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课件.ppt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课件.ppt(3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救护理学,山 西 医 科 大 学 护 理 学 院急救护理教研室,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急救护理学山 西 医 科 大 学 护 理 学 院急救护理学第,目 录,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目 录 第,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退 出,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返 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韩春玲主讲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1、简述急诊、急救、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2、明确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及任务。3、了解急救护理、急诊医学的范畴。4、简述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教学目标
2、1、简述急诊、急救、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对急诊室的了解来自于:,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对急诊室的了解来自于: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二)5080年代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1、50年代: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大流行监护病房。2、60年代:医用电子仪器应用于临床。3、70年代:国外组建“急救医疗体系”,国内成立心脏与综合监护病房。4、80年代:卫生部颁发文件,成立“重庆急救中心”。,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7,一、急救护理学发
3、展简史(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急救护理学第,二、现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8,二、现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8,(一)急诊医学发源地美国 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 1972年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被确定为是一门独立的专 业学科(二)急救护理学隶属关系,急救护理学,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9,(一)急诊医学发源地美国急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三、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一)素质:是指个体完成工作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潜在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
4、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实力。,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0,三、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素质:是,(二)急救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热爱并敢于献身护理事业 2.热 情 服 务 ,精 心 护 理 3.勤 奋 学 习 ,精 通 业 务 4.严 谨 周 密 ,勤 快 敏 捷 5.谨 言 慎 行 ,端 庄 可 信 6.团 结 协 作 ,密 切 配 合,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1,(二)急救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我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王今达教授曾提出 四项素质要求,即: 1.要有狮子样的体力; 2.要有骆驼样的精神; 3.要有猴子样的敏捷; 4.
5、要象黄牛一样只工作不索取。 对完成急救工作态度也提出“四”个字,即:千方百计、千难万险、千言万语。,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2,我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王今达教授曾提出急救护理,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一、概念,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3,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一、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指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4
6、,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指以挽救病人生,二、急救护理范畴 1、基础护理 2、专科护理 3、护理管理 4、护理教学 5、继续教育 6、护理科研,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5,二、急救护理范畴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5,三、急救护理工作特点 1、随机性大 2、可控性小 3、口头医嘱多 4、多学科性 5、无菌观念强,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6,三、急救护理工作特点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6,四、急救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重要作用1、急救护理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急诊各项医疗工作中,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参加。 3、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
7、章,17,四、急救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重要作用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护理工作国际化护理工作特色化护理工作市场化护理教育高学历化,五、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8,护理工作国际化五、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急救护理学第一章,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9,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19,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特质和领导潜力;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全球性的护理学科前瞻性思维;具有世界护理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通过国际护士资格论证评试。,培养目标,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0,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特质和领导潜力;培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国际协作,联合培养;融
8、合东西方文化优质的护理课程体系;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学术期刊;营造英文为主的双语教学环境;推行国际流行的PBL教学方法。,培养方案,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1,国际协作,联合培养;培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1,开展国际交流与10个国家护理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科建设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为培养国际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外交流,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2,开展国际交流与10个国家护理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外交流急救,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帮助;学习国内外护理同仁的先进经验;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高起点、新模式、继往开来、自我超越、迎接美好的
9、明天,展望未来,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3,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展望未来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而采取的抢救措施。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4,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救护理学第一,二、急诊医学发展史,二、急诊医学发展史,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5,二、急诊医学发展史二、急诊医学发展史急救护理学第
10、一章至第六章,三、急诊医学的范畴 1、初步急救 2、复 苏 学 3、危重病医学 4、灾难医学 5、创 伤 学 6、急性中毒,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6,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6,病患,急诊科,医护人员判定就医科别,挂号,病患接受各种检查、治疗,离院,住院,留观,专科会诊,手术,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7,病患急诊科医护人员判定就医科别挂号病患接受各种离院住院留观专,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院内诊治ICU救治三个部分组成。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8,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
11、六章28,1、EMSS流程图,事故现场,救护车到达,最初目击者(初步急救),急救医师现场急救(BLS),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ICU,专科病房,120,急诊医师院内急救(ALS),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29,1、EMSS流程图事故现场救护车到达最初目击者急救医师现场急,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0,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任务院前急救:各种危急生命的急危重,第二章 院前急救,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院前急救设施和工作模式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退 出,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1,返 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韩春玲主讲第二章 院前,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12、32,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2,教学目标,1、准确说出院前急救的概念。2、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3、熟悉急救特点、任务、原则的不同点。4、简述护理体检的原则、顺序。,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3,教学目标1、准确说出院前急救的概念。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第一节 概述,院前急救,现场急救(接力赛第一棒),途中救护(接力赛第二棒),急诊科 (接力赛第三棒),ICU救治(接力赛第四棒),院前急救工作中重点强调的是“速度”,以“先救命”为原则。,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4,第一节 概述院前急救现场急救(接力赛第一棒)途中救护(接力,院前急救(First aid),一、概念 院前急救是指
13、: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未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治。,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5,院前急救(First aid)一、概念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二、院前急救的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史,开始建立急救站,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 救工作,全国统一呼救电话“120”,20世纪8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6,二、院前急救的发展与现状开始建立急救站80年代中期90年代,(二)院前急救应具备的条件 1、灵敏可靠的通讯网络。 2、众多专业业务素质良好的医护人员。 3、性能良好的急
