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方案顶管施工方案.docx
《专家论证方案顶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论证方案顶管施工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排水改造工程 ( 顶 管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 XXXXXXXXX公司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编制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1二、地质勘查情况3三、编制依据4四、顶管施工方案4五、沉井施工方案10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8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19八、应急救援预案24九、深基坑支护34十、冬、雨季施工38十一、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42十二、附表43 XX排水改造工程顶 管 专 项 施 工 方 案一、工程概述 1.1、XX属老城区范围,区域内主要单位或小区XX等,面积共23.5公顷。周边主要道路有XXX。该片区地势较低,现状为雨污合流制,周围雨污
2、水汇集到污水池后经泵站提升进入排水管道,水流进入截污干管。 1.2、现状管道较通畅,但污水经过泵站提升后,经常流溢出地面,影响市容市貌,对周围的居住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泵站的运行、维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从根本解决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生活出行的积水内涝问题,拟布置一排D800雨污合流管,接入截流干管,暴雨季节雨水流量较大时,通过W8流溢井,雨污水流溢至现状排水箱涵。1.3、新建D800雨污水合流管道总长约530m,均采用顶管法施工,合流管管材采用F型钢承口式钢筋砼管(级,国标甲型承插口)。拟将雨污水由W1排水检查井(管底标高49.487)开始,顺序接入W2W7井,最后接入W8结合箱
3、(管底高程48.684),排水坡度为0.15%,管道最大埋设深度8.19m,最大顶进长度105m,新建W2、W3、W5、W7工作井,W4、W6接受井,W8结合箱,W1进水检查井。 1.4、本工程顶管及检查井数据。各井段顶管长度及设计高程序号井段管长高程管内底至现状路面深度1W1W290mW1:49.4874.20mW2:49.3525.02m2W2W387mW2:49.3525.02mW3:49.2215.85m3W3W475mW3:49.2215.85mW4:49.1096.40m4W4W575mW4:49.1096.40mW5:48.9967.41m5W5W662mW5:48.9967.4
4、1mW6:48.9038.19m6W6W741.17mW6:48.9038.19mW7:48.8427.52m7W7W8105mW7:48.8427.52mW8:48.6846.66m各工作井、接受井详细尺寸及规格序号井号尺寸(内空)井 深1W1圆形检查井D=1.5m4.2m2W2圆形工作井D=6m7.198m3W3圆形工作井D=6m8.028m4W4方形接受井3.5m4m8.321m5W5方形工作井4m6m9.593m6W6圆形接受井D=4m10.176m7W7圆形工作井D=6m9.678m8W8结合箱3m4m7.59m二、地质勘查情况 2.1、污水收集管道侧位于长江一级阶地,地形地貌相对平
5、坦,地面标高53.6357.60m,管线内及附近均无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 2.2、地质勘察院情况: 2.2.1、第1层杂填土:灰褐色,稍密,稍湿,由粘性土、砂、卵石、建筑垃圾组成。卵石粒径在218cm。表层0.200.30m为混凝土(路面)。该层厚度一般在1.503.20m,局部最大厚度4m。回填时间约30年。 2.2.2、第2层粉土:灰褐色、黄褐色,基本上无包含物,稍湿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较低。揭露厚度4.206.20m,主要分布于北门外正街场地内。 2.2.3、第3层卵石:褐黄色为主,密实度稍密中密,卵粒占5565%,粒径215cm较多,部分大于20cm,其中含量约25
6、%,大部分为亚圆形,无分选性,无定向排列,其卵石的目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闪长岩、石英岩及花岗岩,中微风化。泥、砂质全充填。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分布于四方堰、菜市场以北及得胜街等场地。2.3、场地基本上均无地下水分布。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分布于填土层中。水体由南向北流动,水位埋深0.30.9m。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及附近居民生活排水,地下水量不丰。对管道施工基本上无重大影响。勘察场地内,无暗埋的河道、沟滨、空洞、孤石等,地基稳定性总体较好。三、编制依据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1-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7、范GB5026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1152号 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手册四、顶管施工方案 4.1、顶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工艺4.1.1、根据本工程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我们准备采用人挖机顶的方法进行。4.1.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4.1.3
