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综合复习《成语复习》人教新课标(共1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综合复习《成语复习》人教新课标(共1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综合复习《成语复习》人教新课标(共17张).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 型:复习课 学 科:小学语文 授课班级:董店中心小学601班 授课时间:2017.06.13 授课教师:陈宏亮,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成语简介,1.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2.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
2、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3.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惯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惯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4.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
3、”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5.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
4、“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慄”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成语简介1.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1.直接了当 2.换然一新 3.道貌暗然 直截了当 焕然一新 道貌岸然 4.既往不究 5.别出心栽 6.礼上往来 既往不咎 别出心裁 礼尚往来 7.难以名壮 8.色厉内茬 9.如火如茶 难以名状 色厉内荏 如火如荼 10.因地治宜 11.纷至踏来 12.原形必露 因地制宜 纷至沓来 原形毕露 13.谈笑风声 14.委屈求全 15.金壁辉煌 谈笑风生 委曲求全 金碧
5、辉煌,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二、直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1.“杏林”、“桃李” 各指什么?-“杏林”指医生 ;“桃李”指学生(指自己所教的学生)。 2.“肝胆”、“千金”各指什么?-“肝胆”指真心 ;“千金”指女儿(敬称别人的女儿)。 3.“高足”、“汗青” 各指什么?-“高足”指学生(敬称别人的学生);“汗青”指史册。 4.“杜康”、“红豆”各指什么?-“杜康”指美酒 ;“红豆”指相思 。,二、直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1.“杏林”、“桃李” 各指什么?,三巧填成语,.填叠词。 威风( ) 忠心( ) 风尘( ) 威风(凛凛) 忠心(耿耿) 风尘(仆仆) 千里( ) 衣冠( ) 大名( ) 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语复习 六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综合 复习 成语 新课 17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