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BT工程9104-3标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1 -1.1 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2 -1.3 适用范围- 2 -第二章 工程概述- 3 -2.1 工程概况- 3 -2.2 工程地质- 4 -2.2.1地质概况- 4 -2.2.2 岩层特性- 6 -2.3施工特点- 7 -2.4 施工难点- 9 -第三章 施工风险分析及对策- 10 -3.1 地层风险及对策- 10 -3.2 设备风险及对策- 10 -3.3 既有地铁线路、管线风险及对策- 10 -第四章 总体施工方案- 12 -4.1 总体施工方案概述- 12 -4.1
2、.1 地层处理- 12 -4.1.2 盾构机检修- 12 -4.1.3 采用土压平衡均匀连续通过下穿区域- 13 -4.1.4采用合理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13 -4.1.5 加强注浆- 14 -4.1.6 测量监测- 14 -4.2 施工安排- 17 -4.2.1 施工顺序- 17 -4.2.2 上跨下穿施工范围确定- 17 -4.3 工期计划- 17 -第五章 土体、岩层处理方案- 1 -5.1 渐进式注浆加固工艺- 1 -5.1.1 渐进式注浆原理- 1 -5.1.2 渐进式注浆的施工工艺- 1 -5.2 土体加固方案- 3 -5.2.1 土体加固范围确定- 3 -5.2.2 土体加
3、固点位布置- 5 -5.3 水平潜孔锤施工流程及孔位布置- 7 -5.3.1 水平潜孔锤施工原理- 7 -5.3.2 潜孔锤破碎基岩孔位布置- 9 -5.4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地铁1号线上跨区域- 11 -5.4.1加固原理- 11 -5.4.2加固范围- 11 -5.5.1袖阀管注浆原理- 12 -5.5.2 袖阀管加固范围- 13 -第六章 应急预案- 15 -6.1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15 -6.2应急资源- 17 -6.3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18 -6.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8 -6.5相关单位及联系电话- 19 -第七章 保证措施- 20 -7.1安全保
4、证措施- 20 -7.2质量保证措施- 20 -第八章 绿色文明施工- 22 -8.1 文明施工目标- 22 -8.2 绿色施工原则- 22 -8.3 绿色施工措施- 22 -8.3.1 节水措施- 22 -8.3.2 节能措施- 23 -8.3.3 施工现场布置要求- 23 -8.3.4 降低噪音措施- 23 -8.3.5 排污措施- 24 -8.3.6 防止大气、粉尘污染措施- 25 -8.3.7 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措施- 26 -8.3.8 限制光污染措施- 26 - 2 -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
5、NG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BT工程9104-3标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序号内 容一、设计图纸1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初步设计(修编稿)第八篇 区间 园岭站-红岭站区间2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园岭站-红岭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SZM9-S-46-KC-03-QI-0200-B-0013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初步设计(修编稿)第八篇 区间 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4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施工合同1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BT项目合同三、
6、施工规范及法规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0308-2008)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6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7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J163-2002)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四、质量保
7、证手册、程序文件及项目管理手册1、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手册2、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3、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手册五、其他依据1、已审批的施工用地,临时供水、供电等条件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2、现场踏勘及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3、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在施工中已经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4、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及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文件、规定5、我公司投入本工程的技术力量、管理机构、机械设备、财务实力6、相关的人、材、机定额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深圳市市政府所制定的
8、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2、要针对城市中心区施工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精心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3、以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按期为业主提供一个优质的工程产品。4、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工艺,防止坍塌,控制地面隆陷,确保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不受损坏,维持正常使用功能。5、在原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优化施工安排,均衡生产,保证工期。6、以企业诚信、服务为宗旨,以安全为保证,以质量为生命,以管理为手段,实现本工程安全、优质、快速的目标。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上跨
9、地铁1、2号线,下穿地铁3号线盾构专项施工。第二章 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2.1.1 园红区间下穿地铁3号线深圳地铁9号线BT工程9104-3标段“园岭站红岭站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红岭站老街站区间”,剖面位置最小净距1.71m;同时园红区间下穿3号线红岭站新建C2通道。新建9号线“园岭站红岭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外径6.0m,内径5.4m,每环管片长度1.5m,与3号线线路正交。3号线红岭站新建C2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与新建9号线区间线路斜向交叉,穿越红岭路后,连接到武警七支队办公大楼地下室。既有地铁3号线为已建成运营中地铁线路,列车运行频率高,人流量大,营运时间每天6:3
10、0至23:30,本工程中下穿的“红岭站老街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外径6.0m,内径5.4m,每环管片长度1.5m。图2.1-1 园红区间下穿地铁3号线平面图2.1.2 红大区间上跨地铁1、2号线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于红岭路与深南路交汇路口处与地铁1号线科大区间正交,与2号线振大区间斜交约65,左线东侧局部位于大剧院地下一层停车场地下室正下方,地铁1号线科大区间为矿山法施工的单线马蹄形隧道,地铁二号线振大区间为盾构法圆形隧道。本区间隧道与既有1号线净间距最小为0.7m,与既有2号线净间距最小为11.3m。因2号线距离新建区间隧道较远,本方案重点针对上跨既有1号线施工方案编制。该段隧道覆土厚
11、度约为7m,线路坡度为2。盾构区间圆形隧道采用通用型管片,管片外径6.0m,内径5.4m,管片厚度300mm,管片宽度1.5m,分块数为6块(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图2.1 红大区间上跨既有地铁1、2号线平面图2.2 工程地质2.2.1地质概况1、 下穿3号线施工区域位于红岭路与红荔路交叉口下方,车流量大;地面高程约8.0m,地形起伏小。2、 区间隧道主要位于硬塑状砺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层、中风化花岗岩,3号线盾构隧道底部位于强风化花岗岩,9号线与3号线之间地层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地质断面图如下。图2.2-1 园红区间右线下穿区域地质断面图图2.
