍之多。二是珠三角地区出台一系列保护性产业转移政策形成的阻力。2004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借助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开发,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
7、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支持山区建设用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如广州市按照省里的要求,相继在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建立了花都狮岭镇(江城)、番禺(五华)、白云太和(茂港)、天河(平远)、白云江高(电白)5个对口联接的产业转移园,而且每建成一个广东省财政即奖励4000万元。这些措施,构成了对我们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拦截,形成了相当的阻力。二、我县当前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粤港澳的机遇分析(一)从宏观调控政策来看,我县面临新的一轮发展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进湘南大开发的目标和承接产业转移郴州先行先试的要求,明确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土地利用、财政金融、国企改革、旅游、人才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8、,为加快湘南地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区域性协作的不断密切,新一轮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新高潮不断掀起,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新格局。我县紧邻广东,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湘南大开发等政策的出台,同样也为我县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只要抢抓时机,很有可能成为粤港澳企业北上的“桥头堡”。(二)从粤港澳产业内移的趋势来看,为我县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等要素资源价格上升和优势企业扩张的情况下,粤港澳面临着扩大经济腹地、缓解资源紧张、降低生产成本等要求,迫切需要拓展经济空间,拓展
9、产业转移的后方基地。特别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广东一带部分企业相继倒闭或停产,部分沿海企业和产业内移求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主要是成本驱动型,转移的产业大都是一些需要大量用工、用地、用电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据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目前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的企业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迁离珠三角,其中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在这一轮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热潮中,江门、惠州、肇庆、清远等珠三角的边缘区会承接最大比例的产业转移,其次是广东的山区和两翼,同时也必然会给与广东相邻的地区带来辐射。而我县正
10、处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阶段,急需大量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的支持,我们要在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把握时机,放大承接优势,主动对接,积极引进,全力促成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尤其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行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从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来看,为我县进一步发挥各种优势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县目前交通网络虽然欠健全,但是承接产业转移仍然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区位条件相对较好,地处湖南省最南端,处于粤港澳对外辐射的第一梯度区,而且交通瓶颈即将缓解,南下广州、东莞、深圳均可“朝发午至”;矿产资源富集,素有“小有色之乡”的美名和“煤炭之乡”的佳誉
11、;农产品特色鲜明,尤其是舜华牌临武鸭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劳动力资源较丰富,除去外出打工的,尚有农村剩余劳动力4万余人,是较理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基地。二是有一定的产业互补性。临武为粤港澳等地区提供丰富廉价的农产品、工业原材料、劳动力和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每年有大量的矿产资源销往广东,60%以上的个体运输户跑广东,劳务输出总数的80%在珠三角。与此同时,粤港澳等地区则在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和产业培育上为临武创造有利条件,到临武投资房地产、民办教育、矿产、纺织业等逐年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回报。三是营商成本相对较低。临武目前的经济水平,在土地价格、厂房租金、水价、普通工人平均工资等方面的营商成本,
12、与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相比,临武相对低廉,对粤港澳区域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转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我县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财税增长的着力点、扩大就业的突破口。我县要在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下先行先试率先作为,务必做到思路清、定位准、措施硬,明确需要承接什么产业,怎么对接这些产业,选准梯度转移的承接点。总的来说,要抓住交通瓶颈即将缓解这一大好时机,立足本县实际,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产业升级战略和环境创新战略,以项目、园区、城镇建设为载体,发挥放大特色优势,与粤港澳实现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联、全方位对接,努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我县 先行 承接 产业 转移 调查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