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调查与分析.docx
《关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调查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调查与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调查及分析摘要 本文在调查基础上,从校园流行语的功能、特点、产生原因及其社会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进行了初步探析,从深层次挖掘出大学生们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心理形态、思想倾向、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等,以期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关键词 校园;流行语;功能;原因;评价1 缘起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某一语言社团中出现的、广泛流行的话语。校园作为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校园这个独特的环境下自然就出现了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心理及精神文化的新词汇。大学生校园流行语已成为校园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较之高中生、初中
2、生校园流行语及其他人群的流行语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其语法构成的怪异、无规则等方面,更主要的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群体对日常生活和当今社会一些时尚问题、热点问题等社会现象的特殊反映上1。校园流行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应受到应有的关注。但遗憾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大多只是对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作一些简单汇总、罗列,而没有从更深层次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不仅可以更深入了解语言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为现代汉语、语言学等学科的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更可以从语言外部寻求到促使语言流行发展的一些依据,从深层次探讨大学生们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心理
3、形态、思想倾向、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等,进而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课题组对大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6份,并分专业、分性别地进行了汇总统计。同时,还深入到同学中进行走访调查,并认真整理笔录近30份。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校园流行语使用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因此,未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下面将从校园流行语的功能、特征、产生原因及其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大学生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心理形态、思想倾向、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等等。2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功能分析从本质上说,语
4、言的价值最终是要在人们的各种日常交际中表现出来的,校园流行语也同样具有交际功能,但同时还兼有了一些自有的特殊功能。在学生日常交际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因素,所以校园流行语的主要功能是情绪功能。从整体上看,校园流行语在使用范围上比较狭窄,具有运用委婉表达以避讳或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因此,校园流行语又具有一定的婉曲功能。同时,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主体有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创造力,经常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语言形式,来达到娱乐的目的,也就是说,校园流行语还具有游戏的功能。2.1 情绪功能 使用校园流行语的交际属情感关系交际,也就是说,校园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情绪功能,交际话语相比之下更能融入说话人特定的感情因素。其
5、情绪功能主要表现在正向情绪功能和负向情绪功能两方面。2.1.1 正向情绪功能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在学生之间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从交际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是情感型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友人交际和恋人交际。情感交际一般产生于交际双方纯粹的情感关系,交际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真挚的情感和共同的志趣2。而且由于校园流行语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所以这种交际一般不受规程和制度的制约,加之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校园流行语的情绪功能在交际中往往表现为积极、正向的感情。调查显示,有61.6%的大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流行语的意图是表达自己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都希望通过校园流行语融入个人的主观情感,尤其是在
6、朋友和恋人交际中使用的流行话语,表现出很强的正向情绪功能。据调查,有23.9%的校园流行语源于影视剧或流行音乐。诸如“爱你一万年”等经典台词,在表意上如果是平时使用略显夸张,也有些做作,但是由于是借用现成的形式,用于特定的语境,因而更能体现恋人之间表白的真诚,有一定的感染力。另外,“520一三14(我爱你一生一世)”等来源于网络聊天语言的校园新词汇,往往借用数学符号,利用谐音方法来表意,使恋人之间的表白别有情趣和感染力,显示出很强的正向情绪功能。还有一些看似极具暴力倾向的语言,还常常出现在友人交际中。有时朋友抢吃了自己的东西,一般就会故做愤怒状,吼道:“敢抢我东西,找扁啊!”等痞子味十足的语言
7、使用频率也很高。这种语言外壳具有暴力倾向的语言用于友人交际,不但没有丝毫的攻击性、暴力性,反而还显得十分亲近。2.1.2 负向情绪功能 作为学生口头常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校园流行语也及时反映着学生的心理变化。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学生有多种多样的信息渠道,社会暴露在学生面前的阴暗面越来越多,加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完全成熟,在对外界事物产生一定看法的时候,往往希望能够及时表达出来,但是又迫于一定的压力或受现实环境的限制和个体认识的制约,不便直截表达,于是就选用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白同样的意思。校园流行语基本上反映了当今青年学生的群体心理和部分人生观,体现校园流行语的负向情绪功能。调查显
8、示,大学生在抱怨某人(事)或对某人(事)感到无奈、气愤时,往往直抒胸臆,表达心中的不满。如“烦死了”、“晕”、“有毛病”、“白痴”等等,它们表现的都是说话人郁闷的心情和无处排解的无奈,同时反映了大学生心态的沉重。“有没有搞错啊”、“我靠”、“去死吧”等则在发泄不满的同时,还展现出大学生血气方刚、大胆质疑、不屑一顾的反叛精神。再如“拽什么拽(云南方言词语)”、“你以为你是谁啊”、“什么东东啊”等流行语在评价讨厌的人、事、物时高居榜首,可见,这些形式上的反问句,在事实上并没有反问之意,表面上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事实上则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有很强的负向情绪功能。2.2 婉曲功能 校园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
9、也可以说是高校学生有时使用的交际暗语。从整体上看,校园流行语在使用范围上就比较狭窄,使用之初的一个目的就是运用委婉表达以避讳或保护隐私。如高校内部有一些规章制度规定学生不能做一些事情或不好公开讨论一些事情,学生为了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就使用这种交际暗语。调查显示,在大学生身边使用频率最高的或比较喜欢的流行语中,有不少是具有婉曲功能的交际暗语。如:在高校内部规定学生不准打麻将,学生就以“砌长城”来表达;由于不好公开议论某人如何,学生便用“特困生”指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的同学,用“教(觉)皇”代指很嗜睡的人等等;“轧马路”、“甜蜜一下”等则是恋爱用语,指外出约会,私密性特点比较突出。这些话语在交际
10、中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避讳或保护学生的隐私,有极强的婉曲功能。2.3 游戏功能 游戏功能,指的是通过言语实现的娱乐功能。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主体有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创造力,经常创新性地使用一些语言形式,来达到游戏的目的,实现娱乐的功能。调查显示,在平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大多都喜欢用谐音、双关、反语、拆字词游戏等方式进行表达,而严格遵守语法规则的只占4.9%,这说明大学生们使用流行语表达时,除了传情达意的目的外,同时还希望能起到放松、娱乐的效果。甚至淡化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而局限于达到娱乐的目的,实现游戏的功能。如“大喜(洗)之日”、“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的蠢材)、“可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大学生 校园 流行语 调查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