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疾病课件.ppt
《免疫与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与疾病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与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1,免疫与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1,超敏反应性疾病,2,超敏反应性疾病2,一、超敏反应性疾病概述,超敏反应的概念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这种异常增高的免疫反应称超敏反应。,3,一、超敏反应性疾病概述 超敏反应的概念3,发生条件,2.机体的发应性 多数超敏反应的发生有个体差异。,1.变应原(抗原)的刺激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4,发生条件2.机体的发应性1.变应原(抗原)的刺激4,分型 型(速发型) 型(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 型(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型(迟发型),5,分型5
2、,二、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变应原 (1)尘螨 (2)药物 (3)异种动物血清 (4)花粉及食物蛋白等,6,二、型(速发型)超敏反应 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2.抗体 主要由IgE介导。 IgE合成与遗传因素、接触变应原的机会及IL-4的诱导有关。,7,2.抗体 主要由IgE介导。7,3.参与细胞 (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特点:胞膜上具有IgE Fc高亲和性受体(FcRI);胞浆中含有嗜碱性颗粒。 (2)嗜酸性粒细胞,8,3.参与细胞8,4.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介质及其作用,(1)颗粒中储备的介质及其作用,组胺,激肽原酶,(2)新合成的介质及其作用
3、白三烯(LTs),前列腺素D2(PGD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细胞因子:IL-4、IL-13等。,9,4.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介质及其作用 (1)颗粒中储备的介质,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和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2.激发阶段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3.效应阶段,10,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1.致敏阶段2.,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特点,2.IgE参与;,3.通常只引起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4.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1. 发生快,消退亦快;,11,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特点2.IgE参与;3.通常只引起功能, 临床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全身性过敏反
4、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2.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3.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4.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12, 临床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全身性过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查明变应原:询问病史、皮肤试验 2.特异性脱敏治疗 对抗毒素、花粉、尘螨等过敏者 方法: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 3.药物防治,13,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13,三、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细胞,细胞,半抗原,Ag-Ab复合物,自身抗原、同种异体抗原、异嗜性抗原,14,三、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 1.靶细胞及其表面抗,2.抗
5、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靶细胞,+,抗体,靶细胞 溶解,激活补体,靶细胞,靶细胞,+,+,抗体,抗体,巨噬细胞,ADCC效应,15,2.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靶细胞+抗体靶细胞 激活补,(二)临床上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16,(二)临床上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四、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2.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3.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1.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1)补体的作用,(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3)血小板的作用,17,四、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2.中等大
6、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二)临床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如Arthus反应 2.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性关节炎,18,(二)临床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五、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2. 效应性T细胞及其释放的淋巴因子发挥致病作用。,3.局部炎症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细胞变性坏死为主。,4.一般无明显个体差异。,1. 发生慢(48h-72h),消退也慢。,19,五、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2. 效应性T细胞及其释放的,临床上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病、麻风病等,2.接触性皮炎,3.
7、移植排斥反应,20,临床上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2.接,自身免疫病,21,自身免疫病21,一、自身免疫病概述,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22,一、自身免疫病概述自身免疫(autoimmunity)自身免,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2.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细胞作用于相应靶器官(或组织),造成其损伤或功能障碍;,1.可测到高效价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细胞;,3.可复制出动物模型,也可被动转移;,23
8、,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2.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细,4.疾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5.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6.有遗传倾向且好发于女性。,24,4.疾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 5.反复发作和慢,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自身抗原的出现,1.隐蔽抗原的释放,2.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抗原,3.存在交叉抗原,25,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自身抗原的出现1.隐蔽抗原的释放2,遗传因素 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个体MHC基因性相关联。 HLA-B27(+)强直性脊柱炎等。 HLA-DR3(+)重症肌无力;SLE等。,26,遗传因素26,免疫活性细胞异常,免疫调节紊乱,27
9、,免疫活性细胞异常免疫调节紊乱27,四、常见自身免疫病,(一)分类 1.按疾病累及系统分类 2.按器官特异性分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部性) 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全身性),28,四、常见自身免疫病(一)分类28,(二)典型病例及损伤机制,1.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病,(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disease),(3)重症肌无力,29,(二)典型病例及损伤机制1.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病,2.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0,2.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30,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
10、则,抗炎疗法非甾体类抗炎药 水杨酸制剂:阿斯匹林等; 丙酸类:萘普生、布洛芬等; 灭酸类:氯灭酸、甲氯灭酸等;,使用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 、FK506、糖皮质激素等。,31,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抗炎疗法非甾体类抗炎药 使用,血浆置换疗法,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32,血浆置换疗法 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32,免疫缺陷病,33,免疫缺陷病33,概念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是指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组分的缺失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一、概述,34,概念一、概述34, 分 类,1.按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
11、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 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35, 分 类 1.按发病原因分类35,2.按累及免疫成分不同分类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吞噬细胞缺陷 补体缺陷,36,2.按累及免疫成分不同分类36,IDD的共同特点,1.易发生感染,2.易患恶性肿瘤,3.常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5.常有遗传倾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4.多系统受累且症状多样,37,IDD的共同特点 1.易发生感染 2.易患恶性肿瘤,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引起继发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1.营
12、养不良 2.恶性肿瘤 3.感染:如HIV感染所致的AIDS 4.免疫抑制剂,38,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引起继发免疫缺陷病的因素38,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39,型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3,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40,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IgE Fc激活肥大细胞的过程,41,IgE Fc激活肥大细,花粉症的发生机制,42,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43,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损伤的机制,44,型超敏反应造成细胞损伤的机制44,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45,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45,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46,型超敏反应发生机,不同大小免疫复合物的特性,47,不同大小免疫复合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