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ppt课件.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ppt课件.ppt(2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讲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及防治(各 论),第一节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概说病害种类及为害:病原及症状类型:侵染来源:防治措施: 1、清除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3、药剂防治,病害种类及为害: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繁多,约占整个园林植物病害的 70%左右,超过了枝干(茎)和根部病害的总和。 发病后,斑斑点点的变色和坏死病斑,不仅影响外观的观赏效果,也影响了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之生长衰弱。病害严重者,可引起叶片及花、果的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叶部病害除了主要为害叶之外,还可为害枝条(茎)、花等部位。,病原及症状类型: 叶、花、果病害的病原
2、,主要有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也有一些非生物性病原(如冻害、灼伤、药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等)。,其中,以真菌引起的叶、花、果病害较为普遍,如白粉病、锈病、煤污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 病毒引起的叶部病害,有花叶、变色条纹或条斑、畸形等症状。 细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在管理粗放及污染严重的地区时有发生,引起叶斑、叶枯等症状。,侵染来源: 叶、花、果病害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前一年的感病植物、病落叶、被侵染冬芽、带菌种苗及无性繁殖材料,其次为传毒昆虫、转主寄主、野生寄生等。再侵染来源,主要为当年发病的植株及病残体。,防治措施:1、
3、清除侵染来源 植物休眠期间, 清除感病重的植株 或 清理感病植株的染病部分,如剪除病枝、病叶、病芽等; 清除病植物残体,如清扫病落叶、病花及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和为人工清除); 对于在病植株上越冬的病原菌,在早春,可用高浓度的铲除剂喷药铲除(药剂铲除);从而减少初侵染源。 在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芽,及时除草,则能减少再侵染来源。,对于温室大棚内的病残体及土壤中的病原菌,可在高温季节,清棚后闷棚 57 天,利用高温杀死棚内所有的病虫源; 对于土传病原菌,在采收后或种植之前,利用地膜覆盖产生高温,亦可杀死病原菌,以防下一茬作物被侵染。,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科学的土、肥、水
4、管理技术(如増施P、K肥和有机肥,氮肥要适量;科学灌水等);适宜的密度,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等措施;可以使园林植物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性,同时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萌发和侵入。这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基础性、根本性措施。,3、药剂防治 在充分掌握病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对病害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及时喷药,预防或治疗病害。 药剂防治,应把握好以下 6 个技术环节:,A. 选择好药剂种类 ;B. 掌握好喷药时间。尤其是第一次喷药的时间。以在病害的始发期喷药为宜(可以根据对现场及时而细心的观察来确定,也可根据有关专业书籍的介绍来确定);C. 掌握好喷药间隔期(大多数药
5、剂为710天,少数药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为15天);D. 掌握好喷药次数(大多数病害,需连喷25次);E. 喷药质量要高突出重点喷药部位,对发病部位进行全面、均匀喷药(或施药),药液量要足等F. 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 上述3大类防治措施,只要认真贯彻,及时落实,有机结合,就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各论中的每一种病害,均包括 5 部分内容:【分布与为害】:了解【症状】:重点掌握病害的为害部位和主要症状特点即识别要点。可以用两三句话把某一病害的识别要点概括出来。明确了这些内容,便于我们对病害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能突出喷药重点。【病原】:知道属于哪个亚门、哪一大类真菌等即可。明确了病原是哪
6、一类、哪一种,便于我们对症下药。 【发病规律】:包括了病害的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两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是:,1、侵染循环 病原物的越冬场所;(病菌的越冬部位为害部位) 病原物传播的大致时期; 初侵染发生的大致时期; 病害的始发期(发病初期)为何时,盛发期(发病高峰期,发病最重的时期)为何时。 了解了上述内容,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清理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同时, 、中只要知道一个,我们就可以确定出第一次喷药的大致时期。,2. 发病条件 即病害发生的三要素范围内的各种具体条件(三要素的具体化、细致化),如: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寄主的因素等。明确了发病条件,就可以通过控制发病条件的办法,来控制病害的发
7、生与为害。,【防治措施】: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落脚点,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学习每一种病害时,要注意上述5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前4点都是为第5点服务的,或者说为第5点打基础的,有了前4点,才有了第5点。也就是说,诊断正确,发病规律明了,防治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一、白粉病类 (中温广湿型病害) 紫薇白粉病 【分布与为害】 紫薇白粉病在我国紫薇栽培区普遍发生。常使叶片、嫩枝布满白粉。发病严重者提早落叶,枝条枯死。影响紫薇正常生长和观赏。,【症状】 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的嫩叶和嫩梢,花蕾也能被侵染。 发病初期,嫩梢的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随后扩大为圆形病斑,病斑可相互连接成片,使整个嫩梢、叶
8、片布满白粉(由病菌的菌丝体 + 分生孢子梗 + 分生孢子构成) 。叶片扭曲变形,枯黄早落。 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紫薇白粉病菌(示无性阶段),参考图片:梨白粉病(各种颜色的球状小点即为闭囊壳),紫薇白粉病菌的闭囊壳和子囊(有性阶段),紫薇白粉病菌的闭囊壳和子囊(有性阶段),参考图片,【病原】 病原菌为南方小钩丝壳菌Uneinuliella australiana (Moalp.) Zheg & Chen,属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小钩丝壳属。,【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 春季,菌丝随休眠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很快嫩芽上出现白色粉状物,