8、、顶管施工示意图 4.2、顶管设备及布置 4.2.1、顶力由千斤顶通过U型顶铁、环型顶柱传至管端。千斤顶选用2只320T千斤顶及配套油泵。起重能力1000t,最大行程80cm。为保证管节按预定方向前进,千斤顶顶力的合力位置和顶进抗力的位置在同一轴线上,根据施工经验,管着力点在靠近管底30-40cm处。顶铁用20mm厚钢板焊接而成,顶铁制作100cm、50cm、30cm、各制作2组。为保证施工安全,顶铁设锁定“U”型卡。千斤顶安装时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在管道中的中心的垂线上。 4.2.2、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在地板浇筑时埋好导轨预埋铁。两导轨焊接在预埋铁上并要
9、求牢固、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在使用中经常检查校核导轨,防止产生位移。 4.2.3、顶铁:分块拼装式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并且顶铁的相邻面相互垂直。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等、对称,顶铁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更换顶铁时,先使用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现象。顶铁与管口之间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口应增加U型或环形顶铁。 4.2.4、起重设备:正式作业前应试吊,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严禁超负荷吊装。 4.3、顶管顶力计算 4.3.1、顶管顶力计算采用经验公式:P=NP0=1.50.60105=94.5T,式中: P-计算总顶力
10、(KN) P0-顶进管子的全部自重 N-土层系数,取值等于1.5。 4.4、后背安装 4.4.1、后背采用长3M、断面1515方木码放,高度为2.5M,并尽量贴紧墙壁,后背平面要求垂直于管道中心线,如有空隙用砂石填充严密,方木前埋设立铁3根,间距1.0M。立铁前码放横铁,横铁要求码放平整,顶镐后座与横铁结合处严密,以便均匀地将顶力传到后背上。 4.4.2、顶力设备为320T油压千斤顶,行程L=800。根据顶力计算,安装2台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布置。 4.5、导轨安装 导轨使用高度为140的钢轨,安装道轨用木枕,经计算D=800,砼管导轨宽度为737,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钢制道轨
11、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4.6、管道顶进4.6.1、安放第一节顶管时应认真复核管道轴线、高程,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管道顶进。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核对的地方,并加以保护。4.6.2、管道顶进时应严格按照勤顶少挖的原则操作,每次挖土长度不超过20厘米,挖土由上而下分层开挖,遇前端土质软硬不均匀时,采取多挖硬,少挖软的方法,防止管道管头下倾或上仰。顶管挖土时,至少要有一名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随时观察土层和含水量情况,发现异常人员及时撤出,立即报告,等有关人员查明情况后,再继续施工。4.6.3、第13节管道顶进前应对管身进行润滑处理,以确保管道顶进滑顺。必要时应采用
12、钻孔注泥浆护壁保持润滑。4.6.4、管周围的超挖:管顶以上允许超挖1.5,但在下面135范围不得超挖,一定保持管壁与土基面的吻合。4.6.5、管道顶进至收井段时,应特别提醒操作人员缓慢顶进,控制顶进距离及顶进冲程,保证检查井的正常施工。4.6.6、管道的土方在挖出后应及时运走,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及其它材料的堆放。4.6.7、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应连续作业,,防止因中途停置而导致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不到检查井位置不得停止。 4.6.8、本次顶管采用F型顶管,管径800。对于F型顶管,管与管间采用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细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如发现位移,扭转或
13、露出管外,必须拨出重插。 4.7、测量放线与纠偏 4.7.1、测量与放线: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根据中线控制桩用全站仪将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顶管工作坑内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每座顶管坑内设2个水准点。 4.7.2、顶管测量与纠偏:在顶第一接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 4.7.3、中心测量:本工程最大顶进长度为105M,拟采用垂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两垂球的间距尽可能的拉大
14、,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并且每顶进12m用全站仪检测一次。 4.7.4、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及高程尺,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水准点,测头一节管前端与后端的管内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测量后应与工作坑内另一个水准点闭合。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顶管误差校正逐步进行。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慢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切忌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纠偏过程中应加强测量密度,每1020测量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方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超挖纠偏法:
