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4技术系统的进化.ppt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4技术系统的进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4技术系统的进化.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技术系统的进化,TRIZ的基本概念理想化方法的应用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S曲线及其作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裁剪实验与思考:用最终理想解启迪创造性思维,第4章 技术系统的进化TRIZ的基本概念,所谓技术系统的进化,就是不断地用新技术替代老技术,用新产品替代旧产品,实现技术系统的功能从低级到高级变化的过程。技术系统进化是构成TRIZ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TRIZ 强调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也就是在不断更新、发展中。不管人们是否认识了技术系统,技术系统的进化都在客观地进行着的。认识和掌握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有利于设计者开发出更先进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样地,对于一个具体的技术系统来说
2、,人们对其子系统或元件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这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也属于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第4章 技术系统的进化,所谓技术系统的进化,就是不断地用新技术替代老技术,用新产品替,在学习TRIZ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它的许多基本概念,包括TRIZ中的一些通用表述名词及其含义,例如技术系统、功能、矛盾、理想度等,以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TRIZ中的工具和方法。,4.1 TRIZ的基本概念,在学习TRIZ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它的许多基本概念,包括T,“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亚里士多德 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由此可见对系统的研究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宇宙、自
3、然、人类,一切都在一个统一的运转系统之中!世界是关系的集合体,而非实物的集合体。”这是人们早期对系统最朴素的认知。随着人们对自然系统认知的加深,形成了系统的原始概念。再由自然系统到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逐渐深入,形成了系统的概念。,4.1.1 技术系统,“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亚里士多德,朴素的系统观是指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达到动态平衡的元素集合(生物连、环境链),如一个池塘。系统一般是一个可以自我完善的,并且能够动态平衡的物品集合。系统的概念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整体系统观,近代机械系统观(实现单一功能),辩证系统观(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联系与制约),现代复杂
4、系统观(多功能的组合体、多功能相互交互的结果),如季节周而复始的变化形成的气象系统、动物种群相互依存的食物链系统、水循环系统等。,4.1.1 技术系统,朴素的系统观是指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达到动态平衡的元素集合(生,对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表明:任何系统(生物学系统、技术系统、信息系统、社会系统等)的发展,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人类通过研究,已经建立了关于生物学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进化理论,而对技术系统的类似研究才刚刚开始。关于技术系统(technical System, TS)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的定义。但是,在已有的许多定义中,还是有许多共同点的
5、。,4.1.1 技术系统,对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表明:任何系统(生物学系统、技,在对这些定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专家认为,作为一类特殊的系统,与自然系统(如自然生态系统、天体系统)相比,技术系统应该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征:1)技术系统是一种“人造”系统。不同于自然系统,技术系统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技术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最大差别就是明显的“人为”特征。2)技术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功能。人类之所以创造某种技术系统,就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因此,技术系统具有明显的“功能”特征。在对技术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的时候,应该牢牢地把握住“功能”这个概念。,4.1.1 技术系统,在对这