9、并随着新梢、嫩叶的生长,而侵染幼嫩的枝叶,同时产生大量粉孢子。 粉孢子由气流传播。 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紫薇白粉病在春、秋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秋季天气温暖潮湿,发病尤其严重。,【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清除侵染来源。 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彻底清除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紫薇应种植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药剂防治 早春发芽前,对上年已发病的植株,喷洒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 冬芽上 越冬的菌丝体。,在预测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春、秋梢的嫩梢生长期 或 嫩叶展开期,及时喷药。所用药剂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
10、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剂 60008000 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 倍液 ,12.5%腈菌唑乳油 40005000 倍液 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40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40%灭病威悬浮剂(多硫悬浮剂)8001000 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 200 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 2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每隔 10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
11、其他园林植物白粉病,白色粉斑,发病初期,蔷薇白粉病,花蕾受害,月季白粉病,花梗上的白粉层,电镜照片,1. 受害枝条 2. 分生孢子 3. 分生孢子串,蔷薇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中期,初期,后期,黄栌白粉病,黄栌白粉病,初期产生白色粉霉 斑,后期连成一片,漆松钩丝壳菌(Uncinula verniciferae PHenn),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瓜叶菊白粉病 1. 症状 2. 闭囊壳 3. 子囊孢子,草坪草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Golovex Spe
12、er(= Erysiphe graminis DC. ex Merat),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1.分生孢子 2.闭囊壳 3.子囊,其他常见的白粉病有大叶黄杨白粉病、四季海棠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等。,反面病斑,病斑放大,大叶黄杨白粉病,四季海棠白粉病,西府海棠、葡萄白粉病,非洲菊、杨树白粉病,芍药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芍药白粉病,后期病部产生的闭囊壳,九里香白粉病,竹节蓼白粉病,紫叶小檗白粉病,金银花白粉病,紫叶小檗白粉病,一 品 红 白 粉 病,二、锈病类(中温高湿型病害)草坪草锈病【分布与为害】 草坪草锈病是草坪草上发生极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在我国广州、深圳、浙江、江西、江苏、安徽、
13、云南、四川、台湾、上海、北京、武汉、山东、黑龙江等地均有发生。该病为害多种草坪草,严重时,使草坪草过早的枯黄,降低其使用价值及观赏性。这里主要以细叶结缕草(天鹅绒草)锈病为例作介绍。,【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草坪草的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草茎。 发病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均有疱状小点出现,后逐渐扩展,呈黄褐色圆形或长条状病斑,稍隆起,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裸露,呈橙黄色粉堆状物,长 1 mm左右。秋末,叶背出现黑褐色、线条形的粉状物,即冬孢子堆,长12mm,病斑周围呈淡黄色。 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卷曲干枯。,草坪草锈病,【病原】 结缕草柄锈菌(Puccini
14、a zoysiae Diet.),属担子菌门、锈菌目、柄锈菌属。,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发病规律】 锈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或病植物残体上越冬。 次年春天产生夏孢子。夏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滴飞溅而传播,并反复侵染为害。 广州地区发病较早,3月份发病,46月份及秋末发病重;北京地区 56月份开始发病,910月份发病严重,草叶枯黄。 9月底、10月初,产生冬孢子堆。 锈菌生长发育适温为1722;空气相对湿度在 80%以上有利于侵染。,气温适中、高湿多雨的气候,适于锈病流行。 草坪密度大,草丛厚,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发病重。 灌水过多,排水不畅,低洼积水等,可使小气候湿度过高,发病重。 偏施氮肥,草坪旺
15、长,或着施肥不足,草坪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土壤板结,土质贫瘠的草坪发病重。 病残体多的草坪发病也较重。,【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建坪时作好土壤改良,合理施肥,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粘重土壤可掺沙质土,沙质土壤掺塘泥、沟泥等。贫瘠土壤用有机肥作基肥。生长季节多施磷、钾肥,氮肥适量。及时修剪草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侵染来源。冬季彻底清除枯草,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药剂防治 从病害始发期,开始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25003000 倍液,10%世高(苯
16、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 8000100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每隔 1015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其他园林植物锈病,玫 瑰 锈 病,叶背面冬孢子堆,叶背面夏孢子堆,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黄色,玫 瑰 锈 病,叶片背面的冬孢子堆,黑色,玫瑰多胞锈菌(Phrangmidium rosae-rugprugosae Kasai)、短尖多胞锈菌(Phrnagmidium mucronatum (Pers)Schlecht)和蔷薇多胞锈菌(P ros