15、偏差为12时,可采取此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步回到设计位置。 2)、顶木纠偏:偏差大于2时,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采用。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斜撑在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在顶进过程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的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 3)、千斤顶纠偏法:方法基本同顶木纠偏法,只是在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纠正。 4.8、水泥浆填充 4.8.1、水泥浆液需搅拌均匀,无结块,无杂物。注浆压力为0.10.2MPa,注浆孔左右各设一个
16、排气孔。充填水泥浆必须自一个方向顺序压浆,即每个注浆孔压浆时见到前方注浆孔冒出水泥浆时才能认为充填饱满。压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注满土层和管壁之间的孔隙,等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压浆,第二次压浆重新布孔。注浆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注浆设备,以防堵塞。 4.8.2、注浆设备和系统是由泥浆搅拌机、泥浆泵、输浆管、输浆管总节门、注浆孔及分节门组成。第一注浆孔设在距首节管7.5M左右,依次每3M设置一个注浆孔,注浆孔位置一般设在管子左上方或右上方,以免出土时碰撞。5、 沉井施工方案5.1、沉井施工工艺流程5.1.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施工方法,沉井主要工序的工艺流程安排见下图所示:各项施工准备工程测量定位、放线
17、基坑开挖至起沉标高沉井刃脚垫层和垫架第一节沉井制作第一次下沉砼养护及拆模坑外深井降水安装预埋预留配合第二节沉井制作井筒内挖土、排水砼养护及拆模第二次下沉井筒内挖土、排水安装预埋预留配合沉井封底沉井稳定观测井内结构施工与安装封底后质量检查沉井工程质量检验加固区域压密注浆5.1、施工测量 5.2、沉井施工的原材料5.2.1、各种材料均需要做试验并由监理工程师现场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1)、砼:采用商品砼,设计强度为C30,抗渗等级S6。A、砼最大自然下料高度不得超过2m,大于2m的应该使用串桶,进行分段分层均匀连续浇灌,分层厚度为5080cm。B、采用插入式振捣,振捣间距不超过30cm,梅
18、花型振捣到平面泛浆无气泡为止。C、每节必须留施工缝做法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钢板止水带。表面必须凿毛,扫净,用水泥浆表面湿润,然后才可继续浇灌砼。D、砼浇灌完成后,按夏季施工要求覆盖麻袋,浇水养护。E、砼强度达到70%时方可拆模,达到95%时方可才下沉。2)、钢筋:为I级钢筋;为二级钢筋A、钢筋:I级钢筋锚固长度为24d,级钢筋锚固长度为30d。B、搭接长度为35d(d为钢筋直径)。C、钢筋保护层:刃脚35mm,梁35mm,底板40mm。D、墙:墙的垂直钢筋长度不宜超过8米。E、水平钢筋长度不宜超过9米。5.3、地基开挖5.3.1、用全站仪测放工作井位置及沉井井壁的位置后。用挖机开挖破除基坑表层砼
19、,人工配合挖探管线。基坑四周设排水沟、集水井。集水井井深应低于基坑底面0.5米,以有利于降水排水。测量放样确定工作井井位后开挖,基坑深度为原地面以下2.5米,基坑底宽比井壁宽3米左右。5.4、沉井制作5.4.1、沉井制作与下沉前,应充分落实相应的作业条件,全面完成以下几方面的施工准备工作: 1)、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沉井施工。编制方案必须根据沉井工程的特点、地质水文情况及已有的施工设备、设施等条件,并经过详细的计术、经济比较,以此保证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可行性。在方案中要重点考虑沉井制作与下沉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布置测量控制网。在现
20、场要事先设置沉井中心线和标高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沉井定位放线和下沉观测的依据。 5.4.2、刃脚支设形式 1)、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法取决于沉井的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常用的刃脚支设形式有垫架法、砖砌垫座和土模。2)、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宜采用垫架法。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基,使沉井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刃脚和井身产生破坏性裂缝,并可使井身保持垂直。3)、采用垫架法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再在其上铺设垫木和垫架。垫木常用150150mm断面的方木。垫架的数量应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间距一般为0.
21、51.0m。垫架应沿刃脚铺设。 5.5、模板施工5.5.1、在底模上先弹出中心线,选择内侧先安装模板,模板制作采用组合式模板;5.5.2、用18mm厚胶合板做内外侧模,用钢管做支撑。5.5.3、内外模之间除了加撑木外,还必须用12止水螺杆,间距为5060cm,材料12圆钢,双头螺纹连接。5.5.4、在砼浇捣中,注意模板变形,及时加固。5.5.5、拆模后用气割割掉露出的螺栓部分,挖除木板垫块,后用纯水泥浆满批,防止渗漏水。5.5.6、保证结构的尺寸形状,以及相互的位置的准确性。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模板的接缝采用胶密封,保证严密,不漏浆。5.6、钢筋施工 5.6.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家论证 方案 施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