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人的护理培训课件.ppt
《感染病人的护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病人的护理培训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染病人的护理,感染病人的护理,1、7岁小儿双下肢(包括臀部)和左上肢被烧伤,其面积是( )A55 B50 C46 D41 E37%2、深度烧伤局部损伤的深度达( )A表皮层,生发层健在 B表皮层,甚至真皮乳头层 C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 D脂肪层 E脂肪下层 3、成人烧伤后要求( )。A每小时尿量50ml B每小时尿量40ml C每小时尿量30ml D每小时尿量20ml E每小时尿量10ml4、 一烧伤病人,体重50kg,其烧伤面积度10%,度30%、度10%、输液时除生理需要量外,第一个24h应补胶、晶体液约( )A2500ml B3000ml C3500ml D4000ml E4500
2、ml,感染病人的护理,2,1、7岁小儿双下肢(包括臀部)和左上肢被烧伤,其面积是(,5、男,28岁,被沸水烫伤,左上肢、颈部、胸腹部、双足和双小腿均为水泡,有剧痛;右手掌焦痂呈皮革样,不痛;面部红斑,表面干燥。并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1)估计该病人度烧伤面积为( )A54% B49% C58% D43% E39%2)输液护理中,判断血容量已补足的简便、可靠依据是( )A脉搏在120次/min以下 B收缩压在12kPa以上 C中心静脉压在6cmH2O以上 D安静,肢端温暖 E尿量30ml/h以上,感染病人的护理,3,5、男,28岁,被沸水烫伤,左上肢、颈部、胸腹部、双足和双小,6、患儿,6岁,体重
3、20kg,在家玩耍时不慎打翻开水瓶,双下肢被开水烫伤后皮肤出现大水泡、皮薄,疼痛明显,水泡破裂后创面为红色。1)该患儿的烧伤面积为( )。A20% B40% C46% D50% E70%2) 此患儿的烧伤深度为( )。A度 B浅度 C深度 D度 E度3)对于该患儿的现场处理不正确的是( )。A迅速脱离热源 B创面涂抹甲紫(龙胆紫) C用自来水大量冲洗双下肢 D大量补液 E迅速送往医院,感染病人的护理,4,6、患儿,6岁,体重20kg,在家玩耍时不慎打翻开水瓶,双下,第一节:外科感染概述,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外科感染: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及与损伤、手术、
4、器械检查、静脉置管等有关的感染。占外科疾病的1/3-1/2.,感染病人的护理,5,第一节:外科感染概述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的局部或全身炎,外科感染的特点,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为感染早期时单一细菌所致;大部分感染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明显突出,发展可引起化脓及组织坏死;常需手术或换药处理;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导致功能障碍。,感染病人的护理,6,外科感染的特点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为感染早期时,一、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部分。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可由单一菌致
5、病,也可由几种细菌共同致病。有化脓性感染的共同特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特异性感染:由特异的病菌和真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引起的感染。,感染病人的护理,7,一、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按病程进展过程分类,急性感染:急性炎症为主,进展快,发病3W以内,非特异型感染大多数此类,破伤风、气性坏疽也属此类;慢性感染:持续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如结核病,部分急性感染也可转为慢性;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感染病人的护理,8,一、按病程进展过程分类急性感染:急性炎症为主,进展快,发病3,一、按感染发生条件分类,机会感染:又称条件性感
6、染,指在人体局部或全身提抗力下降时,由非致病菌或致病力弱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菌群失调症,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院内感染:或称医源性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感染病人的护理,9,一、按感染发生条件分类机会感染:又称条件性感染,指在人体局部,二、病因,1.细菌因素黏附因子及荚膜、微荚膜病菌毒素病菌的数量与增殖速度,感染病人的护理,10,二、病因1.细菌因素感染病人的护理10,二、病因,2.机体的易感性局部因素:皮肤和粘膜的破损;体内腔管阻塞;血管或体腔内留置导管;局部组织缺血或血流障碍;局部异物残留。全身因素:创伤、休克
7、、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激素及化疗等。,感染病人的护理,11,二、病因2.机体的易感性感染病人的护理11,三、病理生理,感染后的炎症反应1.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2.全身:发热、白细胞增多感染的转归1.炎症局限:消退或形成脓肿2.炎症扩散:脓毒症、菌血症3.转为慢性感染:局限,但有致病菌,可反复。,感染病人的护理,12,三、病理生理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感染病人的护理12,四、临床表现,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纳差,甚至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感染性休克;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如伴有毒血症或脓毒血症可出现休克,肾、心、呼吸功能衰竭等
8、。特异性表现:特异性感染病人,如破伤风表现为肌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蜂窝织炎表现为皮下捻发音。,感染病人的护理,13,四、临床表现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感染病人的护理13,五、辅助检查,血常规:WBC、N%增高细菌学检查: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指导用药影像学检查:B超、X片、CT、MRI等,感染病人的护理,14,五、辅助检查血常规:WBC、N%增高感染病人的护理14,六、处理原则,预防原则: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菌进入机体的机会。(如环境因素、患者的术前准备、皮肤准备和消毒、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正确处理伤口、增强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原则: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质(如脓液和坏死组织),积极
9、控制感染,促进提高人体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感染病人的护理,15,六、处理原则预防原则:增强抵抗力,减少病菌进入机体的机会。(,六、治疗原则,局部处理1.保护感染部位:患肢制动抬高、休息2.局部用药:外敷药物3.物理治疗:局部热敷、超短波或红外线辐射疗法4.手术治疗:局部形成脓肿,应行脓肿切开引流,感染病人的护理,16,六、治疗原则局部处理感染病人的护理16,六、治疗原则,全身治疗1.应用抗生素:注意合理使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2.支持疗法:休息,提供丰富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状况;3.中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4.对症治疗,感染病人的护理,17,六、治
10、疗原则全身治疗感染病人的护理17,八、护理措施,局部治疗的护理1.抬高患肢、局部制动: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利于炎症局限;2.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渗出,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利于炎症的洗手和消退,或使感染局限,形成脓肿,防止扩散。3.药物外敷:聚维酮碘、鱼石脂软膏等,促进炎症消退和局限;4.配合手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感染病人的护理,18,八、护理措施局部治疗的护理感染病人的护理18,八、护理措施,全身治疗的护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了解药物过敏史、做好过敏试验、有计划分次给药、注意配伍禁忌、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等;2.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促进机体损伤组