17、ae-multiforae Diet)。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属。,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木瓜海棠锈病,羊胡子,梨锈病,海棠锈病,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膨胀,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 )、梨胶锈病菌(G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1. 菌瘿 2. 冬孢子萌发 3. 海棠叶症状 45.性、锈孢子,毛白杨锈菌菌瘿 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毛白杨 锈病,2. 夏孢子堆 3. 冬孢子堆,马格栅锈(Melampsora MagnusianaWagher)、杨栅锈(MRostrupii Wagner
18、)和圆茄夏孢锈菌(Uredo tholopsora Cumm.)。隶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栅锈菌属真菌。,新 疆 杨 锈 病,海棠桧柏锈病,常见的锈病还有芍药锈病、美人蕉锈病等。,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夏孢子,孢子堆,美人蕉 锈病,枣锈病,三、炭疽病类(高温高湿型病害) 炭疽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另一大类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观赏植物、花卉)和果实(果树),也可为害枝梢,引起叶斑、落叶、果实腐烂和枝梢枯死。 炭疽病的主要特点是:病部易产生黑色炭质小点,往往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条件下溢出粉红色粘液,即分生孢子团。 该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常给园林植物的引种造成损失,如从东南亚购进的南洋杉,潜
19、伏有炭疽病菌未检出,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真菌。,山茶炭疽病(高温高湿型病害)【分布与为害】 山茶炭疽病是苗圃、庭院及盆栽山茶花上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分布很广,在我国广州、福建、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四川、安徽、陕西、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均有发生。该病亦可为害油茶、茶、金茶花,引起提早落叶、落蕾、落花、落果和枝条干枯,影响树势和开花,减少切花产量。,山茶炭疽病,【症状】 该病侵害山茶花地上部分所有器官,主要侵害叶片和嫩枝梢。老叶片对该病最敏感。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病斑,逐渐扩大成赤褐色或褐色大病斑,近圆形,直径 5 15
20、 mm,或更大。病斑上有深褐色与浅褐色相间的线纹,或不明显。叶缘部分有许多病斑,叶缘和叶尖的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病斑上轮生或散生着许多红褐色至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湿度大的条件下,从黑粒点中溢出粉红色粘孢子团。 病叶后期质脆,发黄干枯,极易脱落。,枝梢、枝条、主干受害,则产生溃疡和枯梢。,山茶炭疽病(仿蔡耀焯)1、症状图 2、分生孢子盘,【病原】 山茶炭疽菌有无性态和有性态之分。无性态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 该菌分生孢子盘埋生于病组织表皮下,后突破
21、表皮外露,直径150300m,刚毛周生,暗褐色,有13个隔,3072m45.5m;分生孢子梗无色,无隔膜;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直或略弯曲,1020m45.5m。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比较少见。 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729;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032),最适 PH值为5.66.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枯枝、病落叶上越冬,也可在叶芽、花芽鳞片基部、溃疡斑等处越冬。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翌年春季温度 20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由风
22、雨传播,自伤口或气孔侵入。但在自然界,病原菌可以从落叶后的叶痕侵入,或从叶背茸毛处侵入。潜育期 1020 天。从卷叶毛虫咬食的伤口侵入,潜伏期只有 35 天。 据广州报道,山茶炭疽病 5 月份开始发病,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南京的报道和广州相似,511 月份均可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该病发生。高温烈日后若遇暴雨,常引起病害的爆发。 另外,土壤贫瘠、粘重,容易发病; 施用氮、磷、钾肥的比例不当、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据国外报道,不同山茶品种对该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如日本山茶、茶梅、南山茶等品种易感病。,【防治措施】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清除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叶、枯枝,刮除主
23、干上的溃疡斑,有病枝条应从病斑以下 5cm的健康组织处剪除,若伤口处仍有变色斑点,必须向下再次修剪;伤口应涂杀菌剂消毒。 应从健康无病的母树上采条,扦插繁殖无菌苗木。,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操作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侵入机会。栽植山茶的基质要肥沃,显酸性(PH 5.06.5),排水良好,土壤应选壤土。栽培地应设在半阴的通风处。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据国外报道,施用鱼杂肥能减少该病发生。,药剂防治 春季新梢抽出后或在发病初期,喷洒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25使百克(咪鲜胺)乳油 10001500 倍液,或50%施保功(咪鲜胺锰盐
24、)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 2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雨过天晴后喷药效果最好。,兰花炭疽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以及大花蕙兰、宽叶兰等兰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以叶缘和叶尖较为普遍,少数发生在基部,病斑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深褐色不规则
25、线纹数圈,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有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斑多发生于上中部叶片,果实上的病斑为不规则、长条形黑褐色病斑。病斑的大小、形状因兰花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发生严重时,叶片斑痕累累,影响了兰花正常的生长及观赏。,(2)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兰花炭疽病,兰花炭疽病,兰花炭疽病,(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兰花展开新叶时,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菌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一般自伤口侵入,在嫩叶上可以直接侵入,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植物 病虫害 防治 病害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