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传染学课件.ppt
《感染性休克传染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休克传染学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精选ppt,1,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精选pp,休克(shock):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精选ppt,2,休克(shock):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终共同以有效循,定义,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
2、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精选ppt,3,定义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病原微生物及,病因,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也可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病毒。常见容易并发休克的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暴发型流脑、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腔感染、幼儿菌痢等宿主因素: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原有慢性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留置静脉导管等,精选ppt,4,病因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也可见于革兰氏阳,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汉坦病毒,精选ppt,5,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汉坦病毒精选pp
3、t5,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感染性休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微循环障碍学说、 细胞代谢障碍、分子水平异常,精选ppt,6,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感染性休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结,(一)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期:缩血管的体液因素增多 微血管痉挛 微循环灌注减少 毛细血管网缺血缺氧淤血缺氧期:酸性产物增加,组胺、缓激肽增多 微动脉端舒张、毛细血管网开放、微静脉端收缩 静水压增高 血浆外渗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 缺氧、酸中毒微循环衰竭期:毛细血管网血流停滞 DIC 组织细胞缺氧、坏死 多器官功能衰竭,精选ppt,7,(一)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期:缩血管的体液因素
4、增多,(二)休克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休克启动 微生物及其产物(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蛋白酶,革兰阳性球菌外毒素与胞壁成分,病毒及其产物)引起全身炎症连锁反应,精选ppt,8,(二)休克的细胞与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休克启动精选ppt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内毒素信号通路被激活(酪氨酸激酶、蛋白酶C,NF-kB)多种效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初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炎症因子(白介素6.8.12、干扰素,补体,血栓素, 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E,F,I2)放大炎
5、症反应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抗炎反应(白介素4.10.13、前列腺素E2),精选ppt,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一氧化氮(NO)与低血压 NO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引起血管平滑肌扩张和降低收缩反应顽固性低血压和心肌收缩性抑制,精选ppt,10,一氧化氮(NO)与低血压精选ppt10,(三)休克时的代谢改变,糖原和脂肪代谢亢进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混合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精选ppt,11,(三)休克时的代谢改变糖原和脂肪代谢亢进精选ppt11,(四)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肺:肺不张,肺淤血、出血心: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收缩力减弱肾:肾小管
6、坏死、肾小球血栓形成脑:脑水肿肝和胃肠:肝细胞变性、坏死,胃肠黏膜糜烂、出血,精选ppt,12,(四)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肺:肺不张,肺淤血、出血精选ppt1,临床表现,原发感染灶的表现休克的表现,精选ppt,13,临床表现原发感染灶的表现精选ppt13,休克临床表现,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型:临床表现 冷休克(低排高阻型) 暖休克(高排低阻型)神志 躁动、淡漠或嗜睡 清醒皮肤色泽 苍白、紫绀 淡红或潮红皮肤温度 湿冷 较温暖、干燥毛细血管 延长 12秒充盈时间脉搏 细速 慢、搏动清楚脉压(mmHg) 30尿量(每小时) 30ml,精选ppt,14,休克临床表现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型:精选ppt14,
7、按休克程度分型,休克早期 休克中期 休克晚期 神经系统 神志尚清,烦躁, 烦躁或意识不清 昏迷,一过性抽搐、 焦虑 肢体瘫痪、瞳孔、 呼吸改变 循环系统 面色和皮肤苍白, 皮肤湿冷、 皮肤粘膜广泛出血, 口唇和甲床轻度 花斑样紫绀, 顽固性低血压,心律 紫绀,肢端湿冷。 表浅静脉萎陷, 失常,中心静脉压升高 血压正常或偏低, 细速,血压下降、 脉压小,眼底A痉挛 脉压小 呼吸系统深而快 浅促 增快,ARDS表现 肾功能尿量减少 尿量更少或无尿 少尿或无尿 消化系统 可有恶心,呕吐 加重 黄疸、鼓肠或出血,精选ppt,15,按休克程度分型 休克早期 休克,中毒休克综合症 (toxic shock
8、 syndrome, T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休克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神志模糊、猩红热样皮疹、12周后皮肤脱屑(足底尤著),严重低血压或直立性晕厥,多脏器功能损害。,精选ppt,16,中毒休克综合症 (toxic shock synd,实验室检查,1.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血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增高提示血液浓缩 并发DIC时血小板进行性减少2.病原学检查: 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鲎溶解物试验检测内毒素,精选ppt,17,实验室检查1.血象:精选ppt17,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4.酸
9、碱平衡的血液生化检查:血气分析5.血清电解质测定6.血清酶测定:ALT、CPK、LDH等7.血液流变学检查和有关DIC检查8.心电图、X线及B超检查,精选ppt,18,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精选ppt18,诊断:必须具备感染和休克综合征,感染:原发感染灶休克:血压下降,脉压小,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唇指发绀,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精选ppt,19,诊断:必须具备感染和休克综合征感染:原发感染灶精选ppt19,存在易于诱发休克的感染性疾病,出现下列征象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1.体温的两个极端(过高热,40.5或过低温,30mmHg),精选ppt,20,存在易于诱发休克的
10、感染性疾病,出现下列征象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5.心率明显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6.尿量减少7.皮肤与甲皱微循环的改变8.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血清乳酸值增高、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精选ppt,21,5.心率明显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精选ppt21,鉴别诊断,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精选ppt,22,鉴别诊断低血容量休克精选ppt22,预后取决于下列因素:,1.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安静、四肢温暖、发绀消失、尿量增多、血压回升、脉压增宽,则预后良好2.原发感染灶能彻底清除或控制者预后良好3.伴严重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者预后多恶劣,并发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亦高4.有
11、严重原发基础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休克多难以逆转5.夹杂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等者预后亦差,精选ppt,23,预后取决于下列因素:1.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安静、四肢温暖、发,治疗,治疗目的:恢复全身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及正常代谢治疗方法:一般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 抗休克治疗,精选ppt,24,治疗治疗目的:恢复全身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及正常代谢精选ppt,(一)病因治疗,推测最可能的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病灶等选用强有力的、抗菌谱较广的杀菌剂:剂量宜较大、首剂加倍、静脉内给药、联合用药 (降阶梯治疗)待致病菌获知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清除局部感染灶:原发及迁徙病灶在有效
12、的抗菌药物治疗下,为减轻中毒症状,可给予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精选ppt,25,(一)病因治疗推测最可能的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病灶等精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感染细菌 首选药物 可代用的药物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 +庆大霉素 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 链霉素、 或链霉素 SMZ-TMP 肠杆菌某些菌种亚胺培南、氨基糖甙 喹诺酮大肠杆菌 三代头孢菌素 氨基糖甙、 -内酰胺/ -内酰胺酶抑 制剂、氨曲南、 SMZ-TMP流感嗜血杆菌 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SMZ-TMP、氧苄西林克雷白氏菌 氨基糖甙、 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 三代头孢菌素 亚胺培南、氨曲南、-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休克 传染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68064.html