12、2-2 园红区间左线下穿区域地质断面图2、 上跨1号线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小,地面高程约7m。交汇区地处为红岭路与深南东路交叉处十字路口,两条道路均为深圳市主干道路,车流较大,来往人员多,商业发达。区间隧道主要位于中粗砂、硬塑状砺质粘土、全风化花岗岩层,1号线矿山法隧道底部位于强风化花岗岩,9号线与1号线之间地层为砺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与2号线之间地层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地质断面图如下。图2.2-4 红大区间上跨既有地铁线右线地质断面图图2.2-5 红大区间上跨既有地铁线左线地质断面图2.2.2 岩层特性区间范围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冲洪积粘性土及砂层(
13、Q4al+pl)、残积粘性土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53)花岗岩。局部花岗岩俘入体震旦纪变质砂岩(ZyK)及断层角砾岩(Fbr)各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素填土(Q4ml)褐红、青灰、黄褐色等,松散稍密状,由砾质、砂质粘土组成。表层0.10.6m为砼路面及砂垫层。场地内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既有道路地表,一般厚4.56.8m。=1.62.06g/cm3,e=0.471.07, Es 0.10.2=3.4314.83MPa,0.10.2=0.54MPa-1,属中高压缩性土。细砂(Q4al+pl)褐黄、灰白色,饱和,中密状,多由细砂组成,含中砂及粘性土,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段尾,厚04m,埋深79m。
14、=1.992.01g/cm3,e=0.550.56, Es 0.10.2=9.86MPa,0.10.2=0.16MPa-1,低压缩性土。砾(砂)质粘性土(Qel)褐红、褐黄色,硬塑状。土质较均匀,含少量石英质粗砂砾,由下伏花岗岩残积而成。岩芯呈土柱状。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区间两端冲洪积层之下、基岩面之上,一般厚25m,埋深711m。=1.761.73g/cm3,e=1.031.04,Es 0.10.2=3.15 4.12MPa,0.10.2=0.56MPa-1,高压缩性土。全风化花岗岩(53)褐红、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可辨析,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软化。矿物成分除石英质残留外,其他已基
15、本风化呈土状。场地内层状分布于残积土之下,厚78.5m,埋深1316m。=1.861.83g/cm3,e=0.680.7,Es 0.10.2=4.54 4.60MPa,0.10.2=0.36MPa-1,中压缩性土。强风化花岗岩(53)褐黄、褐红等色,局部夹暗黑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微含约5%角砾状强风化碎石,手可折断,遇水软化崩解。场地内层状分布于之下,厚度变化大,埋深20.0m以下。2.3施工特点1、上跨下穿区域地面环境复杂,上跨区覆土较浅。1)地铁9号线园红区间隧道与既有地铁3号线隧道交汇处地表环境为红岭中路与红荔路交叉口,车流量大,交通繁忙,路口附近有地铁口红岭站,人流量较
16、大。地下管线密集,纵横交错,分布复杂。2)地铁9号线红大区间隧道与既有地铁1、2号线隧道交汇处地表环境为红岭中路与深南路交叉口,车流量大,交通繁忙。隧道区间上方存在砂层、淤泥,覆土仅为7m。2、施工精度要求高1)新建隧道与3号线隧道之间的净距为1.71m,隧道间距较小,局部隧道穿越地层存在基岩突起,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风险大等。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3号线隧道影响的控制指标:运营线路轨道竖向变形4mm,两轨道横向高差4mm,水平及水平三角坑高低差4mm10m;轨距+6mm,-2mm。与一般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控制指标10mm相比,较为严格,对盾构施工要求较高。2)新建隧道与1号线隧道之间的净距为
17、0.7m,隧道间距较小。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1、2号线隧道影响的控制指标:运营线路轨道竖向变形4mm,两轨道横向高差4mm,水平及水平三角坑高低差4mm10m;轨距+6mm,-2mm。与一般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控制指标10mm相比,较为严格,对盾构施工要求较高。图2.3-1三、九号线交汇处影响较大管线图2.4 施工难点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线和地质情况复杂的上软下硬地层来减小地层沉降,从而将既有地铁线隧道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避免因沉降过大而影响既有线隧道的正常运营是本工程的难点。第三章 施工风险分析及对策3.1 地层风险及对策1、下穿地铁3号线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区域下方属于上软下硬
