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课件.ppt
《急救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 救 药 物 选 择 和 应 用聚焦CPR ECC 之ACLS,急 救 药 物 选 择 和 应 用,急 救 药 物 选 择 和 应 用聚焦CPR ECC 之ACLS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 柴枝楠,急 救 药 物 选 择 和 应 用,急救药物应用目的聚焦高级心肺复苏ACLS,1、增加窦房结组织兴奋性和传导性,有利于恢复心脏自搏心律,建立自主循环;2、借助于药物的使用有利于电除颤的成功;3、预防和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发生;4、改善心肺复苏过程中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和氧供;防止或减轻缺血缺氧对大脑组织损害; 抗休克;5、 纠正危重病所致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6、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支持;7、镇静、止痛、抗
2、惊厥。,急救药物应用目的聚焦高级心肺复苏ACLS1、增加窦房结组,急救药物,平安:广谱性有效:高效、速效便捷:配制方便序贯:静脉口服,急救药物平安:广谱性,一、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的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碳酸氢钠其他:洋地黄、钙剂、利尿剂、硝普纳、硝甘、阿托品、氨力农、米力农、血管加压素、,一、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的药物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用机制,天然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兴奋、受体作用在心脏停搏时有益作用是受体效应。这 些 效 应 主 要 通 过 兴 奋 和 受 体 来 调 节。收缩脑和心脏外的血管床,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冠脉灌注 压,防止
3、动脉萎陷,增加了心脑血液供给。 受体对CPR中和复苏后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微循环不利影响。兴奋受体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和传导速度,使心室颤抖波更易于电击除颤成功。但受体变力性和变时性作用对CPR不利影响,还可导致肺血流重新分配、肺内动静脉分流,动脉低氧血症。和 受体兴奋不利于复苏。,肾上腺素作用机制天然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兴奋、受体作用,肾上腺素作用机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有如下作用:增加全身血管阻力;使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氧耗增加;冠脉、脑血流量增加;心肌自主性节律增加、心率加快。,肾上腺素作用机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有如下作用:,肾上腺素适应症,心脏停搏: 室颤VF、 无脉室
4、速VT对初次电击无反响; 停搏; 无脉电活动;,肾上腺素适应症心脏停搏:,肾上腺素剂量,80年代一系列研究证明:0.045mg-0.2mg/kg范围可产生理想的效应。 2005年指南推荐心脏骤停常规用量1mg周围静脉推注,随之20ml生理盐水推注确保药物直达中心循环。35 分 钟 一 次; 大剂量肾上腺素可能更易于复苏,特别在心脏停搏时间长时,因此临床医师经历地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大剂量法: 即在标准剂量无效时,可每 次1mg、3mg、5mg 递 增至总量15mg或5mg起始量,间隙使用至总量15mg或0.1mg/kg 。,肾上腺素剂量 80年代一系列研究证明:0.045mg,肾上腺素剂量,静
5、脉注射剂量大剂量肾上腺素增加冠脉灌注压和提高自主循环,但可加剧复苏后心肌和神经功能不全大剂量肾上腺素没有肯定证据有害开场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提高长期存活率和神经结果开场1mg失败之后,大剂量肾上腺素(5mg即0.1mg/kg)可考虑。特别是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引起的心跳骤停。大剂量肾上腺素不推荐不阻止目前无证据可以改变推荐剂量应间隔给药,不超过3-5分钟,肾上腺素剂量静脉注射剂量,肾上腺素剂量标准剂量大剂量对照,人类生存资料,肾上腺素剂量标准剂量大剂量对照,人类生存资料作者大剂,肾上腺素剂量,个体化方案:心搏骤停时间较短标准小剂量1mg周围静脉推注;心搏骤停时间较长首次大剂量;首次标准小
6、剂量效果不佳,需重复给药时可阶梯加量可每 次1mg、3mg、5mg 递 增至总量15mg或5mg起始量,间隙使用至总量15mg;自主心搏恢复后为防止再次停跳,小剂量肾上腺素静点10mg ad+5%NS250 500ml,初始10g/Kg/min,肾上腺素剂量个体化方案:,肾上腺素适应症,心动过缓或严重低血压 为能使盐酸肾上腺素对心动过缓或严重低血压病人产生持续灌注作用,1mg1ml 1:1000溶液参加500ml生理盐水中或D5W中滴注。 成人起始剂量为1g/min滴注并注意血流反响,通常2-10g/min能够到达理想作用。注意这是非心脏骤停如用于心动过缓或低血压病人的用法和剂量。,肾上腺素适
7、应症心动过缓或严重低血压,肾上腺素适应症,心动过缓:用于其他措施无效阿托品、多巴胺和经皮起搏 1mg ad+5%NS 500ml初始1g/min2-10g/min严重过敏反响:ad0.1mg稀释为1:10000浓度5分钟内静注或1-4g/min静点,肾上腺素适应症心动过缓:用于其他措施无效阿托品、多巴胺和经,肾上腺素的副作用,肾上腺素有正性肌力和变时效应增加心肌代谢和氧耗。 可导致加剧心肌缺血;在心脏未停搏者可致高血压;产生室早,尤其在使用洋地黄药物时。注入心肌内导致心律失常。易引起高钾和代酸。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忌用。,肾上腺素的副作用肾上腺素有正性肌力和变时效应增加心肌代谢和氧,本卷须