11、织的修复;3.对症护理:针对全身中毒症状者、高热者、疼痛剧烈者予以对症护理。,感染病人的护理,19,八、护理措施全身治疗的护理感染病人的护理19,第二节: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脓肿甲沟炎和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手掌深部间隙感染,感染病人的护理,20,第二节: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疖、痈感染病人的护理20,一、疖,定义: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部位: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颈、腋部。病因:与皮肤不洁、擦伤、局部摩擦、环境温度过高或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有关。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
12、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成为疖病。多发生于免疫力较低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感染病人的护理,21,一、疖定义:俗称疥疮,是单个毛感染病人的护理21,一、疖,临床表现: 初起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可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出,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有的疖无脓栓(无头疖); 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切勿挤压或挑拨,以免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感染病人的护理,22,一、疖临床表现:感染病人的护理22,疖,感染病人的护理,23,疖感染病人的护理23,一、疖,治疗原则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液排出,并及时消除全身炎症反应。1.
13、局部治疗:局部用抗菌药物,涂药膏,红肿阶段可以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理疗。出现脓头可予以用针尖将脓栓剥除,促进脓液排出。2.全身治疗: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人的护理,24,一、疖治疗原则感染病人的护理24,二、痈,定义: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多发生与皮肤厚而韧的部位,如颈背部。病因:与皮肤不洁、擦伤、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与糖尿病病人。感染从一个毛囊底部开始,沿皮下深筋膜向四周扩散,再向上侵入周围的毛囊群,形成多个“脓头”。,感染病人的护理,25,二、痈定义:多个相
14、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二、痈,临床表现 开始为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界限不清,表面上有几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继续发张,肿硬范围增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央为紫红色炎性浸润,破溃后成蜂窝状如同“火山口”状,期内含有坏死组织和脓液。 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食欲不佳,WBC增多,处理不当,可引起败血症、脓血症,感染病人的护理,26,二、痈临床表现感染病人的护理26,感染病人的护理,27,感染病人的护理27,感染病人的护理,28,感染病人的护理28,二、痈,处理原则1.局部处理:早期治疗和疖相同。早期可用50%MgSO4湿敷;痈范围大、中央坏死组织较多者及时切开排脓(+
15、或+切口),清除坏死组织,脓液排出。以充分减压、排出脓液,并每日更换敷料,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大创面者需植皮。2.全身治疗:光谱抗生素、酌情休息、加强营养。,感染病人的护理,29,二、痈处理原则感染病人的护理29,痈的切开引流,感染病人的护理,30,痈的切开引流感染病人的护理30,三、急性蜂窝织炎,定义: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病因:常因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形成。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菌,也可为厌氧菌。特点:发展迅速,不易局限,且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感染病人的护理,31,三、急性蜂窝
16、织炎定义: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结缔组织的,急性蜂窝织炎,感染病人的护理,32,急性蜂窝织炎感染病人的护理32,新生儿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感染病人的护理,33,新生儿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感染病人的护理33,三、急性蜂窝织炎,临床表现1.浅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皮肤和组织的红肿、疼痛,边界不清,并向四周蔓延,中央部位常出现缺血性坏色,若病变的部位组织疏松则疼痛较轻。2.深部急性蜂窝织炎:表面红肿不明显,但有局部组织肿胀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如寒战、高热、乏力等。3.一些特殊部位,如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蜂窝织炎可致喉头水肿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感染病人的护理,3
17、4,三、急性蜂窝织炎临床表现感染病人的护理34,三、急性蜂窝织炎,治疗原则1.局部处理:局部制动抬高,理疗,外敷药物。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口底、颌下、颈部等处的蜂窝织炎应早期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厌氧菌感染者,用3%双氧水冲洗伤口和湿敷。2.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和支持治疗。,感染病人的护理,35,三、急性蜂窝织炎治疗原则感染病人的护理35,四、丹毒,定义:指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好发于下肢和面部。病因: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人常先有皮肤和粘膜的某种破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的区域皮肤出现
18、炎症反应,病变蔓延很快,全身反应较剧,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愈后易复发。,感染病人的护理,36,四、丹毒定义:指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丹毒,感染病人的护理,37,丹毒感染病人的护理37,四、丹毒,临床表现: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周围深、界限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痛,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很少化脓破溃。治疗原则:局部可用50%MgSO4湿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接触病人后,应洗手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与丹毒相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避免复发。,感染病人的护理,38,四、丹毒临床表现: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 病人 护理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6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