6、些定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专家认为,作为一类特殊的系统,,于是,我们对技术系统的定义如下:技术系统是指人类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设计、制造出来的一种人造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系统,技术系统符合系统的定义,具有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也具有系统应该拥有的所有特性。技术系统是相互关联的组成成分的集合。同时,各组成成分有其各自的特性,而它们的组合具有与其组成成分不同的特性,用于完成特定的功能。技术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若组成系统的要素本身也是一个技术系统,即这些要素是由更小的要素组成,称之为子系统。反之,若一个技术系统是较大技术系统的一个要素,则称较大系统为超系统。这是技术系统的层次性。,4.1.1 技术系统,于
7、是,我们对技术系统的定义如下:技术系统是指人类为了实现某种,层次性是指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并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和要素。其中子系统仍是一个具有独特功能的有机体,而要素则是没有必要再分解的系统组成部分。反过来说,任何系统都可以看成是某个更高级、更复杂的大系统,功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高级,结构越来越复杂。任何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另外,系统具有相对性和独立性,不同层级具有各自的性质、遵循各自的规律,层级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4.1.1 技术系统,层次性是指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并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的子系统有汽车发动机、汽车轮胎、外壳等,同时我们还可以把
8、整个交通系统看作是它的超系统。而如果汽车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的子系统就有变速齿轮、引擎、传动轴等,汽车则是它的超系统。技术系统进化是指实现技术系统功能的各项内容,从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可以描述为:新的技术系统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粗糙的和效率低下的。随着人类对其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地对技术系统中的某个或某些参数进行改善。,4.1.1 技术系统,例如:汽车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的子系统有汽车发动机、汽车轮胎、,19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程师迈尔斯首先提出功能(function)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价值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功能的由来有两种:一种是人们的需
9、求,另外一种是人们从实体结构中抽象出来的。人们的需求是主动地提出功能,结构中抽象是被动地挖掘出功能。如汽车、飞机的出现,最初不是人们想要利用其运载人或物,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掘出其功能。因此,广义的功能定义为:研究对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种属性。,4.1.2 功能,19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程师迈尔斯首先提出功能,例如:冰箱具有满足人们“冷藏食品”属性;起重机具有帮助人们“移动物体”的属性。企业生产的实际上是产品的功能,用户购买的实际上也是产品的功能。如用户购买电冰箱,实际上是购买“冷藏食品”的功能。在TRIZ中,功能是产品或技术系统特定工作能力抽象化的描述,它与产品
10、的用途、能力、性能等概念不尽相同。功能一般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来表达,动词表示产品所完成的一个操作,名词代表被操作的对象,是可测量的。例如:钢笔,它的用途是写字,而功能是存送墨水;铅笔,它的用途是写字,而功能是摩擦铅芯;毛笔,它的用途是写字,而功能是浸含墨汁。,4.1.2 功能,例如:冰箱具有满足人们“冷藏食品”属性;起重机具有帮助人们“,任何产品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功能是产品存在的理由,产品是功能的载体;功能附属于产品,又不等同于产品。,4.1.2 功能,任何产品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功能是产品存在的理由,产品是功能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用“矛盾”来比喻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关系。工程中同样存在矛盾
11、。如在飞机制造中,为了增加飞机外壳的强度,很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增加外壳的厚度,但是厚度的增加势必会造成重量的增加,而重量增加却是飞机设计师们最不想见到的。在很多其他行业中,这样的矛盾也十分常见。这就是TRIZ中所说的技术矛盾。TRIZ中的技术问题可以定义为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技术矛盾是指为了改善系统的一个参数,而导致了另一个参数的恶化。技术矛盾描述的是两个参数的矛盾。例如,改善了汽车的速度,导致了安全性发生恶化。这个例子中,涉及的两个参数是速度和安全性。,4.1.3 矛盾,现实生活中,人们用“矛盾”来比喻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关系。工,所谓物理矛盾就是针对系统的某个参数,提出两种不同的要求。当对一
