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培训课件.ppt
《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培训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2,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病原学】,EBV是本病的病原体。1964年由Epstein和Barr首先从患恶性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 196
2、8年由Henle等报道为本病的病原体, 并在此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3,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原学】EBV是本病的病原体。1964年由Epstein和,【病原学】,EBV属于疱疹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1受体,与EB病毒受体相同)。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EBV基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细胞内,病毒DNA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线状DNA整合到窑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另一种是以环状的游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这两种形式的DNA,因不同的宿主细胞而可独立或并存。,4,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原学】EBV属于
3、疱疹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病原学】,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G出现稍迟于前者,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是EBV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成分是EBV活跃增殖的标志。EA-IgG抗体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核心抗原(nuclear antigen, EBNA):EBNA-IgG于病后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5,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病原学】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5儿,【病原学】,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mphocyte determinant membrane antigen, LYDMA):带有LYDMA的B细胞是细胞毒性T(Tc)细胞攻击的靶细胞,其抗原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是中和性抗原,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其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6,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原学】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mphocyte de,【流行病学】,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但
5、也不时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7,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病学】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但也不时出现,【流行病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由于病毒主要在口腔分泌物中,因此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传播。虽然也在妇女生殖道内发现EBV,但垂直传播问题尚有争议。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差异不大。6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则后呈典型症状。超过35岁的患者
6、少见。,8,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病学】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培训课件,【发病机制】,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是CD8+ T细胞,Tc)。Tc细胞在免疫病理损伤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杀伤感染EBV的B细胞,另一方面侵犯许多组织器官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又称异型细胞)就是这种具有杀伤能力的T细胞。此外,本病发病机制除主要是由B、T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外,还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因素。婴幼儿时期典型病例很少
7、,主要是因为不能对EBV产生充分的免疫应答。,10,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机制】 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病理】,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病理所见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肝、心、肾、肾上腺、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均可有淋巴细胞(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及局限性坏死病灶。脾脏充满异型淋巴细胞,水肿,致脾脏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11,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理】 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11儿科学,【临床表现】,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传染性 单核 细胞 增多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6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