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培训课件.ppt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培训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ic and thrombotic disorders,掌握:常用血栓与凝血试验(PT 、APTT 、 TT、 FIB 、 FDP 、D-D )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DIC 的实验诊断熟悉:常见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了解:生理止血机制,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ic and thrombotic disorders,主
2、要内容(main content)初期止血检验(primary hemostasis)凝血因子检验(coagulation factors)抗凝血功能检验(anticoagulation function)纤维蛋白溶解检验(fibrinolysis)血液流变特性的检验(blood viscosity)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P91,出血性疾病-自发性出血/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血小板无力症血栓性疾
3、病-心血管内自发性血栓形成致机体局部甚至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缺血的一类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P91出血性疾病-自发性出血,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正常的止血分为:初期止血-血管壁,血小板血液凝固-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正常的止血分为:出血和,6,血液凝固机制,(一)凝血因子种类、特性: 1凝血因子(主要) 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 II:凝血酶原(prothrombin) :组织凝血因子(ti
4、ssue factor) :钙离子(calcium) :抗血友病因子甲 :抗血友病因子乙 :抗血友病因子丙 :接触因子(contact factor),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6血液凝固机制(一)凝血因子种类、特性: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7,2维生素K依赖因子: 、,在肝细胞内合成,都需要维生素K参与。3接触凝血因子: 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包括:X、XI、 PK(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 分量激肽原)。 4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I、V、V、,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7 2维生素K依赖因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8,(二)凝血机制:瀑布学说 内源途径(intrinsic
5、 coagulation pathway)启动因子:因子 外源途径(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启动因子:因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8(二)凝血机制:瀑布学说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9,凝血途径,XII,XIIa,XI,IX,XIa,Xa,TF,II,X,IIa,IXa,VIIa,VIIIa,Va,Ca,VII,Ca,Ca,内源性,共同途径,外源性,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9凝血途径XIIXIIaXIIXXIaXaTFIIXIIaI,10,内源,外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0内源外源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1,凝血因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1凝
6、血因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function of platelet)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自身抗体,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function of platelet)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自身抗体(autoantibody of platelet),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第一,1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79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endothelium)的止凝血功能合成v
7、WF (von Willebrand factor,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液凝固合成和分泌PAI(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降低纤溶活性,促血凝块形成,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7,1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合成和释放PGI2(前列环素)合成TM( thrombomodulin, 血栓调节蛋白)合成肝素(heparin):增强AT-III灭活凝血酶等活化的凝血因子的作用合成和释放TF
8、PI(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合成和释放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SCU-PA(single-chain urinary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出血,1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933. 血小板功能 粘附(platelet adhesion) 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9、释放(platelet release reaction):致密颗粒、a颗粒等 促凝作用(procoagulant function): 血小板被活化,生成血小板因子3,为凝血因子激活提供催化表面 血块收缩(clot retraction):血凝块加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P9,1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3. 血小板功能 适应症遗传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栓性疾病检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监测,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
10、查出血,1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3. 血小板功能 参考范围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粘附率21%-42.8% (玻球法)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1.2mol/L ADP:53%-87%血块收缩率 48%-64%,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出血,1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3. 血小板功能 临床意义 1. 血小板功能缺陷(defect)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 巨血小板综合征获得性:尿毒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硬化,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等)2. 血小板功能亢进(excessiv
11、e)/血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出血,19,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P96 分为: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 特异性糖蛋白自身抗体药物相关自身抗体抗同种血小板自身抗体,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19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出血,2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适应症ITP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鉴别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0第二章 出
12、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出血,2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参考范围 PAIgG 0-78.8ng/107血小板 PAIgM 0-7ng/107血小板 PAIgA 0-2ng/107血小板 抗GPIIb-IIIa自身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阴性 药物相关自身抗体:阴性,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出血,2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 5. 血小板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PAIg:ITP以PAIgG增多为主(筛查),SLE,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
13、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诊断ITP较高特异性,阳性 率30%-50%药物相关自身抗体:用药前查是否存在抗体,抗体阳性 应避免用药,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一节 初期止血检查出血,2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因子实验,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4,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