12、个系统的某个参数具有相反的要求时就出现了物理矛盾。例如,飞机的机翼应该尽量大,以便在起飞时获得更大的升力;飞机的机翼应该尽量小,以便减少在高速飞行时的阻力;钢笔的笔尖应该细,以便用钢笔能够写出较细的文字;同时钢笔的笔尖应该粗,以避免锋利的笔尖将纸划破。可见,物理矛盾是对技术系统的同一参数提出相互排斥的需求时出现的一种物理状态。无论对于技术系统的宏观参数,如长度,导电率及摩擦系数,还是对于描述微观量的参数,如粒子浓度,离子电荷及电子速度等,都可以对其中存在的物理矛盾进行描述。,4.1.3 矛盾,所谓物理矛盾就是针对系统的某个参数,提出两种不同的要求。当对,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阿奇舒勒发现,
13、真正的“发明”(指发明级别为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的专利)往往都需要解决隐藏在问题当中的矛盾。于是,阿奇舒勒规定:是否出现矛盾(又称“冲突”),是区分常规问题与发明问题的一个主要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如果问题中不包含矛盾,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发明问题(或TRIZ问题)。与一般性的设计不同,只有在不影响系统现有功能的前提下成功地消除矛盾,才能认为是发明性地解决了问题。也就是说,矛盾应该是这样解决的:在完善技术系统的某一部分或是优化某一参数的同时,其他部分的功能或其他参数不会被影响。,4.1.3 矛盾,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阿奇舒勒发现,真正的“发明”(指发,矛盾是TRIZ的基石。矛
14、盾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对于包含矛盾的工程问题来说,人们最爱使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折中(妥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我们的思维特性所决定的。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奉行的简单逻辑就是:避免出现矛盾的情况。其结果是矛盾的双方都无法得到满足,系统的巨大发展潜力被矛盾牢牢地禁锢了。面对包含矛盾的问题,常规的逻辑思维往往无能为力。我们需要利用其他的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矛盾。TRIZ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它的出发点是从根本上解决矛盾。TRIZ建议我们不要回避矛盾。相反地,是要找出矛盾并激化矛盾!,4.1.3 矛盾,矛盾是TRIZ的基石。矛盾可以帮助
15、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隐藏在,如何将隐藏在问题中的矛盾抽取出来,是一项复杂而困难,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经验丰富的TRIZ专家与一般TRIZ使用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抽取和定义矛盾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可以使这种能力得到提升。,4.1.3 矛盾,如何将隐藏在问题中的矛盾抽取出来,是一项复杂而困难,但又无法,阿奇舒勒在研究中发现,所有的技术系统都在沿着增加其理想度的方向发展和进化。对于理想度(Ideality)的定义,阿奇舒勒是这样描述的:系统中有益功能的总和与系统有害功能和成本的比率。技术系统的理想度与有用功能之和成正比,与有害功能之和成反比,理想度越高,产品的竞争能
16、力越强。可以说,创新的过程,就是提高系统理想度的过程。因此,在发明创新中,应以提高理想度的方向作为设计的目标。人类不断地改用技术系统使其速度更快、更好和更廉价的本质就是提高系统的理想度。以理想度的概念为基础,引出了理想系统和最终理想解的概念。,4.1.4 理想度,阿奇舒勒在研究中发现,所有的技术系统都在沿着增加其理想度的方,每个技术系统之所以被设计、制造,就是为了提供一个或多个有用功能(useful function , UF)。一个技术系统可以执行多种功能,在这些有用功能中,有且只有一个最有意义的功能,这个功能是技术系统存在的目的,称为主要功能(primary function,PF),主要
17、功能也被称为首要功能或基本功能。注意:一个系统往往具有多个有用功能,但是到底哪个有用功能才是主要功能,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另外,为了使主要功能得以实现,或提高主要功能的性能,技术系统往往还会具有多个辅助性的有用功能,称为辅助功能(auxiliary function,AF)或称伴生性功能。同时,每个技术系统也会有一个或多个我们所不希望出现的效应或现象,称为有害功能(harmful function,HF)。,4.1.4 理想度,每个技术系统之所以被设计、制造,就是为了提供一个或多个有用功,例如,坦克的主要功能是消灭敌人。同时,为了使这个主要功能得以实现,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坦克还需要防护、机
18、动、瞄准、自动装弹等有用功能的辅助。在实现有用功能的同时,坦克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引起空气污染,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振动,发出噪声,这些在TRIZ中都被看作是有害功能。对于一个技术系统来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其进化的过程。在进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数量上,技术系统能够提供的有用功能越来越多,所伴生的有害功能越来越少;在质量上,有用功能越来越强,有害功能越来越弱。,4.1.4 理想度,例如,坦克的主要功能是消灭敌人。同时,为了使这个主要功能得以,下面的公式就表示了技术系统的这种进化趋势,该公式是由Goldovsky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这个公式就是理想度的定义。其中,I为理想度,U为有用