8、知,肾上腺素不能参加含有碱性药物或液体的瓶子内注入,当儿茶酚胺与碱性溶液混在一起时可产生相关的拟交感神经化合物或儿茶酚胺自氧化。,本卷须知肾上腺素不能参加含有碱性药物或液体的瓶子内注入,当儿,研究展望,甲基去甲肾上腺素MNE适应症 选择性2受体冲动剂,没有1、 受体不 利作用,可能对复苏有利。 提示选择性2受体冲动剂在心肺复苏中的有效性。,研究展望甲基去甲肾上腺素MNE适应症,研究展望,非肾上腺素能正性肌力药Mirinone肾上腺素能拮抗剂普萘洛尔K通道激活剂Levosimendan钠氢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阿片受体冲动剂镇痛新选择性2受体冲动剂选择性1受体冲动剂甲氧胺复苏“鸡尾酒,研
9、究展望非肾上腺素能正性肌力药Mirinone,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去甲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一种,主要在肾上腺能神经末梢突触合成和储存,交感兴奋促使其释放,与肾上腺素相似,具有、受体作用。去甲肾是强有力的受体兴奋剂,导致动静脉血管收缩。其受体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一样,使心肌收缩力增加,但升高心率不明显。对受体影响较小。通过提高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但增加心肌耗氧并使心肌缺血、阻碍了生命器官的血流。,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去甲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一种,主要在肾上,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主要兴奋1和2受体,防止了潜在的受体效应,但在改善心肌和脑血流方面并不比肾上腺素强,也不能提
10、高出院生存率。在恢复自主循方面的作用是肾上腺素的2倍。,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主要兴奋1和2受体,防止了潜在的受,去甲肾上腺素适应症,用于严重低血压(SBP70mmHg)和对其他升压药无效的外周阻力降低者;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使心输出量增加或降低,有赖于血管阻力,左室功能状态和反射效应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介导的作用。在脓毒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较心梗低血压和伴低外周阻力者好;去甲肾上腺素通常引起肾和肠系膜血管收缩,然而,在败血症时,去甲肾上腺素改善肾血流并增加尿量。对严重低血压收缩压70mmHg和对多巴胺、苯肾上腺素或甲氧胺等肾上腺素能药无效的外周阻力降低的病人可能有效。在低血容量休克者相对
11、禁忌,需要恢复血容量;在心肌缺血时慎重应用,可增加心肌氧需要。,去甲肾上腺素适应症用于严重低血压(SBP70mmHg)和对,去甲肾上腺素适应症,去甲肾可作为心源性休克最后的治疗药物;可用作暂时支持血压和冠脉灌注的药物;其血管收缩作用可增加冠脉灌注压,但也增加后负荷,净效应是氧耗超过了氧供;SEPSIS早期、高排低阻:在脓毒症去甲肾升压增加血管阻力并改善肾血流;非脓毒症可产生严重的内脏血管收缩和肾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剂;随病情进展低排高阻: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合用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适应症去甲肾可作为心源性休克最后的治疗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及用法,严重低血压BP小于70
12、mmHg且外周血管阻力低下者,24mg加5 GS250ml ,初始量0.5-1.0ug/min ,重症可达830ug /min。以最低浓度维持血压(SBP90mmHg)平均剂量2-12ug/min可达30ug/min,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及用法,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及用法,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加用4mg去甲肾上腺素或8mg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1mg去甲肾上腺素与2mg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相当入250ml D5W或5%GNS不要用单纯生理盐水,此时浓度为16g/ml的去甲肾上腺素或32g/ml的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起始浓度为0.5g/mim滴注并渐增直至产生效应。,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及用法去甲肾
13、上腺素使用时,加用4mg去甲肾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及用法,在治疗时密切监测血压,由于严重血管收缩,动脉压测量不准确,需要有创血压监测,如作不到,袖带血压每分钟监测一次,侵入血流动力学监测应推荐;慢慢停药防止突然低血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免漏在血管外。,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及用法在治疗时密切监测血压,由于严重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副作用,去甲肾增加心肌氧耗与增加冠脉血流不匹配,可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导致梗死;导致心律失常尤其对心肌储藏减少,液量丧失的患者;严重血管收缩可致手脚指缺血坏死;通过受体可致冠脉血管收缩;使内脏、肾脏和肠系膜血管收缩,加重肾脏灌注不良。,去甲肾上腺素副作用去甲肾增加心肌氧耗与