14、plastin time, APTT)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4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 标本采集109mmol/L 的枸橼酸钠抗凝血,抗凝剂/血液体积为1:9,空腹抽静脉血1h内送检,4h内检测完毕,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2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原时间(PT)原理: 在被检血液中,加入Ca2
15、+和组织因子,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它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27,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适应症筛查外源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监测Vit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抗凝剂检查VitK缺乏症、肝脏病术前检查筛查DIC,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7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 PT 10-14s ,3s有意义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0.85-1
16、.1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70%-13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2.0-3.5(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2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凝血功能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 临床意义PT延长:遗传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F、F、F、F、F)肝脏疾病-评价肝蛋白合成功能的指标(F、F、F、F、F)Vit K缺乏症-Vit K依赖因子(F、F、 F 、 F)纤溶亢进- DIC中晚期,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PT缩短:血栓、血栓前状态、MM。(溶血、脂血标本可出现假性PT缩短).口服抗凝剂监测术前筛
17、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2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出,30,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原理 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直接激活FXII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观察其凝固时间.本实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0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适应症筛查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筛查血管性血友病(vWD)术前检查监
18、测肝素治疗筛查凝血抑制物,狼疮抗凝物,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3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87 参考范围26-36s对照10s有意义,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出,3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临床意义延长:缩短:1.血友病血栓前状态、血栓、DIC早期2.血管性血友病(vWD) 3.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FX,FXII缺陷4.术
19、前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缺陷5.监测肝素治疗6.筛查凝血抑制物,狼疮抗凝物7.纤溶亢进: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DIC),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时间(TT) p101 适应症检查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诊断DIC监测肝素治疗,溶栓治疗鉴别异常抗凝物增多,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4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出,3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功能实验 凝血酶时间(TT) 参考范围16-18
20、s,3s有意义 临床意义TT延长1.检查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诊断纤溶亢进:DIC(FDP50mg/L,TT显著延长)3.鉴别异常抗凝物增多(肝素)-严重肝病、恶性肿瘤、 SLE、过敏性休克4.监测肝素治疗5.溶栓治疗(FDP增高,Fib减低,TT延长),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出,3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个凝血因子分析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测定,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6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
21、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适应症遗传性/获得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筛查DIC评估动脉血管性疾病风险:急性心机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中风(stroke)监测溶栓治疗(monitoring of thrombolytic therapy),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7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 参考范围2.00-4.00g/L
22、,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8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3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 p102 临床意义 增高:DM、AMI、急性感染、肾炎、大手术后、恶 性肿瘤、血栓前状态 减低:DIC、溶栓、肝硬化,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39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40,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单个凝血因子定量分析 适应症诊断遗传性/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病诊断亚临床型/轻型凝血因子缺陷病监测用浓缩因子制剂,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0
23、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4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单个凝血因子定量分析 参考范围FII:C,FV:C,FVII:C,FIX:C,FX:C,FXI:C 70-120% FVIII:C,FXII:C 70-150%,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1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4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2.凝血因子定量分析单个凝血因子定量分析 临床意义凝血因子缺陷的确诊增高: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晚期减少:肝病、血友病、DIC,出血和血栓性疾
24、病的检查,42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43,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F1+2:凝血酶原被凝血酶原酶转化为凝血酶时,凝血酶原分子的氨基酸N端273位精氨酸与274位苏氨酸之间肽键和322位精氨酸与323位异亮氨酸之间肽键被裂解,释放出片段1+2.凝血酶生成后,降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单体(FM)并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二者反应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对血液高凝状态检查有重要意义,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3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4,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3.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临床意义F1+2增高:DIC、急性心肌梗
25、死、易栓症、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抗凝治疗监测,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4第二节 凝血因子检查 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检查,45,第二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第三节 抗凝血功能(anticoagulation function)检查p92 一、抗凝血功能试验(tests of anticoagulation function) 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测定(PCAT) 活化蛋白C抵抗实验(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 APC-R) 二、抗凝物质测定(determine of anticoagulation materials) 抗凝血酶(AT)测定 蛋白C(P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血 血栓 性疾病 检查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7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