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课件.pptx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课件.ppt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1,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1,药物不良反应定义,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ADR是指: 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功能恢复期、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有害且非期望的反应。我国SFDA ADR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不良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体质等。,2,药物不良反应定义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ADR是指:2,ADR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分两类:A型:剂量相关,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B型:与剂量不相关,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发生率低
2、而死亡率高。,ADR分类,3,ADR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分两类:ADR分类3,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药物是把双刃剑,任何药物具有治疗(预防)作用的同时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事件 1、绝大多数抗肿瘤药因缺乏选择性,在杀伤和损害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骨髓、胃肠道上皮、毛囊、生殖细胞)亦产生毒性作用,可出现全身性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在化疗期间出现或多或少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痛苦,严重毒性反应不可逆,可导致死亡。,4,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 药物是把双,2、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很多,由于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它们的不良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体内不同的系统和
3、器官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也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2,5,2、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很多,由于每一种药物的药,抗肿瘤药物ADR防治关键注重全程管理,了解和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尤其是在联合化疗时选用毒性不重复和互不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应用;既可以增加疗效,也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重视新的、严重的ADR监测、分享提高控、防能力。,6,抗肿瘤药物ADR防治关键注重全程管理了解和掌握抗肿瘤药物,如: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新的ADR不时有报道,针对不良反应的教育和认识是必需的(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医生)
4、,针对不良反应,适当的“治疗措施”可获得最大临床益处,不会导致治疗中断或推迟。 全程管理: 治疗前应评估危险因素、合并疾病,耐心进行患者教育,积极治疗合并症; 治疗中应监测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营养状态,合理剂量调整,关注合并用药,注意甲状腺功能; 治疗后应随访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的长期毒性。,7,如: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新的,一、骨髓抑制: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骨髓中各种血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衰期的长短: 白细胞的半衰期仅6h; 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d,较易引起减少; 红细
5、胞的半衰期长达120d。,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8,一、骨髓抑制: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一般损伤DNA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RNA合成的药物次之,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小。骨髓抑制毒性代表药物,较明显的药物有蒽环类药物、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紫杉醇、健择、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诺维本、开普拓等。靶向治疗药物也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如舒尼替尼(12%,8%),索拉非尼(5%,1%)。,9,一般损伤DNA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RNA合成的,骨髓抑制防治: 目前对抗肿瘤药引起
6、的骨髓抑制尚无很有效的防治方法。 临床观察很重要,化疗前后查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计数,每周至少检查1次白细胞和血小板,当白细胞低于 3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暂停治疗,并适当隔离、避免感染及注意出血情况,若有出血倾向,应及时输新鲜血。 1、对粒细胞减少发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应立即收治病人作感染检查及药敏试验,立即广谱三代头孢经验用药。,10,骨髓抑制防治: 目前对抗肿瘤药引起的骨髓抑制尚无很有效的,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外周血中粒细胞数,使化疗间歇期缩短至2周左右。目前使用的各种集落刺激因子有生白能、非格司亭、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使用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
7、与化疗药同用。如非格司享(GCSF)的用法: 当白细胞低于 3.0109/L时,50g/d,连用35d; 白细胞在1.0109 1.99109/L时,100g/d,连用57d; 白细胞1.0109/L 时,250g/d,连用57。 应用3d后,白细胞明显上升,且在短时间内使白细胞恢复正常,可防止感染,保证下一周期化疗如期进行。 对使用发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20%的化疗方案时,宜预防使用G-CSF,如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11,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外周血中粒细,2、血小板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多为抑制性。密切注意出血倾向,防止出血发生避免使用抗凝
8、血药应用具升高血小板药物,如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等。血小板减少和骨髓巨核细胞缺乏时,白介素无效,可用TPO、白介素-3和干细胞因子(SCF),12,2、血小板减少12,二、消化道不良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 恶心、呕吐、厌食、急性胃炎、腹泻、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肠坏死,还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致吐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致吐作用也有分级: 明显致吐的药物(致吐率90100):顺铂、氮芥等。 较强致吐(致吐率6090):环磷酰胺、阿霉素、卡铂、亚硝脲类等。 中度致吐(致吐率3060):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地辛等。 弱致吐(致吐率630):博莱
9、霉素、长春新碱等。,13,二、消化道不良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 恶心、呕吐、厌,2、恶心、呕吐的防治: 接受高度致吐化疗药物者,应联合应用地塞米松20mg和 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32mg或格拉司琼10g/kg静脉注射; 接受中度致吐化疗药者,可采用昂丹司琼824mg 或格拉斯琼10g/kg加地塞米松20mg静脉注射,疗效好,但价格贵,多数患者可用的较经济的方案是甲氧氯普胺(灭吐灵)3mg/kg静脉注射,每日4次,2d后,改用灭吐灵40mg口服,每日4次,并加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注射。 接受轻度致吐药者,可口服氯丙嗪 1020mg或甲哌氯丙嗪1020mg。,14,2、恶心、呕吐的防治:
10、接受高度致吐化疗药物者,应联合,三、过敏反应 1、临床主要表现: 皮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引起变态反应的常见药物有:门冬酰胺酶、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紫杉醇、蒽环类药物、鬼臼毒类药物等。,15,三、过敏反应 1、临床主要表现: 皮疹、血管性水肿、,2、过敏反应分级,16,2、过敏反应分级分级定 义1荨麻疹范,3、过敏反应的防治:使用中应有护士监护,白天给药为宜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 如应用紫杉醇,给药前: 12和6小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0mg口服 给药前30分钟 苯海拉明50mg肌注 给药前30分钟 西咪替丁300mg静脉推注治疗: 1、2级: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 2
11、、3级:肾上腺素、甲泼尼龙、抗组胺药抢救处理,17,3、过敏反应的防治:使用中应有护士监护,白天给药为宜,四、神经系统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 外周神经包括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梢神经炎、深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中枢神经包括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罕见惊厥和意识丧失。植物神经包括小肠麻痹引起的便秘、腹胀。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头晕,严重者有高频听力丧失。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的常见药物有: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丙卡巴肼、长春新碱、铂类等,且神经毒性多与药物剂量相关。,18,四、神经系统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 外周神经包括肢体,2、神经毒性的防治: 临床上对抗肿瘤药的毒副反应常采用积极的预防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药物 常见 不良反应 防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