14、增加冠脉血流不匹配,可,去甲肾上腺素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心肌坏死和血管内膜纤维剥脱,高钾血症,脂肪代谢障碍和酸中毒,影响心脏变异性自动调节。如果药物漏出血管外可 造 成组织坏死, 此 时可用5-10mg酚妥拉明溶于10-15ml 生理盐水中在漏出周围组织浸润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心肌坏死和血管内膜纤维剥脱,高钾,去甲肾上腺素禁忌症,去甲肾上腺素对低血容量病人是相对禁忌症。它可能增加心肌氧耗量,对缺血性心脏病人要慎重使用。禁用碱性溶液或含碱性药物与其混合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禁忌症去甲肾上腺素对低血容量病人是相对禁忌症。它,多巴胺,多巴胺,多巴胺作用机制,盐酸多巴胺是儿茶酚胺样药,是去
15、甲肾上腺素的前体,能刺激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特异的多巴胺能受体DA1、DA2受体。生理学上,多巴胺通过和受体刺激心脏,药理学上,多巴胺不仅是强烈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冲动剂,也是强烈的外周多巴胺受体冲动剂,这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除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和受体外,也可间接促使去甲肾释放,去甲肾的血管收缩作用可被多巴胺血管扩张作用抵消;在中枢、外周多巴胺是重要神经介质。,多巴胺作用机制盐酸多巴胺是儿茶酚胺样药,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多巴胺适应症,低血压 SBP70-100mmHg,伴有组织灌注缺乏、少尿和精神状态改变心动过速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阿托品或经皮起搏效果不佳CPR后低血压诱导复苏后暂时高血压以改善
16、脑灌注复苏时多巴胺通常用于低血压,物别是与有病症性心动过缓或ROSC后。多巴胺与其他药合用,包括多巴酚丁胺,是复苏后低血压的有效组合。如果有效灌注即静脉扩容充分仍然低血压,可与变力和缩血管药如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合用。主动效应包括增加心输出量和动脉灌注压。通常用于低血压伴随心动过缓或自主循环恢复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合用是治疗复苏后休克的最正确选择。,多巴胺适应症低血压 SBP70-100mmHg,伴有组织灌,多巴胺临床应用,多巴胺是唯一正性肌力作用同时选择增加肾和内脏血流,其具有剂量依赖性。 2-4u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DOA1&DOA2,扩张肾小动脉、冠状血管、脑血管。小剂量多
17、巴胺可拮抗去甲肾和其他收缩血管药的肾血管收缩作用,所以多巴胺可与这些药物继续合用但小剂量多巴胺不用于急性少尿性肾功能衰竭,尽管小剂量多巴胺常被用于维持肾血流或改善肾功能,最近的资料说明,这种用法并没有益处。 5-10ug/kg/min直接兴奋心肌1受体,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末稍,释放正肾,兴奋1受体。此时1、2受体起主导作用,此外5羟色胺和多巴胺介导的血管收缩作用也很明显。 大于10ug/kg/min,受体强烈收缩体血管和内血管,心脏负荷加大。,多巴胺临床应用多巴胺是唯一正性肌力作用同时选择增加肾和内脏血,多巴胺临床应用,如单用多巴胺仍不能维持血压,并且剂量20ug/kg/min,可加用其他肾上
18、腺能兴奋剂:多巴酚丁胺;在多巴胺大剂量时可致动静脉血管收缩,可用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降低前负荷增加心排;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产生类似于多巴酚丁胺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多巴胺临床应用如单用多巴胺仍不能维持血压,并且剂量20ug/,多巴胺副作用,增加心率可致心律失常;增加肺动脉压并使心排量下降;多巴胺使心脏作功增加、心肌耗氧增加,但不代偿性使冠脉血流量增加,这种氧供需不平衡可使心肌缺血;皮肤渗漏可致皮肤坏死;相对禁忌症:增加血管阻力、肺充血、增加前负荷。,多巴胺副作用增加心率可致心律失常;,本卷须知,多巴胺不宜和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滴注,以免降低疗效。静点1-5ug/kg/min逐渐加量直
19、到血压上升尿量灌注改善不要突然中断用药,应逐步减量。在低血容量时用多巴胺要与补液同时用,本卷须知多巴胺不宜和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滴注,以免降低疗效,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是人工合成的儿茶酚胺,类似于多巴胺作为外消旋的混合制剂主要是肾上腺能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减低左心舒张压: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选择性兴奋1受体,很少增加心肌耗氧量。 对&2受体作用轻微,对心率及血压影响小,心律失常少。呈剂量依赖性,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是人工合成的儿茶酚胺,类似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盐酸多巴酚丁胺是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药,严重收缩性心力衰竭有强