14、救运输工具、急救器械、设备、药品。,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7,(二)院前急救应具备的条件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7,(三)我国目前城市院前急救的模式 1、独立的急救中心模式 2、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的模式 3、依托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 4、院前急救全部由各医院分片出诊的模式,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8,(三)我国目前城市院前急救的模式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8,世界几种急救模式,英美模式 将病员带到医院法德模式 将医院带给现场的病人,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9,世界几种急救模式英美模式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39,各城市组织形式虽有不同特点,其共性是一致的:具有现代
15、化灵敏的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基本健全了急救网络,缩短了抢救半径以最快的速度、高效的急救护理,减少了伤残率、病死率。,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0,各城市组织形式虽有不同特点,其共性是一致的:急救护理,三、院前急救的特点 1、随机性大;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急救现场条件差。 5、病种多样复杂。 6、体力劳动强度大。 7、对症治疗为主。,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1,三、院前急救的特点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1,四、院前急救的任务 1、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危重病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 急诊病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 险的病人。 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
16、急救; 3、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2,四、院前急救的任务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2,五、院前急救的原则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3,五、院前急救的原则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3,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1、急救和转运常出现的四大矛盾: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急救物资短缺与需要量的矛盾;重伤员与轻伤员都需要急救的矛盾;轻重伤员都需转运的矛盾。,急救护
17、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4,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4,检伤分类:可保证充分的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使需要急救的轻、重伤员各得其需,使急救与转运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5,检伤分类:可保证充分的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2、院前急救分类的意义:提高抢救效率。 将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用在抢救有存活希望者的身上,提高伤病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6,2、院前急救分类的意义:提高抢救效率。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3、检伤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危重伤:此类损伤需立即急救重伤:伤情暂不危及生命轻伤:伤情较轻,能行走死亡:呼吸、心
18、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7,3、检伤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7,(二)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应边抢救边分类经验丰富、高年资护士承担先危后重、再轻后小迅速、准确、无误 现场急救的护理工作内容 护理体检 急救护理措施 安全转运 途中监护,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8,(二)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8,(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1、呼吸是否停止 看:观察胸廓的起伏 听:用耳接近鼻部去听有无气体排出 感觉:用脸感觉有无气流呼出2、脉搏是否停止 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看:头部、胸腹、脊柱、四肢 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 量:收缩压不90mm
19、Hg,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9,(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49,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0,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0,红色等级,非常紧急 需要立即治疗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收缩压90mmHg 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 SO2饱和度93 等待时间“0” 红色等级的患者,伤情可能包括:脑疝、有脑实质受压的颅内血肿、心包填塞、大血管破裂、血气胸、肺爆裂震伤、创伤性窒息、膈破裂、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空腔实质脏器破裂等,应引起高度关注。,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1,红色等级非常紧急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1,黄色等级,紧急 保持有生命功能,但依旧有危险
20、 需要密切监控 生命体征:- 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 脉搏50min或120min或不规律 - SO2饱和度在94到97之间 等待时间在30min以内,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2,黄色等级 紧急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2,绿色等级,保持有生命功能但不危险 需要每30min重新检查一次 生命体征正常 等待时间在120min以内 黑色等级 己死亡,不再进行救治,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3,绿色等级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3,简明分类法:A B C DA 行动能力检查 B 呼吸检查C 循环检查D 意识检查,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4,简明分类法:A B C
21、 D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4,A 行动能力 自主行走能力 自如 不能行走 延缓处理 开始B 轻、重,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5,A 行动能力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5,自主呼吸 没有、极微弱 有 ( 30次/分或6次/分) 打开气道 停止(黑) 微弱(红),B 呼吸检查,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6,自主呼吸B 呼吸,血液循环(桡动脉) 存在 不存在 毛细血管循环2秒 D 优先(红),C 循环检查,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7,C 循环检查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7,意识 不能回答问题 能回答问题、能动作 不能动作 黄、绿 危重(红),D 意识判断,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
22、8,D 意识判断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8,现 场 外 伤 四 大急 救 技 术,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59,现 场 外 伤 四 大急 救 技 术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0,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0,案例1 一名车祸外伤患者,急救现场无人掌握急救止血技术,待120急救中心到达现场后才予以包扎止血,然后紧急送往医院。由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该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1,案例1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1,止血法1、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为40005000ml,约占体重的8% 出血达到160
23、02000ml生命危险 心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死亡,内出血:体腔内出血,外出血:可看见,易辨别,动脉出血:鲜红色,压力高,像喷泉,毛细血管:红小血滴,常能自行凝固,出血,静脉出血:暗红色、不间断、缓慢流出,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2,止血法内出血:体腔内出血外出血:可看见,易辨别动脉出血:鲜红,出血按血管的种类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3,出血按血管的种类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3,常用压迫点,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的搏动点 (颞浅动脉)止血。,颜面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 的搏动点 (颞浅动脉)止血。,前臂出血:压迫肱二头肌内侧
24、沟中部的搏动 点(肱动 脉),将动脉向外压向肢骨。,手掌、手背出血: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搏 动点(尺、桡动脉) 止血。,大腿出血:大腿及其以下动脉出血,可用双手拇指重 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的强搏动点(股动脉)出血:,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4,常用压迫点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的搏动点颜面部,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5,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5,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6,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6,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7,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7,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8,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8,止血带止血法:适用
25、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使用不当 会造成更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注意事项:,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上 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N; 使用止血带压力要适当; 止血带下加衬垫,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 应有明显标记(上止血带时间、部位);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3-5小时,每30分钟放松2-3分钟;,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69,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使用不当注意事项:,2、止血方法一般止血法: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复盖纱布绷带 包扎。 适用于“创口小”的出血。加压包扎法:敷料覆盖伤口绷带加压包扎松 紧 度适宜。适用于小动脉;中、小 静脉 或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护理 第一章 第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