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课件.pptx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课件.ppt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林,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1、不良事件(Adverse Effects,AE)是指患者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医学表现,但并不一定与该治疗有因果关系。2、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ffects,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一、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1、不良事件(Adverse Eff,3、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
2、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排除了治疗失败、药物过量、药物滥用、不依从用药和用药差错的情况,3、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4、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是指药品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药物正常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ADR、超量、误服、错误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4、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一)根据病因学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A、B、C三种类型。1、A型药物不
3、良反应:又称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由药物本身或代谢物引起,为固有药理作用增强或持续所致。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抗结核药的多数不良反应属于此类,发生率高但程度一般较轻,相对容易预测和处理。,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一)根据病因学,2、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包括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这类药品不良反应难于预测,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抗结核药中的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静脉注射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即属此类反应。,2、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3、C型药物不良反应
4、: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难于预测。目前尚不明确抗结核药是否存在此类不良反应。,3、C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三、常见不良反应,三、常见不良反应,耐药结核病抗结核药品分组,耐药结核病抗结核药品分组药品分组药品名称(中)药品分组药品名,(一)肝损害,引起肝损害的主要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其次是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1、肝损害定义: 间隔2周以上、连续2次检测ALT40U/L(正常值上限, ULN )或TB19mol/L(正常值上限,ULN), 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5时,提示肝细胞损害,转氨酶/碱性磷酸酶2时,提
5、示胆管损害,25间时,为混合性损害。,(一)肝损害引起肝损害的主要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2、严重程度分级:肝功能异常:40U/LALT80U/L,患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轻度肝损害:80U/LALT120U/L,或38mol/LTB57mol/L,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中度肝损害:120U/LALT200U/L,或57mol/LTB95mol/L;或80U/LALT120U/L和TB38mol/L(或伴有肝损害症状和体征)。重度肝损害:肝酶明显升高,或/和TB95mol/L(正常值上限5倍),病人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2、严重程度分级:,肝衰竭:以下客观检查(1)(2)或(
6、3)及临床表现(4)(5)(6)(7)(8)中具备两条。(1) ALT200U/L(正常值上限5倍);(2) 胆红素平均每天上升17mol/L;(3) 凝血酶原活动度40%;(4) 病人极度乏力、厌食、呕吐;(5) 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进行性加深;(6) 出现腹水、浮肿、出血倾向;(7) 发病10天内出现精神症状;(8) 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肝衰竭:以下客观检查(1)(2)或(3)及临床表现(4)(5,3、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炎,7080%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可表现为乏力、食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胀痛、肝肿大、压痛,尿色加深,如伴有黄疸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异常。 急性、亚
7、急性肝衰竭,病情迅速进展,极度乏力、厌食、呕吐、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加深,出现腹水、出血倾向,可发生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 肝内胆汁淤积,全身一般情况尚好,主要表现黄疸加深持续时间长,尿色深,皮肤痒、胆汁酸明显增高。 单纯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但在上限2倍以内,无明显症状。,3、临床表现:,4、高危因素:老年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及肝炎史者,嗜酒、营养不良,肝脏病患者等。5、诊断依据: 应用有损肝脏的抗结核药物。 有肝损害症状和/或体征。 肝功能异常达到肝损害标准。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关联性评价,4、高危因素:,6、临床处理: 单纯转氨酶异常或轻度肝损害,
8、转氨酶3ULN,无明显症状,无黄疸,可在密切观察下保肝治疗观察,如肝功能异常加重或出现明显症状应停用有关抗结核药物。 转氨酶3ULN,有症状或伴有血胆红素增高,应停止有关抗结核药,保肝治疗密切观察。 转氨酶5ULN,有明显症状或黄疸,应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积极保肝治疗,严重肝损害应住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肝衰竭表现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6、临床处理:,7、治疗肝损害的常用药物 联苯双酯:是合成五味子丙素时的一种中间体,具有增强肝脏解读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 口服片剂75mg/日,滴丸7.5mg/日。 水飞蓟宾:具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阻止转氨酶的升高。 口服70
9、-140mg/日。,7、治疗肝损害的常用药物, 双环醇:保护和减轻肝脏病理损害,降低转氨酶。 口服25mg/次,日三次,饭后服用。 硫普罗宁:具有对抗多种损伤,保护肝细胞功能,降低转氨酶。 口服100-200mg/次,日三次,静点200-300mg/日, 双环醇:保护和减轻肝脏病理损害,降低转氨酶。, 甘草酸二胺:具有抗炎、保护肝细和改善肝功能作用,还有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 口服150mg/次,日三次,静点150mg/日。 葡醛内酯:具有一定解毒作用,促使肝糖增加,脂肪存量减少。 口服0.1-0.2次,日三次,肌注0.1-0.2次, 1-2次/日, 甘草酸二胺:具有抗炎、保护肝细和改善肝功能
10、作用,还有,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调节肝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物的合成,防止肝内胆汁淤积。 肌注或静脉500-1000mg/日, 2周后口服500- 1000mg/日维持。 茵扼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和减低转氨酶的作用。 口服10mg/次,日三次。,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调节肝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促进解毒过,(二)胃肠道反应,常见药物 :有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扬酸、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及氟喹诺酮类。1、临床表现:已排除因肝损害所致的恶心、呕吐,胸口烧灼感,腹胀、腹痛和腹泻;一般症状较轻,个别病人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及出血。2、高危因素:有胃炎、胃溃疡及胃部疾病史、胃肠
11、功能紊乱、胃肠切除术后等。,(二)胃肠道反应常见药物 :有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扬酸,3、临床处理:轻微症状可观察,加重时可先采用改变用药方法,根据病人情况、体重在不影响疗效情况下适当减少可疑药物剂量,和给予胃复安、抗酸药物等辅助治疗。在反应严重,发生胃炎、胃溃疡或出血时应停用可疑药物,在严重呕吐、腹泻时要注意电解质监测,住院治疗。,3、临床处理:轻微症状可观察,加重时可先采用改变用药方法,根,(三)神经系统损害,第八对颅神经损害主要药物:链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三)神经系统损害 第八对颅神经损害,1、临床表现 听力损害早期为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40008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核 药物 不良反应 观察 处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6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