20、烈的变力作用。多巴酚丁胺由于其不同外消旋构造效应,有很复杂的药理作用。+异构体有强烈的肾上腺素能冲动作用,异构体是强烈的1受体冲动作用。+异构体2肾上腺素能效应的扩血管作用与缩血管的异构体的受体冲动作用相互平衡抵消,通常会产生外周阻力的轻微变化或降低外周阻力作用。多巴酚丁胺的优点可能与其降低左室充盈压有关 。,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盐酸多巴酚丁胺是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药,严重,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除了其变力作用,多巴酚丁胺可能进一步通过其反射性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压力感受器介导,降低左室后负荷,以致心输出量增加而动脉血压不变或可能降低。利用多巴酚丁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而不是特殊剂量到达理想的治疗作用。,多
21、巴酚丁胺作用机制除了其变力作用,多巴酚丁胺可能进一步通过其,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多巴酚丁胺的血流动力学净效应:与多巴胺与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合用类似;多巴酚丁胺较去甲肾和多巴胺在氧供需之间更趋平衡;在不增加心率时多巴酚丁胺不增加梗死面积或导致心律失常。,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多巴酚丁胺的血流动力学净效应:与多巴胺与血,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多巴酚丁胺由于刺激心肌、受体有正性肌力作用;对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小;对血压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增加心排可使肾肠系膜血流增加。,多巴酚丁胺作用机制多巴酚丁胺由于刺激心肌、受体有正性,多巴酚丁胺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对血管扩张药不能耐受的严重的收缩性心衰患者最为有用;用于急性
22、肺水肿、低血压和休克,休克无病症体征收缩压在70-100mmHg时可用;在用多巴胺时加用多巴酚丁胺可减少前者用量;右室梗死时在扩容根底上可加用多巴酚丁胺;脓毒性休克时可改善左室功能;在受体阻滞剂过量或中毒时可用。,多巴酚丁胺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对血管扩张药不能耐受的严重的收缩性,多巴酚丁胺适应症,器质性心脏病心衰洋地黄疗效差时;心源性休克补足血容量血压仍低时或AMI伴心衰休克时。此时要与DOA 及 其 他 扩 血 管 药 连 联用;,多巴酚丁胺适应症器质性心脏病心衰洋地黄疗效差时;,多巴酚丁胺临床使用,剂量:520g/kg/min ,个体差异大,最大量40ug/kg/min 。2040mg + 5
23、%GS250ml,2.5-10g/Kg/min多巴酚丁胺的剂量范围为2-20g/kg/min,但在重病人会因其个体差异而产生变化。其使用剂量可高达40g/kg/min,但这种剂量可能明显增加其不良反响,特别是产生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多巴酚丁胺临床使用剂量:520g/kg/min ,个体差,多巴酚丁胺本卷须知,禁忌 用 于 主 动 脉 狭 窄 及 肥 厚梗 阻 性 心 脏 病。老年人对多巴酚丁胺的反响性降低。剂量大于20g/kg/min时,心率增加10%以上,可能会诱发或加生心肌缺血。,多巴酚丁胺本卷须知禁忌 用 于 主 动 脉 狭 窄 及 肥,多巴酚丁胺本卷须知,易致快速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头
24、痛、低钾、恶心、发抖;快速心律失常易致心肌缺血;严重心衰时心肌受体下调数目减少,反响迟钝;长期应用(72小时)易产生耐受性。,多巴酚丁胺本卷须知易致快速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头痛、低钾、恶,血管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作用机制,血管加压素是下丘脑室上核合成并在垂体后叶分泌的肽类激素,具有抗利尿、强烈收缩外周血管、促进ACTH释放等作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是一种自然激素,是一种的抗利尿激素。内源性血管加压素在经CPR后存活病人要比未存活者有较高的的血浓度,这一结果提示在心脏停搏复苏时外源性血管加压素可能有益。,血管加压素作用机制血管加压素是下丘脑室上核合成并在垂体后叶分,血管加
25、压素作用机制,可能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导致平滑肌产生各种效应。导致强烈的周围组织血管收缩,而相对少地收缩冠状血管和肾血管床,并扩张脑血管。血管加压素没有受体作用,不增加心脏氧耗量。留神跳骤停时间较短时,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相当,但留神跳骤停时间较长时 建议用血管加压素。半衰期是10-25分钟,较肾上腺素半衰期长。,血管加压素作用机制可能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导致平滑肌产生,血管加压素作用机制,对标准ACLS无效的心脏停搏患者,血管加压素可升高血压并增加自主循环的重建;对复苏40分钟仍无效的10例患者中应用血管加压素有4例能使平均冠脉灌注压升至28mmHg;院外室颤患者给予血管加压素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药物 选择 应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