18、地层,且园红区间隧道下部处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层中,据地质详堪报告得知此处微风化岩层最大抗压强度达130Mpa。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施工可能会造成盾构机抬头,偏离隧道设计轴线,对上方土体造成挤压,进而导致3号线隧道拱起。对上软下硬地层的软弱土层进行渐进式注浆加固,浆液采用双液浆,降低上软下硬区域的上下强度差异。2、 上跨地铁1、2号线盾构近距离上穿既有地铁1号线可能会造成1号线矿山法隧道结构变形、上浮等情况,进而导致1号线无法正常运营或出现运行事故。该段盾构施工穿越红岭路地下过街通道部分结构物,按照设计要求,侵入隧道净空的地下通道结构应拆除并回填素混凝土,应按照上穿1号线加固要求进行加固,避免盾
19、构穿越本区域出现软硬不均的情况。3.2 设备风险及对策园红区间部分隧道处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其岩层强度过高可能会影响盾构机刀盘及道具的正常使用,造成盾构机停机进行刀盘修复或刀具更换。对中、微风化花岗岩层进行潜孔锤破碎施工,套管跟进注浆,在盾构机到达前将岩层破碎,消除盾构机因岩层强度高造成的风险;更换盾构机刀具,全部更换为滚刀或根据需要配置重型滚刀。3.3 既有地铁线路、管线风险及对策上跨下穿盾构施工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既有地铁线隧道和地表路面及管线等的沉降,若沉降超标,会影响既有地铁线的正常运营和路面交通运行等。.中铁一局在3号线红岭站老街站盾构区间的施工过程中多次遇到螺旋机喷涌等问题
20、,经调查得知,在3号线红岭站附近可能存在废弃雨水箱涵存有大量积水的情况。本标段在施工大剧院站附属结构红岭路地下过街通道过程中发现,上跨1、2号线施工范围附近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且存在颗粒较小的中粗砂,改处止水困难,施工难度大。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勘探,尽可能探明上软下硬段的位置,提前采取注浆加固处理等;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按照项目部制定的方案进行施工;同时采用先进测量机器对既有地铁线及地面等加强监测, 做到信息化施工。第四章 总体施工方案4.1 总体施工方案概述4.1.1 地层处理1、下穿地铁3号线地层处理下穿施工前,首先对C2通道及3号线下方软土地层进行渐进式注浆加固;然后对下方的上软下硬地
21、层进行潜孔锤破碎,套管跟进注浆;注浆浆液选用无收缩浆液。土体加固完成后,对3号线与9号线之间进行大管棚加固,拟从红岭站端头施做水平159400长管棚,管棚长35m,加固宽度为8.4m,对3号线进行支护。下穿施工时,向地铁3号线运营管理部门申请通过该区域范围时列车限速(25km/h),以保证列车运营安全。2、 上跨地铁1、2号线地层处理上跨施工前,对上跨区域地层进行地面注浆加固。砂层范围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余采用普通水泥浆。大剧院站端头采用袖阀管地面注浆加固。结合大剧院过街通道改造工程,对既有通道进行破除后采用C15素砼回填,确保回填密实,回填完成后对回填区域进行注浆加固。3、上跨下穿施工时
22、,严控控制盾构机掘进参数,均匀、快速地通过上跨下穿区域,穿越前对盾构机进行停机检修,保证盾构机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施工区域。将进入交汇区前30m隧道设为试验段,按控制既有地铁线隧道沉降标准的50%对地面沉降进行控制,以确定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施工中在地表布设监测点及在既有地铁线隧道内布设自动监测系统反馈的监测数据指导下,结合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土仓压力,千斤顶推力等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盾构机安全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4.1.2 盾构机检修我单位拟投入施工的卡特比勒盾构机针对混合类复杂地层进行了专门设计,加强了刀盘强度和耐磨性并提供超大驱动功率;适当增大了刀盘开口率(33%);螺旋输送机设计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跨下穿 既有 铁线 专项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