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县岳溪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docx
《关于开县岳溪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县岳溪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一八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一三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16)对开县岳溪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徐玉君 开县统计局副局长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
2、30年不变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妥善解决因劳力、人口增减造成的人地矛盾,如何克服发展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近期,我们对开县岳溪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乡村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简单地视土地为“命根子”,而是以租赁、转包、代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自己或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或进城入厂做买卖,走上了一条与祖先截然不同的谋生存求发展的道路。岳溪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大胆解放思想,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
3、地流转模式,使昔日“烫手的山芋”变成了“香饽饽”。一、岳溪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模式岳溪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830户,总人口71736人,其中农业人口68483人;农村劳动力41286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万余人;总耕地面积56866亩,人均0.83亩。针对农业产业化推进难,传统经营模式变革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镇党委政府坚持“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大力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之路。目前,全镇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4000余户,约占农户总数的20%,流转土地面积约一八000亩,
4、占耕地总面积的32%,其中2000亩以上的大户3户、流转土地9500余亩,20亩以上的88户、流转土地3000余亩。全镇土地流转初具规模,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多种有效的流转模式。(一)无偿转包模式。农民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行协商权利义务,自定转包期限,将种不了或不愿种的土地转包给愿意种又种得好的农户。这种流转形式多发生在父子、兄弟及亲朋好友之间,一般为无偿转包,期限较短,流转面积较小,集体与原承包关系不变。这种不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形式约占整个流转户的5%,转包面积约670亩。(二)地块互换模式。为方便耕作管理和规模发展特色农业,通过集体出面协调,农户自愿协商的办法,将农户经营的地块
5、相互交换经营权,流转期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块互换,使土地“化零为整”,较好地解决了地块零散、不便耕作的矛盾,促进了产业的集中布局和成片规模经营。九亭村农民李启元,从2003年以来采用互换流转的办法,先后与12户农民互换土地40多亩,建起了54亩杂水果规模种植园。(三)租赁经营模式。农户将土地经营权租赁给企业、单位和个人,用于发展开发性农业,业主一次性或分期付给农户一定的租金。这种形式流转的土地一般是荒山荒坡边远地,流转期限较长,履行租赁合同或协议手续。如张家村的李代生,以每亩一年246元租金,租赁本组村民的土地380亩,发展枇杷、葡萄、草莓、优质梨,年均纯收入一五万元,并带动毗邻的沈家、龙安
6、等村发展果园800余亩。(四)土地入股模式。农户以土地的使用权入股,兴办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或连片发展规模经营项目,所得利润按股分红。胡家村村民安常乐,利用多年外出务工收入回乡创办梨园,计划在五年内流转土地10000亩。2001年以来先后与本村和邻村300多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模式,流转土地近2000亩,今年第一批入股土地一五0亩雪梨投产后初见成效,收入达3万多元。(五)反租倒包模式。业主对农户的土地进行租赁,经过投资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后再承包给农民,并由业主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和销售,农户负责田间管理,双方签定产销合同,业主按时到田间收购。2006年3月,胡家村引进万州三峡蔬菜
7、批发市场老板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2500亩,农民只管种菜、收菜、将菜挑到公路上,过秤就拿钱。(六)能人代耕模式。由村组干部组织协调,农户自愿将土地交给能人代耕实行产业化经营,前5年免费使用,什么也不要,5年后按6:4比例分成(业主6农户4)。三合村的黄德坤、黄强父子,按照代耕模式将农户荒芜土地160多亩用来种植大枣、甜柿、葡萄、梨、西瓜等,按照分成比例,农户人均可增收400元。(七)公司承包模式。农户将土地交给业主,业主出资金,由业主经营管理,投产后的效益按3:7分配(农户3业主7),20年后土地归还农民,业主投入的硬件设施设备归农户所有。2006年4月,万州吉祥农资有限公司在岳溪镇插腊村承包5
8、000亩茶园,建生态茶叶基地,并雇用当地农民30余人在茶园打工。(八)协会带动模式。由村级组织成立土地流转协会,吸纳发展土地流转大户,协会统一管理服务,大户负责生产经营。竹园村土地流转协会以业主为主体,按地域海拔的不同,高段发展蔬菜、中段孵化小家禽、低段发展优质水稻和蚕桑,由协会为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土地流转大户的发展。协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各地段产业互不重叠,目前发展土地种植大户25户、年孵化1万只家禽的大户8户,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12户,土地流转规模达到一五00亩。协会还以股份形式在村内兴办起4座小型水电站。二、岳溪镇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随着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深入,岳溪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
9、极性高涨,流转的规模逐年扩大,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农民反映:效益随着土地“流转”,如今农用土地不再是负担随意撂荒,而是越来越值钱了。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积极的作用。(一)解除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前几年,一些农户为了完成定购任务或避免抛荒受罚,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皮”转包给别人,土地使用权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持续稳定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不但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实惠,而且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加速
10、发展。近年来,岳溪镇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在2万人左右,年实现务工收入8000多万元。胡家村民安章州,全家4口,流转土地6亩,妻子外出打工,本人应聘到流转大户赚取劳务费,年增收1万余元。(二)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的有序流动,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企业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初步实现了规模经营,带动全镇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岳溪镇建成了4000亩水果、10000亩优质大米、5000亩优质油桐、4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10000亩良种洋芋生产基地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开县 岳溪镇 农村土地 流转 情况 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