19、功能,H为有害功能,i为变量U的数量,j为变量H的数量。,4.1.4 理想度,下面的公式就表示了技术系统的这种进化趋势,该公式是由Gold,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系统的进化,系统的理想度不断增大,最终趋向于无穷大。在工程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进行理想化水平分析,常将上式中的因子细化,如下式所示。其中,I为理想度;B为技术系统的效益;C为成本;H 为有害功能;i为变量B的数量;j为变量C的数量;k为变量H的数量。,4.1.4 理想度,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系统的进化,系统的理想度不断增大,最,将上式中的有用功能用技术系统的效益来表示,将有害功能细化为系统的成本(如时间、空间、能量、重量)和系统产
20、生的有害作用之和。明确指出了在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中,其效益不断增加,有害作用不断降低,成本不断减小(系统实现其功能所需要的时间、空间、能量等不断减少,同时,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也不断减小),系统的理想度不断增大,最终趋向于无穷大。根据定义,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提高系统的理想度:1)增加有用功能。2)降低有害功能或成本。3)将上述1)与2)结合起来。,4.1.4 理想度,将上式中的有用功能用技术系统的效益来表示,将有害功能细化为系,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进化,其理想度会不断提高,即技术系统变得越来越理想。当技术系统的有用功能趋向于无穷大,有害功能为零,成本为零的时候,就是技术系统进行的终点。此时,由于成
21、本为零,所以技术系统已经不再具有真实的物质实体,也不消耗任何的资源。同时,由于有用功能趋向于无穷大,有害功能为零,表示技术系统不再具有任何有害功能,且能够实现其应该实现的一切有用功能。这样的技术系统就是理想系统(ideal System)。,4.1.5 理想系统,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进化,其理想度会不断提高,即技术系统变得越,在TRIZ中,理想系统是指,作为物理实体它并不存在,也不消耗任何的资源,但是却能够实现所有必要的功能。即系统的质量、尺寸、能量消耗无限趋近于零;系统实现的功能趋近于无穷大。因此,也可以说,理想技术系统没有物质形态(即体积为零,重量为零),也不消耗任何资源(消耗的能量为零、成
22、本为零),却能实现所有必要的功能。,4.1.5 理想系统,在TRIZ中,理想系统是指,作为物理实体它并不存在,也不消耗,理想系统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理想化的概念,是技术系统进化的极限状态,是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永远也无法达到的终极状态。但是,理想系统就像北极星一样,为设计人员和发明家指出了技术系统进化的终极目标,是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和评价问题解决方案的最终标准。在现实世界中,设计人员和发明家的使命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善系统的有用功能、消除有害功能和降低成本,使技术系统逐步向理想系统逼近。,4.1.5 理想系统,理想系统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理想化的概念,是技术系统进化的极限,产品创新的过程,就是产品设计不断迭
23、代,理想化的水平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无限逼近理想状态。当设计人员不需要额外的花费就实现了产品的创新设计时,这种状况就称为最终理想结果(Ideal Final Result, IFR),或者,基于理想系统的概念而得到的针对一个特定技术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称为最终理想解。最终理想解IFR的实现可以这样来表述:系统自己能够实现需要的动作,并且同时没有有害作用的参数。通常IFR的表述中需包含以下两个基本点:系统自己实现这个功能;没有利用额外的资源,并且实现了所需的功能。,4.1.6 最终理想解,产品创新的过程,就是产品设计不断迭代,理想化的水平不断由低级,最终理想解是从理想度和理想系统延伸出来
24、的一个概念,是用于问题定义阶段的一种心理学工具,是一种用于确定系统发展方向的方法。它描述了一种超越了原有问题的机制或约束的解决方案,指出了在使用TRIZ工具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时应该努力的方向。这种解决方案可以看作是与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的、理想的最终状态。,4.1.6 最终理想解,最终理想解是从理想度和理想系统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是用于问题,例如:高层建筑物玻璃窗的外表面需要定期清洗。目前,清洁工作需要在高层建筑物的外面进行,是一种高危险、高成本的工作,只有那些经过特殊培训和认证的“蜘蛛人”才能够胜任。能不能在高层建筑物的内部对玻璃进行清洁呢?针对该问题,其最终理想解可以定义为:在不增加
25、玻璃窗设计复杂度的情况下,在实现玻璃现有功能且不引入新的有害功能的前提下,玻璃窗能够自己清洁外表面。,4.1.6 最终理想解,例如:高层建筑物玻璃窗的外表面需要定期清洗。目前,清洁工作需,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最终理想解是针对一个已经被明确定义出来的问题,所给出的一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通过将问题的求解方向聚焦于一个清晰可见的理想结果,最终理想解为后续使用其他TRIZ工具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4.1.6 最终理想解,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最终理想解是针对一个已经被明确定义出来,最终理想解的确定和实现可以按下面提出的问题,分作6个步骤来进行:1)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IFR是什么?3)达到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思维 TRIZ 方法 教学 课件 04 技术 系统 进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